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总复习导与练 第九篇第九节配套课件(教师用) 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节
曲线与方程
(对应学生用书第 135 页)
(对应学生用书第 135 页)
1.“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 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看作点的集合或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 ) 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 (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 质疑探究:若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中只满足(2)条会怎样?
②定义法: 若动点轨迹满足已知曲线的定义,可先设定方程,再确定其中的基本 量.
③代入法:也叫相关点法,其特点是,动点M(x,y)的坐标取决于已知曲线C上的 点(x′,y′)的坐标,可先用x,y表示x′、y′,再代入曲线C的方程,即得点M的轨迹 方程. ④参数法:选取适当的参数,分别用参数表示动点坐标x、y,得出轨迹的参数方 程,消去参数,即得其普通方程.选参数时必须首先充分考虑到制约动点的各种 因素,然后再选取合适的参数.因为参数不同,会导致运算量的不同,常见的参 数有角度、直线的斜率、点的横纵坐标、线段长度等.
法二:设P点坐标为(x,y), 由题意|PF|=2+d, 当P在y轴右侧时,可转化为|PF|=x+2, 即点P到定点F的距离等于到定直线l:x=-2的距离, ∴点P在抛物线y2=8x上.
当P在y轴左侧时,|PF|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x,
即点P到F(2,0)的距离等于P到直线x=2的距离, 从而有y=0(x<0), 综上可知所求轨迹方程为y2=8x(x≥0)和y=0(x<0).
4. 已知两定点 A(-2,0)、B(1,0),如果动点 P 满足 |PA |= 2|PB |,则点 P 的轨迹所包围的 图形的面积等于______.
解析:设动点 P(x, y),则由 |PA |= 2|PB |,得 x+ 22+ y2= 2 x- 12+ y2,两边平方得 x2+ y2- 4x= 0,∴点 P 的轨迹方程为 (x- 2)2+ y2= 4,其图象是以(2,0)为圆心,2 为半径的圆, 面积为 π·22= 4π. 答案:4π
(对应学生用书第 135~137 页)
直接法或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例 1】 设点 F(2,0),动点 P 到 y 轴的距离为 d,求满足条件 |PF|-d=2 的点 P 的轨迹 方程. 思路点拨:可用直接法或定义法求解.
解:法一:设 P 点坐标为(x,y), 由|PF|=2+d, 得 x-22+y 2=2+|x |, 即(x-2)2+y 2=(2+ |x |)2. ∴y2= 4|x |+ 4x. 当 x≥0 时,y2=8x; 当 x<0 时,y2=0, 即 y=0. 故所求轨迹方程为 y2= 8x(x≥0) 和 y=0(x<0).
提示:若只满足“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则这个方程可 能只是部分曲线的方程,而非整条曲线的方程.
2.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1)基本步骤: ①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有序实数对(x,y)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
②写出适合条件p的点M的集合P={M|p(M)};
③用坐标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f(x,y)=0; ④化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 ⑤说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 (2)求曲线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①直接法:也叫直译法,即根据题目条件,直译为关于动点的几何关系,再利用解 析几何有关公式(两点间距离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等)进行整理、化简.
(1)用直接法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为: ①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坐标; ②列出等量关系; ③用坐标条件化为方程f(x,y)=0; ④化简方程; ⑤检验; ⑥结论. (2)运用常见曲线的定义(例如圆锥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轨迹方程,或从曲线定义 出发建立关系式,从而求出轨迹方程.这种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是定义法.
1. 与点 A(-1,0)和点 B(1,0)连线的斜率之积为- 1 的动点 P 的轨迹方程是( (A)x2+y 2= 1 (B)x2+y2= 1(x≠± 1) (C)x2+y2=1(x≠ 0) (D)y= 1-x2 解析:设 P(x, y),则 kPA· kPB=- 1, y y 即 · =- 1(x≠± 1),整理得 x2+ y2= 1(x≠± 1),故选 B. x+ 1 x- 1
B
)
2.已知点 A(1,0),直线 l:y= 2x-4,点 R 是直线 l 上的一点,若 RA― →=AP― →,则 点 P 的轨迹方程为( B ) (A)y=-2x (B)y=2x (C)y=2x-8 (D)y= 2x+4 解析:∵ RA― →= AP― →,∴ R,A,P 三点共线,且 A 为 RP 的中点,设 P(x,y),R(x1, 1-x1=x-1 y1),则由 RA― →= AP― →,得 (1- x1,- y1)= (x- 1, y),则 ,即 x1= 2- x, -y1= y y1=- y,将其代入直线 y= 2x- 4 中,得 y= 2x,故选 B.
x2 y2 3.已知椭圆 2+ 2=1(a>b> 0),M 为椭圆上一动点,F1 为椭圆的左焦点,则线段 MF1 a b 的中点 P 的轨迹是( B ) (A)圆 (B)椭圆 (C)线段 (D)一段抛物线 1 解析:(如图)∵ |OP|= |MF2|, 2 又∵ |MF2|+ |MF1|= 2a, 1 1 ∴ |OP|= (2a- |MF1|)= a- |MF1|= a- |PF1|, 2 2 ∴ |PF1|+ |PO |= a, 又 |F1O|= c< a, ∴点 P 的轨迹是以 F1, O 为焦点的椭圆,故选 B.
(1)“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和“求动点的轨迹”是不同的.前者只需求出轨迹的 方程,标出变量 x,y的范围;后者除求出方程外,还应指出方程的曲线的图 形,并说明图形的形状、位置、大小等有关的数据. (2)建立曲线的方程要注意审题,弄清定点、定线,动点、动线,注意选好坐 标系.一般选定点或定直线的交点为原点,选择定直线或过定点的直线为坐 标轴. (3)圆锥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性质及解析几何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 公式等是解题的必备知识,要注意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