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视角下政务服务“跨省通办”问题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营商环境视角下

政务服务“跨省通办”问题探究

臧姗

摘要:作为政务服务发展的新阶段,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在提高群众异地办事效率、优化投资创业环境、打破要素流动壁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新时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重要举措。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要求相比、与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需求相比,当前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还存在主体协同性不强、通办标准不统一、信息技术壁垒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改革整体水平的提升。面对经济区域化发展、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只有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异地办事难点堵点,从完善顶层设计、统一服务标准、加强数据共享、创新协同方式等方面入手,全面打破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改革中的合作困境、制度瓶颈、技术壁垒,补齐效能短板,才能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有效服务人口流动、生产要素自由流通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全社会投资创业活力、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营商环境;数字政府;统一大市场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23)10-0117-12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以及商品和要素流动范围的扩大,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互动更加频繁。突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聚焦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的高频事项,开展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促进政务服务供给与企业和群众需求有效对接,成为当前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

收稿日期:2023-06-25

作者简介:臧姗,中共德州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政府治理。

基金项目:山东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课题“提高领导干部领导经济工作能力的方法和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XTN133。

员员苑

①2020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5号)提出,“全程网办”是指除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到现场办理的事项外,按照“应上尽上”的原则,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提供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颁证送达等全流程全环节网上服务,实现申请人“单点登录、全国漫游、无感切换”,由业务属地为申请人远程办理。“异地代收代办”是指对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必须到现场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在不改变各省区市原有办理事权的基础上,通过“收受分离”模式,打破事项办理的属地化管理限制,申请人可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的“跨省通办”窗口提交申请材料,窗口收件后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身份核验,通过邮件寄递至业务属地部门完成办理,业务属地部门寄递纸质结果或网络送达办理结果。“多地联办”是指对需要申请人分别到不同地方现场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减少申请人办理手续和跑动次数,改革原有业务规则,整合申请人多地办理流程,改由一地受理申请、各地政府部门内部协同,申请材料和档案材料通过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共享,实现申请人只需到一地即可完成办理的目标。

一、优化营商环境视角下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特点及其作用

(一)“跨省通办”特点:政务服务发展的新阶段

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是指企业和群众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时,无需多次往返出生地或户籍地,只需就近申请办理的一种政务服务模式。即企业和群众可直接在某一行政属地办事窗口、政务服务网站或移动端办理非本区域行政属地相关业务的一种政务服务模式。[1]与原有的“一站式”“一窗式”“一网通办”等政务服务模式相比,“跨省通办”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异地办事难点痛点、打破现有行政区划边界、打通业务链条和数据共享、解决“多地跑”“折返跑”等问题,以提高异地办事效率。而作为“一网通办”模式的拓展和深化,“跨省通办”已经成为打通跨区域要素流动堵点、助推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举措,也成为未来政务服务发展的新趋势。

(二)“跨省通办”作用:新时代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跨省通办”的概念,并提出“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三种“跨省通办”业务模式①。经过3年的发展,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已经成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突出战略,对提升政府经济治理水平,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⒈提高异地办事效率,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内在要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优化政务服务,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是当前优化营商环境的重中之重。推行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一方面,有效满足了群众异地办事需求。通过推动社保卡申领、医保结算、户口迁移、婚姻登记等个人服务高频事项的“跨省通办”,切实满足了社保、医保、养老、婚育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异地办事需求,便利了群众异地工作生活。另一方面,大大提升了群众获得感。通过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减少群众异地往返的不便,大幅缩减群众异地办事成本,让群众在改革中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⒉优化投资创业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抓手。市场主体活力是衡量营商环境优劣的关键指标,更是当前稳预期、强信心、促发展的重点工作。推行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一方面,员员愿

促进了政务服务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通过推动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高频事项的“跨省通办”,打通了跨地区生产经营、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等过程中的堵点卡点,有效提高了异地投资创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通过提升跨区域政务服务的协同性,使跨区域企业开办、涉企经营许可、投资项目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流程进一步简化优化,便利了市场主体跨区域生产经营,激发了全社会的投资活力。

⒊打破要素流动壁垒,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应有之义。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核心要求。推行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一方面,助力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现象。“跨省通办”首先要求对市场主体都实行统一的政务服务标准、公平的竞争规则、同等的服务质量,这就要求全面清理歧视外资企业和外地企业、实行地方保护的各种政务服务措施,为所有市场主体提供一视同仁、公平可及的政务服务,以打破市场分割,助力建设充分开放的统一大市场。另一方面,促进市场要素资源高效配置。“跨省通办”通过跨地区跨部门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调,便利异地办事,使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市场要素资源能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提高了市场要素市场配置效率,助力建设高效规范的统一大市场。[2]

二、优化营商环境视角下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堵点难点

(一)顶层设计短板:不同主体之间协同性不强

推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首先需要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层级进行沟通协调、数据共享、交流学习。这就需要超越传统的“条条”“块块”关系,建立“条块”协同机制,并动员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改革,共同促进营商环境优化,但受顶层设计影响,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协同性并不强。⒈地方政府之间协同性不高。“跨省通办”仅靠单一地方主体无法实现,必须要打破地方政府间的治理边界,通过建立合作共识、完善协调机制以解决通办业务中的具体问题。受地方政府竞争机制影响,加之不同地区、不同部门间的工作方法、服务模式、考核机制的差异以及由此造成的地区壁垒、政策壁垒、利益壁垒等,成为影响地方政府合作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水平的首要因素。如“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作为首批全国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就涉及转出地医疗机构的利益和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问题。为提高本地就医的人数和减少医保基金的“浪费”,部分地方政府对于本地医保转出的积极性并不高,因而设置了很多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和材料。

⒉政府供给与市场需求协同性不高。政务服务供给与企业和群众需求的匹配度是衡量“跨省通办”改革成效的重点。当前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中仍存在精准度不高的问题,一方面,部分政府改革时仍从管理者角度而不是企业和群众角度出发进行改革,造成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错位以及政务服务资源的浪费。如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由于需要投资者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异地办理的需求较少。但为追求通办事项数量的增加,部分地区仍将其作为“跨省通办”事项进行

员员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