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招聘备考资料之经济知识重难点汇总
银行招聘考试金融基础知识点
银行招聘考试金融基础知识点整理一、信用的含义与基本特征一含义以偿还本金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历史上信用表现为两种典型形态:高利贷信用和借贷资本信用.二基本特征价值作单方面的让渡;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二、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一直接融资1.含义:是资金需求者直接从资金所有者那里融通货币资金.2.直接融资工具: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3.直接融资的优势1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联系实现资金融通,筹资规模可以不受金融中介的约束;2筹资人面对市场监督的压力,必须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将资金投向高效益的领域;3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4筹集的资金具有稳定性、长期性特点.4.直接融资的局限性1融资双方在资金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到的限制较多;2对资金供给者来说融资风险较大;3对资金需求者来说缺乏间接融资中额度管理的灵活性,财务保密性差.二间接融资1.含义:资金需求者与资金所有者之间通过信用中介进行的借贷活动.资金供求双方不构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中介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银行信用是典型的间接融资.2.间接融资工具:保险单、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等.3.间接融资的优势1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广泛吸收闲置资金,突破资金融通在数量、期限等方面的限制;2间接融资的社会安全性较强.各国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比一般企业严格的多,金融中介机构的资信度和内部管理也强于一般企业;3对有资信良好的企业可及时方便的获得资金解决;4财务保密性较好.4.间接融资的局限性1投资者对投资对象经营状况关注较少,筹资者在资金使用方面的压力和约束减少;2风险集中于金融中介机构;3对新兴产业、高风险项目的融资要求一般难以及时、足量地予以满足; 4隔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资金使用效率.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内容一规定货币材料.规定币材是货币制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选用不同的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制度.二规定货币单位.三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其中,本位币:又称主币,是一个国家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辅币是本位币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四有限法偿和无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有限法偿: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的资格.五建立准备制度二、货币制度演变过程一银本位制二金银复本位制1.平行本位制.两者之间的交换比率完全由金币与银币的市场价格决定,法律上对其不做任何规定.2.双本位制.是指金银比价由政府参照市场比价规定的金银两本位制.双本位制也不是理想的货币制度.因为虽克服了平行本位制下“双重价格”的缺陷,但由于违背了价值规律,又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官方的金银比价与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平行并存,但同时金币和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相背离,从而使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被收藏、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充斥市场,使得市场上实际只有一种货币留在流通市场上.3.跛行本位制三金本位制1.金币本位制.它是以一定量的黄金为货币单位铸造金币,作为本位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以黄金为唯一准备金.2.金块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3.金汇兑本位制.是一种持有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成该国货币的金本位制.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在货币制度的知识点中,考生应注意一些常考的知识点,例如货币制度基本内容和重点把握其演变历程和相关知识点,例如双本位制中的格雷欣法则则是常考知识点,需要引起重视.风险分类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为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对大多数银行来说,信用风险几乎存在于银行的所有业务中.信用风险是银行最为复杂的风险种类,也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二、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包括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四大类.三、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可以分为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发的四类风险,并由此分为七种表现形式:内部欺诈,外部欺诈,聘用员工做法和工作场所安全性有问题,客户、产品及业务做法有问题,实物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失灵,执行、交割及流程管理不完善.操作风险存在于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并且具有可转化性,即可以转化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其他风险.四、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在不增加成本或资产价值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及时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从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不能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和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负债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过去筹集的资金特别是存款资金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不规则波动,受到冲击并引发相关损失的可能性.五、国家风险国家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济与金融往来中,由于他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学习.国家风险通常是由债务人所在国家的行为引起的,超出了债权人的控制范围.国家风险可分为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类.国家风险有两个特点:一是国家风险发生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在同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经济金融活动不存在国家风险;二是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不论是政府、银行、企业,还是个人,都可能遭受国家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六、声誉风险声誉风险是指由于意外事件、银行的政策调整、市场表现或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负面结果,可能对银行的这种无形资产造成损失的风险.七、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因为无法满足或违反相关的商业准则和法律要求,导致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可能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八、战略风险战略风险是指银行在追求短期商业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的系统化管理过程中,不适当的未来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可能威胁银行未来发展的潜在风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银行战略目标的整体兼容性;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经营战略;为这些目标而动用的资源;战略实施过程的质量.。
