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各市中考数学分类解析 专题12 押轴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9市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12:押轴题
一、选择题
1. (2012福建龙岩4分)如图,矩形ABCD 中,AB=1,BC=2,把矩形ABCD 绕AB 所在直线旋转一 周所得圆柱的侧面积为【 】
A .10π
B .4π
C .2π
D .2
【答案】B 。

【考点】矩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

【分析】把矩形ABCD 绕AB 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得圆柱是以BC=2为底面半径,AB=1为高。

所以,它 的侧面积为221=4ππ⋅⋅。

故选B 。

2. (2012福建南平4分)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 的边长为3,点E 、F 分别在边BC 、CD 上,将AB 、AD 分别和AE 、AF 折叠,点B 、D 恰好都将在点G 处,已知BE=1,则EF 的长为【 】
A .
32 B .52 C .9
4
D .3 【答案】B 。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正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正方形纸片ABCD 的边长为3,∴∠C=90°,BC=CD=3。

根据折叠的性质得:EG=BE=1,GF=DF 。

设DF=x ,则EF=EG +GF=1+x ,FC=DC -DF=3-x ,EC=BC -BE=3-1=2。

在Rt△EFC 中,EF 2
=EC 2
+FC 2
,即(x +1)2
=22
+(3-x )2
,解得:3
x 2
=。

∴DF=
32 ,EF=1+35
=22。

故选B 。

3. (2012福建宁德4分)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2,BC =3,点E 、F 、G 、H 分别在矩形ABCD
的各边上,EF∥HG,EH∥FG,则四边形EFGH的周长是【】
A.10 B.13 C.210 D.213
4. (2012福建莆田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1),B(-1,1),C(-1,-2),D(1,-
2).
把一条长为2012个单位长度且没有弹性的细线(线的粗细忽略不计)的一端固定在点A处,并按A—B—C -D—A一…的规律紧绕在四边形ABCD的边上,则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的坐标是【】
A .(1,-1)
B .(-1,1)
C .(-1,-2)
D .(1,-2) 【答案】B 。

【考点】分类归纳(图形的变化类),点的坐标。

【分析】根据点的坐标求出四边形ABCD 的周长,然后求出另一端是绕第几圈后的第几个单位长度,从而确定答案:
∵A(1,1),B (-1,1),C (-1,-2),D (1,-2),
∴AB=1-(-1)=2,BC=1-(-2)=3,CD=1-(-1)=2,DA=1-(-2)=3。

∴绕四边形ABCD 一周的细线长度为2+3+2+3=10, ∵2012÷10=201…2,
∴细线另一端在绕四边形第202圈的第2个单位长度的位置,即点B 的位置。

∴所求点的坐标为(-1,1)。

故选B 。

5. (2012福建厦门3分)已知两个变量x 和y ,它们之间的3组对应值如下表所示.
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可能是【 】 A .y =x B .y =2x +1 C .y =x 2
+x +1
D .y =3
x
【答案】B 。

【考点】函数关系式,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

【分析】观察这几组数据,根据点在曲线上,点的坐标满足方程的关系,找出符合要求的关系式:
A .根据表格对应数据代入不能全得出y=x ,故此选项错误;
B .根据表格对应数据代入均能得出y=2x+1,故此选项正确;
C .根据表格对应数据代入不能全得出y =x 2
+x +1,故此选项错误; D .根据表格对应数据代入不能全得出y =3
x
,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

6.(2012福建漳州4分)在公式I=U
R
中,当电压U 一定时,电流I 与电阻R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用图 象大致表示为【 】
A .
B .
C .
D .
【答案】D 。

【考点】跨学科问题,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分析】∵在公式I=
U
R
中,当电压U 一定时,电流I 与电阻R 之间的函数关系不反比例函数关系,且R 为正数,∴选项D 正确。

故选D 。

7. (2012福建三明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在第一象限,点P 在x 轴上,若以P ,O ,A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 共有【 】
A . 2个
B . 3个
C .4个
D .5个
【答案】C 。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如图,分OP=AP (1点),OA=AP (1点),OA=OP (2点)三种情况讨论。

∴以P ,O ,A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 共有4个。

故选C 。

8. (2012福建福州4分)如图,过点C(1,2)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y =-x +6于A 、B 两点,若反比例函数y =k
x
(x >0)的图像与△ABC 有公共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2≤k≤9 B.2≤k≤8 C.2≤k≤5 D.5≤k≤8 【答案】A 。

