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教学PPT课件(3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此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 ④陇断:高大的山。 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
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
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冀州的南
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
隔了。
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 一个什么道理呢? 示例: (1)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 会属于我们。 (2)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4)大小、多少是相对的。
愚公————眼光长远————不愚
对
智叟————鼠目寸光————不智
比 妻子————献疑
遗男 ————跳往助之
烘托
神————惧
帝————感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愚公移山
《列子》
徐
悲
鸿
作
品
《
愚
公
移
山
》
所无了面走望讲想凭面任任讲听
以路却对走望起起着对凭凭起起
后难了着脚头来来是着那那来来
来啊心满下上不不一王脚扁是是
4.本文写太行、王屋的高大,愚公的年迈,移山人力的 缺乏,运土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 “感”,有何作用? 衬托愚公移山的决心、信心、恒心。 5.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 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 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 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
译文:北山下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 快到九十岁了,住在大山的对面。由于北边 的大山挡路,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他感到很 苦恼,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 一切力量把这两座大山挖平,(使道路)一直 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 家纷纷表示赞同。
重点词语
①且:将要,快要。 ②惩:苦于。 ③塞:阻塞。 ④迂:曲折,绕远。 ⑤室:家人。 ⑥谋:谋划,商量。 ⑦毕:竭尽,用尽。 ⑧指:直。 ⑨杂然:纷纷的样子。 ⑩许:赞同。
连魁父这座小山也难挖平,能把太行、王屋 山怎么样呢? (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往哪 搁 ?”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
④箕畚:用箕畚装 土石。
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 ⑤遗男:孤儿。
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 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 ,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 季,才能往返一次。
注音
仞 rèn 匮 kuì 塞 sè 曾 céng 叩 kòu 龀 chèn 亡 wú 厝 cuò 箕畚 jī běn 孀 shuāng 冀 jì 荷 hè 雍 yōng
本文知识重点
通假字
①指通豫南 指:同“直”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同“返” (往返)
③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 (聪 明)
“之”的用法
1、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能 毁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虽我之死 汝心之固
3、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4、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各段大意 一、简介太行、王屋二山。
移山的背景 二、愚公召聚家人商量移山并开始行动。
移山的原因、准备和行动 三、愚公驳斥智叟。
移山的阻力和决心 四、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帝,派夸娥氏
之子移走了两座山。 移山的结果
为什么要移山?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苦于 阻塞
绕远
苦于山北的阻塞,进出要绕远。
移山要达到什么目的?
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那溃堤面前人往高处走便是 了,大可不必“严防死守”.如果遇事怕难退却,何来“三峡 工程”?“高峡出平湖”也永远只能是诗人笔下的蓝图, 更不要说如今的“南水北调”了。 其实,今天我们可以不 移山也不搬家---打隧道。而我们今天学习的是这种精神 接力。苦干加巧干才是成功嘛!
愚公移山
2.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 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 利的精神。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 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 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 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 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
“且”的用法 1、副词,“将”:年且 九十 2、连词,“况且”:且焉置土石?
“于”的用法 介词,“到”:达于汉阴
“向”:告之于帝
词语 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为名词: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 名词作状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土筐
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竭尽 险:形作名,险峻大山 2.以君之力 以:凭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遂:于是 夫:成年男子 4.叩石垦壤 叩:凿 垦:挖 5.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到 6.而山不加增 加:更,副词 增:增加
面对移山这件事,可为什么愚公和智
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 愚公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他有克服困 难的决心,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有奉献 自己造福后人的美好愿望,所以对移山 充满信心。
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畏惧困难,怀 有私心,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及获利, 所以他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
愚公和智叟到底哪个聪明那个笨?
重点词语
①虽:即使。 ②穷匮:穷尽。 ③加增:增加高度。 ④苦:愁,担心。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①也,告 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②
重点词语
二山,一厝③朔东,一厝雍南。自此,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④焉。
①已:停止。
译文: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 ②负:背负。
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 ③厝:放置。
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也动不了, 想的变化。
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
愚公长叹一声说:“你的心真顽固,
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寡妇孤儿都比不
上。
虽①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 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 孙。子子孙孙,无穷匮②也。而山不 加增③,何苦④而不平?”河曲智叟 亡以应。
译文: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 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 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 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 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 可说。
⒈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 ⒉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 发扬这种精神? ⒊从课文看得出来,“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作者这 样给他们命名,用意何在? 4.本文写太行、王屋的高大,愚公的年迈,移山人力的缺乏,运土 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有何作用? 5.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①不能损魁 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②?且焉③置土石?”