银行招聘考试金融专业知识备考知识点
第一部分:国际货币与国际金融一、不同货币制度下汇率是如何决定的?在金本位制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是由两国本位币的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决定的。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两国货币间的比价,是由两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来决定的。
二、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影响各国汇率变动的深层因素有哪些?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外汇供求状况对汇率变动的影响只是表面的,汇率变动还有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1.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逆差,对外债务增加,对外汇需求增加,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
国际收支顺差,对外债权增加,对本币需求增加,本币汇率上升,外汇汇率下降。
2.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纸币贬值,引起国际收支亏损,贬值货币也会在市场上遭到抛售,造成本币汇率下降。
3.利率。
利率的高低调整会使外资的流入或流出增加,改变外汇的供求状况,引起汇率的变动。
4.经济增长状况。
经济增长在短期内会带来更多的进口,造成经常项目逆差,本币汇率下降。
长期看,一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会增强对其货币的信心,使其币值稳定坚挺。
5.中央银行的干预。
中央银行出于某种经济政策的考虑,可能会对外汇市场进行直接干预,在短期内会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和汇率的变动。
6.市场预期。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庞大的游资流动迅速,受预期因素的影响很大,预期因素成为短期内影响汇率变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三、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什么?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主要有: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在各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等原因会印发周期性经济波动,导致国际收支恶化。
这属于周期性失衡。
2.经济结构性原因。
一国的产业结构与国际分工结构失调,无法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会引起该国的国际收支的失衡。
这属于结构性失衡。
3.货币价值的变动。
当一国出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短期内出口商品的价格没有竞争力,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当一国出现通货紧缩,物价下降,短期内出口商品具有价格优势,国际收支顺差。
这属于货币性失衡。
农村信用社银行招聘考试经济常识重点、难点集锦
农村信用社银行招聘考试经济常识重点、难点集锦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升高;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下降时,商品价格就会提高;当商品的价值下降时,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会下跌;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提高时,商品价格也会下跌。
(三)价格与交换价值区别与共同点共同点:二者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都是以价值为基础,由价值决定的。
区别:A交换价值(是指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存在于货币产生前(即物物交换时期),而价格存在于货币产生后。
B价格是价值的符号,而交换价值则不是。
(四)直接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1)公式不同:直接的物物交换是早期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直接交换,其公式是商品—商品,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2)直接的物物交换一般在货币产生前,而商品流通则是在货币产生后;(3)直接的物物交换的买、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只要满意就可成交,而商品流通的买、卖在时间、空间上是分离的。
三、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注意:(1)等价交换并不是存在于每一个场合,而从整体上,从商品交换的本质上说的。
(2)价格波动现象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这是因为价格波动是以价值为中心的,从较长时间看,商品平均价格还是与价值相一致的,即仍然是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作用(十分重要)重点知识综合:货币、价格、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财政政策1.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包含三因素,要熟悉)2、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①商品的价值(成正比)②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化(成反比)③国家的宏观调控④供求关系⑤消费者的购买力⑥新鲜商品的新程度(商品的使用价值)⑦纸币的发行量3.物价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并非都因通货膨胀引起(1)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有:第一,纸币发行量过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第二,纸币流通周转速度加快。
(在某一特定的时期,由于担心涨价,人们把手中的货币尽快出手抢购,使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2)引起物价上涨的原因有:除了通货膨胀外还有第一,商品供不应求;第二,国家的宏观调空政策(政策性调价,理顺价格关系)引起纸币发行量增加;第三,投资和消费需求过热;第四,价格管理松驰,出现乱收费、乱涨价;第五,因某些特殊原因造成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商品价值量增大。
银行笔试考试经济知识点
银行笔试考试经济知识点一、微观经济学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1)该商品的自身价格。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3)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
(4)消费者的偏好。
(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
其他如气候、消费者人数、时间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商品的需求。
2.影响供给的基本因素(1)商品自身的价格。
(2)相关商品的价格。
(3)生产要素的价格。
