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南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南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面塑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面塑的起源最早可追sù到汉代。

面塑制作以糯米面为主料,调入不同色
彩的颜料和防腐剂,用手指和简单工具小刀、小篦子、竹针等,塑造出各种A栩栩如生
....的形象。

①制作面塑的过程涉及发酵面团、塑形、准备材料、阴干和喷涂丙烯光油漆等步骤。

②济南面塑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有着大约300多年的历史。

旧社会的面塑制作者都是挑担提盒,走乡
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但他们的艺术作品却被当作一种民间小玩意儿,是难登B大雅
..
之堂
..的。

③中国现代面塑艺术的发源地是起源于山东省菏泽地区,而济南正是菏泽面塑的正宗传承地。

现在全国
很多一流的面塑艺人都在济南,济南C不孚众望
....地成为“面塑之都”。

面塑在塑造人物时,造型略有夸张,手法
简liàn,人物神情姿态个性分明,女性亭亭玉立,儿童D憨态可掬
....。

谈到现济南面塑的创作,以创作“蝈蝈白菜”闻名的闻文均先生说,以前的艺人在人物面塑创作时有的不太讲究比例,粗犷.豪放,但现今的面塑创作已经比较讲究了,以后还要向精、快、色彩鲜明等方面发展。

他说,现街上的“面人”不是真正的济南面塑艺术,而是已经走了形。

④这些“捏面人”以赚钱为目的,在题材选择以及创作手法等方面都没有创新。

1.文中加点字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
....的一项是()
A.载.(zǎi)体追(sù)朔简(liàn)练粗犷.(kuàng)
B.载.(zài)体追(sù)溯简(liàn)练粗犷.(guǎng)
C.载.(zǎi)体追(sù)溯简(liàn)炼粗犷.(guǎng)
D.载.(zài)体追(sù)朔简(liàn)炼粗犷.(kuàng)
2.文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
..的一项是()
A.栩栩如生B.大雅之堂C.不孚众望D.憨态可掬
3.文中划横线的语句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D.④
二、语言表达
4.ⅹⅹ中学计划于5月15日下午3点,在教学楼二楼活动室举行“面塑社团”成立仪式,准备邀请济南面塑非遗传承人梁长乐老师到校带领同学们体验面塑制作,请你帮学校完成下面这封邀请函。

(不超过100字)
邀请函
此致敬礼!
ⅹⅹ中学
2024年5月6日5.学校筹备组征集“面塑社团”宣传语,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请从传统文化传承的角度,拟一则宣传语。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乙】
(单于)欲因此时降武①。

律②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③。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举剑拟④之,武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⑤,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

武卧啮雪,与旃毛⑥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⑦,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减)【注】①武:苏武,西汉大臣,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方获释回汉。

②律:卫律,原西汉官员,后投降匈奴。

③相坐:连带治罪。

④拟:比划,用兵器做杀人的样子。

⑤弥山:满山。

⑥旃毛:毡毛。

⑦羝:公羊
6.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
..的一项是()
A.甲文中“必敬必戒”的“戒”解释为“告诫”。

B.甲文中“丈夫之冠也”的“冠”是指行冠礼,在古代男子年二十举行冠礼,表示成人。

C.乙文中“畔主背亲”的“畔”同“叛”,可解释为“背叛”。

D.乙文中“单于愈益欲降之”的“益”可解释为“更加”。

7.下面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A.丈夫之.冠也举剑拟之.
B.独行其.道其.如土石何
C.何以.汝为见以.顺为正者
D.虽.千里不敢易后虽.复欲见我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
..的一项是()
A.甲文围绕“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B.甲文中孟子运用类比论证指出公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君主的“妾妇之道”,接着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C.乙文中可以看出卫律虽投降匈奴但仍心系西汉。

D.乙文运用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使苏武这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9.【乙】文画线句有两处需要断句。

乃幽A武B置大窖中C绝D不饮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
②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11.【甲】文中孟子提出了“大丈夫”的标准。

请结合【乙】文具体内容分析,苏武符合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吗?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晚归
林逋①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②。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③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④,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释】①林逋:北宋诗人,隐居于西湖孤山,终身不仕。

②蓬瀛:蓬莱和瀛洲,亦泛指仙境。

③蕖:荷花。

④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
..的一项是()
A.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多姿多彩,题目中“晚”字是全诗的诗眼。

