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年级语文
L 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36道小题;答题纸共2页。

总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 .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学号。

3 .试卷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须用2B 铅笔将选中项涂黑涂满,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审题人:汪文龙一、课内知识考查
(一)文言文知识考查(共15小题,1.以下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命题人:李晓阳 每题2分,共30分)
A.夙遭闵凶
B. 趣舍万殊
C. 早织而缕
D. 垣墙周庭
2. 以下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南声函胡
B.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
C. 零丁孤苦
D. 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3.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除臣洗马(授职)
B. 宠命优渥(深厚)
C. 门衰祚薄(福分)
D. 日薄西山(薄弱)
4.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何竟日默默在此(竟然)
B. 余扃牖而居(关闭)
C. 终期于尽(至,归结)
D. 夫人之相与(结交)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迹
B. 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C. 夙遭闵凶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源
D. 名我固当 而此独以钟名
6.
下面各组句中加点字与所给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例: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A.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 • •
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7.对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雨泽下注 * ③微风鼓浪⑤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 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⑨凡在故老 • ♦A.①⑥/②③⑤/④⑦⑧/⑨⑩ C.①⑥⑦/②③⑨/④⑤⑧/⑩A.臣具以表闻 B.不知老之将至* C.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②早实以蕃 ④非有能硕茂之也• •
⑥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⑧游目骋
怀 *
⑩少长咸集• • B.①⑥⑦/②③/④⑤⑧/⑨⑩
D.①⑤⑦/④⑨/②③⑧/⑥⑩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
且不得暇
D.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硅硅焉• •
9.以下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急于星火
• • • •B.取诸怀抱迨诸父异爨
• • • •C.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既然已,勿动勿虑
• • • •D.某所,而母立于兹早堞而绪
• • • •10.对以下句中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②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 • •
③所以游目骋怀④此世所以不传也
♦ • •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1.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
A.森然欲搏人
B.空中而多窍
♦ • • •C.感慨系之矣D.从余问古事
12.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至于成立B.臣之辛苦
• • • • • • • •C.余韵徐歇D.室仅方丈
• • • •
B.驼业种树 •
• •
D.8. 以下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3.下面各组句子句式特点与所给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
例:故不我假设也A.吾又何能为哉B.而大声发于水上
C 那么告诉不许D.今以钟磬置水中•• •
14 .下面句式特点与其它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 •
15 .下面句式特点与其它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 • B.古之人不余欺也D.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二)现代文知识与名著考查(7小题,每题2分,共14分)16.以下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 • •召(zhao)集
18.填入以下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当时上海的报章都 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或不屑载这件事。

②看着这种 小姑娘盈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

③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 了一下。

A.不愿
不敢 豢养 吮 B.不敢
不愿 饲养 吮 C.不敢 不愿 饲养 舔
D.不愿 不敢 豢养 舔
19.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正方形的彩色卡纸已经全部准备好了,现在,摆在幼儿园老师面前的任务就只剩下如何教会孩子们折彩 色小兔子的问题了。

A. 沧桑
决计 豪绅 隐约其词 B. 扶殖
脱缰 涅槃 鸦雀无声 C. 精辟
贿赂 永诀 锣鼓喧天 D. 安详 纪实 装帧 郑重其是
17. 以下各组词语中, 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 • • A. 逮(dai)捕 •
惴(zhui)惴 * 譬(pi)如吮血(shun) (xue) • • •
B. 寥寥(liao) •
饲(si )养 * 轧(ga)票处褴褛(IRn) (lu) • • •
C. 执拗(niu)
欺侮(wu ) 弄(16ng)堂惩戒(ch6ng) (jie) 据(川)点
熨帖(yu)
(tie) 扣人心弦(xian )D.
A.石之铿然有声者
A.石之铿然有声者
B.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又有假设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A.妪,先大母婢也
C.余是以记之 A.妪,先大母婢也 C.余是以记之
B.假设凡事不问青红皂白,随意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上,很可能让毫不知情的甚或是有恩于己的善良人遭受伤害。