(4)生产的技术水平。
(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其他如气候、厂商数量、时间、生产成本及政府相关政策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商品的供给。
考点二均衡价格1.市场均衡的形成均衡:当经济决策单位意识到若重新调整资源配置方式或购买方式已不能获得更多利益,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时的状况。
均衡分析:假定经济变量中的自变量为已知的和固定不变的,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所出现的情况以及实现均衡的条件。
当市场出现供>求时,市场过剩使价格有下降的趋势。
当市场出现供<求时,市场短缺使价格有上升的趋势。
2.市场均衡状态的确定当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
均衡价格:某种商品的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力量达到平衡,从而不再变动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市场出清,既无过剩也无短缺时的需求量或供给量。
3.供求定理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水平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水平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供求定理的应用(1)价格上限:限制价格、最高限价定义:政府为了稳定经济生活,对某些商品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
目的:大多为抑制某些商品价格上涨,或基于保护消费者的考虑。
影响:直接导致商品供给的缺口,易导致消费者排队问题和黑市交易盛行配给制,产生腐败等问题。
实际上,价格上限并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反而造成对消费者的伤害。
(2)价格下限:支持价格、最低限价定义:政府为扶持某一行业生产,对该行业产品规定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目的:大多为扶持某些行业发展,或基于保护生产者的考虑。
银行校园招聘笔试经济考点
银行校园招聘笔试经济考点财政政策一、定义财政政策指的是“通过政府部门的岁入和支出来控制经济”的政策意向与活动。
即国家或政府以特定的财政理论为依据,运用各种财政工具以达到财政目标的经济政策,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定和实施过程也是国家实施财政宏观调控的过程。
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
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减少国民收入从而抑制总需求,反之,则增加国民收入刺激总需求。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二、分类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将财政政策分为自动稳定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的。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存在一种内在的、不需要政府采取其他干预行为就可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动调节经济的运行机制。
这种机制也被称为财政自动稳定器。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所得税自动稳定作用。
在经济萧条时,个人和企业利润降低,符合纳税条件的个人和企业数量减少,因而税基相对缩小,使财政政策----加息用的累进税率将对下降,税收自动减少。
因税收的减少幅度大于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的下降幅度,税收便会产生一种推力,防止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的过度下降,从而起到反经济衰退的作用。
在经济过热时期,其作用机理正好相反。
另一方面,是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
如果经济出现衰退,符合领取失业救济和各种福利标准的人数增加,失业救济和各种福利的发放趋于自动增加,从而有利于抑制消费支出的持续下降,防止经济的进一步衰退。
在经济繁荣时期,其作用机理正好相反。
(2)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中,美国实施的罗斯福-霍普金斯计划(1929-1933)、日本实施的时局匡救政策(1932年)等,都是相机决策财政政策选择的范例。
银行招聘笔试知识点总结
银行招聘笔试知识点总结一、金融市场基础知识1.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包括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国际收支结算等概念。
2.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包括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利率水平等重要知识。
3. 金融市场基础知识:包括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外汇市场等相关知识。
4. 银行业基础知识: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中央银行等机构的职能和作用。
二、金融产品知识1. 存款产品: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各类存款产品的特点和利率计算等知识。
2. 贷款产品:包括个人贷款、企业贷款、房地产贷款等各类贷款产品的特点和审批流程等知识。
3. 理财产品:包括货币基金、理财产品、股票基金等各类理财产品的特点和风险等知识。
4. 信用卡产品:包括信用卡的功能、使用规则、风险防范等知识。
5. 外汇产品:包括外汇交易、外汇风险管理等相关知识。
三、风险管理知识1. 信用风险:包括信用评级、担保品要求、逾期违约等信用风险管理知识。
2. 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市风险等市场风险管理知识。
3. 流动性风险:包括流动性管理、资金匹配等流动性风险管理知识。
4. 操作风险:包括内部控制、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操作风险管理知识。
四、银行业务知识1. 银行结算业务:包括票据结算、转账结算、清算业务等结算业务知识。
2. 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包括进出口信用证、国际保函、跟单信用等贸易融资业务知识。
3. 银行票据业务:包括承兑汇票、贴现汇票、背书汇票等票据业务知识。
4. 银行信贷业务: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等信贷业务知识。
5. 银行理财业务:包括资产配置、风险管理、产品销售等理财业务知识。
五、银行法律法规知识1. 金融法律知识:包括《银行法》、《金融机构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2. 信贷法律知识:包括《担保法》、《票据法》、《合同法》等信贷相关法律知识。
3. 外汇法律知识:包括《外汇管理条例》、《外汇管理办法》等外汇相关法律知识。
报考银行知识点总结
报考银行知识点总结一、金融市场和银行业概述1. 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金融市场是实现货币和资本流通的场所,它具有融通资金、价值衡量、风险管理、宏观调控等基本功能。
2. 银行业的基本职能银行业包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票据服务、外汇业务等职能,通过这些业务实现资金的流通和风险的分散。
二、银行业务1. 存款业务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通知存款和理财产品等,是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
2. 贷款业务包括个人贷款、企业贷款、房地产贷款、农业贷款等,是银行的主要资金运用方式。
3. 结算业务包括对公结算、个人结算、跨境结算等,主要通过银行账户和支付系统完成。
4. 票据服务包括承兑汇票、贴现汇票等服务,是银行的信用业务。
5. 外汇业务包括个人外汇买卖、企业外汇汇款等,主要通过外汇市场进行。
三、银行管理1. 银行的组织结构银行包括总行和分行,总行负责制定战略和政策,分行负责具体业务。
2. 银行的管理制度包括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合规管理等,是保障银行安全运营的重要手段。
四、金融风险管理1. 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银行需要通过风险管理来控制这些风险。
