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省遂宁市高考历史二诊试卷(附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四川省遂宁市高考历史二诊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1.周惠王欲废长立幼,太子姬郑寻求齐桓公帮助。

齐桓公率七国诸侯共同拥戴,姬郑
顺利继位,即周襄王。

后来周襄王还派代表参加了齐国组织的葵丘会盟。

这反映出当时()
A. 等级制度名存实亡
B. 尊卑观念遭到破坏
C. 权力秩序受到冲击
D. 礼尚往来风气浓厚
2.汉朝建立后,一方面继承秦代官府的公田,一方面通过罚没商人田产、开垦荒地、
占有无主土地等方式大量扩充国有土地,并设置专门机构对公田进行管理。

这些做法()
A. 加速了个体小农经济的破产
B. 有利于保障朝廷的粮食安全
C. 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
D. 有利于强化基层社会的管理
3.据《唐六典》记载,唐军的甲制共有13种,其中明光
铠、细麟铠、山文铠、乌锤铠和锁子甲都是铁甲,皮
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则是以制造材料命名
(如图),这反映出当时()
A. 新兴手工业部门涌现
B. 官营手工业实力雄厚
C. 军队战斗力大大增强
D. 新式兵种类型的增加
4.王夫之喜欢用阴阳五行的变化来阐发自己的学说,如“春夏为生,为来,为伸;秋
冬为杀,为往,为屈”等。

这体现出王夫之哲学思想的()
A. 思辨性
B. 辩证性
C. 神秘性
D. 先验性
5.1873年,福州船政局开始由中国人自行仿照轮船,并培养出了10余名能够担任厂
长并指挥制造的人才、300余名能够按图承担各项工作的艺徒和工匠,进而于1874年遣散聘用的所有洋员和洋匠。

这一举措()
A. 降低了企业运行的成本
B. 消除了顽固势力的阻挠
C. 中断了师夷长技的进程
D. 反映了技术自主的实现
6.1923年11月,孙中山告诫国民党员:“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我国革
命向为各国所不乐闻,故尝助反对我者以扑灭吾党,所望为同情只有俄国及受屈之国家及受屈之人民耳。

”其意在()
A. 明确反帝目标
B. 转变革命性质
C. 壮大革命阵营
D. 服膺社会主义
7.20世纪40年代,华北各抗日根据地掀起挖道沟运动,使华北平原从“道路纵横”
变为“沟道纵横”。

仅冀中、冀南所挖道沟的总长度就已超过了历代长城的总长度。

这一运动()
A. 改变了华北的基本地貌特征
B. 展现了中共的社会动员能力
C. 保证了敌后战场的军事胜利
D. 促进了根据地农业迅速发展
8.如图为创作于1981年的宣传画《创优质产品为生活增添锦绣》。

作为史料,该作品可以反映当时()
A. 企业活力的明显增强
B. 企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 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
D. 改善民生的政策导向
9.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法律规定,“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纵使子孙担任了国
家高级公职的亦同”。

到帝国初期,家子在身份、婚姻、财产、行为等方面获得了独立的权利。

这一变化表明,古罗马创优质产品为生活增添锦绣()
A. 公民获得同等的政治权利
B. 公民个人成为独立的法律主体
C. 公职人员任用由家长决定
D. 公民个体意识消融于群体之中
10.在1857~1858年的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强调社会主义是法国大革命所发现的原
则的彻底发展。

恩格斯进一步说,社会主义是18世纪启蒙学者和法国大革命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彻底发展。

马恩的论述主要基于,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
A. 对自由与平等的高度重视
B. 催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C. 对封建专制批判最为彻底
D.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
11.据统计,苏俄农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57.9%上升到1920
年的78.1%,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66.7%上升到1920年的70%。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
B. 战争中断了工业化建设
C. 特殊经济政策的刺激
D. 西方国家对苏俄的封锁
12.二战后,美国军方为好莱坞制作电影提供军事基地、武器设备,甚至提供技术指导
和群众演员。

美国电影史学家劳伦斯•休德所列不完整的清单显示,从1949年到1969年期间,美国国防部协助好莱坞拍摄的电影不少于226部。

美国军方此举旨在()
A. 消耗过剩的军事物资
B. 提高军事类电影制作水平
C. 丰富战后的文化生活
D. 使电影符合意识形态要求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0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代始筑“大道”用于王室同诸侯的联系。

秦并六国后大修驰道,推行“车同轨”。

唐代以京城长安为中心修筑驿道,最盛时全国共设驿站1639个,各驿站建有驿舍,配有快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元代疆域辽阔,各种军事行动频繁,驿道交通网络规模更大,“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清代所构建的驿道网络比较重视边疆地区,分别于东北、北部、西北和西南等地区陆续开辟许多新的驿路,构建出历史上效率最高、驿路分布最广、组织也最为复杂的驿道交通体系。

