我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研究
内容摘要: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特别是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本文通过构建三次产业消费支出模型,并运用中国1996-2007年消费支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应从消费层面刺激第三产业来推动经济发展。
关键词:消费结构经济增长三次产业产业结构
宏观经济整体由三次产业构成,经济增长表现为三次产业部门的增长。威廉•配第认为,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主要归因于产业结构的不同。从支出法计算GDP的方法来看,居民消费是国民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依照配第的理论,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应分别体现在对各次产业的影响上。居民消费结构的演进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对居民消费与三次产业的关联度进行实证研究,将三次产业与GDP的关系以及三次产业和居民消费方式进行影响对比,探究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
文献综述
杨治(1985)把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因归结为八个因素,消费结构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尹世杰(1988)提出产业结构必须与消费结构相适应的论断,该论断隐含着“不是消费结构适应产业结构,而是消费结构决定产业结构”的思想;傅家荣(2005)从消费结构的角度分析产业结构的演进,认为消费结构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根本动因;刘易斯(1989)则提出消费模式转变带动劳动力迁移,而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学者的观点都表明了消费结构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并且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进变革。
针对消费与产业调整的相关文献不多,主要以国内学者的研究为主。王晖(2004)采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的方法,分析了河南省消费结构的变动以及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文启湘、冉净斐(2005)提出消费结构要与产业结构相协调的观点,并以河南省为例,建立了两者的和谐矩阵,测算了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和谐度。王俊(2007)使用V AR模型,通过检验我国1980-2004年的数据发现,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对第二产业有正向显著影响,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得出第三产业反而下降的悖论,但并没有对这一悖论进行解释。针对此,杜金岷等(2009)借助马克思“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分析范式分析产业演进和消费的关系,区分了农村居民消费和城镇居民消费,并依此证明了第三产业和城市居民消费的正
相关。
其他一些学者针对性的研究也有不少成果。杨明媚(2009)运用V AR模型对湖北省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不适用于各个地区。龙波(2007)则提出了农村消费的滞后严重影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进程。
众多学者肯定了消费和产业调整之间的关系,但从消费视角来分析三次产业产品本身消费还尚未有学者尝试,文章以此为突破口进行剖析。
三次产业消费支出模型构建
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模式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三次产业结构将逐渐从倒三角形转变成正三角形,第三产业的比重将达到最大,而第一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减小。本文主要涉及的变量为GDP、居民消费以及三次产业的产值和消费值,分别用GDP、CONS、IN1、IN2、IN3和CIN1、CIN2、CIN3表示。本文选用各变量的增长率作为指标。为简单起见,取各数值的对数lnX,其一阶差分△lnX可近似等于该序列的增长率。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方法,消费主要分为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以及杂项商品和服务8大类,则:C=C1+C2+C3+C4+C5+C6+C7+C8 (1)
C1-C8可以根据其产品的特征,分为第一产业产品消费、第二产业产品消费、第三产业产品(服务)消费,进而将(1)式改写为:C=CIN1+CIN2+CIN3 (2) 通过数学变形,可得:
(3)
(4)
(3)式代表消费的短期平衡关系,(4)式则是一个长期的平均平衡关系,γ1、γ2、γ3分别是三次产业产品的消费和总消费的长期影响系数。长期的γi值必须和短期的相结合进行比较分析。γi越大,则说明i产业的消费增长越有利于带动经济的增长,短期表现为超过长期平均水平,则说明该产业消费正处在上升状态,大力发展有利于刺激未来经济;若相反,即使γi很大,但短期表现为持续的低于平均水平,则证明该产业对于经济拉动的后劲不强。为便于计算,(3)式和(4)式又可以分别表达为:
(5)
(6)
并将此定义为三次产业消费支出模型。
实证检验
由《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可以获得中国1996-2007年8大类消费的数据(见表1)。“食品”中消费品主要为第一产业产品,约10%(食品加工等)属于第二产业;“衣着”中每年除约有5%的衣着加工服务费等可以归为第三产业外,其余基本为第二产业;“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主要是第二产业,约8%(家庭服务等)可以归结为第三产业;“医疗保健”中医疗器材属于第二产业,但比重不足1%,予以忽略,“医疗保健”归为第三产业;“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以及“杂项商品和服务”全部归为第三产业;居住隶属于第二产业,但租住、维修服务费等约20%归为第三产业。
由以上分类并计算,得到三次产业消费数据表(见表2)。对表2中的数据根据△lnC=γ1△lnCIN1+γ2△lnCIN2+γ3△lnCIN3进行回归。在EViews 5.1环境下,运行结果表明,△lnC、△lnCIN1、△lnCIN2、△lnCIN3均为2阶单整,满足进行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协整结果显著,残差项满足零阶单整。
(16.37354)(8.827537)(18.79659)
R2=0.98D-W=0.732511
协整关系表明了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因此引入误差修正项调整其为短期均衡。将残差项滞后一期作为误差修正项ecm进行OLS回归,得到短期均衡关系:
△(△lnC)t=0.390604△(△lnCIN1)t+
0.300498△(△lnCIN2)t+0.329591△(△lnCIN3)t-0.460987ecmt-1,其残差项为一阶单整,则模型无误。
三次产业的短期平衡系数如表3所示。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