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15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横线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歆(xin)羡懵(měng)懂浸(qīn)润含英咀(jǔ)华
B.绮(qǐ)丽着(zháo)装崔嵬(wéi)敷衍塞(sè)责
C.岑(cén)寂手帕(pà)飙(biāo)升越俎代庖(bāo)
D.杜撰(zhuàn)骸(hái)骨耸(sǒng)立光阴荏苒(rǎn)
【考点】11:字音.
【分析】重点考查多音字和生活中常见误读字的读音,多读几遍题干,排除错误选项。
【解答】A项“浸”读“jìn”
B项“着”读“zhuó”;
C项“庖”读“páo”。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在复习中应注意加强积累。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概率陶治冠名权众志成城
B.渲泄开销暴发力杯水车薪
C.余暇神彩发祥地掉以轻心
D.倾泻凑合摄像机相儒以沫
【考点】12:字形.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重点考查同音字的误写。
【解答】B项“渲泄”应写为“宣泄”;
C项“神彩”应写为“神采”;
D项“相儒以沫”应写为“相濡以沫”。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在复习中要做到以意定字,加强积累。
3.(3分)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没有那么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着的却是一股青春的朝气。
(2)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
(3)我们相隔的不是几小时的车程,而是一整块大陆,就像歌里所唱的,用我的晚安陪你吃早餐,但是也隔不断彼此的思念。
A.萌动调剂地久天长B.涌动调节地久天长
C.萌动调节山长水远D.涌动调剂山长水远
【考点】19:词语(熟语)使用.
【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解答】第一组中两个词都有“动”的意思,只是“涌动”对象一般为人潮、水流等。
萌动:草木发芽。
比喻事情刚起头。
联系后面的“青春的朝气”所以应选“涌动”;
第二组中调剂:调整有无、余缺等情况;调整使合宜。
调节:在数量、程度、规模等方面进行调整,使符合标准。
“自得其乐的游戏生活”与“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应是调整有无,所以应用“调剂”;
第三组中,地久天长,形容历时悠久或形容爱情永久不变。
山长水远:谓山水阻隔,道路遥远或谓山川壮阔。
这里“一整块大陆”是距离上的远,所以应选“山长水远”;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就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语境就是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汉语词语是多义的,但到了一个语境中,每个词都只有一个固定的意义(双关修辞义除外).
4.(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俱积极意义
B.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2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
C.天津市“五大道首届文化创意节”日前开幕,主办方推出的新颖、独特的系列活动,受到市民和四方游客的热捧
D.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
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
【考点】27:病句辨析修改.
【分析】本题要结合病句常见错误类型来分析,常见的病因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
如果在试题中凭语感一眼辨不出来,就要静下心来按以上常见病因逐一对照,多读几遍,就能找到答案。
【解答】A项句式杂糅。
“应倡导…更具积极意义”;
B项语义重复,“善款”与“费用”重复,所以将“费用”去掉;
D项语义重复,“饮食习惯”是“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辨析语病题的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
5.(3分)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刘兰芝﹣﹣《孔雀东南飞》﹣﹣《玉台新咏》﹣﹣叙事诗
B.林冲﹣﹣施耐庵﹣﹣《水浒》﹣﹣《章回小说》
C.《小狗包弟》﹣﹣冰心﹣﹣现代﹣﹣散文
D.《奥赛罗》﹣﹣莎士比亚﹣﹣英国﹣﹣悲剧
【考点】2E: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重在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A项刘兰芝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女主人公,《孔雀东南飞》选自《玉台新咏》;
B项林冲是施耐庵写的长篇章回小说《水浒》中的一个人物;
C项中《小狗包弟》的作者是巴金,不是冰心;
D项《奥赛罗》是英国著名戏剧作家莎士比亚写的一部悲剧。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这些名家名篇平时应熟记于心。
二、(9分)
6.(9分)阅读下面的文,完成各题。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
果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生态哲学将生态理念引向社会生活,将自在的哲学本质转换为自为的生态智慧。
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理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
”生态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生态的平衡。
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包括外部自然生态的危机,而是也包括社会内部的自然生态的危机,前者导致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后者导致人类社会系统的破坏。
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生态文明既反映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改造,又反映人类将认识和改造自然生态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重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
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要建立自然生态,即从根本上解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协调的基础;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则是要建立社会生态,是使各社会矛盾的合理解决获得和谐有序的状态,这是自然生态重建的根本保障;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目的是建立多元互补的文化生态,为社会生态的构建营造和谐有序的文明环境,为自然生态的重建奠定健康稳定的社会基础。
(1)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B
A.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B.生态文明就是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
C.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其目的是协调人类社会关系。
D.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要实现生态文明,人类必须重建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构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创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
B.构建生态文明必须把生态理念引向人的社会生活。
C.生态觉悟在反思人与社会关系后产生,它在自然领域的扩展和推进构成生态哲学。
D.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是由现代人类所面临的外部自然生态危机造成的。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A
A.西方学者奈斯之所以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思想”,是因为西方传统生态理念陷入困境,需要引进东方智慧。
B.人类要走向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上认真研究生态哲学。
C.生态文明不只是一个理论和认识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
D.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与社会生态的构建及自然生态的重建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考点】46:科普阅读.
