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二(含解析)粤教版必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质量检测二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当下文化语境中,IP的概念主要指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或文化形象。
无论是商业博弈还是国家间文化软实力的对比,都在一定程度上包括了IP之间的竞争。
比如,好莱坞电影就是依靠塑造众多经典IP,吸引了全球数十亿观众。
IP发展,已经成为打造世界级文化符号、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自2012年以来,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从不到4万亿元攀升到10万亿元,高速发展态势良好,文化产业欣欣向荣。
互联网给中国的文化生产方式和运营模式带来了巨大变化,培育了大量原创IP,塑造了一批文化符号。
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产业大而不强,作品多而不精”的问题。
而且,在什么是IP、如何评价IP等问题上同样存在混乱,如认为IP就是“流量”,在实际操作中购买“水军”或“刷流量”;还有一些人通过无底线炒作吸引眼球,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
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于文化符号的打造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有鉴于此,日前举行的第十三届北京文博会发布了《面向高质量的发展:2017—2018年度IP评价报告》,报告从文化价值、产业价值两个角度构建了IP全面评价体系。
结合IP 定义和时代特点,在客观量化数据、可比较的基础上,把用户参与度、口碑评价、开放度等作为评价IP的主要因素。
通过评价体系的引导,扭转粗放的产业增长方式。
这一评价体系显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或中国历史背景的IP优势比较明显,特别是《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传统文学IP,以及武侠经典IP,在排行榜前20名中占比约一半。
这证明经典传统文化具有相当持久的文化热度,以及历久弥新的文化价值。
更加强调文化本身的价值,也将成为未来打造文化IP的重要导向。
互联网企业是中国IP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未来的国家文化符号建设需要依托互联网,引领中国文化IP走出去,将东方文化传播到全球,为世界文化产业做出中国贡献。
从数据看,当下中国的文化IP“正在成长过程中”,尚未实现良好的多领域共生。
中国的IP发展不能照搬国外模式,需要走自己的IP打造之路,构建自己的文化生产方式。
大企业打造强势IP,已积累了更多可供长线发展的文化资产,这些文化资产使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也成为打造国家文化符号的重要力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家兴,文化强民族强”。
文化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文化IP建设为抓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打造更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
随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参与到主流文化建设中,一大批社
会效益、经济效益俱佳的文化产品已经诞生,期待更多的文化IP脱颖而出,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彰显中国价值、展现中国力量。
(摘编自华挺《打造文化IP,使我们的文化符号充满魅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文化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唯流量论”、无底线炒作等不良现象。
B.客观量化数据和用户参与度、口碑评价、开放度等是评价文化IP的主要因素。
C.IP评价体系显示,《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经典传统文学的文化热度相对更高。
D.加强文化IP建设是打造国家文化符号、构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力量的强有力支撑。
解析:“客观量化数据”和“用户参与度、口碑评价、开放度等”非并列关系,而是其具体数据体现。