【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性质。

【分析】∵ 点C(1,2),BC∥y 轴,AC∥x 轴,
∴ 当x =1时,y =-1+6=5;当y =2时,-x +6=2,解得x =4。

∴ 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A(4,2),B(1,5)。

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的几何意义,当反比例函数与点C 相交时,k =1×2=2最小。

设与线段AB 相交于点(x ,-x +6)时k 值最大, 则k =x(-x +6)=-x 2
+6x =-(x -3)2
+9。

∵ 1≤x≤4,∴ 当x =3时,k 值最大,此时交点坐标为(3,3)。

因此,k 的取值范围是2≤k≤9。

故选A 。

9. (2012福建泉州3分)如图,点O 是△ABC 的内心,过点O 作EF∥AB,与AC 、BC 分别交于点E 、F ,则【 】
A .EF>AE+BF B. EF<AE+BF C.EF=AE+BF D.EF≤AE+BF 【答案】C 。

【考点】三角形内心的性质,切线的性质,平行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如图,连接圆心O 和三个切点D 、G 、H ,分别过点E 、F 作AB 的垂
线交AB 于点I 、J 。

∵EF∥AB,∴∠HEO=∠IAE,EI=OD 。

又∵OD=OH,∴EI=OH。

又∵∠EHO=∠AIE=900
,∴△EHO≌△AIE(AAS )。

∴EO=AE。

同理,FO=BF 。

∴AE+BF= EO+FO= EF 。

故选C 。

二、填空题
1. (2012福建厦门4分)如图,已知∠ABC=90°,AB =πr ,BC =πr
2,半径为r 的⊙O 从点A 出发,沿
A→B→C 方向滚动到点C 时停止.请你根据题意,在图上画出圆心..O 运动路径的示意图;圆心O 运动的路程是 ▲ .
【答案】2πr 。

【考点】作图题,弧长的计算。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将运动路径分为三部分:OO 1,O 1O 2 ,O 2O 3,分别计算出各部分的长再相加即可:
圆心O 运动路径如图:
∵OO 1=AB=πr ;O 1O 2 =
90r 1r 1802ππ=;O 2O 3=BC=1
r 2
π , ∴圆心O 运动的路程是πr+1r 2π+1
r 2
π =2πr 。

2. (2012福建莆田4分)点A 、B均在由面积为1的相同小矩形组成的网格的格点上,建立平面直角坐 标系如图所示.若P 是x 轴上使得PA PB -的值最大的点,Q 是y 轴上使得QA 十QB 的值最小的点, 则OP OQ ⋅= ▲ .
【答案】5。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坐标与图形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待定系数法,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

【分析】连接AB 并延长交x 轴于点P ,作A 点关于y 轴的对称点A′连接A′B 交y 轴于点Q ,求出点Q 与y 轴的交点坐标即可得出结论:
连接AB 并延长交x 轴于点P ,
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点P 即为x 轴上使得|PA -PB|的值最大的点。

∵点B 是正方形ADPC 的中点, ∴P(3,0)即OP=3。

作A 点关于y 轴的对称点A′连接A′B 交y 轴于点Q ,则A′B 即为QA+QB 的最小值。

∵A′(-1,2),B (2,1), 设过A′B 的直线为:y=kx+b ,
则 2k b 12k b =-+⎧⎨=+⎩,解得1k 3
5
b 3⎧=-⎪⎪⎨⎪=⎪⎩。

∴Q(0,53 ),即OQ=53。

∴OP•OQ=3×
5
3
=5。

3. (2012福建南平3分)设[x )表示大于x 的最小整数,如[3)=4,[-1.2)=-1,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①[0)=0;②[x)-x 的最小值是0;③[x)-x 的最大值是0;④存在实数x ,使[x )-x=0.5成立. 【答案】④。

【考点】新定义,实数的运算。

【分析】根据题意[x )表示大于x 的最小整数,结合各项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答案:
①[0)=1,故结论错误;
②[x)-x >0,但是取不到0,故结论错误; ③[x)-x≤1,即最大值为1,故结论错误;
④存在实数x ,使[x )-x=0.5成立,例如x=0.5时,故结论正确。