B.首联写诗人悠闲地卧枕在船舷边,“卧”字点明乘坐小船的状态,轻松自然,无拘无束。

C.颔联的景物以远景为主,虽都是静景,但作者巧妙使用“横”“倚”两字,化静为动。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全诗语言清丽自然。

13.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这一观点在本诗颈联“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五、名句名篇默写
14.今年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

小文报名参加学校的“诵读经典·浸润人生”主题活动。

在准备过程中,小文整理了古诗文中蕴含的人生感悟,制作了下面的表格。

请根据提示,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出处名句人生感悟
苏轼《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无论顺境逆境,我都随遇而安。

陶渊明《饮酒(其五)》此中有真意,。

人生有真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李白《行路难》,直挂云帆济沧海。

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人生总要信心十
足。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人生际遇无常,无言也是一种智慧。

范仲淹《岳阳楼记》,。

无论得失,都要安之若素。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即便落魄难堪,也要乐观向前。

六、名著阅读
15.小文在学考复习时,将初中12部名著进行关联复习,寻找规律,整理出以下表格。

请根据小文已完成的内容,将表格①②③处补充完整。

关联名著举例
①1.《西游记》: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历经磨难,失明、瘫痪后依然践行生命誓言。

3.《红星照耀中国》: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人物形象反抗精

1.《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持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战争。

2.②
3.《艾青诗选》:艾青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艺术特色讽刺手

1.《朝花夕拾》:《父亲的病》通过陈莲河用药的叙写,对庸医故弄玄虚的实质进行了辛辣
讽刺。

2.③
16.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提炼一对体现这一人物形象反差的词语,并结合名著内容加以分析。

(1)鲁智深(《水浒传》)(2)祥子(《骆驼祥子》)(3)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
示例:
唐僧的软弱与坚定:唐僧遇到妖怪时常常战战兢兢,如狮驼岭受阻时数次落泪,体现他的软弱;他取经之心从不动摇,如途经女儿国时不为美色所惑,不受蝎子精胁迫,体现他的坚定。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四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万家灯火,家人团坐,除夕看春晚已经成为国人欢度春节的新民俗。

在艺术创作中赋予新的内涵,是今年春晚对“形”的创新。

②今年,93岁的敦煌艺术和工艺美术设计研究专家常沙娜受邀设计的《年锦图》,优美典雅、别具韵味。

创演秀《年锦》通过歌曲+虚拟合成技术,展现了东方美学的魅力。

③晚会的舞蹈节目将“形之美”体现得充满韵味。

舞蹈《锦鲤》的演员们化身嬉戏的锦鲤,舞台霎时成为一幅立体灵动的水彩画,天地间虽无一滴水,却处处流水盈盈,留白与写意相得益彰。

“形”与“美”彼此呼应,构建出整体性的协调感,从意蕴、形态、技巧等多个层面继承弘扬了传统文化。

【材料二】
①最近,一些民俗、年俗活动再度爆火出圈。

广东潮汕被誉为“中华战舞”的潮汕英歌舞,与“小龙女”李若彤跨圈联动,在社交平台吸粉无数;大年初一,山东倾族而出、气势磅礴的磕头拜年,令人震撼;山西社火、广东舞狮也当仁不让,被网友催着“赶快上春晚”。

这些民俗,不仅赢得了许多年轻人的喜爱,其出圈爆火更离不开许多青年人的参与,推动民俗推陈出新,并赋予其网络化的传播方式、表现形式。

②青年人对于传统民俗的积极参与和创新,应当与许多年轻人“年味越来越淡”的感叹放到一个坐标系下
进行思考。

年轻人对于民俗的“再回首”,是在“感叹”之后,对自身责任的“再认识”,对年味“火炬”的接续。

③摈弃民俗,年味又何处寻?在快速的城市化和局限的进步主义思潮下,我们常常以对立框架扼杀了民俗与发展之间的张力,而似乎忘却了,民俗恰恰是一场让我们获得自我、民族和文化认同的伟大仪式,也最抚慰远游游子的心。

④另一边,青年走向民俗的同时,不少新民俗、新年味也在走向青年。

成都为迎接新年,推出了“1+16+N”系列城市活动,举办如跨年盛会、灯光秀、夜游锦江等一系列蕴含着巴蜀风味的新民俗。

尤其是除夕夜,400余米的天府画卷铺展,科技含量满满的金色巨龙腾飞……巴蜀文化在新的技术表达中,悄然飞进了市民和游客的心底,满足了大众的精神需求,也收获了满满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如此用心设计的活动,精心呈现的文化,让传统民俗在城市迎来全新的生命力,也为青年人参与民俗、创新民俗提供了空间。