答案:B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段介绍IP竞争时联系好莱坞电影打造文化IP的成功事例,论据典型,说服力强。
B.互联网时代我国文化IP中存在不良现象,这是阐述构建IP全面评价体系的立论基础。
C.第四段在分析当下中国的文化IP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要构建自己的文化生产方式。
D.文章整体为并列式的结构,结尾段重点阐述打造文化IP对打造国家文化符号的意义。
解析:“并列式的结构”错误。
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整体上应属于递进式。
答案: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当今世界国家间文化软实力的对比竞争,实质上也就是国家间文化IP的竞争。
B.互联网大型企业只有走自己的IP打造之路,才能积累更多文化资产而更具生命力。
C.要想彻底改变当下文化产业粗放的增长方式,就必须借助文化IP评价体系的引导。
D.作为中国IP建设重要参与者,互联网企业也肩负着打造国家文化符号的重要使命。
解析:A项,曲解文意,原文为“国家间文化软实力的对比,都在一定程度上包括了IP 之间的竞争”。
B项,逻辑错误,“只有……才……”关系不成立。
C项,判断绝对,原文为“通过评价体系的引导,扭转粗放的产业增长方式”。
IP评价体系并非唯一方式。
答案: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美媒称,乌干达教育部计划在35所学校的中学课程中增加汉语课,未来计划在找到资源的情况下将该课程推广到更多的教育机构中。
据乌干达《每日观察报》报道,该项目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支持。
中国政府提供了包括教科书在内的材料以及一些指导老师。
乌干达是追随南非的脚步,南非从2014年开始在一些学校开设汉语课程。
截至9月,南非全国有44所公立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
报道称,在包括非洲在内的世界各地,汉语学校越来越受到关注。
自2004年以来,非洲的孔子学院数量从0所增加到了48所。
这些以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为重点的孔子学院是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的一部分,其重点在于提升“软实力”。
报道注意到,随着中国的经济影响力在整个非洲大陆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非洲年轻人主动去了解这个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东方强国。
在奖学金和其他补贴的帮助下,他们要么进入孔子学院学习,要么直接到中国接受大学教育。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2018年12月25日) 材料二:
据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的数据,目前印度约有20所大学设有中文课程,其中8所设有中文专业,在校生中学习汉语专业的学生约2 000人,印度全国学习汉语的人数约2万人。
近年来赴华经商、学习的印度人数量大幅增加。
中国政府也向印度学生提供了许多赴华学习的机会。
根据中印两国政府签署的文化教育交流协议,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每年向印度提供100个奖学金名额;国家汉办除提供孔子学院奖学金外,同时还向印度学生提供“南亚师资班”项目,为更多印度学生赴华学习提供便利。
此外,国家汉办每年举办的“汉语桥”比赛深受印度学生喜爱,今年约有160名印度学生参加“汉语桥”比赛,效果良好。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26日) 材料三:
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孔子学院在坚持汉语教学的同时,积极拓展其他功能。
数据显示,仅2018年孔子学院就举办中医、艺术等各类文化活动4.4万场,出版译作640多部,开展学术研究项目1 600多个,组织各类高端学术会议或论坛7 000余场。
另据统计,有49所孔子学院开设“汉语+”课程,内容涉及商务、旅游、中医等领域,学生超过1.2万人。
有331家中外企业参与孔子学院合作办学,有力助推了中国与各国的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
今年5月,意大利恩纳科雷大学孔子学院与诺托市政府联合举办了第39届“鲜花节”。
中意两国青年艺术家用花瓣、咖啡豆等材料在122米长的城市主街道上,共同绘制了16幅中国主题元素的“鲜花地毯”。
“当京剧脸谱、杨柳青年画与意大利鲜花艺术相遇在诺托古城,中国艺术和意大利艺术的完美融合感染了世界,实现了孔子学院推进中外人文交流、促进世界文明多元发展的美好愿望。