【分析】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A项不符合“生态文明”概念的内涵,从语法角度看,也是有语病.即“生态文明是…客观规律”,本备选项也颠倒了次序,先强调尊重自然,然后才能谈到人、社会.C项是讲“生态文明”的作用,D项是讲“生态文明”范畴.
(2)本题考查概括、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C项,偷换概念,“生态觉悟”包涵“生态哲学”,两者概念内涵不一致,不能将属于“生态哲学”的表述说成是“生态觉悟”.原文语句“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3)A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A项因果关系不成立.
答案:
(1)B
(2)C
(3)A
【点评】科普文答题技巧
1、通读原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审清题干,发掘和把握试题中有效的提示性信息
3、定位阅读,强化对应意识
4、原文利用和自我加工相结合
三、(20分)
7.(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与薛寿鱼书①
[清]袁牧
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
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
羿之射,秋之奕,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
使必待周。
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
子之大夫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③.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
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
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
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人其民,使无天扎④,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扶相公以自尊,则甚陋。
今执逮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
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⑤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
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
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
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
学之讲无稽。
故村儒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
仆昔疾病,姓名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
朱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
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
岂不悖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注】①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
②若:和,同。
③不禄:死的委婉说法。
④夭札:因病而早死。
⑤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⑥周、程、张、朱: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均为理学家。
⑦刀圭:用来量取药末的器具,代指药物。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意:猜测
B.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执:拉住
C.貌袭之,道艺两失袭:承袭
D.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寿:使……长寿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
A.
B.
C.
D.
(3)作者反对重理学轻技艺,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他这一态度的一句是B
A.羿之射,秋之奕,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
B.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
C.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
D.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周公、孔子是不朽的,精通某种技艺的人也可以不朽。
B.薛雪留下的奇特病案和有效方剂比理学语录有意义得多。
C.医术也是仁术,薛雪通过行医实践了孔子的仁学,体现出他的价值。
D.薛雪行医救人很有成就,但盛年辞世,令人痛惜。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子之仇,无异词也。
即使是你的仇人,也不会有不同的说法。
②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
你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来为过世的祖父作传。
③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
【考点】51:文言文阅读.
【分析】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最关键的是能够翻译出全文。
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题型,采用不同的答题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1)解答此题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原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帮助推断等方法。
(2)此类题的每个选项的第二句一般为课内的句子,可以采用代入法进行排除(将后一个句子中虚词的意思代入到前一个句子中进行解释,看是否合理。
)
(3)本题从分析人物思想的角度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4)从词语误解的角度设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5)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解答】(1)A项的“意”应该是“意料、料想”的意思。
(2)A.第一个“以”为目的连词,“用来”,第二个“以”为介词“用”;B.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翻译为“的”;B.第一个“其”为副词,“大概”,第二个“其”为代词,事物;D.第一个“于”为介词,“到、在”,第二个“于”为介词,表被动。
故选B。
(3)B项与“反对重理学轻技艺”无关。
故选B
(4)D项的分析是错误的,应该是“痛惜的是他的后人竟然忌讳而不愿宣扬,甘心舍弃你祖父神奇的医学成就”。
原文为“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
岂不悖哉!”故选D。
(5)①“虽”即使;“词”说法。
所以翻译为:即使是你的仇人,也不会有不同的说法。
②“以”介词,用;“传”为…作传;“所共信”所字结构,都相信的事。
所以翻译为:你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来为过世的祖父作传。
③“活:使…活”“所以:…原因”。
所以翻译为: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
参考答案:
(1)A;
(2)B;
(3)B;
(4)D;
(5)①即使是你的仇人,也不会有不同的说法。
②你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来为过世的祖父作传。
③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
参考译文:
天生了一位不朽的人物,可是他的儿子或是孙子却一定要把他推入必然朽灭的地方!这就是我忧愤地悲伤的原因啊!所谓不朽的人与事物,并不一定光是周公、孔子这样的人物然后才可以不朽,后弈的射技、弈秋的棋艺、俞拊的医术,都是可以不朽的。
假使一定要等到出了周公、孔子这样的人物然后才可以不朽的话,那么古往今来的人间哪里能够有如此众多的周公、孔子这样的人呢?