2. 风险管理的方法包括内部控制、风险分散、风险对冲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来降低金融风险。
五、银行监管1. 银行监管的目的银行监管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存款人利益,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2. 银行监管的主体包括央行、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它们分别负责货币政策、银行监管和保险监管。
六、数字化银行1. 数字化银行的基本概念数字化银行是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务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体验。
2. 数字化银行的发展趋势包括移动支付、智能投顾、区块链等技术和应用,在金融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七、银行经济学1. 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存款是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贷款是银行的主要资金运用,它们共同构成了银行业务的基础。
2. 银行的货币创造功能银行通过信用创造货币,并通过贷款业务将货币引入市场,从而扩大了货币供应。
银行招聘考试经济学知识点
银行招聘考试经济学知识点宏观经济运行1.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及其衡量指标宏观经济发展四大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四大目标对应的衡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国际收支。
①GDP 是衡量一国(或地区)整体经济状况的主要指标,GDP增长率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
②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年龄在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全体)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
我国统计部门公布的失业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③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普遍地上涨。
常用指标:消费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使用最多、最普遍。
④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差额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既无巨额的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巨额的国际收支盈余。
国际收支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其中经常项目包括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和单方面转移,是最具综合性的对外贸易指标。
资本项目包括直接投资、政府和银行的贷款及企业信贷等。
贸易收支是国际收支中最主要的部分。
2.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处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经济结构1.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可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2.消费投资结构从支出角度来看,GDP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部分构成。
消费包括私人消费和政府消费两部分(私人购房包含在投资的固定资本形成中,不包含在私人消费中)。
投资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含房地产和非房地产投资)和存货增加两部分。
净出口是出口额减去进口额形成的差额。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问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银行招聘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
银行招聘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银行招聘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一、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的垄断与竞争程度。
根据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行业的进入限制和产品差别,可以把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四种类型。
决定市场类型划分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1)市场上厂商的数目;(2)厂商所生产的产品的差别程度;(3)单个厂商对价格的控制程度;(4)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
其中,前两个因素是最基本的决定因素。
1、完全竞争市场(1)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市场上每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信息是完全的。
(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
这意味着,厂商只能被动接受给定的市场价格。
厂商的收益是厂商的销售收入,厂商的收益可以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由于完全竞争厂商面临的是由市场供求情况决定的价格,厂商的总收益曲线为从原点出发的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其价格是常数,因此厂商每销售一单位产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
完全竞争厂商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三线合一,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水平线,即MR=P=AR。
(3)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在短期生产中,只要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厂商就会增加生产,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厂商就会缩减生产,直到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为止(MR=MC),此时厂商利润达到最大,或者亏损达到最小。
在短期均衡时,厂商利润可以大于零,也可以等于零,或者小于零。
①当市场价格大于平均成本时,厂商获得超额利润,处于经济利润大于零的短期均衡。
②当市场价格等于平均成本时,厂商处于经济利润等于零(仅获得正常利润)的短期均衡。
③当市场价格小于平均成本但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厂商利润小于零,处于亏损但继续生产经营的短期均衡,因为价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说明厂商在补偿全部的可变成本后,尚可收回部分固定成本,使亏损总额减少一些。
2024年银行校园招聘考试经济金融高频考点汇总
1、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收入及其它条件不变时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2024年银行校园招聘考试经济金融高频考点汇总一、微观经济学高频考点。
需求定理:商品的需求量和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用需求曲线来表示,即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影响需求曲线的要素(1)P :商品的价格,价格越高,消费者的需求量越少,P 的变动引起需求量Q 的反向变动。
(2)M :消费者的收入,对于大多数商品来说,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在图中表现为需求曲线向右平移(3)Pr :相关商品价格替代品:替代品价格提高,替代品需求量下降,使该商品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平移。