故答案为④。

4. (2012福建宁德3分)如图,点M 是反比例函数y = 1
x 在第一象限内图象上的点,作MB⊥x 轴于点
B .过点M 的第一条直线交y 轴于点A 1,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
C 1,且A 1C 1=
1
2
A 1M ,△A 1C 1
B 的面积 记为S 1;过点M 的第二条直线交y 轴于点A 2,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
C 2,且A 2C 2= 1
4A 2M ,△A 2C 2B 的
面积记为S 2;过点M 的第三条直线交y 轴于点A 3,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C 3,且A 3C 3= 1
8
A 3M ,△A 3C 3
B
的面积记为S 3;依次类推…;则S 1+S 2+S 3+…+S 8= ▲ .
【答案】
255
512。

【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分析】过点M 作MD⊥y 轴于点D ,过点A 1作A 1E⊥BM 于点E ,过点C 1作C 1F⊥BM 于点F ,
∵点M 是反比例函数y = 1
x 在第一象限内图象上的点,
∴OB×DM=1。

∴1A BM 11S OB MB 22
∆=⋅⋅=。

∵A 1C 1=
1
2
A 1M ,即C 1为A 1M 中点, ∴C 1到BM 的距离C 1F 为A 1到BM 的距离A 1E 的一半。

∴111BMC A BM 11S S S 24
∆∆===。

∴2BMA 2111S BM A BM BM BO 222∆=
⋅⋅=⋅⋅=到距离。

∵A 2C 2= 1 4A 2M ,∴C 2到BM 的距离为A 2到BM 的距离的3
4。

∴2222A C B BMA 11
S S S 48∆∆===。

同理可得:S 3=116,S4=1
32
,…
∴12388911111111255
S S S S 484825651251222
⋯++⋯++=++⋯++=
++++=。

5. (2012福建龙岩3分)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1过原点O ,且⊙O 1与⊙O 2相外切,圆心O 1与O 2在x 轴正半轴上,⊙O 1的半径O 1P 1、⊙O 2的半径O 2P 2都与x 轴垂直,且点P 1()11x y ,、P 2()22x y ,在反比例函数1
y=
x
(x>0)的图象上,则12y +y = ▲ .
【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分析】∵⊙O 1过原点O ,⊙O 1的半径O 1P 1,∴O 1O=O 1P 1。

∵⊙O 1的半径O 1P 1与x 轴垂直,点P 1(x 1,y 1)在反比例函数1
y=x
(x >0)的图象上, ∴x 1=y 1,x 1y 1=1。

∴x 1=y 1=1。

∵⊙O 1与⊙O 2相外切,⊙O 2的半径O 2P 2与x 轴垂直, 设两圆相切于点A ,∴AO 2=O 2P 2=y 2,OO 2=2+y 2。

∴P 2点的坐标为:(2+y 2,y 2)。

∵点P 2在反比例函数1
y=
x
(x >0)的图象上,
∴(2+y 2)•y 2=1,解得:y 2=- 或-1(不合题意舍去)。

∴y 1+y 2=1+(-)
6. (2012福建漳州4分)如图,点A(3,n)在双曲线y=
3
x
上,过点A 作 AC⊥x 轴,垂足为C .线段OA 的垂直平分线交OC 于点B ,则△ABC 周长的值是 ▲ .
【答案】4。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由点A(3,n)在双曲线y=
3
x
上得,n=1。

∴A(3,1)。

∵线段OA 的垂直平分线交OC 于点B ,∴OB=AB。

则在△ABC 中, AC=1,AB +BC=OB +BC=OC=3, ∴△ABC 周长的值是4。

7. (2012福建三明4分)填在下列各图形中的三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根据此规律,a 的值是 ▲ .
【答案】900。

【考点】分类归纳(数字变化类)。

【分析】寻找规律:
上面是1,2 ,3,4,…,;左下是1,4=22
,9=32
,16=42
,…,; 右下是:从第二个图形开始,左下数字减上面数字差的平方:
(4-2)2
,(9-3)2
,(16-4)2
,… ∴a=(36-6)2
=900。

8. (2012福建福州4分)如图,已知△ABC,AB =AC =1,∠A=36°,∠ABC 的平分线BD 交AC 于 点D ,则AD 的长是 ▲ ,cosA 的值是 ▲ .(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
5-12;5+1
4。

