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名师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作业布置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

文章从三个方面来说明“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第一段,1—3自然段,主要写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第二段,4—8自然段,写人类迎来了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第三段,第9自然段,指出开发海洋,首先要保护海洋.全文条理清晰,叙述清楚,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环境教育的好材料。

二、说教学目标
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关键.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编写者意图以及课标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词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慷慨、蕴藏、锰、硫、威胁)3.形成保护海洋、珍惜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为:
1。

能概括总结说明课文的要点。

2。

理解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的原因。

三、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和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在教学中,紧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这一问题,在逐段阅读中抓住关键句,以读促悟,读写结合.
学法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主动权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阅读批注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此节课的课时为2课时。

我将把本次说课的主要内容放在第一课时。

我将从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初读课文、了解海洋;总结概括、认识海洋;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上课一开始,我将以谈话的方式,围绕“提到海洋,你会想到什么?”“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海洋”这2个小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在揭示课题后。

我将就题目中的破折号进行提问“这里的破折号是什么意思?”“如果想把破折号删除,我们应该怎样修改课题?”,以此复习标点符号的意义并且帮助学生理解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的方式可以为课堂创建一个轻松的气氛,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海洋
首先,让学生带着“本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的疑问,在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的基础上自由朗读课文.
其次,考虑到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自主学习字词的能力,因此本节课的生字词教学主要分两步:首先,对课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引导学生围绕字音、字形和字义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教师将对“藏”、“给"、“供”这几个多音字,“伫立”、“矗立”、“屹立"这几个近义词进行分析比较.其次,对课文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的词语,如:望洋兴叹、匮乏等,可引导学生将词语送回课文的句子,通过反复的朗读和品味,联系上下文或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的目标不仅要定位于对词意的理解,更要定位于对词语的品味和运用上。

品读词语,不仅提高了学生词语理解的质量,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这些词语。

]
下面,引导学生用课文中语句回答“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这个前置问题。

以此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人类与海洋关系密切,人类将迎来开发海洋和利用海洋的时代,海洋将成为人类在新世纪的希望,并告诫人们要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在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帮助引导学生找到全文的中心句:人类与海洋关系密切.
[设计意图:中心句在全文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找到全文的中心句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概括全文。


(三)总结概括、认识海洋
在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并找到课文中心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段落划分,并说明划分理由、总结段落大意.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引导学生划分段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全文的概况。

用自己的语言对段落大意进行概括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五、说板书设计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人类热爱、敬畏
关系密切开发、利用
海洋保护、珍惜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突出了海洋与人类的关系,课文段落清晰明了,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六、说作业布置
在本节课结束之后,我将作业布置如下:
1.会写、会认、会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用生字词造句.
2。

在课后搜集有关海洋的资料,并与同学分享交流。

20.天窗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帐、玻、扇、偏、璃、鹰、烁、莺、蝠、蝙"等10个生字。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天窗》。

(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2、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天窗?)
3、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什么是天窗?这个问题读课文.
4、学生带着“什么是天窗"的疑问读课文.(学生可说说课文的描述:“在房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也可以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天窗。

)
(设计意图:针对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与教材编排意图产生碰撞,理解编排目的的同时,学会质疑的方法,产生阅读的欲望。


5、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

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互相纠错正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

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4、自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学生读,读后交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设计意图: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5。

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回忆: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2。

问:慰藉什么意思?(安慰、抚慰)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抚慰呢?
(设计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正所谓“授之与渔”。

为学习文本奠定基础。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的那些部分触动了你的心灵,反复阅读,体会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记录。

2、引导学生抓住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落交流读后感受。

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慰藉”安慰。

也就是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窗成了惟一的心灵寄托,惟一的自我安慰。

进而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时的失落,(也可以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情)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从而找回了失去的快乐。

过程中要结合有感情的朗读。

如从“到屋里来呀!”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抗的气势。

从“被关在了地洞似的屋里.”体会孩子当时的无奈。

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片光明,抚慰了孩子们的心灵.从而理解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3。

感情朗读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

(设计意图:在理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悟、品位,恰倒好处的突破了文中的重难点,同时也教给了学生读书、理解的方法。

)
三、拓展积累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

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
2、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设计意图: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天窗
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看见想象
雨脚闪电星云无穷无尽
《七律·长征》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律·长征》。

一、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地位《七律·长征》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毛泽东在1935年10月写的红军战胜长征艰险而满怀战斗豪情的诗篇。

2.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a、理清本诗结构
b、揣摩关键字词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艺术的概括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领会红军长征在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以及领会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来讴歌红军战士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难点是艺术的概括写法。

二、教学方法
1。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使他们在老师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

采用录音磁带、电影等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

本文是一首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史诗,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三、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精读课文,诗文不长,但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掌握的东西较多,因此,教学上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通过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及层次划分。

