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土题材电视剧现代化道路的影像嬗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在这一百年中,中国经历了从军阀混战、割据分裂到内忧外患、强敌入侵再到建国统一、繁荣富强的坎坷历程,成功地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历尽艰辛,争取独立和自由,建设家园,努力奋斗,将一个有着悠久农耕传统同时又积贫积弱的乡土中国建设成一个现代化强国,其历程可歌可泣,值得大书特书。

现代化是百年中国的总体性追求。

中国是农业大国,有9亿农民,农业对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农耕文化对中国现代化转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乡土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必然成为决定中国现代化探寻之路成功或是失败的关键。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农运动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在革命战争时期,党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清晰地认识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性,认识到“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将“三农”问题看作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将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一贯战略思想。

[1]电视剧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戏剧艺术形式和典型的大众文化产物,乡土中国的现代化变迁自然成为其着力表现的重要对象,同时,这一发展变化过程,又直接影响影视文本的生产和创作,决定了农村题材电视剧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

农村题材电视剧是以农民的基本现状和农民的生活、情感、思想经历和命运轨迹为表现对象,反映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生存状态和思想变迁,借助声光电等电子媒介手段进行生动影像观照的电视剧类型。

它在中国电视剧历史上占据突出和重要的位置。

无论是在中国电视事业诞生的1958年播出的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还是1978年第一部彩色电视剧作品《三家亲》,都是反映农村人和事的农村题材电视剧。

可以说农村题材电视剧贯穿整个中国电视剧历史,并和乡土中国的现代化转型紧紧相连。

从中国电视事业诞生的1958年到现在,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处于两个不同阶段,分为两种范式。

第一个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中国,处于学习苏联模式为目标推进现代化阶段。

虽然国家领导人早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就明确提出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但这一阶段因为种种原因并没能成功地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

第二个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属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现代化的阶段。

中国在这一阶段找到了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并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五大基本特质。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出来,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

[2]从中国探求现代化之路的进程观察,1978年之前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处于萌芽期和停滞期。

这一时期中国电视事业本身也处于初步发展和长期停滞的状态,电视产品的产能非常有限,传播上无甚影响。

农村题材电视剧数量同样也是屈指可数,质量泛善可陈,[3]对后来的电视剧生产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只有历史价
【作者简介】 李 立,男,四川绵阳人,成都大学传媒研究院副院长,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电视文化、认知传播研究; 马 超 ,女,四川达州人,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

李 立 马 超
我国乡土题材电视剧现代化道路的影像嬗变
TELEVISION RESEARCH荧屏广角值和文献价值。

这二十年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作品主要
有《一口菜饼子》《展翅高飞》《养猪姑娘》《桃园女
儿嫁窝谷》《杏花塘边》《神圣的职责》《架桥》和《公
社党委书记的女儿》等。

而1978年之后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则伴随着农村改革和农民命运变迁的历史,受国家解决“三农”问题
和建设新农村发展战略的决定和影响,同电视剧文化
产业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形成了起伏变化的不同阶段,
塑造出乡村的时代镜像,谱写了农民的精神史诗。

[4]
中国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18户农民创造出“包
干到户”,并迅速被其他地方的农村所仿效,拉开了农
村改革的序幕。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广大农民利用剩余劳力和资
金发展多种经营,发挥首创精神,涌现出一大批专业
户、重点户,从此中国农村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
化生产方向转变。

1978年5月22日,由许欢子、蔡晓晴执导的电视单本剧《三家亲》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这部表现苏南农村
的喜剧,成为新时期中国电视剧复苏的起点。

随后,大
量的农村题材电视剧被生产制作出来。

这些作品反映
时代精神,呈现现实悲喜。

在主题上,一方面是反思历
史,控诉极“左”思潮给农村、农民带来的灾难、伤害
和痛苦;一方面展现新时代新气象,流露出喜看今朝、
展望未来的喜悦情绪。

前者如《葫芦坝的故事》(1980
年)、《春回桃花寨》(1982年)、《放鸭童》(1982年)
等。

以《葫芦坝的故事》为例,它改编自农民作家周克
芹的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描写了老农许
茂和他的几个女儿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十年动乱给
农民带来的灾难及农民的抗争和追求。