互补品:互补品价格提高,互补品需求量下降,使该商品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平移。
(4)H :消费偏好,偏好提高会使需求提高,在同一价格购买更多的商品,需求曲线右移。
(5)N :价格预期2、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3、需求价格弹性: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即当P 变动1%时,由P 引起的Q 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价格弹性:ed =-∆Q/Q∆P/P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商品的可替代性;2.商品用途的广泛性;3.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4.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比重越大,需求价格弹性越大。
Q 4、需求交叉价格弹性: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即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1%时,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变化的百分比。
Q X e =X P = Q X P Y P Q YY XP Y 5、需求收入弹性:表示商品需求的变动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
即消费者的收入变化1%时,引起商品需求变化的百分比。
Q e =Q = Q M M M MM Q 6、正常品:指需求与收入成同方向变化的商品,M 增加,Q 上升,e M >0。
银行考试金融学经济学知识点
银行考试金融学经济学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银行考试中可能涉及的金融学和经济学知识点:
1. 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了解金融市场的分类和功能,以及金融机构的类型和职能。
2. 资金运作和资本市场:了解金融系统中的资金流动,以及资本市场中不同类型的交易和投资方式。
3. 货币供求与货币市场:理解货币供求关系对货币市场的影响,以及货币市场的作用和特点。
4. 利率和利率市场:了解不同类型的利率,以及利率市场的形成和功能。
5.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作用,以及相关的政策工具和措施。
6. 经济周期和商业周期:了解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和特征,以及商业周期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7. 国际金融和外汇市场: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和外汇市场的特点,以及货币汇率的变动原因和影响。
8. 金融风险和风险管理:了解金融市场中的不同类型的风险,以及金融机构如何对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
9. 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了解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特点和功能。
10. 金融监管和合规管理:了解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责和规章制度,以及金融机构在合规管理方面的要求。
以上只是一些可能涉及的知识点,具体考试内容还需根据考试大纲和题型来确定。
建议参考相关的教材、课程资料和模拟题来做更详细的准备。
银行校园招聘考试金融部分基础知识讲义和总结
银行校园招聘考试金融部分基础知识讲义和总结第一部分:国际货币与国际金融一、不同货币制度下汇率是如何决定的?在金本位制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是由两国本位币的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决定的。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两国货币间的比价,是由两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来决定的。
二、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影响各国汇率变动的深层因素有哪些?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外汇供求状况对汇率变动的影响只是表面的,汇率变动还有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1.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逆差,对外债务增加,对外汇需求增加,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
国际收支顺差,对外债权增加,对本币需求增加,本币汇率上升,外汇汇率下降。
2.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纸币贬值,引起国际收支亏损,贬值货币也会在市场上遭到抛售,造成本币汇率下降。
3.利率。
利率的高低调整会使外资的流入或流出增加,改变外汇的供求状况,引起汇率的变动。
4.经济增长状况。
经济增长在短期内会带来更多的进口,造成经常项目逆差,本币汇率下降。
长期看,一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会增强对其货币的信心,使其币值稳定坚挺。
5.中央银行的干预。
中央银行出于某种经济政策的考虑,可能会对外汇市场进行直接干预,在短期内会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和汇率的变动。
6.市场预期。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庞大的游资流动迅速,受预期因素的影响很大,预期因素成为短期内影响汇率变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三、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什么?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主要有: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在各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等原因会印发周期性经济波动,导致国际收支恶化。
这属于周期性失衡。
2.经济结构性原因。
一国的产业结构与国际分工结构失调,无法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会引起该国的国际收支的失衡。
这属于结构性失衡。
3.货币价值的变动。
当一国出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短期内出口商品的价格没有竞争力,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当一国出现通货紧缩,物价下降,短期内出口商品具有价格优势,国际收支顺差。
银行考试—经济常识重点、难点、热点知识提纲
经济常识重点、难点、热点知识提纲第一课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一、商品(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区别:(1)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体现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价值反映的是人与人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体现了生产关系。
(4)只有商品才有价值,并非只有商品才有使用价值。
(5)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说明了为什么要交换;不同商品价值相同,说明了为什么能交换。
联系(统一):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是商品交换的根据和基础。
对立: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
(二)十大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
(4)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
(5)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
(6)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
(7)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
