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作文素材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文原文及翻译-精品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文原文及翻译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个人想要买一双鞋子,他事先自己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却忘了拿量好的尺码。
他在市集上挑选好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携带尺码。
于是说:“我忘记带已经量好的尺码了。
”便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结果没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鞋子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一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不会随船而前进。
用刻舟求剑的方法去找剑,难道不是很糊涂吗?幼时记趣【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看着太阳,眼力足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最佳版本)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七年级上册课文1《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去拿尺码。
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2《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3《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
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初中文言文阅读】苏教版七级(上)文言文翻译全集
【初中文言文阅读】苏教版七级(上)文言文翻译全集《郑人买履》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
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郑人买履》译文有一个来自郑的人想买鞋子。
他先量了量脚,然后把量好的尺寸放在座位上。
我忘了带它去市场。
拿到鞋子后,(我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对卖鞋的说:“我忘了带尺码了。
”回家去拿尺码。
当他再次回到市场时,市场已经分散,最终没有买鞋子。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的尺寸呢?”他回答说:“我宁愿相信尺寸,也不相信我的脚。
”《刻舟求剑》译文他在楚国下河时,剑上刻着一个记号。
他说:“我的剑从渡船上掉了下来。
”船停了下来,到水里去,从他标记的地方寻找那把剑。
船前进了,但剑(落在河底)不会随着船前进。
找到这样的剑不是很困惑吗?《幼时记趣》译文我记得当我年轻的时候,我能睁开眼睛看太阳,清楚地看到非常小的东西。
当你看到一个小东西时,你必须仔细观察它的形状。
因此,我经常在观察物体本身之外获得乐趣。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私下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
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成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
(有时)我把蚊子放在白色蚊帐里,慢慢地喷上烟雾,让它们对着烟雾尖叫。
(以这个场景为例)蓝色的云朵和白色的仙鹤,就像仙鹤在云层上高声鸣叫,让我高兴地大叫。
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体和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
把茂盛的野草想象成树林,把昆虫和蚂蚁想象成野生动物,把突出的土壤和碎石想象成土山,把低洼的地方想象成山谷。
想象一下在里面旅行的场景。
我真的很开心,也很享受。
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打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庞然大物,像推开大山,撞倒大树一样地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古诗文言文翻译
次①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②,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③,风正一帆悬④。
海日生残夜⑤,江春入旧年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⑦。
[注释]①次:停靠。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临长江。
②客路:旅途。
③两岸阔:江水很大,看不到两岸。
“失”又作“阔”。
④风正:顺风。
悬:悬挂。
⑤海日:江面上升起红日。
残夜:一夜将尽。
⑥入旧年:春天来得早,赶上前一年的末尾。
⑦洛阳:今属河南。
作者家乡在洛阳附近。
[解说]这首诗是诗人在长江上旅行时写的。
诗的前两句交代旅途所至,中间四句描写长江的浩大水势和日出时的景象,十分壮观。
最后,诗人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解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东风:指火烧赤壁事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诗意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
有情有致。
《十五夜望月》【中唐】王建【出处】《全唐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苏版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
苏版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童趣译文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认真观看它的纹理,因此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内心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显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颈项也变得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快乐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样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靠着假想在那个境域中游玩,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看,兴味正浓厚,突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先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我那时年纪专门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待到神智复原,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论语》十则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刻去实习(温习)它,不也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那个地点)来,不也欢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觉,就能够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摸索,就会困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明白确实是明白,不明白确实是不明白──这确实是聪慧聪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苏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原文及译文七年级上册:讲读课文:⑴《郑人买履》⑵《刻舟求剑》⑶《幼时记趣》⑷《三峡》⑸《以虫治虫》⑹《梵天寺木塔》专题⑺《狼》⑻《论语》八则七年级下册:讲读课文:⑼《赵普》⑽《黄鹤楼》⑾《于园》⑿《黔之驴》诵读欣赏:⒀《两小儿辩日》专题⒁《爱莲说》八年级上册:讲读课文:⒂《晏子使楚》⒃《人琴俱亡》⒄《小石潭记》⒅《记承天寺夜游》⒆《治水必躬亲》八年级下册:讲读课文:⒇《马说》(21)《陋室铭》(22)《活板》(23)《核舟记》(24)《口技》(25)《送东阳马生序》诵读欣赏:(26)《山市》九年级上册:讲读课文:(27)《陈涉世家》(28)《桃花源记》(29)《与朱元思书》(30)《捕蛇者说》(31)《岳阳楼记》(32)《醉翁亭记》诵读欣赏:(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九年级下册:讲读课文:(34)《曹刿论战》(35)《邹忌讽齐王纳谏》(36)《鱼我所欲也》(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8)《愚公移山》(39)《出师表》(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七年级上册⑴《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⑵《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⑶《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与文言文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与文言文郑人买履《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古诗三首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幼时记趣(清)沈复《浮生六记》予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从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注释:沈复(1763-?),清代人,字三白,号梅逸,能文擅画。