【考点】黄金分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分析】可以证明△ABC∽△BDC,设AD =x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即可列出方程,求得x 的值;过点D 作DE⊥AB 于点E ,则E 为AB 中点,由余弦定义可求出cosA 的值:
∵ 在△ABC 中,AB =AC =1,∠A=36°,∴ ∠ABC=∠ACB=180°-∠A 2=72°。

∵ BD 是∠ABC 的平分线,∴ ∠ABD=∠DBC=1
2∠ABC=36°。

∴ ∠A=∠DBC=36°。

又∵∠C=∠C,∴ △ABC∽△BDC。

∴ AC BC =BC
CD。

设AD =x ,则BD =BC =x .则1x =x 1-x ,解得:x =5+12(舍去)或5-1
2。

∴x=
5-1
2。

如图,过点D 作DE⊥AB 于点E ,∵ AD=BD ,∴E 为AB 中点,即AE =12AB =1
2。

在Rt△AED 中,cosA =AE AD =1
2
5-1
2
=5+1
4。

9. (2012福建泉州4分)在△ABC 中,P 是AB 上的动点(P 异于A 、B ),过点P 的直线截△ABC,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我们不妨称这种直线为过点..P .的.△ABC ....的相似线,.....简记为P(x l ),(x 为自然数). (1)如图①,∠A=90°,∠B=∠C,当BP=2PA 时,P (1l )、P (2l )都是..过点P 的△ABC 的相似线(其中1l ⊥BC,2l ∥AC)
,此外还有 ▲ _条. (2)如图②,∠C=90°,∠B=30°,当
BP
BA =
▲ 时,P(x l )截得的三角形面积为△ABC 面积的4
1.
【答案】(1)1;(2)
12或3
4。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1)如图, “相似线”还有一条,即与BC 平行的直线3l 。

(2)如图, “相似线”有三条:1l ,2l ,3l 。

∵P(x l )截得的三角形面积为△ABC 面积的
1
4, ∴△PBD,△APE,△FBP 和△ABC 的相似比是1
2。

对于△PBD,有BP 1
BA 2=。

对于△APE,有PA 1BA 2=,∴BP 1
BA 2
=。

对于△FBP,若点F 在BC 上,有BP BF 1
BC BA 2
==,即BA=2BF。

又在Rt△BPF 中,∠B=30°,则BP cos B=
BF ∠。

∴BP BP 1
BA 2BF 2==。

若点F 在AC 上,有PA FA 1
CA BA 2
==,即BA=2FA 。

又在Rt△APF 中,∠A=60°,则PA 1
cos A==FA 2
∠。

∴PA PA 111BA 2FA 224==⋅=。

∴BP 3BA 4
=。

综上所述,当BP 1BA 2=或3
4
时,P(x l )截得的三角形面积为△ABC 面积的14。

三、解答题
1. (2012福建厦门10分)已知
ABCD ,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点P 在边AD 上,过点P 分
别作PE⊥AC、PF⊥BD,垂足分别为E 、F ,PE =PF . (1)如图,若PE =3,EO =1,求∠EPF 的度数;
(2)若点P 是AD 的中点,点F 是DO 的中点,BF =BC +32-4,求BC 的长.
【答案】解:(1)连接PO ,
∵ PE=PF ,PO =PO ,PE⊥AC、PF⊥BD, ∴ Rt△PEO≌Rt△PFO(HL )。

∴∠EPO=∠FPO。

在Rt△PEO 中, tan∠EPO=
EO PE =3
3
, ∴ ∠EPO=30°。

∴ ∠EPF=60°。

(2)∵点P 是AD 的中点,∴ AP=DP 。

又∵ PE=PF ,∴ Rt△PEA≌Rt△PFD(HL )。

∴∠OAD=∠OD A 。

∴ OA=OD 。

∴ AC=2OA =2OD =BD 。

∴ABCD 是矩形。

∵ 点P 是AD 的中点,点F 是DO 的中点,∴ AO∥PF 。

∵ PF⊥BD,∴ AC⊥BD。

∴ABCD 是菱形。

∴ABCD 是正方形。

∴ BD=2BC 。

∵ BF=34BD ,∴BC+32-4=324
BC ,解得,BC =4。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分析】(1)连接PO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EPO=30°,再利用“HL”证明△PEO 和△PFO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FPO=∠EPO,从而得解。

