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8: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质量检测(九)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江苏连云港市高一期末)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以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上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A.提供了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
B.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强化了民众对人民政权的认同
答案 D
解析通过开国大典和国庆节日等仪式,实现国旗、国歌等国家形象符号体系的合法化、神圣化,有利于强化民众对人民政权的认同,D项正确;国家形象符号和相关仪式不是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A项错误;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措施之一,不是材料主旨,B项错误;中国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中国人民心中日益合法化、神圣化,与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符,C项错误。
2.(2021·广东汕尾市高一期末)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对国际局势有如下判断:即认为存在着两大阵营对抗的局面,世界上的国家只能在两者之中作出选择,中立或“骑墙”是不行的。基于此的外交决策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两大阵营对抗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即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项正确;“另起炉灶”是对国民政府屈辱外交的否定,A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要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D项错误。
3.(2021·河北邯郸市高一期末)下图是1951年吉梅魂创作的年画《你当模范我献花》。作者意在说明()
A.民众积极支持“大跃进”
B.儿童全面参与国家的经济建设
C.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
D.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答案 D
解析儿童对于模范都已经展现出了积极性,可见当时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热情高涨,故D选项正确。“大跃进”发生于1958年,故A项排除;B选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国民经济调整发生于20世纪六十年代初,故排除C项。
4.(2021·广西北海市高一期末)据统计,万隆会议之后的37年间,亚洲、非洲和其他大洲的83个国家先后取得独立,建立了主权国家。这说明万隆会议()
A.推动了我国外交的新发展
B.促进了亚非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C.改变了不合理的国际秩序
D.利于推动世界民族的独立运动
答案 D
解析万隆会议后建立了一系列的新兴主权国家,说明万隆会议推动了世界民族的独立运动,故选D。
5.(2021·广西北海市高一期末)下图为内蒙古日报记述的内蒙古自治区70年发展历程的宣传画。这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B.集中反映了各阶级的根本利益
C.使各民族实现了共同繁荣D.保证了内蒙古地区的长期稳定
答案 A
解析“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意味着民族团结,而民族团结有助于国家统一,A正确;宣传画主题是民族团结,而非社会阶级利益,排除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但是尚未实现,排除C;D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6.(2021·湖南长沙市高一期末)造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营企业改革
答案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实现了由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因此A正确;B、C、D均是在三大改造后,与材料无关,排除。
7.“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这是某一时期在中国某地的工地中流行的一首催人奋进的曲子。该史料可以说明()
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B.新兴力量的崛起——东方巨龙的腾飞
C.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D.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
答案 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指的是“大跃进”时期,该史料说明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故C正确。
8.(2021·山西高一期末)1958年的《人民日报》社论写道:“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农村中每天有近1亿人向自然大进军,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的职工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一五”计划B.三大改造
C.“大跃进”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 C
解析根据“1958年”“农村中每天有近1亿人向自然大进军,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的职工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可知,反映了当时农村和城市中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速度,这是“大跃进”的表现,故选C;“一五”计划在1957年已经完成,排除A;三大改造在1956年底宣告完成,排除B;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是在农村中,排除D。9.(2021·江苏南京市高一期末)基于时间轴的观察和解释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中A、B、C、D对应的历史解释,正确的是()
A.七千人大会促进经济增长
B.自然灾害加重了经济困难
C.中共八大调整了经济结构
D.“大跃进”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答案 B
解析B所在时间段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当时存在严重旱灾,加重了经济困难的情形,B正确;七千人大会召开是在1962年,与A时间不符,排除;1956年召开中共八大,排除C;“大跃进”时间是在1958年至1960年,排除D。
10.(2021·山东滨州市高一期末)法国总统蓬皮杜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改变了世界形势。”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打破了西方国家核垄断
B.世界军事信息化发展加快
C.中国科技开始引领世界发展
D.人类社会迈进原子能时代
答案 A
解析材料“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改变了世界形势”是指中国原子弹的爆炸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解除了其他有核国家核讹诈的威胁,故选A;中国爆炸原子弹不代表世界军事信息化发展加快,排除B;中国的科技并没有引领世界发展,排除C;在中国爆炸原子弹之前人类社会就已经迈入了原子能时代,排除D。
11.(2021·河南高一期末)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后,西方国家一时出现了“向北京冲刺”的局面,到1973年,中国同欧洲共同体9国中的8个国家实现建交。这一状况() A.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B.导致了中国与苏联的对抗
C.推动了中国重返联合国D.促进了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答案 A
解析中美关系缓和促进了中国和西方国家关系的缓和,迎来了建交高潮,这有利于中国外交空间的拓展,A正确;中苏对抗是中苏两国国家利益冲突导致的,排除B;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排除C;1979年中美建交,排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