《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散文,原书六卷,已佚两卷。
中秋咏月诗词二首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版初一上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
苏版初一上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初中文言文翻译七年级(上)古文译文《童趣》(沈复)译文: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认真观看它的纹理,因此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内心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显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颈项也变得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快乐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样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靠着假想在那个境域中游玩,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看,兴味正浓厚,突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先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我那时年纪专门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待到神智复原,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论语》十则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刻去实习(温习)它,不也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那个地点)来,不也欢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觉,就能够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摸索,就会困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明白确实是明白,不明白确实是不明白--这确实是聪慧聪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文原文及翻译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文原文及翻译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个人想要买一双鞋子,他事先自己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却忘了拿量好的尺码。
他在市集上挑选好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携带尺码。
于是说:“我忘记带已经量好的尺码了。
”便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结果没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鞋子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ù)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一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不会随船而前进。
用刻舟求剑的方法去找剑,难道不是很糊涂吗?幼时记趣【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看着太阳,眼力足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个人想要买一双鞋子,他事先自己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却忘了拿量好的尺码。
他在市集上挑选好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携带尺码。
于是说:“我忘记带已经量好的尺码了。
”便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结果没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鞋子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一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不会随船而前进。
用刻舟求剑的方法去找剑,难道不是很糊涂吗?幼时记趣【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看着太阳,眼力足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绝对完整-精心编辑)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绝对完整,精心编辑)七年级上册81《郑人买履》2《刻舟求剑》3《幼时记趣》4《三峡》5《以虫治虫》6《梵天寺木塔》7《论语八则》8《狼》七年级下册69《赵普》10《黄鹤楼》11《于园》12《黔之驴》13《爱莲说》14《两小儿辩日》八年级上册515《晏子使楚》16《人琴俱亡》17《小石潭记》18《记承天寺夜游》19《治水必躬亲》八年级下册720《马说》21《陋室铭》22《活板》23《核舟记》24《口技》25《送东阳马生序》26《山市》九年级上册727《陈涉世家》28《桃花源记》29《与朱元思书》30《捕蛇者说》31《岳阳楼记》32《醉翁亭记》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九年级下册834《曹刿论战》35《邹忌讽齐王纳谏》36《鱼我所欲也》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8《愚公移山》39《出师表》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1《田忌赛马》七年级上册课文1《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去拿尺码。
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2《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3《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七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文言文文言文是七年级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文言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文言文1⑴《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
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
”又转回家去取。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⑵《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宝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就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个记号,说:“这里是宝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他就从他刻着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打捞宝剑。
船已经走了,但剑没有动,这样寻找宝剑,不也是很糊涂吗?⑶《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苏教七上译文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原句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解词:自:在。
三峡七百里即七百里的三峡。
中:之中。
两岸连山即两岸山连。
山:群山。
连:连绵。