”与意大利恩纳科雷大学合作建设孔子学院的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说。
在刘宏看来,孔子学院不仅为世界青年提供了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机会,更成为增进
中外理解和友谊的“解码器”、深化中外互利合作的“金钥匙”。
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理事、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前校长凯斯·博内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他认为,在未来,通过孔子学院这个平台,可以推动更多的合作:“比如可以推动科技交流、商贸交流等。
”
(摘编自《孔子学院:深化中外合作的“金钥匙”》,
人民网2018年12月7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乌干达教育部在国内学校推广汉语课程的计划获得了中国政府在教科书及指导老师等方面的支持。
B.印度国内有许多学校开设了中文专业,中国政府也通过多种方式为更多印度学生赴华学习提供便利。
C.许多孔子学院在学生人数不断增长的同时积极开设“汉语+”课程,主动寻求与外国企业的合作交流。
D.传统中国文化艺术通过各地的孔子学院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也促进了世界文明多元的融合与发展。
解析:“主动寻求与外国企业的合作交流”原文无据。
答案:C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非洲,汉语教育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很多年轻人开始通过留学或学习汉语主动了解中国文化。
B.在中印文化教育交流协议的框架下,国家汉办举办的“汉语桥”比赛每年都吸引了大量印度学生参赛。
C.孔子学院通过汉语教学、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出版书籍或组织各类学术会议或论坛等方式传播中国文化。
D.材料一、材料二展示了乌干达和印度“汉语热”的现象,材料三侧重于展示孔子学院对“汉语热”的助推作用。
解析:“汉语桥”比赛不一定是“在中印文化教育交流协议的框架下”,而且“每年都吸引了大量印度学生参赛”文中无据。
答案:B
6.“汉语热”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有什么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原因:①中国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②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③开放合作的政策引导,中国政府的强力支持。
影响:①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了国家的“软实力”。
②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人员的经贸往来。
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文明多元发展。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大画家的饭桌
王汝刚
一般来说,黄昏时刻,我很少外出串门,这个时候做客,容易被误会嘴巴馋,想去混晚饭吃。
不过,也有例外,我往往喜欢华灯初上之时,去贺友直家做客。
原因很简单,大画家的饭桌吸引人,实在精彩。
第一,贺先生饭桌上的菜肴丰富。
圈内人都知道,要想请贺先生吃饭,可不是件容易事,并不是他架子大,原因很实在:“厨师烧的小菜,没有我老婆烧得好。
”此话不假,贺先生家有贤妻,师母治理得一手宁波“好下饭”(好小菜)。
不仅口味地道,还会根据时令变化,翻出多种花样,什么咸菜卤烤花生、新风鳗干、透鲜虾酱、红膏咸蟹……普通的原料,经师母巧手烹调,尽显“甬江派”特色:异香扑鼻、色彩鲜艳。
盛放在小碗小碟里,酷似贺先生作画的颜料碟子,不要说吃,就是看看,也足以使人馋涎欲滴。
“贺家菜”出了名。
华君武、丁聪、方成等老友来沪,贺友直盛情邀请他们赴宴,大师们总是笑着谢绝:“我们不去饭店,只想请阿嫂烧只咸菜大汤黄鱼吃吃。
”贺先生一脸无奈,耸耸肩,搔搔头皮,转身打道回府。
到了太太面前,笑嘻嘻扮起“小花脸”:“他们花头透,点名要侬烧大汤黄鱼,辛苦侬啦!谢谢!”师母微笑着说:“我还没有动手呢,有啥好谢的?”贺先生一脸正经:“这就叫‘未吃先谢,生怕你赖’呀!”逗得贺师母笑出声:“不要多讲啦,明朝请他们来吧。
”于是,贺先生乐颠颠走出门,重新去邀客。
次日,一桌正宗宁波菜,几瓶上等花雕酒摆上饭桌,宾主吃得齿颊留香,十分尽兴。
第二,贺先生饭桌上的言论精彩。
多年来,贺先生佳作频频,全凭天赋加勤奋,他黎明即起,伏案工作,或画或写或构思。