后者如《瓜儿
甜蜜蜜》《信任》《结婚现场会》《牛庄风波》《浪花》
《春的信息》《吉庆有余》《山水一家人》等。

以《瓜ㄦ
甜蜜蜜》为例,它讲述的是胡阳县天龙公社下湾生产队
长刘霸蛮带领社员实行定额包产政策,在沙丘地上成
功种植并售出西瓜的故事。

在观念倾向上,这一时期
农村改革领先城市带来的相对优越感在电视剧里又
有所体现。

比如《吉庆有余》(1981年)中,农民崔强通
过劳动致富后,娶了城里人出身的媳妇。

在城里的媒
人要给礼金时,崔强的父亲不仅不要,还拿出存折给媒人看,告诉她以后缺钱可以来借。

《金凤凰》(1980年)中,沈金凤拒绝了来自城市的主动追求,选择了农村青年王致生。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家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开启了中国的城市经济时代。

相形之下,农村改革逐渐遇到诸多根深蒂固的复杂问题,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带来了情感体验上的阵痛和挣扎以及思想认识上的深化。

在这一阶段,农村的困顿落后和城市的先进、发达和富裕形成对比,都市文明对乡土中国造成冲击。

这一时期的《葛掌柜》(1986年)、《太阳从这里升起》(1986年)、《走出黄土地》(1992年)、《沟里人》(1994年)等,都反映了都市文明对农村思想观念的影响。

如1986年播出的《太阳从这里升起》,以强烈的造型意识和象征手段,在城与乡、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对比中表现出古老乡村的封闭落后与迟滞不前。

剧中城里来的采煤队以及考古学家的行为举止和思想观念对农村的人们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尤其是城里的技术员张磊给农村姑娘年香带来了精神与情感上的极大影响,让她产生了逃离落后封闭的农村的念头。

在这个阶段,城市/农村、现代/传统、先进/落后、文明/愚昧、富裕/贫穷构成矛盾冲突的基本面,现实生活中的发家致富欲望和价值观念中的传统包袱带来的挤压造成精神与心理的冲突与变化。

这种撕扯体现在诸多人物身上,如《葛掌柜》中的葛寅虎、《神禾塬》中的冯炳南、《雪野》中的吴秋香等,他们一方面勇于冲破落后观念的束缚,办养鸡场,办工厂,开大车店,成为创业致富的弄潮儿;但同时传统人格中的守旧固执、保守自私等思想也强烈地影响着他们的命运,让他们无法完全挣脱历史的局限性。

[5]
这一阶段,农村题材电视剧中集中涌现出一批让人印象深刻的乡村女性形象,如《太阳从这里升起》(1986年)里的年香、《雪野》(1986年)里的吴秋香、《篱笆·女人和狗》(1989年)、《轱辘·女人和井》(1991年)、《古船·女人和网》(1993年)(即“农村三部曲”)里的枣花、《趟过男人河的女人》(1993年)里的胡山杏、《女人不是月亮》(1993年)里的扣儿等。

她们大多是悲剧命运的承担者,饱受命运摧残,虽然美丽善良,但往往沦为乡村伦理的牺牲品。

如《雪野》里
2021
讲述了农妇女吴秋香反抗买卖婚姻、追求爱情自由的
故事,让观众看到了乡村在历史和现实面前沉重压抑
的一面。

《农村三部曲》中的枣花对爱的追求和性格上
的软弱,折射出现代召唤和传统约束之间的张力,让人
们看到时代的呼唤和传统的枷锁。

之所以女性形象如
此集中地出现,恰是因为她们是二元对立和情感冲突
得以集中体现的最佳载体。

通过她们的艺术形象,人
们可以更好地反思传统文化桎梏、现实悲剧命运和情
感与利益的冲突,更深入地触及传统与现实,实现更
深层次的文化探索。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农民收入增幅不断
放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并在新世纪前后
达到最高峰。

[6]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加剧,市场经济
改革深入进行,大众文化开始兴起,娱乐观念逐渐大
行其道。

在这种背景下,电视剧产业化发展有了实质性
的进展,但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生产却因为市场表现不
佳陷入低谷。

电视剧的阵地被都市、言情、戏说、武侠
等剧种所占据,农村剧不仅创作数量减少,具有影响
力的作品也比较稀缺,有学者甚至认为在这个阶段农
村题材电视剧处于“整体性缺席状态”。

[7]
当然电视荧屏上也并不是真正完全没有乡土中国
的影像,只是在整个场域中处于相对“失语”的状态。

这个阶段,农村题材电视剧还是延续了上个阶段农村
摆脱落后状态,通过致富实现文明、先进的现代化追
寻之梦,只是这个阶段对实现这个梦想的期望更多寄
托在乡村政治、经济精英身上。