略无:完全。
略:完全,全部。
阙:同缺,空缺。
处:地方。
译文: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2原句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这句运用了互文修辞手法,即重叠岩嶂,隐蔽天日。
解词:重,叠:重叠。
隐,蔽:遮盖。
岩嶂:岩峰。
天:蓝天。
日:太阳。
译文: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3原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这句运用了并提修辞手法,即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
自非:除非。
亭午:正午。
不见:看不见。
曦:太阳。
夜分:半夜。
月:月亮。
译文: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这一层写山。
两山加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所以写峡必定要写山。
山的特点长,七百里。
多,两岸...略无阙处。
高,陡,二三句写,从正面和侧面写。
第三句从侧面极力渲染了山峰之高峻,江面之狭窄。
明山暗水,既写了山势的险峻,又写了江流的狭窄,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作了铺垫。
4原句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解词:至于:到了。
夏:夏天。
水:江水。
襄:上,漫上。
陵:山陵。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下。
阻:阻隔。
绝:断。
翻译: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只都阻隔断了.5原文: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文言文翻译1
次①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②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③风正一帆悬④海日生残夜⑤江春入旧年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⑦[注释]①次: 停靠北固山: 在今江苏镇江北临长江②客路: 旅途③两岸阔: 江水很大看不到两岸"失"又作"阔"④风正: 顺风悬:悬挂⑤海日: 江面上升起红日残夜: 一夜将尽⑥入旧年: 春天来得早赶上前一年的末尾⑦洛阳: 今属河南作者家乡在洛阳附近[解说]这首诗是诗人在长江上旅行时写的诗的前两句交代旅途所至中间四句描写长江的浩大水势和日出时的景象十分壮观最后诗人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解折戟: 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销: 销蚀将: 拿起磨洗: 磨光洗净认前朝: 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东风: 指火烧赤壁事周郎: 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铜雀: 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二乔: 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诗意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写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有情有致《十五夜望月》【中唐】王建【出处】《全唐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 注释⑴十五夜: 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郎中: 官名⑵中庭: 即庭中庭院中地白: 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栖:歇休息⑶秋思: 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⑷落: 有些版本作"在"此处以《全唐诗》为准译文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树枝上安歇着鸦鹊夜深了秋露无声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一边浣溪沙【宋】苏轼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雨子规[1]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注释1.蕲水古县名即今湖北浠水县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2.浸: 泡在水中3.子规: 布谷鸟5.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 "沙路润无泥"6.萧萧暮雨: 绵绵细雨7.此句当为写实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 "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8.白居易《醉歌》: "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9.无再少: 没法再现青少年时代10.白发: 老年 11.萧萧: 形容雨声 12.兰芽: 兰的嫩芽13.休将白发唱黄鸡: 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白发老年唱黄鸡感叹时光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山脚下的小溪里浸泡着短短的兰花林间小路干净一尘不染傍晚的绵绵细雨中不时传来杜鹃鸟的啼鸣谁说人老了就不能再焕发青春呢?门前的流水还能执著地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的时候感叹时光流逝而自伤衰老【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3]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像在人间!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晴、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也有的是"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去集市时忘了拿量好的尺寸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 "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时集市已经打烊了最终他没买到鞋有人问: "(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呢? " (他)说: "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注释1.郑: 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2.欲: 将要想要3.者: XXX的人(定语后置)4.先: 首先事先5.度(dù): 量长短名词6.而: 连词表示承接然后7.置: 放置搁在.之: 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9.其: 他的10.坐: 通假字同"座"座位11.至: 等到直到12.之: 到......去往13.操: 带上拿着的意思14.已: 已经15.得: 得到;拿到16.履: 鞋子17.乃: 于是就 18.持: 拿19.度(dù): 量好的尺码20.反: 通假字通"返"返回21.市罢: 本义止引申为散了23.遂: 于是25.宁(nìng): 宁可26.无: 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27.自信: 相信自己28.以: 用29.吾: 我主题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注重实际不要墨守陈规要懂得变通寓意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墨守成规、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的人还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即"试之以足")学会变通不要教条主义(即"宁信度无自信也")的道理幼时记趣【清】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译文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着太阳眼力好得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余: 我;明: 眼力;察: 看清;童稚: 童年;稚幼小明察秋毫: 形容眼里可以看得清极其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其:代词它的代藐小微物藐:小藐小: 形容非常小的东西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私: 私下;拟: 比心中想象的景观(这里指"群鹤舞空")那么或者成百上千(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所向: 想象的景象抬起头观赏这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白鹤图来看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我高兴得直喊痛快于:在徐: 慢慢的以:用其: 代指蚊子唳: (鹤、鸿雁等)高亢地鸣叫怡然: 喜悦的样子称快: 喊痛快徐喷以烟: 用烟慢慢地喷它们相当于"以烟徐喷之"在高低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边我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体和花台一样高定晴细看其: 自己的土砾: 泥土瓦砾邱: 同"丘"土山壑:山沟(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丛草看作树林把虫蚁想象为野兽把凸起的地方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山沟我便凭着假象在这个境界里浏览)(以......