【材料三】
①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作为文化大省,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山东的举措之一是让文物活.起来,实现文物与公众跨时空对话。

②在山东济宁三孔景区,戴上MR眼镜,借助“智慧·三孔”混合现实技术,游客便来到了一个“平行世界”。

“在这个虚拟的‘平行世界’里,我不仅参观了庄严肃穆的孔庙、古色古香的孔府、清幽静谧的孔林,还聆听了杏坛讲学,观看了祭孔大典……一边逛‘三孔’,一边与孔子弟子互动,这样的沉浸式体验,感觉太奇妙了!”北京游客易波兴奋地对记者说。

【材料四】
①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形式和载体也在不断创新。

深入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将其以更加贴近生活、更加鲜活的方式呈现。

②今年()节,记者来到曲阜市姚村镇姚西村村委会大院。

这里,村干部和志愿者一大早就忙碌起来,准备一年一度的“孝贤文化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年()节前后,我们都会指导各村举办孝老爱亲活动,开展评先树优,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姚村镇党委书记告诉记者。

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
..的一项是()
A.材料二中划线句举例说明了一些传统民俗、年俗活动吸引了众人目光。

B.材料二运用逻辑顺序,说明了青年人对推动传统民俗发展的作用。

C.材料三中加点字“活”,进行了必要限定,语言严谨准确。

D.前两则材料,在语言表达上都有清新自然、生动活泼的特点。

1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有误
..的一项是()
A.《年锦》《锦鲤》等春晚节目,是“形”与“美”的呼应,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是对“形”的创新。

B.在快速的城市化和局限的进步主义思潮影响下,青年人以积极参与和创新的方式,表达对民俗的再认识。

C.成都推出迎新年“1+16+N”系列城市活动,充分证明了传统民俗在创新表达中迎来了全新生命力。

D.材料四中两个括号处,需要填写中国的传统节日名称,两处应该都是“重阳”。

19.请结合上述材料概括
......)
........,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弘扬传统文化。

(写出三点即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又闻槐花香
①轻轻推开阳台的玻璃窗,一阵浓郁的芳香扑面而来。

花香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楼下的槐花开了,一团团一簇簇挂在枝头,真是繁花锦簇呢。

映入眼帘的槐花让我的思绪飘远,不由得想起童年的许多趣事儿来。

②记得童年的时候,每到这个时节我就会和小伙伴相约背着小筐儿到村子东面的树林里去采槐花。

在采之前我和小伙伴们都会根据各自的经验占据有利地形——挑一棵老槐树爬上去采摘。

并不是老槐树上的槐花就好,而是它上面的刺针要比小树上少许多。

我们爬到树上,骑在枝杈上面,就近扯过一根贴近自己的枝丫,撸下一大把芳香四溢的槐花直接塞到嘴里大快朵颐。

香甜的花汁溢出了嘴巴,挂满了嘴角,那叫一个美啊!
③吃够了,玩够了,闹够了,便开始大量地采摘,一直到小筐装得满满的。

小伙伴们在嬉笑打闹中满载而归。

④那时候刚承包责任田,每家的粮食还有些紧张。

我们家弟兄四个都是半大小伙了,粮食总是在母亲的精打细算中告罄。

母亲虽是个农家妇女,没有多少文化,却是个过日子的能匠巧手。

为了丰富我们的饭碗菜盘子,母亲总是找恰当的时间把家里的孩子们动员起来去村子旁边的树林子里撸槐花。

⑤那时候,每家灶屋里都有一口大锅,大锅足有一米见方。

听父母说这叫七印锅、我至今也不知道这种计量单位是啥意思。

等我们把槐花采回来,母亲会把槐花洗干净,沥去大部分水分,再拿到簸箕里滚上玉米面,然后放到平铺了篦子屉布的灶锅里,点燃从打麦场抱回来的麦秸秆,烧开水,开始放到七印锅上蒸了。

