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第23课《诗词曲五首》之《过零丁洋》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78年12月,文天祥不幸在五岭坡被俘。 1279年1月,元军率兵追击皇帝赵昺,文天 祥被押解前行。元军主帅逼迫文天祥写信招 降仍在崖山坚持抗敌的张世杰。此时,随同 他的将士多数已战死,军队溃散,家破人亡, 一人被俘,个人境况危苦。路经零丁洋,他
不免感叹自己—— 孤苦伶仃
尾联表达方式与前三联有何 不同?你能从中读出什么?
这四年间,文天祥历尽艰辛,但是仍未挽回 局势。最终,谢太后带领小皇帝宋恭宗投降,临 安失守,朝臣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人拥立 端宗皇帝,但是,端宗皇帝在逃亡的路上受惊吓 得病而死,大家又拥立八岁的赵昺为皇帝,行朝 暂设崖山海中,从此南宋王朝成了流亡中的政府。 如果追兵一到,他们随时都有覆灭的可能,国家 局势就如同_________,迟早都要灭亡。事实上, 就在文天祥写此诗之后约二十天,宋军的船队被 元军冲散,张世杰战亡,陆秀夫不愿被俘虏,眼 含泪水背着小皇帝跳海自杀,残余的宋军,官员 及家眷也纷纷跳海殉国(史载有数万之众殉国), 至此,南宋彻底灭亡。
饱含感情,齐读最后一联,读出文天祥诚挚 的爱国之情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读出文天祥身陷敌手,但宁死不屈,以死明 志的决心。
读出文天祥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一身正气。 读出文天祥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人格魅力。
小结:
《过零丁洋》一诗,整首都把叙事与抒情 融为一体,诗人是在叙事,还是在抒情,让 人分不清哪些是叙事,哪些是抒情。叙事抒 情两者交融,浑然一体,从而更深一步地将 诗人那一腔爱国热情抒发出来,最后达到了 感情的炽点。
诗歌主旨(思想感情)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 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 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 捐躯的豪情壮志。
课外补充
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 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 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名作:《正气歌》《过零丁洋》 《指南录》《指南后录》为后人传诵。有 《文山先生全集》传世。
背景资料
1278年底,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 年押经零丁洋时,敌人一再逼他写信, 招降在海上坚持抗元斗争的宋军将领。 文天祥断然拒绝。他面对浩渺沧海,感 慨国家命运,心潮起伏汹涌,于是写下 了这首诗以明志。1283年文天祥在元大 都(今北京市)从容就义。“人生自古谁 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了后来无 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 充分体现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 气节
内 容 理 解
6、《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手法暗示国家 与个人命运的变化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7、 《过零丁洋》中表现作者视死如归的 爱国情怀的语句是: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 什么含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 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含义:前一个“惶恐”、“零丁”是 指地名,后一个“惶恐”、“零丁”是写 心情。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 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这句诗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 对危难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忧虑。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
一是读经书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 起兵抗元,频繁战斗了四年。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 什么?
