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增高和脑疝教案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轻泻剂疏通大便,不能让病人用力排便,不 可作高位灌肠,以免颅内压骤然增高。
●对意识不清的病人及咳痰困难者要考虑作气管 切开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因呼吸不畅
而 使颅内压更加增高。
●给予氧气吸入有助于降低颅内压,病情稳定者 需尽早查明病因,以明确诊断,尽快施行去除 病因的治疗。
2)病因治疗: ●颅内占位性病变,首先考虑作病变切除术。 ●位于大脑非功能区的良性病变,争取作根治性
3.1 概念 当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
压力大于邻近分腔的压力,脑组织被挤入硬脑 膜的间隙或孔道中,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临床 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herniation)。
3.2 病因及分类 常见病因有: ① 外伤所致各种颅内血肿; ② 颅内脓肿; ③ 颅内肿瘤; ④ 颅内寄生虫病及各种肉芽肿性病变; ⑤ 医源性因素。
• 颅内压的调节与代偿:
主要是通过脑脊液量的增减来调节。颅内压低 于0.7kPa(70mmH2O)时,脑脊液的分泌增加,吸 收减少,使颅内脑脊液量增多,以维持颅内压不 变。相反,当颅内压高于0.7kPa(70mmH2O)时, 脑脊液的分泌减少而吸收增多,使颅内脑脊液量 减少,以代偿增加的颅内压。一般而言脑脊液的 总量占颅腔总容积的10%,血液占2%-11%,允 许增加的临界容积约5%,超过颅腔容积的8%10%,则会产生严重的颅内压增高。
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严重,生命体征(血压、呼吸、 脉搏、体温) 变化剧烈。
2)亚急性颅内压增高:病情发展较快,但没有 急性颅内压增高那么紧急,颅内压增高的反应较轻 或不明显。
3)慢性颅内压增高:病情发展较慢,可长期无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病情发展时好时坏。
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
• 1.颅脑损伤:颅内血肿、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性蛛网膜炎及静脉窦 血栓形成或脂肪栓塞
●尽快手术去除病因。 ●难以确诊或虽确诊而病因无法去除时,可选 用下列姑息性手术,降低颅内高压和抢救脑疝。
1)侧脑室体外引流术:以迅速降低颅内压, 缓解病情。特别适于严重脑积水患者,是常用的 颅脑手术前的辅助性抢救措施之一。
2)脑脊液分流术:脑积水的病例可施行侧脑 室-腹腔分流术。
3)减压术:小脑幕切迹疝时可采用颞肌下减 压术;枕开大孔疝时可采枕肌下减压术。
体积压力反应(volume-pressure response,VPR): 当颅内压增高已超过临界点,释放少量脑脊液
即可使颅内压明显下降,若颅内压增高处于代偿的 范围之内(临界点以下),释放少量脑脊液仅仅引起 微小的压力下降。
体积/压力关系曲线:颅内压力与体积之间 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而是类似指数关系。
脑疝分为以下常见的三类: ① 小脑幕切迹疝又称颞叶疝:为颞叶的海马回、
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推移至幕下; ② 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体疝:为小脑扁桃
体及延髓经枕骨大孔推挤向椎管内; ③ 大脑镰下疝又称扣带回疝:一侧半球的扣带
回经镰下孔被挤入对侧分腔。
3.3 病理 发生脑疝时,移位的脑组织在小脑幕切迹或
切除;不能根治的病变应作大部切除,部分切 除或减压术。 ●有脑积水者,可行脑脊液分流术,将脑室内液 体通过导管分流入蛛网膜下腔、腹腔或心房。 ●颅内压增高引起急性脑疝时,应分秒必争进行 紧急抢救或手术处理。
3)降低颅内压治疗: 常用的口服药物有: ① 氢氯噻嗪25~50mg,每日1次; ② 乙酰唑胺250mg,每日3次; ③ 氨苯蝶啶50mg,每日3次; ④ 呋塞米(速尿)20~40mg,每日3次; ⑤ 50%甘油盐水溶液60ml,每日2~4次。
6)脑脊液体外引流: 7)巴比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疗:大剂量异戊巴比妥钠或硫喷 妥钠注射可降低脑的代谢,减少氧耗及增加脑对 缺氧的耐受力,使颅内压降低。
8)辅助过度换气:
9)抗生素治疗:控制颅内感染或预防感染。
10 ) 症 状 治 疗 : 对 病 人 的 主 要 症 状 进 行 治 疗 , 疼痛者可给予镇痛剂,但应忌用吗啡;抽搐发作 者给予抗癫痫治疗;烦躁病人给予镇静剂。
常用的注射制剂有: ① 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每日2~4次; ② 20%尿素转化糖或尿素山梨醇溶液200ml,静
脉滴注,每日2~4次; ③ 呋塞米20~40mg,肌肉或静脉注射,每日1~2
次。 ④ 浓缩血浆100~200ml,静脉注射;20%人血清
清蛋白20~40ml静脉注射。 ⑤甘油果糖 250~500ml,静脉注射,每日1~2次。 ⑥复方甘露醇 200ml,快速静滴,每日2~4次.