C.随着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公民不仅拥有了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拥有了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交通违章等的统一平台建成。

D.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客流运输需求,缓解春运期间高铁线路载客能力有限,近日,上海高铁站再增加了一列新车上线运行。

20.以下各选项的表达中,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为了忘却的记
念》是鲁迅为“左联五烈
士”所作的纪念文章。


中,“左联”指“左翼作
家联盟”,“五烈士”
指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
害的白莽、柔石、冯铿、
李伟森和胡也频五位青年
作家。

B.《小二黑结婚》的作者赵树理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

他提倡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贴近农民,在弘扬新思想、新风气的同时保持浓郁的地域特色,努力实现作品的通俗化和群众化。

C. “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实用类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都是此类文章中的杰出之作。

D.《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作者不详,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称《焦仲卿妻》,是乐府诗开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将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21.以下对《边城》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边城》以边城小镇茶帽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
土人情。

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洁。

B.《边城》中儿次提到翠翠的梦境,她总是在睡梦中伴随美妙的歌声去采摘虎耳草。

这是为了表现她已暗恋“二老”傩送,寄托了她对美好爱情的无限憧憬。

C.沈从文在《边城》中借“爷爷”之口介绍了湘西民俗中两种求婚方式:一是走马路,由家长请了媒人到女方家中提亲;二是走车路,由小伙子为姑娘唱三年六个月歌。

D.《边城》的结尾处,“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沈从文以诗歌般精妙的几笔, 给人留下了悠长的惋惜和无限的牵挂期盼。

22.以下对《呐喊》内容、艺术特色判断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 •A.《明天》中,单四嫂子带宝儿抓药回来的路
上,蓝皮阿五帮助抱孩子;宝儿去世后,王九妈帮助张罗丧事,这表达出冷
漠、麻木的鲁镇民众残存的善良,为小说增添了一抹温情。

B.《一件小事》中车夫的负责任和“我”的自私产生了强烈的比照,表达了“我”的渺小感,凸显出车夫的伟大,也足以反映出鲁迅对下层民众朴素而深沉的爱。

C.鲁迅在《阿Q正传》中,通过阿Q这一艺术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当时许多国民畸形的心态,无情地鞭挞了封建文化控制
下形成的中国国民的劣根性。

D.《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塑造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对中国旧制度和腐朽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剖析和否认。

(三)(每题1分,共10分)23.课内名句默写。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

(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宠命优渥,,有所希冀。

(3)借书满架,,,万籁有声。

(4)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o
(5)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假设合一契,,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6) , ,那么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7)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o (8), ,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9)淇水汤汤,o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二三其德。

(10) ,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二、古诗文阅读
(一)课外文言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修①不幸,生四岁而孤。

太夫人②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太夫人告之日:
②“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

曰:'毋以是为我累。

'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③“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

岁时祭祀,那么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
也。

' 间御酒食,那么又涕泣日:,昔常缺乏,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
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

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

吾以此知汝父之能养
也。

④“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吾问之,那么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耳。

'吾日:
*
'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那么死者与我皆无恨也。

知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那么知不求而死者
有恨也。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

'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⑤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

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

天子推恩,褒其三世。

⑥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

惟我祖考,积善成德,虽不克有于其躬,而庇赖其子孙矣。

”乃载我皇考崇公③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 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取材于欧阳修《欧阳文思公文集》,有删节)【注】①修:欧阳修自称。

②太夫人:欧阳修的母亲郑氏。

③皇考崇公:指欧阳修去世的父亲。

欧阳修的父亲被追封为崇国公。

24.以下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长:抚养。

B.不及事吾姑事:侍奉。

*C.此死狱也狱:案件。

*D.虽不克有于其躬躬:鞠躬。

25.以下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毋以是为我累
不要因此(家贫)就为我积累钱财B.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但是我知道你父亲一定会后继有人C.夫养不必丰,要于孝
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D.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
做善事没有不得到好报的,时间或迟或早26.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 • •
A.文章开头欧阳修简单表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突出赞美了太夫人的美德以及付出。