(8)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9)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10)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
二、货币(一)商品、货币、纸币的关系(二)商品价值、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三者的关系在供求关系不变时,商品的价格除受商品价值决定外,还受货币价值影响(非决定)。
当商品价值不变,货币价值与商品价格成反比关系。
(三)价值、交换价值、价格的关系共同点:二者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都是以价值为基础,由价值决定的。
区别:第一,交换价值(是指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存在于货币产生前(即物物交换时期),而价格存在于货币产生后。
第二,价格是价值的符号,而交换价值则不是。
(四)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注意:国家可以决定纸币的面值(面额),但不能决定其购买力;国家可以决定一定时期内纸币的发行量,但不能决定其最终发行量。
银行考试经济学重点知识
1.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含义:(劳动产品用于互换)商品经济的含义和产生条件:商品的大体属性:利用价值自然属性共有属性价值: 含义: 本质属性、社会属性、特有属性互换价值是价值的实物表现利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商品是二者的统一体,利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商品的价值量:商品价值的大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刻决定(通常指某个行业)与个别劳动时刻无关;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要丛社会和个别两个角度区分)社会生产率与价值量(单位商品)成反比与价值总量(单位时刻)无关、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无关与价值总量成正比。
(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产生:商品互换进展到一按时期的产物(一样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本质:一样等价物(能和一切商品彼此换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货币的职能:大体职能:价值尺度(表现商品价钱、观念中的货币)如一件商品的标价流通手腕(充当商品互换的媒介现实中的货币)如花多少钱购买商品商品流通的含义其它职能:支付手腕(买和卖有时刻差);贮藏手腕(只能是金银条块、金银铸币);世界货币。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含义:实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平稳)表现:阻碍:解决方法:(主若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内容:价值决定、等价互换(不是指商品互换的每一个场合)形式:价钱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缘故:价钱与供求彼此阻碍价值规律的作用:调剂资源(通过价钱的波动实现)刺激生产者(因为价值由社会劳动时刻决定)优胜劣汰2.社会主义低级时期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低级时期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地位:全然经济特点、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有经济:含义(主若是国有企业);地位和作用:主导(表现为操纵力:在命脉行业占支配地位;提高竞争力引导其它所有制的进展)集体经济:含义(城市和农村)地位: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体制:联产承包(特点和优势)混合所有制含义(公加私、不能等同于股分制)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多样化(意义:有利于壮大公有制经济)巩固和进展公有制经济,鼓舞、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展:要紧非公有制经济:个体(以家庭劳动为主)作用:能够维持传统工艺、扩大就业;私营经济:(雇佣劳动)作用: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外资经济:(包括两种形式)作用:利用外资、学习借鉴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量和质)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银行校园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宏观经济学部分复习重点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P428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P446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P462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P463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P4866.IS 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 ,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 曲线。
P487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P4958.LM 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 与利率r 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 曲线。
P500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P517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18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P523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P546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P572—576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P612—616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山西银行招聘考试:银行笔试高频考点之经济学考点总结
山西银行招聘考试:银行笔试高频考点之经济学考点总结山西银行考试交流群:302719368★微观经济学1、需求的含义: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愿意+能够)2、需求弹性和收益的关系需求价格弹性分为单位弹性、完全无弹性、完全弹性、富有弹性、缺乏弹性。
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如大米、盐,厂商收益TR与价格P成同方向变动。
降价减少厂商销售收入,涨价增加收入。
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如珠宝首饰,厂商收益TR与价格P成反方向变动。
降价增加厂商销售收入,涨价减少收入。
3、影响需求数量的因素第一、价格因素。
第二、非价格因素(1)收入水平;(2)相关商品的价格;(3)消费者偏好;(4)消费者预期;(5)其他因素。
4、供给需求均衡当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
市场均衡状态又称市场出清状态。
即:Qd=Qs。
均衡价格: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供求相等时的数量。
5、需求量与需求水平需求量的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水平的变化: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6、供给变动和供给量变动区别供给量的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水平的变化: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7、恩格尔定律西方经济学中的恩格尔定律指出: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8、边际替代率消费者在保持效用水平相等的前提下,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9、生产函数定义表示要素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假设生产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则有Q =f(L,K)。