颅内压的形成:颅腔内有脑组织、脑脊液和血 液三种内容物,其容积固定不变,约为1400~ 1500ml。这三种内容物使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称 为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
正常值:以脑脊液的静水压代表颅内压力,成 人正常颅内压为0.7~2.0kPa(70~200mmH2O), 儿童为0.5~1.0kPa(50~100mmH2O)。
3)病变部位: 中线部位、后颅凹、大静脉窦
4)伴发脑水肿的程度: 炎症性反应
5)全身系统性疾病: 尿毒症、酸碱失衡、高热等
2.4 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1)脑血流量降低:
颅内压增高引起脑灌注压下降,通过血管扩张, 降低血管阻力,使脑血流量保持稳定。如果颅内 压不断增高使脑灌注压低于5.3kPa(40mmHg)时, 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失效,脑血流量随之急剧下 降,造成脑缺血。当颅内压升至接近平均动脉压 水平时,颅内血流几乎完全停止,病人就会处于 严重的脑缺血状态,甚至出现脑死亡。
• 2.颅内肿瘤:肿瘤的体积、部位、性质和生长速度 • 3.颅内感染 • 4.脑血管疾病 • 5.脑寄生虫病 • 6.颅脑先天性疾病 • 7.良性颅内压增高 又称假脑瘤综合症,以脑蛛网膜炎多见,颅内静脉血
栓形成、代谢性疾病、药物过敏、病毒感染 • 8.脑缺氧:心跳骤停、呼吸道梗阻、喉痉挛、癫痫持续状态和喘息状态
3.急性脑疝
解剖学基础:颅腔被小脑幕分成幕上腔、幕下 腔,幕上腔又被大脑镰分隔成左右两分腔。两侧幕 上分腔借大脑镰下的镰下孔相通。中脑在小脑幕切 迹裂孔中通过,其外侧面与颞叶的钩回、海马回相 邻。
发自大脑脚内侧的动眼神经越过小脑幕切迹走 行在海绵窦的外侧壁直至眶上裂。颅腔与脊髓 腔相连处的出口称为枕骨大孔。延髓下端通过 此孔与脊髓相连。小脑蚓锥体下部两侧的小脑 扁桃体位于延髓下端的背面,其下缘与枕骨大 孔后缘相对。
4)激素应用:
地塞米松5~10mg,静脉或肌肉注射,每日2~3 次;
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注射,每日1~2次;
泼尼松5~10mg,口服,每日1~3次。
根据目前国际最新救治指南,激素应用存在较大争 议,对改善病人预后、降低死亡率无支持依据。
5)冬眠低温疗法或亚低温疗法:有利于降低 脑的新陈代谢率,减少脑组织的氧耗量,防止脑 水肿的发生与发展,对降低颅内压起一定作用。
2.5 临床表现 1)头痛: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随
颅内压的增高而进行性加重。当用力、咳嗽、 弯腰或低头活动时常使头痛加重。
2)呕吐:头痛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和呕吐。 3)视神经乳头水肿:表现为视神经乳头充血, 边缘模糊不清,中央凹陷消失,视盘隆起,静 脉怒张。
4)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变化:可出现嗜睡, 反应迟钝。严重病例出现昏迷,伴有瞳孔散大、 发生脑疝。生命体征变化为血压升高、脉搏徐缓、 呼吸不规则、体温升高等病危状态,甚至呼吸停 止,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颅内压增高
和脑疝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Brain Hernia
1. 概述
定义: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导致颅内压持 续在2.0kPa(200mmH2O)以上,从而引起的相 应的综合征,称为颅内压增高。
神经外科常见临床病理综合征,是颅脑损伤、 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和颅内炎症等所共有征 象。
5)其他症状和体征: 头晕,猝倒,头皮静脉 怒张。在小儿患者可有头颅增大、颅缝增宽或分 裂、前囟饱满隆起。
2.6诊断 全面而详细地询问病史和认真的神经系统检
查,可发现一些局灶性症状与体征,如小儿的 反复呕吐及头围迅速增大,成人的进行性剧烈 的头痛、癫痫发作,进行性瘫痪及视力进行性 减退等,要考虑到有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可能。 当发现有视神经乳头水肿及头痛、呕吐三主征 时,则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大致可以肯定。及时 辅助检查明确诊断。