——据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中国古代道路交通史》
材料二:洋务派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山至胥各庄铁路,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

甲午战争后,列强纷纷攫取中国的铁路权益,在华北和东北修建了一批铁路。

到1911年,共修铁路约94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控制和经营的约占80%.南京国民政府前期,以发展经济和加强国防为目的,在长江流域修建了一些铁路。

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后,在大西南修建了几条铁路。

——摘编自金士宣《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1949)》材料三:截至201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2万公里以上,比新中国成立时的2.2万公里增加了11万公里,其中高铁2.9万公里以上。

2018年,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8000多列,全年完成旅客发送量33.7亿人次;日均开行货物列车2万列,全年完成货物发送量
40.22亿吨。

到2018年,有139个城市拥有至少一个高铁新城。

——据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印发《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驿道交通发展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铁路事业发展相对近代的
突出变化,并说明新中国成立后铁路事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 综合以上分析,说明道路交通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蔗糖原产于亚洲,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直到公元11世纪都还很少有欧洲人知道蔗糖的存在。

16世纪,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美洲使用黑人奴隶种植甘蔗和制作蔗糖。

一个世纪后,法国和英国成为了西方世界最大的蔗糖制造者和出口者。

到17世纪中期,英格兰的贵族和富翁们已经嗜糖成癖。

17世纪末,喝加糖红茶逐渐成为英国上层社会流行风尚。

最迟到19世纪初,每一个英格兰人的日常生活里,蔗糖已经成为一种必需品——尽管价格昂贵。

19世纪中期,随着自由贸易运动的巨大成功,糖价急降。

工人家庭普遍以加糖红茶作为比咖啡更加便捷的早餐饮品。

人们不仅在茶和咖啡中加糖,其他食品尤其是谷物食品中,也逐渐加入越来越多的糖。

越是贫穷的阶层,廉价的糖就越重要,消费也越多。

到20世纪初,蔗糖为英国人的日常饮食提供了近1/5的热量。

——据[美]西敏司《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点,并加以阐述。

(要求:论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5.材料:东汉初年,战将以其军功有较高的话语权,甚至可以改变三公人选,有的战
将还不守律法,胡作非为。

建武六年,刘秀用亲信取代功臣指挥中央军,罢省郡国都尉官、复员地方军队、并省地方郡县;十二年,开始大规模地剥夺中央军功阶层
官职;十八年,废除在地方上集军政大权于一体的州牧制度,复置刺史。

刘秀对主动请辞的功臣,加大分封规模;对被剥夺官职的功臣则保证高爵厚禄;对继续任职的功臣则不予奖励。

纵观改革过程,刘秀跟功臣一直“和睦”相处。

同时,他还选拔任用了大量儒法兼通的文吏,以弥补功臣离职后的空缺。

他对儒家教育大力支持,使东汉的经学发展达到辉煌顶峰。

——据赵瑞军《刘秀“退功臣而进文吏”研究》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秀“退功臣而进文吏”取得成功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刘秀的“退功臣而进文吏”改革。

16.材料:1957年,英国政府声称,未来英国的国防只能建立在大规模氢弹报复的基
础上。

这加重了人们对核战争的恐惧。

1958年1月,英国反核活动分子经过商议,决定成立一个全国性质的反核新组织——核裁军运动,并以执行委员会为运动的指挥中心。

其目的是要求英国政府倡议停止军备竞赛,减少核危险。

2月,执行委员会在伦敦举行第一次集会,有5000人出席。

随后又组织了示威性进军,吸引了1万多名活动分子参加,到1960年更是高达10万人。

同时还组织了集会、辩论会或晚会,宣传运动的宗旨:要求英国退出北约,与第三世界国家合作。

到1961年,地方性的和平反核组织增加到450个左右。

1962年后,核裁军运动一些领袖人物相继退出,公众的反核热情逐步消散。

——据熊伟民《1958-1964年的英国核裁军运动》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英国核裁军运动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兴起的背景。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国的核裁军运动。

17.材料:罗荣桓元帅是我军政治工作者的优秀代表。

土地革命时期,罗荣桓重点从解
决打骂士兵和枪毙逃兵的问题入手。

他深入连队,用阶级兄弟的观点融洽官兵关系。

抗战时期,罗荣桓争取开明抗日武装、打掉反共地主武装,挤走顽固派县长。

他善于在军事斗争中结合政治攻势,如普遍采用记“善恶录”的办法争取伪军,并利用伪军家属进行“唤子索夫”运动。

罗荣桓还领导了对日军的争取和瓦解工作,组建了“日本人民解放同盟”。

解放战争时期,部分伤员居功自傲违反群众纪律,罗荣桓将批评他们的“伤病员代表大会”改成“荣誉军人代表大会”,调整了伤员情绪,化解了矛盾。

——摘编自黄瑶《元帅传记丛书:罗荣桓元帅》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荣桓元帅政治工作的特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荣桓元帅政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材料无法体现等级制度名存实亡,排除A项;
材料无法体现尊卑观念,排除B项;
材料“太子姬郑寻求齐桓公帮助。