两“风句飘有絮何”联比系喻?(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
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 “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 时沉。(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联系: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 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直到1276年40岁时才官至丞相。
文天祥生活的南宋末年,正是南宋王朝内忧 外患、灾难深重的年代。1275年正月,元军大举 进攻南宋京城临安。进攻京城意味着什么?南宋
王朝灭亡在即。大军压境之际,在南宋王朝生死 存亡之际,朝中大臣却不能同心同德对付敌人, 有很多人“主和”、“主降”。就在此时,39岁 的文天祥正任赣州(江西)知府,他弃文从武,
文天祥
民族英雄——文天祥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 浮休道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陆秀夫、 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20岁中进士, 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元兵南下时,引兵抵 抗,兵败被俘,解往燕京、曾两度自杀、绝 食未遂。宋亡后被囚4年,元朝虽多方诱降, 终不为所动,后英勇就义。其诗文表现了坚 贞的气节和民族英雄气概。
朗读课文
过零丁洋(七言律诗)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共有八句,绝句共有四句。 律诗和绝句分别有五言和七言 之分。
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这类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明.于谦<<石灰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乌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阅读理解
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
3、全诗的情感基调有一个从 忧愤悲苦到慷慨激昂的转变, 这体现在哪一句?( )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4、在第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
)
A.比喻 B.拟人
C.对比 D.夸张
5、第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 心照汗青”表现了作者文天祥怎样的气 概?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诗人 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 充分体现他宁为玉碎,不为 瓦全的民族气节。因此,尾 联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叙事 抒情
步入仕途 起兵抗元
国家危难 命运艰辛
形势险恶 境况危苦
舍生取义 名垂青史
比喻 追忆抗元经历, 表现忧国之痛
对偶 和以死明志、 为国捐躯的豪 情壮志。
10.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 哪两层含义。
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 况的危苦。
11.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 充分体现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 节。
12.请同学们举出几个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 人物。
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 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9.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 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过零丁洋
liáo luò
经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丁
huáng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青
韵脚:双数诗行末尾押韵的字,押“ing”韵
1256年,文天祥20岁考中状元,出仕做官。
但是奸臣当道,刚开始只是担任无足轻重的官职,
在抗元斗争中,文天祥出生入死,一 次被扣,两次被俘,写此诗之时他已 家破人亡,老母被俘,妻女被困,大 儿丧亡。
有人说漂泊浮萍无根。他赖以生存的 国破了,他自己的家也亡了,个人身 陷敌手,自己的命运就像_________, 无所依靠。
1277年,文天祥军队被元军打败,从惶 恐滩一带撤退。惶恐滩,激流险恶,水势湍 急,人们乘船渡过都惊恐害怕。他前临惶恐 滩,后有追兵。
相应太后的勤王号召(“勤王”指君主的统治地 位受到内乱或外患的威胁而动摇时,臣子发兵救 援),他捐献、捐尽家中钱财,招兵买马组织起 义军。在作战中,因南宋各地官僚将领只求自保,
勤王之师甚少,很多官员隔岸观火,他几乎全军 覆没,仅逃出4人。
1276年,太后执意投降。元军提 出必须由丞相出城商议,当时丞相害 怕,连夜逃跑,文天祥被调任丞相出 城议和。谈判中,文天祥不惧怕元军 武力,他痛骂元军,被扣留。后逃出, 继续组织部队与张世杰等人对抗元军, 终因寡不敌众,1278年12月,战败被 俘,这期间正好是四年。
不免感叹自己—— 孤苦伶仃
尾联表达方式与前三联有何 不同?你能从中读出什么?
这四年间,文天祥历尽艰辛,但是仍未挽回 局势。最终,谢太后带领小皇帝宋恭宗投降,临 安失守,朝臣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人拥立 端宗皇帝,但是,端宗皇帝在逃亡的路上受惊吓 得病而死,大家又拥立八岁的赵昺为皇帝,行朝 暂设崖山海中,从此南宋王朝成了流亡中的政府。 如果追兵一到,他们随时都有覆灭的可能,国家 局势就如同_________,迟早都要灭亡。事实上, 就在文天祥写此诗之后约二十天,宋军的船队被 元军冲散,张世杰战亡,陆秀夫不愿被俘虏,眼 含泪水背着小皇帝跳海自杀,残余的宋军,官员 及家眷也纷纷跳海殉国(史载有数万之众殉国), 至此,南宋彻底灭亡。
饱含感情,齐读最后一联,读出文天祥诚挚 的爱国之情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读出文天祥身陷敌手,但宁死不屈,以死明 志的决心。
读出文天祥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一身正气。 读出文天祥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人格魅力。
小结:
《过零丁洋》一诗,整首都把叙事与抒情 融为一体,诗人是在叙事,还是在抒情,让 人分不清哪些是叙事,哪些是抒情。叙事抒 情两者交融,浑然一体,从而更深一步地将 诗人那一腔爱国热情抒发出来,最后达到了 感情的炽点。
诗歌主旨(思想感情)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 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 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 捐躯的豪情壮志。
课外补充
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 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 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名作:《正气歌》《过零丁洋》 《指南录》《指南后录》为后人传诵。有 《文山先生全集》传世。
背景资料
1278年底,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 年押经零丁洋时,敌人一再逼他写信, 招降在海上坚持抗元斗争的宋军将领。 文天祥断然拒绝。他面对浩渺沧海,感 慨国家命运,心潮起伏汹涌,于是写下 了这首诗以明志。1283年文天祥在元大 都(今北京市)从容就义。“人生自古谁 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了后来无 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 充分体现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 气节
内 容 理 解
6、《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手法暗示国家 与个人命运的变化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7、 《过零丁洋》中表现作者视死如归的 爱国情怀的语句是: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 什么含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 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含义:前一个“惶恐”、“零丁”是 指地名,后一个“惶恐”、“零丁”是写 心情。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 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这句诗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 对危难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忧虑。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
一是读经书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 起兵抗元,频繁战斗了四年。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 什么?
