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讲义:第1单元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
程 标 准素 养 解 读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
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
展。
1.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理解李贽、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2.从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角度,评价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的地位及影响。
3.从中外关联角度认识明清进步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的差异。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背景(1)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2)经济:在商品经济浸润下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3)思想: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
(4)不少士人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重要波澜。
2.思想
(1)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
(2)认为人皆有私,要顺“自然之性”,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3)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王夫之
(1)特点: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2)思想
①本体论:强调“理在气中”,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②认识论: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
以得到正确认识。
③伦理学: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
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2.黄宗羲
(1)特点: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2)思想
①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者”。
②认为臣对君的关系是平等的“师友”,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③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3.顾炎武
(1)特点:倡导“经世致用”。
(2)思想
①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②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3)影响
①其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②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4.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影响
(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2)带有早期启蒙性质,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误区警示]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在特定历史
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
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传统儒学的文化主导地位。
李贽的思想主张
史料一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①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
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李贽《焚书》史料二 余自幼读圣教,②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
所谓矮子观场,③随人说妍,和声而已。
——李贽《续焚书》[解读] (1)史料一表明李贽提出了对“理”的新认识。
①说明李贽认为“人
伦物理”寓于日常生活之中。
(2)史料二是李贽对儒学的新认识。
②③说明李贽认为儒家思想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
[思考] (1)根据史料一分析李贽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提示】 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理”就在人们日常生活中。
问题: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增强。
(2)史料二中作者是如何认识儒学的?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认识:儒学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对儒学进行批判。
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
李贽的思想特点及评价
1.特点
离经叛道是李贽思想特点中最突出的表现,其独特的离经叛道个性表现在:否定孔子的权威;批判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主张个性自由。
李贽的思想也可称为当
时的“异端”思想,其含义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李贽的思想不同于当时的主流理学思想;二是李贽的思想仍然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他只是针对当时儒学的败落提出尖锐的批判而并非彻底否定儒家思想。
2.评价
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代表了中小地主阶级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但李贽的思想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其哲学思想仍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其政治思想在很多方面仍坚持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史料一 古者以①天下为主,君为客。
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史料二 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②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
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
而万几之广,固③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史料三 ④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
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
斥秦之私,而⑤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解读] (1)史料一主要反映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①说明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统治的否定。
(2)史料二主要反映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②主张分权政治。
③反对专制统治,体现出顾炎武对集权的反对态度。
(3)史料三属于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④⑤表明王夫之对原有政治制度的否定。
[思考] (1)概括史料一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君主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提示】 观点:抨击君主专制。
职责: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使“天下为主,君为客”。
(2)针对史料二中存在的现象,顾炎武提出何种解决方法?其理由是什么?
【提示】 方法:分天子之权。
理由:集权导致混乱;天下之大。
(3)史料三中王夫之实际上是否定了当时政治制度的哪些方面?
【提示】 家天下、世袭制。
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主张的异同
(1)相同点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
②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③思想上:批判地继承儒学,主张“经世致用”。
(2)不同点
①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猛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并实践。
③王夫之:哲学贡献大,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
1.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
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是“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2)反封建君主专制。
黄宗羲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他们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5)提倡学以致用的经世之学。
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6)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2.明清之际的民主批判思想未能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
(1)经济: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政治: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政治基础。
(3)思想文化:礼教纲常严厉,推行文化专制,阻碍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缺乏思想文化基础。
(4)国人风貌: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
[课堂小结] (教师用书独具)
时空坐标答题术语
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
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君主专
制统治和宋明理学、倡导经世致用,成
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2.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植根于商品经
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对社
会产生巨大冲击。
3.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受
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政
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
1.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了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 )
A.抗清斗争高涨 B.社会相对安定
C.西方思想的影响D.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明清时期产生的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故选D项。
]
2.历史课上,老师展示了如下两则材料,材料体现了明清时期的新思想。
这一新思想是( )
A.工商皆本B.格物致知
C.存天理,灭人欲D.批判君主专制
D [材料信息“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和“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观点,明显体现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
]
3.韩非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
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最正确的评价是( )
A.有利于封建统治B.阻碍历史进步
C.都是片面的思想D.都是进步的思想
D [韩非身处战国时期,主张君主专制适应了当时历史的发展潮流;黄宗羲生活在明末清初,这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时期,反对君主专制,具有进步意义。
] 4.《亭林文集》中载:“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这表明作者( )
A.倡导经世致用B.反对诗文创作
C.极力尊崇道统D.抨击八股取士
A [题干材料表明,顾炎武认为“君子之为学”是为了明道和救世,这体现了他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
]
5.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
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
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
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
A [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从明朝灭亡、汉族亡国中反思君主专制之害,进一步提出限制君权的各种设想。
] 6.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
A.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否定
B.与传统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对传统儒家思想的补充完善
C [明清之际进步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但其批判并未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仍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说:“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二 顾炎武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他认为只有皇帝同各级官吏共同掌握政权,才能达到“天下
治矣”的目的,他还提倡“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材料三 唐甄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
(1)材料一中黄宗羲得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2)材料一、二、三所反映出的共同思想是什么?列举这三则材料中能反映该思想的关键语句。
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等思想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即可。
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三则材料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第二小问,直接提取三则材料的关键语句即可。
答案:(1)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行文化专制政策;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2)思想:批判君主专制。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材料二顾炎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材料三唐甄则认为“凡为帝
王者皆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