你的祖父一瓢先生,是一位不朽的医生,在活到高寿的时候不幸去世了,我正想着要收集记述他的概要事迹,用来使他永传不朽,可没想到你寄来的墓志铭中竟然没有一个字涉及医学,反而把他依附到了陈文恭先生讲论理学一类的事情当中什么什么的。
唉!从此一瓢先生就要不被传扬了!要淹没了!
任何学问都贵在身体力行,而不在于口头讲论。
神圣的学问没有哪一种比得上仁学的了,先生能够凭着他的医术施爱于大众,使他们没有因病而早死的不幸,这就是孔子的“老人,要使他们晚年安心;年轻人,要使他们归向仁学”的学问啊!从自己的现实地位和情况出发去实践仁学,有什么比这更为高尚呢?!那么何必舍弃这个去追求别的东西呢!王阳明功勋卓著,胡世宁还讥笑他多了一项讲论理学的事情;文恭先生又照样去从事它,在我的心里依旧认为是不对的。
然而,文恭,是位高官;你的祖父,是位平民。
高官要是借平民来抬高自己,名声就会很好;可是平民要是依仗高官来使自己也显得地位尊贵,就太浅薄了。
如果拉住路上的人然后问他说:一瓢先生不是名医吗?即使你的仇人,也没有不同的意见;又问他说:一瓢先生大概是位理学家吧?即使你的亲人,也有不同的意见。
你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实给先人立传,却用人们都怀疑的事实给先人立传,只怕是因于“技艺上的成就位次在下”的说法而去做那计较名位的事了吧?!不知道技艺就是仁道中有实践特点的学术啊!精心地探求技艺,哪种技艺不属仁道?!表面上符合仁道,仁道和技艺两者都会被丢弃。
燕王哙和子之哪曾没有依托尧舜禅让的故事来宣扬高尚?!可是最终却被木匠与造车之人所嘲笑。
医术作为一门技艺,尤其不能轻易谈论;神农氏开创了它,黄帝光大了它,周公让家宰兼管着它,其中的道理一直通
向神圣的境地。
如今天下的名医绝迹了,只有讲论理学这一类的人仍然没有绝迹的原因是什么呢?医疗的效果会立即表现出来,所以名医在一百个医生中也没有一个;理学讲论之时没有依据,所以浅薄的儒生到处都是。
你不把先人尊奉到百无一人的人物当中,却反而使他被贬低到了到处都是的人们当中,真是大错特错啊!
我从前曾经患了病、病得很重,生命已处于危险之中,那时即使有十位周敦颐、程颢程颐和张载、朱熹这样的理学家又有什么帮助?!可是先生独独能用一药物使我活命,这就是我从心里折服而且实在地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啊!料想此外一定有可以用来救助世人、可以用来使世人长寿的奇特医案和良方,要是记述下来并使之流传下去,定会高出程朱“语录”中的陈腐言论极其之多。
可是你竟然忌讳而不愿宣扬,甘心舍弃你祖父神奇的医学成就而把他依附到臭腐的理学之中。
这样,在理学界未必能够增加一个虚假的席位,但医学界却反而失去了一位真正的人物了。
难道不荒谬吗?!难道不令人感到痛惜吗?
【点评】此题考查的考点有以下几个: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3、归纳内容要点;4、筛选信息;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培养阅读浅易古代诗文的能力,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四、(13分)
8.(8分)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考点】52:古诗词阅读.
【分析】作答诗歌鉴赏,要熟知古诗词的鉴赏的考点,尤其是每种题型的答题思路。
理
解诗歌时,要注意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结合诗句、注释以及题目中的信息进行全面分析。
【解答】(1)针对诗句“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有两个答题点要注意:一是标点符号“?”不能忽视,反问之意,赞美之情;二是野菊的形象,要提炼概括,中心语是“高洁”。
参考答案: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针对诗句“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从修辞、炼字等角度易于展开赏析。
注意“碧”与“黄”既是色彩描写,又是用颜色代指野菊花。
参考答案: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色彩:“碧”“黄”;情感:喜爱之情。
(3)诗句中“陶翁”即陶渊明,“东篱”化用了“采菊东篱下”的诗句。
志趣可以联系陶渊明的性格特点来分析。
参考答案: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点评】本题考查了诗歌鉴赏的三个方面:1、古代诗词的积累与识记;2、古诗词语言的鉴赏和评价;3、古诗词常见意象的理解和情感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知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9.(5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
(1)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
(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5)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6)青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韦庄《菩萨蛮》)
【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古诗文默写首先要能够背诵相关古诗词,不能多字或者少字,多字或少字都不得分;其次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书写,只有有错别字就不得分,因此,答题时书写一定要仔细,不能出现书写错误.
【解答】(1)发尽上指冠
(2)徒慕君之高义也
(3)悠悠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