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童的家庭与社会支持干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瘫儿童的家庭与社会支持干预
目的观察脑瘫儿童的家庭与社会支持干预方法和效果。

方法64例脑瘫儿童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所有患儿都给予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的家庭与社会支持干预,干预周期为3个月。

结果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8%和75.0%,对比差异明显(P<0.05),表明治疗组儿童的总体恢复效果更好。

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评分都有明显差异,都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P<0.05),同时干预后治疗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脑瘫儿童的家庭与社会支持干预能促进患儿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脑瘫;儿童;家庭与社会支持干预
脑性瘫痪是我国儿童临床上的常见神经科疾病,当前在我国的发病率为2/‰左右,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也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负面影响[1]。

具体来说,脑性瘫痪是指发生在产前或围产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性的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2]。

其临床症状包括大脑或小脑受损引起的智力障碍、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等。

当前对于脑瘫儿童的干预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矫形器和各种辅助器械等中医疗法,还有部分手术治疗,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持续效果不好,特别对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脑瘫儿童的院外干预得到了广泛的重视[3]。

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脑瘫儿童的家庭与社会支持干预方法和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9月~2011年2月选择64例脑瘫儿童,纳入标准:符合脑性瘫痪的诊断标准;年龄为6个月~14岁;排除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疾病;监护人知情同意。

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6个月~14岁,平均年龄(5.33±
2.11)岁;疾病类型:痉挛型42例,弛缓型12例;合并智力低下7例,语言障碍10例。

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儿童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所有患儿都给予按摩、针灸、气泡浴、涡流浴、营养脑组织药物等综合干预。

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的家庭与社会支持干预,首先根据患儿的伤残情况,做出伤残评估,划分出等级,分划好班级。

然后针对不同等级的患儿家长进行渐进性的简单培训,根据其儿童的情况让其进行上田法干预,该方法简单,基本手法有颈部法、肩-骨盆法、肩胛带法、上肢法、下肢法等,促进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射,形成自动反射,促进肌系统协调发展,使患儿能不断地获得正常运动的感觉。

而在社区干预中,可以为脑瘫儿童的家庭营造一个轻松关怀的坏境,通过一些社会性的集体活动,让脑瘫儿童和正常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生活,解除心理障碍,降低对肢体残疾的重视和担忧,让家属了解有个残疾儿童不是耻辱,让他们能够和社区居民更加熟知,在引导脑瘫儿童与相关家属敞开心扉倾诉内心的想法与感受,协助家属初步建立社区支持系统。

利用国家对残疾人的关爱
和支持,积极组织社区联欢会中,让脑瘫儿童及其家属和社区居民通过娱乐游戏和节目表演,增加相互之间的信任和理解,进一步增加脑瘫儿童家庭的社区支持。

比如在小儿能站却不会走路的训练中,家庭干预人员用手握住仰卧位小儿膝盖,练习交互的股、膝关节屈曲和伸展动作,也有利于爬位的手足交互运动的完成。

走路不稳时可以利用平衡杆练习迈步,也可以搭两个竹杆,或拴两个绳扶着走,高度要合适,不过家庭康复一定要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

两组的干预周期为3年。

1.3疗效标准显效:运动发育、关节活动度、协调功能等各种状况与同龄正常儿童接近;有效:运动发育、关节活动度、协调功能等各种状况均较干预前有明显进步;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未达到上述标准。

同时两组患儿在干预前后使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进行评分,严格按量表的项目进行打分,分数越高,运动功能越强。

此功能评估3个月1次,前后对照。

根据后1次的评估,改进后续的治疗方案,如此循环,在干预后3年进行评定。

1.4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数据对比涉及的统计方法包括χ2检验、t检验与方差分析,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对比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
3.8%和75.0%,对比差异明显(P<0.05),表明治疗组儿童的总体恢复效果更好,见表1。

2.2运动功能评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评分都有明显差异,都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P<0.05),同时干预后治疗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脑瘫已成为我国儿童最主要的致残性疾病,其不仅给儿童带来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小儿脑瘫并非不治之症,除了常规治疗外,积极采取早期干预、早期康复治疗,不仅能促进中枢神经的正常发育,改善异常姿势和运动,也能大力降低致残率[4]。

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庞大,因此脑瘫儿童的绝对值也相当大,为此对于其干预应该不能仅仅局限于医院,应该放眼到家庭与社区。

鼓励家属带着儿童走出去,勇敢自信的迎接外界异样的眼光,把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也带给儿童。

同时在社区进行普及性健康教育,普及脑瘫的基本知识,让社区居民拿掉有色眼镜,共同帮助儿童成长,使儿童逐步适应社区和社会,满足儿童及其家属全面发展的需求[5]。

本文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8%和75.0%,对比差异明显(P<0.05),表明治疗组儿童的总体恢复效果更好。

在社会支持中,要积极帮助家属缓解心理负担,有效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給于一定的经济补助,物质帮助,引导家属运用优势视角接纳儿童,协助脑瘫儿童家庭寻找安全感和强化归属感,并协助他们建立社区的社区支持系统,为儿童的成长创建一个健康的空间[6]。

积极与专业人员联系,或者签订家庭医生合约,在社区建立社工团队,社工团队要对已结束的服务进行反思和评估,回访,可以每周或者每月定期前往社区追踪、评估服务的后期效果,实现干预的可持续发展[7-8]。

本文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评分都有明显差异,都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P <0.05),同时干预后治疗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总之,脑瘫儿童的家庭与社会支持干预能有效促进患儿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Chen,L.,Wang,J.,Gao,L. et al.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gait coordination based on gait events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2012,91(8):671-680.
[2]郭洪科,张冬青,刘莎莎,等.探究心理护理对大龄脑瘫患儿家长精神状态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6):34-35.
[3]宋美菊.脑瘫患儿家庭康复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5):105-106.
[4]张丽春,陈瑞雪,姚洪儒.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2012,5(7):34-35.
[5]王红,吴大为,王丹.浅析我国脑瘫康复治疗方法[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9):78-78.
[6]李红英,张跃,汤健,等.脑瘫患儿家长焦虑和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3):174-175.
[7]姚萍,于慧丽,查天兰.家庭康复训练对改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能力的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0):99-100.
[8]Lempereur,M.,Brochard,S.,Mao,L. et al.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shoulder kinematics in typically developing children and children with hemiplegic cerebral palsy[J].Journal of Biomechanics,2012,45(11):2028-20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