第二课时,通过学习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五、教学过程
本课按“引入新课-—师生互动学习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

1。

引入新课:放有关长征的歌曲引入.
2。

师生互动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重音),使学生感知课文。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3)同学合作,正音释义.
正音-—
律(lǜ)磅礴(pánɡbó) 崖(yá)岷(mín)
释义-—等闲:平常,腾细浪:像小波浪一样翻腾,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开颜:欢悦(4)师生互动
a理解全诗内容及层次划分理解本诗内容,采用读读议议的方法,学生提问,师生共同完成。

b分析本诗结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

3。

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解答课后探究练习二,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

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朗读七律诗的要求:注意音节停顿、重音及韵脚,还要领会作者写此诗的目的及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

5.布置作业
(1)将整首诗改写成散文
(2)给本诗作画。

附: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毛泽东
首联:全诗总纲,提出中心
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渡河为代表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后的喜悦
写感谢信
教学目标:
1。

了解感谢信的特点、用途和格式。

2。

写感谢信.
课前准备:
范文投影片、空白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写过哪些不同类型的信?(给同辈写信、给长辈写信、给老师写回信)
(2)今天老师却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这既不是给同辈的信,也不是给长辈的信,更不是给老师的回信,这是一封什么信呢?大家看了投影之后就知道了。

(投影出示范文)
2.对比讨论,学习“习作提示”。

(1)讨论感谢信的特点和用途。

A、边听老师念边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封信呢?(光明小学六(2)班学生陈强拾到公文包主动归还失主市机床厂的李叔叔,李叔叔为了表示对拾金不昧的陈强同学的感谢而写的)
B、用来向别人表达感谢而写的信我们称之为什么信呢?(板书:感谢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写感谢信.
C、请同学们联系信的用途和写这封感谢信的原因,思考讨论:感谢信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D、讨论并归纳.
特点:一种专用书信,用它来表达对关心帮助过自己的部门和个人的感谢之情.
用途:可以抄在纸张上贴在对方单位或邮寄给对方领导.
(2)讨论感谢信的格式。

A、以前给同辈、长辈、老师写信的格式有哪些要求?
B、请同学们分四人小组再次读读这封感谢信,并且与以前学过的信的格式作对比,然后讨论:感谢信的格式是怎样的?在写法上更要注意哪些问题?
(3)学习“习作提示”,归纳总结。

A、到底我们讨论的结果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学“学习提示”,再次讨论归纳。

B、由各四人小组分别推荐一名学生汇报交流.
C、师生共同归纳.
感谢信是一种专用书信,格式与一般书信相同。

第一行顶格写称呼,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末尾写祝颂语,右下方写署名和日期。

(板书:称呼、正文、祝颂语、署名、日期)
写感谢信时要注意:
1.第一行中间稍大字体写“感谢信”;
2。

开头的称呼一定要把对方单位名称或姓名写全;
3.正文部分要写明感谢原因,叙事要简洁明白;
4。

祝颂语必须紧扣感谢来写;
5。

署名也要写清单位名称或姓名。

(板书:写全、写明感谢原因,叙事简洁明白,紧扣感谢写清楚)
6。

明确习作要求”.
(1)引入:我们了解了感谢信的特点、用途以及格式和注意点,学了新知识会运用。

(2)指名读“习作要求”,思考:课文给我们提了什么要求?(根据内容代六(1)班全体同学写一封“格式正确、内容真实、情感真切”的感谢信)
7。

指导试写。

A、六(1)班同学请我们代他们写一封感谢信,根据课文提供的内容,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内容真实、情感真切”呢?
B、同桌相互讨论。

C、指名汇报交流.
D、教师归纳小结:“内容真实”是指感谢信里写到的事情一定要符合事实,不能脱离实际,胡编乱造,感谢的原因也要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想象,写出心中的真情实感,不要夸大其词。

(板书:感情表达真切)
8。

学生试写。

指导名优等生、中等生、差生各一名分别在空白投影片上试写,其余自写。

第二课时
1。

继续试写。

学生继续写感谢信,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评议并修改习作.
(1)确定评议重点。

A、思考:针对感谢信的格式和注意点,评议本次习作除了常规要求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评?
B、指名回答并归纳。

评议重点:
A、格式是否正确?
B、感谢原因是否写清楚、合理?
C、感谢之情是否表达真切充分?
(2)评议习作。

A、分别投影出示中等生和差生的习作,请作者口述习作。

B、教师提出评议要求:评议时要围绕评议重点,先肯定优点,再指出较大的错误,然后提出该如何修改,但更要注意保护习作者的自尊心。

C、指生评议习作.
D、投影出示优等生的习作,让学生评议,学习优点,修改缺点。

(3)针对以上习作中的通病提出本次训练要注意的问题。

(4)四人小组互相评议修改习作。

(5)各自修改习作。

3.誉抄作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