B.文章中连续转述了太夫人的大量表达,欧阳修借此表达对父亲政绩及人品的追思。

C.文章中欧阳修写自己牢记先父及太夫人的教诲,后来获得了天子推恩的家族荣耀。

D.文章结尾欧阳修认为大力彰显先辈们的美好品德,将会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善报。

27 .欧阳修的父亲在为人处世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根据文意概括并作简要说明。

(二)课外古诗词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桃源行
王安石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③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注】①望夷宫:秦国宫名。

②商山翁:指“商山四皓”,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的四个隐土。

③重华: 指传说中上古时代最英明的三大部落首领之一的舜,他姓姚,名重华。

28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
A.诗歌首句化用“指鹿为马” 了这一典故,此句写出了统治者的荒谬无道。

B.诗中五六两句描述了桃源中人的生活状态,表现了隐居生活的艰苦和辛酸。

C. “春风”一句表达了桃源中人听闻外界战乱不断,不胜悲慨,泪落沾巾。

D.本诗是从桃源中人的角度表达的,而《桃花源记》是从渔人角度表达的。

29.以下各项诗句不属于对桃花源中的景色进行直接描写的一项为哪一项• • • • •
A.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陶渊明《桃花源诗》)
B.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

(韩愈《桃源图》)
C.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茏开五云。

(刘禹锡《桃源行》)
D.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

(王安石《桃源行》)
30.本诗最后两句“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意蕴深远。

请结合诗中相关内容,分析诗人在这 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6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复杂的必要
①母亲去世后第十年的清明节,我和父亲和妹妹去寻过她的坟。

②母亲走得突然,且在中年。

那时,我坐在轮椅上正惶然不知要向哪儿去,妹妹还在读小学,只有父 亲单独送母亲下了葬。

这一巨大灾难对我们打击太大,让我们在十年中都不敢提起她,甚至把墙上她的照 片也收了起来,总看着她和总让她看着我们,都受不了。

仿佛是越大的悲哀越是静默:没有说起一句关于 她的话,是恰当的;没有进行一次关于她的纪念,是正常的。

望夷宫①中鹿为马, 避时不独商山翁②, 此来种桃经几春, 儿孙生长与世隔, 渔郎漾舟迷远近, 秦人半死长城下 亦
有桃源种桃者 采花
食实枝为薪C 虽有
父子无君臣, 花间
相见惊相问C
③十年过去,悲哀才似轻了些。

就在清明,我们同时说起要去看看母亲的坟,三个人也便同时明白,• • • •
十年里我们不提起她,但各自都在一天一天地想着她。

④坟却没有了,或者从来就没有过。

母亲辞世的那个年代,城市的普通百姓不可能有一座坟,只是火化了然后深葬,不留痕迹。

父亲满山跑着找,终于找到了他当年牢记下的一个标志,说:离那标志向东三十步左右就是母亲的骨灰深埋的地方。

但是向东缺乏二十步已是几间新房处墓碑制作工场了。

房前堆满了石料,几个工匠埋头叮当地雕凿着碑石。

父亲憋红了脸,喘气声一下比一下粗重。

妹妹推着我走近前去,把那儿看了很久,又是无言。

离开时我对他们俩说:也好,只当那儿是母亲的纪念堂吧。

⑤虽是这么说,心里却空落得以至于疼!
⑥我当然反对大造阴宅。

但是,简单到深埋且不留一丝痕迹,真的也太残酷。

一个你所深爱的人,一个饱经艰难的人,一个无比丰富的心魂……就这么轻易地删简为零了?这感觉让人沮丧至极,仿佛是说,生命历程的每一种复杂每一步艰巨原都是可以这样删除的。