重点词语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 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④运于渤 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⑤,始 龀⑥,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⑦焉。
①曾:竟,却。 ②如……何:
把……怎么样。
译文: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 ③焉:哪里。
3.劳动工具落后:叩石垦壤,箕畚运于 渤海之尾。
4、路途遥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愚公的妻子、孙子、 遗男、智叟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 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献 疑”(关心、担心)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笑而止之”(轻视、嘲笑)
3、(子孙)“杂然相许”;(遗男)“跳往 助之” --- - (支持、参与)
愚公怎样反驳智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这段话读起来特别有力,原因是什么?
• 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层层紧扣,增 强语言的力量,充分说明子子孙孙绵延不 绝的道理。
21﹡愚公移山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寓言的意义。 2.结合过去学过的寓言理解其特点,把握寓言的寓意。 3.联系今天的生活,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受到教育,古 为今用,丰富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情感和 价值观。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 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 物之一。《列子》又名《冲虚 经》,是道家重要典籍。 今本 《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 言使用上看,全书共载寓言、神 话传说等134则,题材广泛,有 些颇富教育意义。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是 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 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文章寓意明 显,反映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 身的精神。
北山愚公者,年且①九十,面山而居。 惩②山北之塞③,出入之迂④也,聚室⑤而谋 ⑥曰:“吾与汝毕⑦力平险,指⑧通豫南, 达于汉阴,可乎?”杂然⑨相许⑩。
人开中堂一天是是身屋板担笑奇
为路祈儿马外笑奇肝与把把谈闻
你更愿孙平天谈闻胆太木脊
感难 喔川
行屐背
叹
磨压
穿弯
列子,名御寇,终生致力 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 子、壶丘子、老商氏、支 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 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 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 今存《列子》一书。其中 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 帝神游》、《愚公移山》、 《夸父追日》、《杞人忧 天》等,篇篇珠玉,读来 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 人深思。后被道教尊奉为 “冲虚真人”。
1.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
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 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 人形象。
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 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 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指 通 豫 南, 达 于 汉 阴。
直
到达 水之南山之北
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汉水的南岸。
文中写到了哪些人?
愚公、其妻、子孙荷担者三夫、邻 人京城氏之遗男和智叟。
参加移山的有哪些人?
愚公、荷担者三夫、京城氏之遗男。
移山的任务艰巨吗?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山高且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 百里,高万仞。 2.劳动力极弱:北山愚公者,年且九 十,遗男“始龀”,“荷担者三夫”
• 愚公不“愚”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这叫 “大智若愚”;智叟不“智”,是一个鼠 目寸光的人。
作者为什么在这两个人名字中将“智”和 “愚”反用?有何用意?
将两人名字中“智”和“愚”反过来用,不 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的效果。
⑥始龀:换牙。汝之
不惠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
重点词语
一毛②,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 息曰:“汝心之固③,固不可彻④, ①惠:通“慧”,聪明。
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文:河曲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 ②毛:草。
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 ③固:固执,顽固。 就凭你在世上这最后几年,剩下这么 ④彻:通,这里指思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愚公是该搬家还是该移山? 示例: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造福千千万万人的子孙后代, 他明知 山高路远,人老将少,工具简陋,困难重重,仍去移山,看是愚不可 及,但他懂得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山不加增”“何 苦而不平”。可谓站得高,看得远,实则不愚。而搬家或绕道 似乎是明智之举,实则是就事论事,从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 自然不可改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可智叟在愚公的 驳斥下哑口无言,可知他是目光短浅,知难而退,无所作为的人。
3.从课文看得出来,“愚公”不“愚”,“智叟”不 “智”,作者这样给他们命名,用意何在?
智叟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智叟之“智”在于认为愚公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 问题,目光短浅,实是“愚”。愚公之“愚”在于他决定毕 生平险、挖山不止,这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愚公目光长远, 且认为子孙无穷而山不加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 智之举。智者实愚,愚者实智。显而易见,这样命名不仅加 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从而突出了愚公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