在老家冀中一带这种食品叫——苦累,也有叫麦饭的。

至于为什么叫苦累,我是无从得知的。

依我个人的理解应该是只有受苦受累的穷人家才会食用吧。

⑥这时候,妈妈会招呼我去墙角摘几头蒜剥好,再捣成蒜末,用井水调成糊状的小料儿,点几滴香油。

从田里耕作回来的父亲顺便拔点地头上种的绿油油的春葱择洗干净。

蒸好嘞!出锅咯!阵阵香味儿弥漫在农家小院里,谁从家门口经过都会驻足招呼一声:你家又做槐花苦累啦?!眼巴巴看着主人家。

每当这时,母亲就会热情地招呼,他们也就坡下驴进屋吃上一大碗。

⑦母亲给我们每个人拿蓝边大碗盛上半碗“苦累”,调上蒜泥拌的小料,撒上一把小葱花儿,经典美食“苦累”就在眼前了!金黄的玉米面、洁白清香的槐花、碧绿的小春葱伴着蒜泥的辛辣刺激着你的味蕾,保准让你食欲大开。

坐在自己家的小院子里听着收音机里传来河北梆子高亢有力的唱腔,那叫一个美!
⑧长大后,习字读书,尤喜诗词。

历史文人墨客对槐颇多偏爱,魏文帝曹植、王粲均有槐赋。

唐代王维、韩愈、杜甫、白居易,宋代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陆游,明代吴宽、李东阳等均有咏槐的诗章。


每读到“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魂销举子不回首,闲照槐花驿路中”那关于槐花的诗句,总是情漾心头。

⑨后来各地出差或旅行,去山西得知,洪洞县城北广济寺内有棵大槐树成了当地标志,并流传“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许多漂泊在外的中华儿女,不远千里来洪洞找这棵大槐树,寻根问祖。

可惜寺与槐早已不见踪影,为了满足思乡之情,在原处立一碑,刻“古大槐树处”。

槐与“怀”谐音,吴澄曾说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也。

所谓找槐树寻根问祖,其故皆源于此。

⑩槐花槐树已嵌进我热爱的心灵。

⑪今年再回家乡,村东的那片树林已被人们垦荒种上经济作物,一棵槐树也不见了。

院子里的槐树也因为家里翻盖楼房遮挡采光被伐去了。

母亲年至耄耋,步履蹒跚,再也不能为我们做“苦累”那么好的美味了,但槐花的那种浓浓香味儿时常飘荡在我记忆里。

(有删改)20.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
A.本文回忆童年时采槐花、做槐花苦累等趣事,写了作者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也写出那个年代人们对物质匮乏现状的辛酸和无奈。

B.文中两次出现“那叫一个美”,无论是刚采的或是蒸熟的槐花都使人陶醉。

作者直抒胸臆,写出了那时高兴、满足的心理情感。

C.文章第⑨段写槐与“怀”谐音,许多漂泊的中华儿女不远千里找槐树寻根问祖,槐树已成为人们思乡怀人的情感载体。

D.文中所写母亲虽是个农家妇女,没有多少文化,但从母亲做苦累、招呼过路人吃苦累可看出她的心灵手巧、热情善良。

21.自选角度
....,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我们爬到树上,骑在枝杈上面,就近扯过一根贴近自己的枝丫,撸下一大把芳香四溢的槐花直接塞到嘴里大快朵颐。

22.诗词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本文引用诗词别有韵味,请结合第
...⑧.段具体分析
.....。

23.第⑩段写“槐花槐树已嵌进我热爱的心灵”,结合文章内容
......谈谈你的理解。

八、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行大美南山,赏山水美景。

温暖的风拂过脸庞,带来各种花香,香远益清,沁人心脾。

人生亦是如此,阵阵花香,芬芳着美好岁月。

请以“有风送香来”为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详略得当;
③书写规范、工整、美观,卷面整洁;
④文中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⑤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2.C3.D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载体:zài tǐ,泛指能够承载其他事物的事物。

如:语言文字是信息的载体。

在生物学领域,载体指能自我复制、携带外源基因片段进入受体细胞的核酸分子。

追溯:zhuīsù,溯,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

比喻回首往事、探寻渊源。

简练:jiǎn liàn,(措辞)简要;精练。

例如:文字简练。

粗犷:cūguǎng,1.粗野豪放。

例如:性格粗犷。

2.粗犷的笔触。

故选B。

2.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在这里用来形容面塑制作的形象生动逼真,使用恰当。

B.大雅之堂:原指高雅的地方,后来多指某人的学识或修养很高,可以进入文学艺术的殿堂或高端场合。

文中“他们的艺术作品却被当作一种民间小玩意儿,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中的“难登大雅之堂”是用来表示某物或某事因为某种原因而不被看作高雅的或不能进入高层次的领域。