(2)根据条件证出 ABCD 是正方形。

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长的关系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2. (2012福建厦门12分)已知点A(1,c)和点B (3,d )是直线y =k 1x +b 与双曲线y =k 2
x
(k 2>0)的
交 点.
(1)过点A 作AM⊥x 轴,垂足为M ,连结BM .若AM =BM ,求点B 的坐标;
(2)设点P 在线段AB 上,过点P 作PE⊥x 轴,垂足为E ,并交双曲线y =k 2x (k 2>0)于点N .当 PN
NE 取
最大值时,若PN = 1
2
,求此时双曲线的解析式.
【答案】(1)解:∵点A(1,c)和点B (3,d )在双曲线y =k 2
x
(k 2>0)上,
∴ c=k
2=3d 。

∵ k 2>0, ∴ c>0,d >0。

∴A(1,c)和点B (3,d )都在第一象限。

∴ AM=3d 。

过点B 作BT⊥AM,垂足为T 。

∴ BT=2,TM =d 。

∵ AM=BM ,∴ BM=3d 。

在Rt△BTM 中,TM 2
+BT 2
=BM 2
,即 d 2
+4=9d 2
,∴ d=22。

∴点B(3,
2
2
)。

(2)∵ 点A(1,c)、B(3,d)是直线y =k 1x +b 与双曲线y =k 2
x
(k 2>0)的交点,
∴c=k
2,,3d =k 2,c =k 1+b ,d =3k 1+b 。

∴k 1=-13k 2,b =4
3
k 2。

∵ A(1,c)和点B (3,d )都在第一象限, ∴ 点P 在第一象限。

设P (x ,k 1x +b ),
∴PE NE =k 1x +b k 2x
=k 1k 2x 2+b k 2x =-13x 2+43
x 。

=()214x 2+33
-
- ∵当x =1,3时,PE NE =1,又∵当x =2时, PE NE 的最大值是4
3。

∴1≤PE NE ≤4
3.。

∴ PE≥NE。

∴ PN NE =PE NE -1=()211x 2+33--。

∴当x =2时,PN NE 的最大值是13。

由题意,此时PN =12,∴ NE=32。

∴ 点N(2,3
2) 。

∴ k 2=3。

∴此时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 =3
x。

【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勾股定理,二次函数的最值。

【分析】(1)过点B 作BT⊥AM,由点A (1,c )和点B (3,d )都在双曲线y =k 2
x (k 2>0)上,得到c=3d ,
则A 点坐标为(1,3d ),在Rt△BTM 中应用勾股定理即可计算出d 的值,即可确定B 点坐标。

(2)P (x ,k 1x +b ),求出PN NE 关于x 的二次函数,应用二次函数的最值即可求得PN
NE
的最大值,此
时根据PN =12求得NE =32,从而得到N(2,32),代入y =k 2
x 即可求得k 2=3。

因此求得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为y =3
x。

3. (2012福建莆田12分)(1)(3分)如图①,在Rt△ABC 中,∠ABC=90°,BD⊥AC 于点D . 求证:AB 2
=AD·AC;
(2)(4分)如图②,在Rt△ABC 中,∠ABC=90°,点D 为BC 边上的点,BE⊥AD 于点E ,延长BE 交AC 于点F .
AB B C 1D B DC ==,求
AF
FC
的值; (3)(5分) 在Rt△ABC 中,∠ABC=90°,点D 为直线BC 上的动点(点D 不与B 、C 重合),直线BE⊥AD 于点E ,交直线AC 于点F 。

若AB BD n BC DC ==,请探究并直接写出AF
FC
的所有可能的值(用含n 的式子表 示),不必证明.
【答案】解:(1)证明:如图①,∵ BD⊥AC,∠ABC=90°,∠ADB=∠ABC, 又∵ ∠A=∠A,∴ △ADB∽△ABC 。


AB AD AC AB
=
,∴ AB 2
=AD·AC。

(2)如图②,过点C 作CG⊥AD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G 。

∵ BE⊥AD,∴ ∠CGD=∠BED=90°,CG∥BF。

又∵
AB BD
1BC DC
==, ∴AB=BC =2BD =2DC ,BD =DC 。

又∵∠BDE=∠CDG,∴△BDE≌△CDG(AAS )。

∴ED=GD =
1
EG 2。

由(1)可得:AB 2
=AE·AD,BD 2
=DE·AD,
∴2222AE AB (2BD)4DE BD BD ===。

∴ AE=4DE 。

∴AE 4DE
2EG DE
==。

又∵CG∥BF,∴
AF AE
2FC EG
==。

(3) ①当点D 在BC 边上时,AF FC
的值为n 2
+n ;
②当点D 在BC 延长线上时,AF FC 的值为n 2
-n ;
③当点D 在CB 延长线上时,AF FC
的值为n -n 2。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