为......: 把......当做......)神游其中: 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神: 想象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打斗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庞然大物搬开大山撞倒大树闯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斗草间: 即斗于草间介词"于"省略之指"二虫斗"庞然大物: 很大的东西拔:移搬开而: 表修饰翻译为"着"盖: 这里是"原来是"的意思观之正浓: 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蛤蟆舌头一伸然后两只虫就全被它吞进肚里(而: 表承接然后尽:全为:被为所: 表示被动"......被......"的意思)我当时年龄正小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等我心神安定下来捉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方: 正在出神: 精神过度集中而有点发呆呀然;哎呀地(惊叫一声)鞭名词活用作动词鞭打)三件趣事:1.观蚊如鹤2.神游山林3.鞭打蛤蟆文章中心: 通过记叙童年时三件物外之趣的事表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以及抵制强暴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你认为作者获得这些"物外之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哪些字词集中表现了这种"趣"?其实古诗中(如李白的诗)也有体现了"物外之趣"你知道是什么吗?(有强烈的好奇心②有细致的观察力③有丰富的想像力词语: "果""怡然"等李白《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作者儿时看到一个"癞蛤蟆"为什么说是庞然大物?("庞然大物"的出现是错觉;此刻年幼的作者已经完全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他眼前的实物已经被放大了千万倍而癞蛤蟆又是突如其来对比之下自然就成为"庞然大物"了这种错觉是在极短时间内经受强刺激而突然产生的)推测作者将癞蛤蟆"驱之别院"的目的(可能为"二虫"复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作者在文中所写的"昆虫"司空见惯、平凡至极为什么写得兴趣盎然、充满生机?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1)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2)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3)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的人刻舟求剑(.国.《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 "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 "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是很糊涂吗?注释1. 涉: 渡2. 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3. 其: 他的代词4. 自: 从5. 坠: 落6. 于:在到7. 遽: 立刻匆忙8. 契: 雕刻9. 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样10. 吾: 我的11.之: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12. 所从坠: 从剑落的地方13. 其:他代词14. 者: ......的地方15. 求: 寻找16. 之:剑代词17. 矣: 了18. 而:然而表转折19. 若: 像20. 此: 这样21.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22.止: 停止指船停了下来[1 寓言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 "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 "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 "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 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人买履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译文】
郑国有个人想要买一双鞋子,他事先自己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却忘了拿量好的尺码。
他在市集上挑选好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携带尺码。
于是说:“我忘记带已经量好的尺码了。
”便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结果没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鞋子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不会随船而前进。
用刻舟求剑的方法去找剑,难道不是很糊涂吗?
幼时记趣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看着太阳,眼力足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
看到极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
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仰起头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
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鸣叫,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高兴得直喊痛快。
在高低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边,我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体和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
把繁茂的杂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凸出的地方当做土山,把低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打斗,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庞然大物,像搬开大山撞倒大树一样闯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蛤蟆舌头一伸然后两只虫就全被癞蛤蟆吞进肚里。
我当时年龄正小,正在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等我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峡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层层叠叠的岩峰,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
如有皇帝的命令需要急速传达,这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达了江陵,两地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行船快啊。
到了春天和秋天的时候,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急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妙趣横生。
每逢秋雨初晴或者降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论语》八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孔子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
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
“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讲的是珍惜宝贵的时光。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