他们在电视剧中一般
以乡村/乡镇干部和致富能人的形象出现。

如1996年的《党员二楞妈》《乡村女法官》《乡党委书记》《支书下台唱大戏》、1997年的《一乡之长》《退休村支书》《大人物李德林》、1999年的《狗不吃回村记》《村主任李四平》、2000年的《苦树开花的季节》《一个人的背影》《庄稼院里的年轻人》以及2001年的《大树小树》《好人李司法》《走向远山》等作品。

这些作品基本都有一个相似的叙事框架:这些农村政治/经济精英被置于一个偏远闭塞、贫穷落后的村镇环境中,他们尽管来路不同、性情各异,但大都具备突出的政治才能和非凡的道德感召力,有能力有智慧解决乡村世界中的各种棘手的现实问题,带领一方乡亲走向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但相较于当时农村面临的真正的激烈现实矛盾,这种“乡村精英引领农民脱贫致富”似有回避问题和制造虚幻以及讨巧市场的问题。

因为市场不喜欢复杂和沉重,但欢迎具有超凡魅力的人物。

这个时期适应市场,满足娱乐消费需求还体现在喜剧作品的再度流行,出现了像《山城棒棒军》《村主任李平》《一乡之长》《党员二愣妈》等农村喜剧。

值得肯定的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世纪之交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出现了表现科技改变生活以及民主、文化、法制、生态等现代观念对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的作品。

前者如《水命》(1998年),讲改革开放后,村长牛银河采用先进技术和科学方法打出水井,解决几十年未能解决的吃水问题;《庄稼院里的年轻人》(2001年)
描写了致富标兵苏艳霞科技兴农的故
电视剧《大江大河》海报
TELEVISION RESEARCH荧屏广角事;尤其是“关中三部曲”《神禾塬》《庄稼汉》《秦川
牛》,因表现乡镇企业、科技兴农、致富创业,开创了
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叙述新范式;后者如讲生态文明的
《牛玉琴的树》(1995年)、聚焦乡村法制建设的《乡
村女法官》(1996年)等。

2002年,以《刘老根》的出现为标志,农村题材电视剧走出低谷,进入一个复兴阶段。

由三个方面的因
素导致:首先,政策对“三农问题”的重视。

党中央在
1982—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
号文件,推动农业保持10多年的高速增长,极大地支撑
着中国经济的腾飞。

进入新世纪后,党中央在2004—
2021年又连续18年发布了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
文件,彰显了三农在现代化建设中重中之重的地位以
及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推动三农发展进入新
的历史阶段。

[8]其次,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经过改革
开放几十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条件还是得到
了极大改善;最后,随着电视剧行业的繁荣兴盛,农村
剧逐渐掌握了市场发展规律。

政策之手和市场之手共
同发力,造就了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复兴。

这一时期,农村题材电视剧塑造了多种类型的人物形象。

他们有与时俱进的新型农民,如《刘老
根》(2002年)里的刘老根,《小鼓大戏》(2006年)
里的赖四,《乡村爱情》(2006年)里的谢永强、王小
蒙,《喜耕田的故事》(2007年)里的喜耕田,《龙抬
头》(2007年)里的许诺等;执政为民的农村干部,如
《好人李司法》(2002年)里的李司法,《干部》(2002
年)里的闻舒,《郭秀明》(2003年)中的郭秀明,《共
产党员张小民》(2003年)里的张小民,《走进八里
堡》(2003年)里的李俊生,《三连襟》(2003年)里
的孙天生、刘逵、石福,《凤凰起舞》(2006年)里的
林茂生,《镇长》(2007年)里的戴兴,《美丽的中国
结》(2007年)里的沈涵、许征贵,《大树小树》(2011
年)里的秦皓等;独立自强的农村女性,如《金鲤鱼》
(2003年)里的黑玉,《当家的女人》(2004年)里的
贡香玉,《圣水湖畔》(2005年)里的马莲,《阿霞》
(2006年)里的阿霞,《静静的白桦林》(2008年)里
的乔楠,《女人的村庄》(2009年)里的张西凤,《胡
杨女人》(2010年)里的斯琴,《女人当官》(2011年)
里的杨桂花,《阳光路上》(2012年)里的柳春香等;创业打拼的务工农民,如《马大帅》(2004年)里的马大帅,《城市的星空》(2004年)里的远子,《生存之民工》(205年)里的杨至刚、王家才、陆长有等,《我是农民》(2006年)种的唐大年、洪九重和刘圳生,《都市外乡人》(2006年)里的于天龙,《红旗渠的儿女们》(2007年)里的金桂生、于小莲等以及《八兄弟》(2008年)里的冷家八兄弟等。