【分析】(1)由证△ADB∽△ABC 即可得到结论。

(2)过点C 作CG⊥AD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G ,由已知用AAS 证△BDE≌△CDG,得到EF 是△ACG 的中位线,应用(1)的结论即可。

(3)分点D 在BC 边上、点D 在BC 延长线上和点D 在CB 延长线上三种情况讨论:
①当点D 在BC 边上时,如图3,过点C 作CG⊥AD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G 。

∵ BE⊥AD,∴ ∠CGD=∠BED=90°,CG∥BF。

∴△BDE∽△CDG。


ED BD
GD DC
=。

又∵AB BD n BC DC ==,∴ED BD n GD DC
==
∴AB=nBC ,BD =nDC ,ED =nGD 。

∴BC=(n +1)DC ,EG=1
1+n
()ED 。

由(1)可得:AB 2
=AE·AD,BD 2
=DE·AD,
∴()
[]2
22222222n 1DC AE AB (nBC)BC n 1DE BD DC DC nDC =====(+)(+)。

∴ AE=2
n 1(+) DE 。


22AE n 1DE
n +n 1EG 1+DE n
==(+)()。

又∵CG∥BF,∴
2AF AE
n +n FC EG
==。

②当点D 在BC 延长线上时,如图4,过点C 作CH⊥AD 交AD 于点H 。

∵ BE⊥AD,∴ ∠CHD=∠BED=90°,CH∥BF。

∴△BDE∽△CDH。


ED BD
HD CD
=
又∵AB BD n BC DC ==,∴ED BD n HD DC
==
∴AB=nBC ,BD =nDC ,ED =nHD 。

∴BC=(n -1)DC ,EH=1
1n
-()ED 。

由(1)可得:AB 2
=AE·AD,BD 2
=DE·AD, ∴
()[]
2
222
22222
n 1DC AE AB (nBC)BC
n 1DE BD DC
DC nDC -=====-()()。

∴ AE=2
n 1-() DE 。


2
2AE n 1DE
n n 1EH 1DE n
-==--()()。

又∵CH∥BF,∴
2AF AE
n n FC EH
==-。

③当点D 在CB 延长线上时,如图5,过点C 作CI⊥AD 交DA 的延长线于点I 。

∵ BE⊥AD,∴ ∠CID=∠BED=90°,CI∥BF。

∴△BDE∽△CDI。


ED BD
ID CD
=
又∵AB BD n BC DC ==,∴ED BD n ID DC
==
∴AB=nBC ,BD =nDC ,ED =nID 。

∴BC=(1-n )DC ,EI=1
1n
-()ED 。

由(1)可得:AB 2
=AE·AD,BD 2
=DE·AD,
∴()
[]2
222222221n DC AE AB (nBC)BC 1n DE BD DC DC nDC =====(-)(-)。

∴ AE=2
1n (-) DE 。


22AE 1n DE
n n 1EI 1DE
n
==--(-)()。

又∵CI∥BF,∴
2AF AE
n n FC EI
==-。

4. (2012福建莆田14分)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O(0,0),A(0,3),B(6,3),C(6,0),抛物线2
y ax bx c =++(a 0)≠过点A 。

(1)(2分)求c 的值; .
(2)(6分)若a =-l ,且抛物线与矩形有且只有三个交点A 、D 、E ,求△ADE 的面积S 的最大值; (3)(6分)若抛物线与矩形有且只有三个交点A 、M 、N ,线段MN 的垂直平分线l 过点O ,交线段BC 于点 F 。

当BF =1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答案】解:(1)∵抛物线2
y ax bx c =++过点A(0,3),∴c=3。

(2) ∵a=-l ,∴2
y x bx 3=-++
如图①,当抛物线与矩形的两个交点D 、E 分别在AB 、OC 边上时, 抛物线与直线x =6的交点应落在C 点或C 点下方。

∴ 当x =6时,y≤0。

∴2
66b 30-++≤,即11b 2
≤。

又∵对称轴在y 轴右侧,∴b>0。

∴0<11b 2
≤。

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 ()b b AD 22b 2a 21⎡⎤⎛⎫
=⨯-=⨯-
=⎢⎥ ⎪⨯-⎝⎭⎣
⎦。