日落西山,才搁下画笔。
此刻,贺师母已整治停当菜肴,热好黄酒,贺先生坐上饭桌,端起酒杯,一杯在手,百事无忧,这是他一天中最享受的时刻,“画案有墨可泼,饭桌有酒可酌”,悠然自得,十分有趣。
我了解贺先生的生活习惯。
白天不敢打扰,选择黄昏去拜访他,自以为是最佳时刻。
贺先生讲一口“石骨挺硬”的宁波话,但因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所以,时不时会蹦出一两句脆生生的“京片子”。
这种方言别有风味,更显得他谈吐诙谐,妙语连珠。
贺先生往往一边喝酒,一边看电视。
他看到好戏,大呼过瘾:“这个‘角儿’真棒,省脱阿拉一笔去大剧院看戏的铜钿。
”看到电视里夫妻吵架,他又说:“应当向我学习,我有‘和妻法’。
”他神秘地说:“阿拉宁波人有种说法,怕老婆的男人会发财。
我们夫妻几十年,争争
吵吵也是难免的。
不过争吵过后,总归是我姿态高,先落篷。
年轻时,往往以小孩来做法宝,乘机转弯:‘喏,阿因,让姆妈抱抱。
’老婆怀抱孩子,气消一半。
”我忍住笑问道:“孩子大了怎么办?”“我以抹布做法宝,估计老婆快要下班回家时,我煞有介事,拎块抹布在地板上瞎擦,算是在做家务。
老婆进门,先是一愣,然后开口嗔道:‘十三点。
’这下好了,一切烟消云散,饭桌上又有好小菜、热老酒了。
”
贺先生曾不无伤感地对我说:“现在,我的头脑就像九寸的老式电视机,调不出几个频道啦,艺术贵在创新,我却难以画出新意,唉!”我劝他注意保养,不必每天笔耕不止。
他却瞪着眼睛,认真地说:“没办法,我天生是‘做胚’(劳碌)啦。
”我笑着说:“那我送你一首诗吧:‘比上虽不足,比下感有余。
吾作如是观,天地一壶宽。
’”起先,贺先生很认真地听我念,听罢大笑:“这首诗是我自己写的。
”“对呀,上次你读给我听,劝我知足常乐,现在我还给你呀。
”“喔唷,侬倒是六月债,还得快呀,哈哈……”
(摘编自《新民晚报》2007年3月15日)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开头两段写了“我”本来怕傍晚串门被误会却偏喜欢去贺友直家做客,能吸引读者,自然引出大画家的饭桌吸引人。
B.作者将贺师母做的菜肴比喻成“贺先生作画的颜料碟子”,充分肯定了师母做的菜色彩鲜艳,赞扬了师母厨艺高超。
C.贺先生要征得太太同意才能带客人回家,以小孩或者抹布“做法宝”来避免夫妻争吵,表现了贺先生的宽容大度。
D.文章以“大画家的饭桌”为线索,借与“饭桌”有关的事把人物刻画得生动形象,表现贺先生的生活之乐与人生之趣。
解析:“表现了贺先生的宽容大度”错,文章并没有写贺太太有需要宽容之处,应该是为了表现贺先生夫妇平等和谐的关系。
答案:C
8.文章最后一段写“我”用贺先生劝“我”要知足常乐的诗反过来安慰贺先生,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这首诗是贺先生写的,道出了贺先生的心声,表现贺先生的为人。
②“我”与贺先生互相玩笑和劝慰,表现两人真挚的情谊。
③这件事有一定的诙谐趣味,照应前文贺先生的“言论精彩”。
9.贺友直先生具有哪些中国传统文人的品格?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豁达开朗,知足常乐。
总是眉开眼笑的,谈吐诙谐。
②率直纯真,待人热情。
热情待友,不做作,夫人同意才敢在家接待客人。
③热爱生活,富有情趣。
餐桌上菜肴丰富,夫妻间相敬如宾。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孙)全照字继明,以荫补殿直。
三年,改知顺安军.,代还,为环庆路钤辖
..,与李继和规度灵州道路。
四年,加西上阁门使,复为环庆路.钤辖。
五年,将城绥州,以慕兴为绥州路部署,全照为钤辖。
既又虑全照素刚执,与兴不协,乃以曹璨代之。
既调兵夫二万余,全照言其非便,乃罢。
又尝命度地河北,全照言沿河高阜可分置城堡屯戍者,宁边军南、武强县侧凡二处,上重于兴役,止命营安平南,徙置祁州。
俄知天雄军府。
六年夏,上裁定防秋御戎之要,命为宁边军部署,领兵八千扼要害之路。
以全照好陵人,取其尝所保荐者王德钧、裴自荣共事焉。
景德元年,上幸澶渊,命为驾前西面邢洺路马步军钤辖兼天雄军驻泊,兼管勾东南贝、冀等州钤辖。
全照言:“若敌骑南逼魏城,但得骑兵千百,必能设奇取胜。
”上赏其忠果,乃传诏都部署用莹,若全照欲击贼,即分兵给之。
既而边骑果逼府城,全照拒退之,真宗遣使劳慰。
及契丹出境,北面将帅还师并至府城,全照令以次双行入门,魏能不从其约,率兵马坌入,全照坐城楼引弓射之。
全照形短精悍,知兵,以严毅整众,然性刚使气,专任刑罚。
中书初进拟严州刺史,上曰:“全照深刻,常虑人以严察议己,今授此州,似涉讥诮。
”乃改焉。
三年为邡宁环庆都部署赵德明纳款朝议减西鄙戍兵令屯近地全照以边防不可无备未即奉诏上曰:“全照是好勇多言者,德明使已至阙.,复何虑焉。
”因徙全照知永兴军府,仍拜四方馆使。
四年,车驾西幸,留为新城都巡检。
未几卒,年六十。
(节选自《宋史·孙全照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年/为邠宁环庆都部署/赵德明纳款朝议/减西鄙戍兵/令屯近地/全照以边防不可无备未/即奉诏/
B.三年/为邠宁环庆都部署/赵德明纳款朝议/减西鄙戍兵/令屯近地/全照以边防不可无备/未即奉诏/