齐桓公率七国诸侯共同拥戴......后来周襄王还派代表参加了齐国组织的葵丘会盟。

”体现了齐桓公可以率领诸侯,还可以组织葵丘会盟,说明齐桓公势力强大,周天子权力地位受到冲击,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礼尚往来,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封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分封制相关知识的把握。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封制,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

2.【答案】B
【解析】材料所述措施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发展,不会加速个体小农经济的破产,排除A项;
根据材料“一方面通过罚没商人田产、开垦荒地、占有无主土地等方式大量扩充国有土地,并设置专门机构对公田进行管理”可知,汉朝时期重视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并设置专门机构对公田进行管理,这一系列政策有利于保障小农经济的发展,即有利于保障朝廷的粮食安全,B项正确;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精耕细作强调通过更加细化的耕作程序以提高亩产量,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精耕细作,排除C项;
材料所述措施有利于促进我国小农经济的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没有涉及基层管理问题,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汉朝时期重视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据《唐六典》记载,唐军的甲制共有13种,其中明光铠、细麟铠、山文铠、乌锤铠和锁子甲都是铁甲,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则是以制造材料命名(如图)”可知,唐代的甲制类繁多,式样各异,反映制造甲制的官营手工业实力雄厚,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新兴手工业部门涌现,排除A项;
甲制不等于军队战斗力大大增强,排除C项;
材料中的甲制都是士兵需要的防护工具,不能体现新式兵种类型的增加,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经营形态,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经营形态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经营形态,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春夏为生,为来,为伸;秋冬为杀,为往,为屈”可知强调王夫之思想的思辨性,A项正确;
辩证性强调以变化发展的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B项;神秘性、先验性与材料“春夏为生,为来,为伸;秋冬为杀,为往,为屈”不符合,排除C、D两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要求学生结合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873年......培养出了10余名能够担任厂长并指挥制造的人才.....进而于1874年遣散聘用的所有洋员和洋匠”可知,福州船政局的这一做法减少了外国的
干预,降低了企业运行的成本,故A项正确;
B项中的“消除”的表述绝对化,排除;
当时洋务运动正在进行,而且福州船政局是洋务运动企业,实践师夷长技的理念,故C 项排除;
仅仅依据材料中“遣散聘用的所有洋员和洋匠”并不能说明技术自主,故D项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1873年......培养出了10余名能够担任厂长并指挥制造的人才.....进而于1874年遣散聘用的所有洋员和洋匠”的主旨,结合洋务企业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本题考查洋务企业的特点及其作用,侧重考查学生解读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我国革命向为各国所不乐闻,故尝助反对我者以扑灭吾党,所望为同情只有俄国及受屈之国家及受屈之人民耳”可知孙中山认识到同情我国革命的只有
俄国及受屈之国家及受屈之人民,意在壮大革命阵营,C项正确;
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才明确反帝目标,排除A项;
1923年我国的革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没有转变革命性质,排除B项;
材料主旨强调要壮大革命阵营,反抗压迫,并不是强调服膺社会主义,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要求学生结合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40年代,华北各抗日根据地掀起挖道沟运动”、“仅冀中、冀南所挖道沟的总长度就已超过了历代长城的总长度”可知在抗日根据地,中共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B项正确;
仅仅依据“道路纵横”变为“沟道纵横”,无法得出改变了华北的基本地貌特征的结论,排除A项;
材料主旨强大中共动员民众挖道沟,这只是抗日的一种手段,无法保证敌后战场的军事胜利,排除C项;
材料信息并没有涉及根据地农业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81年”可知,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依据材料“创优质产品为生活增添锦绣”可知,这一时期人们注重优质产品、注重生活质量,反映了当时改善民生的政策导向,故D项正确;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企业活力明显增强,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经营方式的变化,故B项错误;
材料也没有体现经济发展模式,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解读材料“创优质产品为生活增添锦绣”,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分析。

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法律规定家子服从家长的支配,到帝国初期,家子在身份、婚姻、财产、行为等方面获得了独立的权利,体现了公民个人成为独立的法律主体,B项正确;
材料与获得同等政治权利无关,排除A项;
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
材料体现罗马法维护公民个体意识,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罗马法,提取材料中罗马法对家长与家子关系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罗马法的发展演变的过程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罗马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马克思强调社会主义是法国大革命所发现的原则的彻底发展。