⑦纪念的习俗或方式可以多样,但总是要有,而且不能简单,务求复杂些才好。

复杂不是繁冗和耗费,配得上生命历程与心魂的复杂,并非物质的铺张可以奏效的,其要义在于隆重。

可以火葬,可以水葬,可以天葬,可以树碑,也可为死者种一棵树,甚或只为他(她)珍藏一片树叶或供奉一根枯草……任何方式都行,唯独不可意味着简单;任何方式都好,只要能表达必要的复杂和隆重。

因为,那是心魂对心魂的珍重所要求的仪式,心魂不能容忍对心魂在体悟与安置上面的简化。

⑧从而又想到文学。

文学,原本也是“生命的纪念”;墓葬没有了,文学可以成为另一块碑碣。

复杂是一个必要的原那么,正是遵奉了它,文学才称之为文学。

概括要走向简单,文学却要接近复杂。

假设要简单,任何人生都是可以删简到只剩下吃喝后撒睡的,任何故事也都可以删简到只剩下几行梗概,任何历史都可以删简到只留几个符号式的伟人,任何壮举和怯逃都可以删简成一份光荣加一份耻辱……但是这不行,小说戏剧散文乃至诗歌都不能这样表达。

你不可能满足于像孩子那样只盼结局,你要观赏过程与场面,要从复杂的过程和场面看生命的艰巨,看心魂的丰富,以享隆重或壮美等等。

⑨这样想着,又觉得纪念而外,生活与做事也是如此。

或者因着粗心,或者因着从速,多少人活着也都在直奔主题而去,立竿就希望见影,马上成功,或早早见到结果,成为多少人的直接诉求与关注。

殊不知,这种匆促的过程简化是不好的。

⑩其实人间有很多的事,是可以删简但不容删简的。

不信去想吧,比方足球,假设单为决个胜负,原是可以一上来就踢点球的,满场奔跑倒为了什么呢?
(取材于史铁生同题散文,有改动)31.下面对文章的解读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篇用一“寻”字,从时间距离久、空间不确定、内心追念强烈等方面表达了思想感情。

B.第③段运用两个“同时”,说明一家人虽然没有约定,但还是能心灵感应,重视清明祭母。

C.父亲看到母亲的坟墓被人侵占,感到无比的痛心和愤懑,憋红了脸,喘气声变得很粗重。

D.第⑧段末引入第二人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方便沟通,有亲切感,增强了抒情效果。

E.结尾处的“……”拓展文意,使“复杂的必要”所指更宽泛,增强了主题的现实针对性。

32.开头大篇幅描述一家人去寻母亲的坟却无功而返的事,这样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33.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①越大悲哀越是静默。

②就这么轻易地删简为零了?
34.第8段划线处特意使用“生命的纪念”这个短语,有何表达效果?请联系全文,作简要赏析。

四、微写作.请按要求作答。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而经典文学作品有助于青少年深入了解社会和自身,因此选择好高中阶段经典文学阅读的第一部书很重要。

请你从《呐喊》《边城》《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部推荐给高一的同学,并简述理由。

要求:理由具体充分,结合原著内容。

150字左右。

五、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由种树之道,迁移到治民之理,是生动的人物传状,也是深刻的事理寓言。

对于种树行家郭橐驼,作者着意推崇并强调的,是他“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尊重态度,是他“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的专业见解,是他“其前也假设子,其置也假设弃”的关爱有度和放手自信,是他绝不“爪其肤以脸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的清醒忌讳。

移之官理,也都般般相应相通,感悟独到,耐人寻味根据上面这段话的基本内容和思维逻辑,如果将郭橐驼的种树经验,迁移到学校教育或者家庭教育领域,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就此以“种树和育才”为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选角度,联系现实,观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具备说服力和感染力,不少于8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