银行经济知识点总结
银行经济知识点总结一、银行的定义与分类银行是指以吸收公众存款为主要业务,提供信用媒介、支付结算、融资、储蓄和投资等服务的金融机构。
根据业务范围和服务对象的不同,银行可分为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外资银行等不同类型。
商业银行是指向公众提供一般性的金融服务,包括存款、贷款、信用卡、支付结算、外汇兑换等功能的银行。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
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设立或扶持的银行,主要为国家实施经济政策服务。
政策性银行具有政策性贷款、补贴性贷款等特点,通常用于支持国家战略性产业、社会福利事业和国际合作。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专门为农村居民服务的金融机构,主要业务包括吸收农户储蓄、发放小额贷款、开展支付结算等服务。
外资银行是指由外国金融机构或者跨国公司在中国境内设立的银行业机构,其业务范围主要包括资金融通、跨境支付、外汇买卖等。
二、银行的功能与作用1. 吸收存款:银行通过吸收公众存款,形成资金池,为社会提供融资和投资渠道。
2. 发放贷款:银行通过向个人、企业等提供贷款,支持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
3. 支付结算:银行作为支付结算的中介,提供支付结算服务,包括支票、汇款、信用卡等支付工具。
4. 理财投资:银行通过各种理财产品,帮助客户进行资金配置,实现资产增值。
5. 外汇交易:银行作为外汇市场的参与者,提供外汇买卖和外汇风险管理服务。
6. 风险管理:银行通过风险管理,保障存款安全,控制信贷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7. 金融创新:银行作为金融创新的主体,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银行间市场银行间市场是指银行之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和债券交易的市场。
银行间市场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多种形式。
同业拆借市场是银行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通常包括隔夜拆借、7天拆借、1个月拆借等多种期限的拆借。
通过同业拆借市场,银行可以进行流动性调配,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
债券市场是指银行机构、企业和政府之间进行债券融资的市场,包括政府债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不同类型的债券。
银行面试之经济知识题
银行面试之经济知识题在银行面试中,经济知识题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面试官通过这些问题来考察应聘者对经济基本原理的了解程度,以及其应对复杂经济情况的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银行面试经济知识题,并提供相应的解答,希望能帮助面试者更好地准备面试。
1. 请简要介绍一下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发展的一种政策工具。
其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货膨胀控制: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水平。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速度和总量,从而调整物价水平。
•经济增长促进: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投资和消费水平,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汇率稳定:货币政策的稳定对于保持汇率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通过调整利率水平,中央银行可以影响本国货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维持汇率的稳定。
•金融稳定: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也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货币政策可以有效控制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2. 什么是GDP?如何计算GDP?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它表示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有企业、居民和政府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的计算通常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根据生产活动的总和来计算GDP。
这种方法将各个经济部门的产出加总,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
•支出法:根据各个经济主体的支出来计算GDP。
这种方法将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投资支出和净出口加总。
•收入法:根据各个经济主体的收入来计算GDP。
这种方法将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等收入加总。
3. 请解释一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持续增长,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会导致购买力下降,带来一系列经济问题。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量减少,导致物价持续下降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招聘备考资料之经济知识重难点汇总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经济学主要依靠大家对于知识的理解,了解到经济学的侧重点,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自信地迈入考场。
以下,YJBYS小编为你整理的银行招聘备考资料之经济知识重难点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经济学分为微观和宏观两部分。
微观经济学重点内容包括需求供给及均衡、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论、市场理论和市场失灵。
需求供给及均衡主要考察需求(供给)定义的理解、影响需求(供给)的因素、需求(供给)量和需求(供给)变动的区分、供求定理,需要全方位的理解。
消费者行为理论主要考察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消费者均衡条件;生产理论主要考察短期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生产者均衡条件。
成本论这一部分内容虽然少,但各知识点均有考察,显性成本与隐形成本、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机会成本以及一些短期成本概念。
市场理论主要考察两种市场类型,一个是完全竞争市场,涉及其特征、厂商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另一个是完全垄断市场,考察要点是价格歧视的条件、分类,需要大家通过事例进行理解掌握。
市场失灵考察的是四大原因,涉及到一些概念的理解,比如外部性、免费搭车、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宏观经济学重点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现象。
国民收入核算涉及到的概念比较多,GDP及相关概念(GNP、NDP等)、GDP的核算方法、投资储蓄恒等式。
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等,重点放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部分。
宏观经济现象在考试中属于是高频考点,涉及到失业的原因、奥肯定律、通货膨胀指标、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