C.三年/为邠宁环庆都部署/赵德明纳款/朝议减西鄙戍兵/令屯近地/全照以边防不可无备/未即奉诏/
D.三年/为邠宁环庆都部署/赵德明纳款/朝议减西鄙戍兵/令屯近地/全照以边防不可无备未/即奉诏/
解析:原文标点:三年,为邠宁环庆都部署。
赵德明纳款,朝议减西鄙戍兵,令屯近地,全照以边防不可无备,未即奉诏。
答案: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军,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军始于唐,当时称军镇,只管军队不管民政,宋代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划单位。
B.钤辖,宋代武官名。
北宋前期,原是临时委派的统兵官,后来成为固定的差遣,掌管军旅屯戍、营防守御等。
C.路,行政区域名,是宋朝的最高行政区划,仿唐代的“道”设置,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D.阙,又称两观、象魏,文中指一种建筑物,古代帝王在宫廷大门外建两个对称的台子,台子上建楼观,上圆下方。
解析:阙在文中代指朝廷。
答案: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孙全照精通兵法,设营布防思路清晰。
他对调用军队民夫提出反对意见,确定驻军的最佳地点,皇帝均予以采纳。
B.孙全照勇猛善战,出奇制胜击退入侵。
契丹骑兵逼近府城,他在都部署周莹奉皇帝命令的协助下,打败来犯之敌。
C.孙全照性情刚烈,行事果决不留情面。
他让军队有序进城,有军队违抗他的军令,一拥而入,他在城楼怒射主将。
D.孙全照深受信任,皇帝对他多次迁就。
皇帝选用官员,充分考虑与他的关系;他不立即奉诏行动,皇帝并未责怪。
解析:孙全照提议的两个驻军点,皇帝没有采纳,只命令在安平以南安营,迁设祁州。
答案:A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既又虑全照素刚执,与兴不协,乃以曹璨代之。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照深刻,常虑人以严察议己,今授此州,似涉讥诮。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但又忧虑全照一向刚愎固执,与慕兴不融洽,就用曹璨取代了他。
(考查点:“既”“素”“协”及句意)
(2)全照深沉苛刻,常担心别人议论自己苛刻,现在授予这个州,好像涉及讥诮。
(考查点:“深刻”“虑”“严察”及句意)
参考译文:
(孙)全照字继明,因父为官而赐任殿直。
(咸平)三年,改知顺安军,轮换回朝,担任环庆路钤辖,与李继和规划测量灵州道路。
四年,加官西上阁门使,重任环庆路钤辖。
五年,将要在绥州筑城,任用慕兴为绥州路部署,全照为钤辖。
但又忧虑全照一向刚愎固执,与慕兴不融洽,就用曹璨取代了他。
此后调用军队民夫二万多人,全照上言这样做不便,就停止调用。
又曾经被命令到河北度量土地,全照说黄河沿岸地势高可以分别设置城堡驻军戍守的地点,有宁边军以南、武强县城侧共两处,皇上重视工役,只命令在安平以南安营,迁设祁州。
不久知天雄军府。
六年夏,皇上裁定防范秋季侵扰抵御戎族的办法,任命他为宁边军部署,领兵八千扼守要害之地。
因为全照常欺压别人,选用他曾保举推荐的王德钧、裴自荣和他一起做事。
景德元年,皇上临幸澶渊,任命他为驾前西面邢洺路马步军钤辖兼天雄军驻泊,兼管勾东南贝、冀等州钤辖。
全照说:“如果敌人骑兵向南逼近魏城,只要有骑兵千百人,便能出奇制胜。
”皇上赞赏他的忠诚果决,传达诏令给都部署周莹,如果全照要攻打敌人,就分出兵力供他使用。
不久契丹骑兵果然逼近府城,全照打退了他们,真宗派遣使臣进行慰劳。
等到契丹撤出宋国境内,北面的将帅回师一起来到府城,全照命令其按顺序排成两行进入城门,魏能不遵守他的约束,带领兵马一起涌入,全照坐在城楼上拉弓射他。
全照身形短小精悍,通晓兵法,靠严厉刚毅整肃军队,然而性情刚烈意气用事,一味使用刑罚。
中书起初进呈拟授严州刺史,皇上说:“全照深沉苛刻,常担心别人议论自己苛刻,现在授予这个州,好像涉及讥诮。
”于是改变。
三年,任邡宁环庆都部署。
赵德明归顺,朝廷商议减少西部边境守军,让他们屯兵到较近的地区,全照认为边防不能没有防备,没有马上奉诏行动。
皇上说:“全照是喜欢用武经常进言的人,德明的使者已经来到朝廷,又担心什么呢。
”因而调全照知永兴军府,授四方馆使。
四年,皇帝西巡,留他任新城都巡检。
不久去世,年六十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题杨颖士西亭
白居易
静得亭上境,远谐尘外踪。
凭轩东南望,乌灭山重重。
竹露冷烦襟,杉风清病容。
旷然宜真趣,道与心相逢。
即此可遗世,何必蓬壶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中的“静”“远”二字从环境和地理位置两方面突出了西亭的特点。
B.诗人登临西亭,远望重峦叠嶂,感受竹露、杉风,认为找到了人生的真趣。
C.诗人认为西亭堪比蓬莱山,适合隐居,劝杨颖士不要舍弃西亭前往蓬莱山。
D.这首古体诗以通俗明畅的语言写景、抒情,写景不事渲染,抒情有曲有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