2)枕骨大孔疝: 脑脊液循环通路被堵塞,颅内压增高,病人
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颈项强直,强迫头位。 生命体征紊乱出现较早,意识障碍出现较晚。 因脑干缺氧,瞳孔忽大忽小。由于位于延髓的 呼吸中枢受损严重,病人此期可突发呼吸骤停 而死亡。
3.5 处理 ●脑疝是由于急剧的颅内压增高造成,应按颅
内压增高的处理原则快速静脉输注高渗降颅内压 药物,以缓解病情,争取时间。
分腔之间压力均匀升高,不存在明显的压力差,因此 脑组织无明显移位。
2)局灶性颅内压增高:颅内局限的扩张性病变部 位压力首先增高,使附近的脑组织受到挤压而发生移 位,造成颅内各腔隙间的压力差,这种压力差导致脑 室、脑干及中线结构移位。
据病变发展的快慢不同,分为: 1)急性颅内压增高:病情发展快,颅内压增高
5)胃肠功能紊乱及消化道出血: 与颅内压增高引起下丘脑植物神经中枢缺血而 致功能紊乱有关。 6)神经源性肺水肿: 发生率高达5%~10%,是由于下丘脑、延髓 受压导致。肺毛细血管压力增高,液体外渗,引 起肺水肿,病人表现为呼吸急促,痰鸣,并有大 量泡沫状血性痰液。
2.1 颅内压增高的类型 据病因不同,颅内压增高可分为: 1)弥漫性颅内压增高:特点是颅腔内各部位及各
1)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 2)磁共振成像(MRI): 3)脑血管造影(cerebral angiography):
用于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等疾病的病例。 4)头颅X线摄片:可见颅骨骨缝分离,指状 压迹增多,鞍背骨质稀疏及蝶鞍扩大等。 5)腰椎穿刺:
2.7 治疗原则 1)—般处理: ●凡有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应留院观察。密切观 察生命征的变化,以掌握病情发展的动态。 ●有条件时可作颅内压监护,根据监护中所获得 压力信息来指导治疗。 ●频繁呕吐者应暂禁食,以防吸入性肺炎。不能 进食的病人应予补液,注意补充电解质并调整 酸碱平衡。
枕骨大孔处挤压脑干,脑干受压移位可致其实质 内血管受到牵拉,严重时基底动脉进入脑干的中 央支可被拉断而致脑干内部出血。
同侧的大脑脚受到挤压而造成病变对侧偏瘫, 同侧动眼神经受到挤压可产生动眼神经麻痹症 状。
3.4 临床表现 1)小脑幕切迹疝: ①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② 瞳孔改变:先缩小后散大; ③ 运动障碍; ④ 意识改变; ⑤ 生命体征紊乱;
脑血流量(CBF)=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 脑血管阻力(CVR)
脑血流量(CBF)=脑灌注压(CPP)/脑 血管阻力
2)库欣(Cushing)反应: 颅内压急剧增高时,病人出现血压升高(全身 血管加压反应)、心跳和脉搏缓慢、呼吸节律紊 乱及体温升高等各项生命体征发生变化,称为库 欣反应。这种危象多见于急性颅内压增高病例, 慢性者则不明显。
2. 2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1)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大: 脑水肿、脑积水、
颅内静脉回流受阻或过度灌注,脑血流量增加, 使颅内血容量增多。
2)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血肿、脑肿瘤、脑 脓肿等。
3)先天性畸形:狭颅症、颅底凹陷症等。
2.3 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1)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1)年龄 (2)病变的扩张速度
3)脑移位和脑疝 4)脑水肿:
影响脑的代谢和血流量而产生脑水肿,使脑 的体积增大,进而加重颅内压增高。
血管源性脑水肿:液体的积聚在细胞外间隙。 多见于脑损伤、脑肿瘤等病变初期。是由于毛细 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水分在神经细胞和胶质细 胞间隙潴留,促使脑体积增加所致。
细胞中毒性脑水肿:液体的积聚在细胞膜内。 可能是由于某些毒素直接作用于脑细胞而产生代 谢功能障碍,使钠离子和水分子潴留在神经细胞 和胶质细胞内所致,但没有血管通透性的改变, 常见于脑缺血、脑缺氧的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