两“风句飘有絮何”联比系喻?(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
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 “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 时沉。(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联系: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 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直到1276年40岁时才官至丞相。
文天祥生活的南宋末年,正是南宋王朝内忧 外患、灾难深重的年代。1275年正月,元军大举 进攻南宋京城临安。进攻京城意味着什么?南宋
王朝灭亡在即。大军压境之际,在南宋王朝生死 存亡之际,朝中大臣却不能同心同德对付敌人, 有很多人“主和”、“主降”。就在此时,39岁 的文天祥正任赣州(江西)知府,他弃文从武,
文天祥
民族英雄——文天祥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 浮休道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陆秀夫、 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20岁中进士, 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元兵南下时,引兵抵 抗,兵败被俘,解往燕京、曾两度自杀、绝 食未遂。宋亡后被囚4年,元朝虽多方诱降, 终不为所动,后英勇就义。其诗文表现了坚 贞的气节和民族英雄气概。
朗读课文
过零丁洋(七言律诗)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共有八句,绝句共有四句。 律诗和绝句分别有五言和七言 之分。
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这类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明.于谦<<石灰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乌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阅读理解
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
3、全诗的情感基调有一个从 忧愤悲苦到慷慨激昂的转变, 这体现在哪一句?( )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4、在第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
)
A.比喻 B.拟人
C.对比 D.夸张
5、第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 心照汗青”表现了作者文天祥怎样的气 概?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诗人 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 充分体现他宁为玉碎,不为 瓦全的民族气节。因此,尾 联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叙事 抒情
步入仕途 起兵抗元
国家危难 命运艰辛
形势险恶 境况危苦
舍生取义 名垂青史
比喻 追忆抗元经历, 表现忧国之痛
对偶 和以死明志、 为国捐躯的豪 情壮志。
10.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 哪两层含义。
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 况的危苦。
11.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 充分体现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 节。
12.请同学们举出几个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 人物。
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 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9.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 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过零丁洋
liáo luò
经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丁
huáng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青
韵脚:双数诗行末尾押韵的字,押“ing”韵
1256年,文天祥20岁考中状元,出仕做官。
但是奸臣当道,刚开始只是担任无足轻重的官职,
在抗元斗争中,文天祥出生入死,一 次被扣,两次被俘,写此诗之时他已 家破人亡,老母被俘,妻女被困,大 儿丧亡。
有人说漂泊浮萍无根。他赖以生存的 国破了,他自己的家也亡了,个人身 陷敌手,自己的命运就像_________, 无所依靠。
1277年,文天祥军队被元军打败,从惶 恐滩一带撤退。惶恐滩,激流险恶,水势湍 急,人们乘船渡过都惊恐害怕。他前临惶恐 滩,后有追兵。
相应太后的勤王号召(“勤王”指君主的统治地 位受到内乱或外患的威胁而动摇时,臣子发兵救 援),他捐献、捐尽家中钱财,招兵买马组织起 义军。在作战中,因南宋各地官僚将领只求自保,
勤王之师甚少,很多官员隔岸观火,他几乎全军 覆没,仅逃出4人。
1276年,太后执意投降。元军提 出必须由丞相出城商议,当时丞相害 怕,连夜逃跑,文天祥被调任丞相出 城议和。谈判中,文天祥不惧怕元军 武力,他痛骂元军,被扣留。后逃出, 继续组织部队与张世杰等人对抗元军, 终因寡不敌众,1278年12月,战败被 俘,这期间正好是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