使用正确。

C.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与文意不符,前文提到济南面塑受到广泛认可,并被称为“面塑之都”,所以“不孚众望”的使用是错误的;
D.憨态可掬:形容天真而显傻气顽皮的样子充溢在外,招人喜爱。

这里用来形容儿童面塑形象的天真可爱,使用恰当;
故选C。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语序不当,“准备材料”应该放在“发酵面团”之前,因为通常制作一个物品,首先需要准备材料;
B.成分赘余,“大约”和“多”意思重复,删去“大约”;
C.句式杂糅,“中国现代面塑艺术的发源地是山东省菏泽地区”和“中国现代面塑艺术起源于山东省菏泽地区”两个
句式混合在一起,应选其一;
故选D。

4.示例:
尊敬的梁老师:
您好!
为传承非遗文化,学习匠人精神,我校计划于5月15日下午3点在教学楼二楼活动室举行“面塑社团”成立仪式,诚挚地邀请您莅临我校带领同学们体验面塑制作,期待您的到来!
【详解】本题考查邀请函。

邀请函的一般结构,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组成。

标题可以直接书写为“邀请函”三个字,或者是“活动名称+邀请函”,位置居中。

称呼顶格写,“敬语+称呼”。

正文一般先要交代活动的背景、目的,然后注明活动时间、地点、名称等具体内容,然后写邀请语,如“特此邀请您参加”“期待您的光临”等。

敬语要换行,也可省略。

如果写“此致”“敬礼”要分两行,“此致”前面空两格,“敬礼”要项格写。

最后是落款,位置靠右,上一行写单位,下一行写明具体的邀请时间。

示例:
尊敬的梁老师:
您好!
我是ⅹⅹ中学的学生,为了让学生比较深入地了解非遗文化,我校计划于5月15日下午3点在教学楼二楼活动室举行“面塑社团”成立仪式,先诚挚地邀请您莅临我校指导教学,期待您的光临!
5.示例:面塑承文化,指尖传非遗。

【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

构思“面塑社团”的宣传语时,我们需要考虑几个关键要素:首先,宣传语应准确反映面塑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核心价值;其次,它需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激发他们参与社团活动的热情;最后,语言上应简洁明了,易于记忆和传播。

示例:面塑塑匠心,传承中华魂。

6.A7.D8.B9.BC10.示例:①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即使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
②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

11.示例:苏武符合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

甲文中孟子提出“大丈夫”的标准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通过乙文中卫律举剑想要杀苏武,苏武不动;用富贵诱惑苏武,苏武也不答应投降;把苏武幽禁起来,不给他吃喝,苏武嚼雪吞毡毛充饥也不屈服这几件事中可以看出苏武符合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

【解析】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A.有误,“戒”是“谨慎”的意思;
故选A。

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音节助词;
B.代词/语气词
C.因为/把
D.均为“即使”;
故选D。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B.“心系西汉”有误,卫律已经投降了匈奴,并且他试图说服苏武也投降匈奴,给出了自己投降后获得的富贵和地位作为例子。

他的言辞中并没有表现出对西汉的心系,反而是在极力劝说苏武放弃忠诚,投降匈奴;
故选B。

9.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

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句意: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穴里面,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

“幽武”是动宾短语,放在一处,“置大窖中”是省略句,省略“于”,表示地点,应划分为一处,“绝不饮食”是动宾短语,放在一处。

断句为: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故选BC。

10.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今,今天。

吾计:我的安排。

后:以后。

虽:即使。

复:再。

欲:想要。

(2)句重点词语:啮,咀嚼。

旃毛:毡毛。

咽:吞咽。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解答时,要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结合孟子指出的大丈夫的标准,联系苏武的事迹进行分析。

注意语句通顺,言之有理。

示例:苏武算孟子所说的“大丈夫”,孟子认为能够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算“大丈夫”。

苏武面对卫律举剑威胁的场面,毫不畏惧,没有屈服这是大丈夫“威武不能屈”的表现;之后,卫律现身说法,以自己投降匈奴后获得荣华富贵的经历来试图打动苏武,苏武仍无动于衷,这是大丈夫“富贵不能淫”的表现,所以苏武称得上是“大丈夫”。

【点睛】参考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