恩格斯进一步说,社会主义是18世纪启蒙学者和法国大革命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彻底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都宣传了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故A
项正确;
依据材料“社会主义是18世纪启蒙学者和法国大革命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彻底发展”
可知,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彻底发展了社会主义,而非催生,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对封建专制批判最为彻底”,故C项错误;
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没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政权,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马克思强调社会主义是法国大革命所发现的原则的彻底发展。

恩格斯进一步说,社会主义是18世纪启蒙学者和法
国大革命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彻底发展”的主旨,结合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分析。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7%上升到1920年的70%”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期苏俄退出一战,面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破坏,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战争,保卫苏维埃政权,从而出现材料中的信息,C项正确;
材料信息反映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比重上升,但是无从得知积极性是否高涨,排除A 项;
苏俄的工业化是从1928年开始的,时间与材料不符合,排除B项;
西方国家对苏俄的封锁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原因,不是材料现象的原因,排除D 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要求学生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1949年到1969年期间,美国电影中有很多带有军方色彩,体现了电影的拍摄要符合美国意识形态,D项正确;
材料与消耗过剩的军事物资无关,排除A项;
材料与提高军事类电影制作水平、丰富战后的文化生活无关,排除B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美苏冷战,根据材料可知,从1949年到1969年期间,美国电影中有很多带有军方色彩,体现了电影的拍摄要符合美国意识形态。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美苏冷战,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3.【答案】【小题1】特点:历代政府高度重视;服务功能不断增加;范围逐步扩大,逐步向边疆延伸;管理逐步加强;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小题2】变化:从列强控制到独立自主;从分布不均到合理布局;从发展缓慢到发展迅速。

有利条件: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制定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工业化建设的展开,国家实力的增强;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小题3】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与政治稳定;密切各地经贸联系,带动城市的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推动文化融合(或有利于加强民族之间的交融);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推动文明的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工具的发展。

第一小问要结合中国古代交通发展的特征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新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来分析;第三小问要结合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工具的发展,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
能力。

14.【答案】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示例一首先得出观点:根据材料“直到公元11世纪都还很少有欧洲人知道蔗糖的存在”、“17世纪末,喝加糖红茶逐渐成为英国上层社会流行风尚”、“到20世纪初,蔗糖为英国人的日常饮食提供了近1/5的热量”得出论点:蔗糖的传播和普及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缩影。

然后展开闸述:根据材料“蔗糖已经成为一种必需品-尽管价格昂贵”、“越是贫穷的阶层,廉价的糖就越重要,消费也越多”得出近代以来蔗糖从区域性走向全球性,从奢侈品成为大众日常消费品,生产和消费都得到了广泛传播。

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得出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西欧殖民国家在美洲发展种植园经济,蔗糖产量得到提高,并通过三角贸易进入西欧市场,在欧洲人生活消费中的地位上升。

结合所学工业革命对蔗糖的影响得出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蔗糖产量进一步提升,价格迅速下降,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尤其是普通人的饮食结构,成为必须生活消费品。

最后得出结论:因此。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蔗糖的传播和普及。

示例二首先得出观点: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随着自由贸易运动的巨大成功,糖价急降。

工人家庭普遍以加糖红茶作为比咖啡更加便捷的早餐饮品”并结合蔗糖与经济全球化
的关系得出观点:蔗糖消费的普及助推了世界的近代化和全球化。

然后展开阐述: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得出新航路开辟后,蔗糖成为三角贸易中的重要商品,也成为世界各地尤其是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贸易连接纽带。

结合所学的三角贸易得出西欧蔗糖消费的增加,刺激美洲种植园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并从非洲贩卖更多黑人作为劳动力,欧、美、非三洲联系进一步密切。

根据材料“人们不仅在茶和咖啡中加糖,其他食品尤其是谷物食品中,也逐渐加入越来越多的糖”得出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食用简便的蔗糖为普通人尤其是产业工业提供了更多的热量,既适应了工业化的需求,也助推了工业革命的进-步展开。

最后得出结论:因此,蔗糖消费的广泛传播虽然受益于全球化,但同时也在全球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助推了世界的近代化。

故答案为:
示例一:
论点:蔗糖的传播和普及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缩影。

闸述:近代以来.蔗糖从区域性走向全球性,从奢侈品成为大众日常消费品。

生产和消费都得到了广泛传播。

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西欧殖民国家在美洲发展种植园经济.蔗糖产量得到提高.并通过三角贸易进入西欧市场,在欧洲人生活消费中的地位上升。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蔗糖产量进一步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