这一时期,农村题材电视剧在题材选取上体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具有反映现实、直面现实的勇气。

《希望的田野》(2003年)反映了农村基层工作的重要性;《静静的白桦林》(2008年)关注农村的大病统筹和医疗改革;《圣水湖畔》(2005年)把科技兴农的新观念生动形象地诠释给观众;《喜耕田的故事》(2009年)以当时免征农业税为背景,讲述了当地农民因此而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希望的田野》(2002年)中揭露了农村中存在的腐败现象,批判了以华乡长为代表的极个别基层干部,他们无视法纪,与地痞流氓相勾结,将秀水乡的青苗用拖拉机全部铲除,并嫁祸于人,以达到挤走新任乡长徐大地的目的;《刘老根》(2002年)讲述了农民创业面临的困境与挑战,直面“乡镇企业、家族企业”的发展困境;《别拿豆包不当干粮》(2006年)、《女人的村庄》(2011年)则关注留守妇女和儿童的生存状况。

农村面貌在这些电视剧里得到了多维度多层次的展现。

2012年以来,农村题材电视剧对时代主题的反映体现出与国家政策之间的密切互动。

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绿色发展、全面脱贫、农村深化改革、乡村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医改与医保等,都在其中得到体现。

脱贫致富仍然是重点表现的主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努力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荧屏上出现一批以扶贫、脱贫为主题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如《马向阳下乡记》(2014年)、《索玛花开》(2017年)、《苦乐村官》(2017年)、《初心》(2018年)、《岁岁年年柿柿红》(2018年)、《黄土高天》(2018年)等。

在这些剧作中,仍然出现了一批精英,成为带领人们脱贫的主心骨,如《初心》(2018年)中的甘祖昌老将军,《黄土高天》(2018年)中的秦奋、秦田兄妹,《大江大河》(2018年)中的雷东宝,《啊,父老乡亲》(2018年)
2021
中的王天生书记、《苦乐村官》(2017年)中的万喜村长、《岁岁年年柿柿红》(2018年)中的杨柿红村长等。

十八大以后,涌现了一批生态环保主题的农村题材电视剧。

在《五月花开》(2013年)、《幸福生活万年长》(2013年)、《火红的日子》(2013年)、《青恋》(2017年)、《最美的青春》(2018年)等作品中,农民体现出较高的环保意识,有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保思想,积极创造农村绿色环保型经济之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振兴乡村,一方面要重视科技和教育;一方面要更新思想和观念。

作为科学和教育的符号,近年来大学生、教授专家的身影在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出现得越来越多。

如《马向阳下乡记》(2014年)中的周冰,《太行赤子》(2018年)中的农大教授李保国,《黄土高天》(2018年)中的秦学诚、秦奋、秦田,《大江大河》(2018年)中的宋运辉等。

教育科技设施也在农村题材电视剧中更多地出现,如《马向阳下乡记》中的马向阳、周冰为村里修建的学校、图书室、电脑室等,用以提高村里孩子的知识教育水平;《新圣水湖》(2018年)中村民放弃建造“水上乐园”,建立了养老院和幼儿园等,解决了孩子们的学育困难问题。

这一阶段一个较为突出的现象是,出现了一批史诗性农村题材电视剧作品。

《温州一家人》(2012)、《我的土地我的家》(2012)、《老农民》(2014)、《平凡的世界》(2015)、《白鹿原》(2017)、《鸡毛飞上天》(2017)、《黄土高天》(2018)、《大江大河》(2018),以久远广阔的时空跨度,开阔宏大的历史视野,扎实丰厚的思想内涵以及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农民群体从新中国建立前后到改革开放后近一百年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的遭遇和命运,全景式地展现出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农民在党的
领导下,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保守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先进,从愚昧走向文明。

历史和人物命运的交织,凸显出百年中国的艰辛探索和伟大成就。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经历的一场巨大历史变革过程,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和几代中国人民的梦想。

[9]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自身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历史性跨越,走出一条与西方资本主义迥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

[10]这条道路的成功与独特正体现在对乡土中国的现代化改造上。

农村题材电视剧自诞生以来,尤其是近四十多年来,多层次多维度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这一伟大的革命历程,为时代为社会也为历
史,留存了中国现代化之路的乡土影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