又∵△ADE 的高=BC =3,∴S=12×b×3=3
b 2。


3
2
>0,∴S 随b 的增大而增大。

∴当b =112时,S 的最大值=31133
=224
⨯。

如图②,当抛物线与矩形的两个交点D 、E 分别在AB 、BC 边上时,抛物线与直线 x =6的交点应落在线段BC 上且不与点B 重合,即0≤E y <3。

当x =6,则2
y 66b 36b 33=-++=-, ∴0≤6b—33<3,∴
11
2
≤b<6。

∴BE=3-(6b -33)=36—6b 。

∴S=
12AD·BE=12
·b·(36—6b)=-3b 2
+18b 。

∵对称轴b =3<11
2
,∴随b 的增大而减小。

∴当b =112时,S 的最大值=33
4。

综上所述:S 的最大值为33
4。

(3)当a >0时,符合题意要求的抛物线不存在。

当a <0时,符合题意要求的抛物线有两种情况:
①当点M 、N 分别在AB 、OC 边上时. 如图③过M 点作MG⊥OC 于点G ,连接OM .
∴MG=OA =3.∠2+∠MNO=90°。

∵OF 垂直平分MN .
∴OM=ON ,∠1+∠MNO=90°,∠1=∠2。

∵FB=1,FC =3-1=2。

∴tan∠1=
FC 21OC 63==,tan∠2=
GN
GM
=tan∠1=13。

∴GN=
1
3
GM =1。

设N(n ,0),则G(n -1,0),∴M(n-1,3)。

∴AM=n -1,ON =n =OM 。

在Rt△AOM 中,2
2
2
OM OA AM =+,
∴()22
2
n 3n 1=+-,解得n =5。

∴ M(4,3),N(5,0)。

把M(4,3),N(5,0)分别代入2
y ax by 3=++,得
316a 4b 3025a 5b 3=++⎧⎨
=++⎩,解得3a 5
12b 5⎧=-⎪⎪⎨⎪=⎪⎩。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312
y x x 355
=-
++。

②当点M 、N 分别在AB 、BC 边上时.如图④,连接MF .
∵OF 垂直平分MN ,
∴∠1+∠NFO=90°,MF =FN 。

又∵∠0CB=90°,∴∠2+∠CFO=90°。

∴∠1=∠2。

∵BF=1, ∴FC=2。

∴tan∠1=tan∠2=
FC 21OC 63==。

在Rt△MBN,tan∠1=MB 1
=BN 3
,∴BN=3MB 。

设N(6,n).则FN =2-n ,BN =3一n 。

∴MF=2-n ,MB =3n 1
1n 33
-=-。

在Rt△MBF 中,∵2
2
2
MF MB FB =+,∴()
2
2
212n 1n 13⎛⎫
-=-+ ⎪⎝⎭。

解得:123n n 34=
=, (不合题意舍去),∴3BM 4=。

∴AM=6-31=544=,∴ M(154,3),N(6,3
4) 。

把M(154,3),N(6,34
)分别代人2
y ax by 3=++,得
221213a b 3443
36a 6b 34
⎧⎛⎫=++⎪ ⎪⎪⎝⎭⎨
⎪=++⎪⎩,解得1a 221b 8⎧
=-⎪⎪⎨⎪=⎪⎩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21
y x x 328
=-
++。

综上所述,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312y x x 355=-++或2121
y x x 328
=-++。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性质,矩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勾股定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分析】(1)将点A 的坐标代入2
y ax bx c =++即可求得c 的值。

(2)分抛物线与矩形的两个交点D 、E 分别在AB 、OC 边上和抛物线与矩形的两个交点D 、E 分别在AB 、BC 边两种情况应用二次函数性质分别求解。

(3)分抛物线与矩形的两个交点D 、E 分别在AB 、OC 边上和抛物线与矩形的两个交点D 、E 分别在AB 、BC 边两种情况应用待定系数法分别求解。

5. (2012福建南平1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如图所示放置,点A 在x 轴上,点B 的坐标为(m ,1)(m >0),将此矩形绕O 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矩形O A′B′C′. (1)写出点A 、A′、C′的坐标;
(2)设过点A 、A′、C′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ax 2
+bx+c ,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a 、b 、c 可用含m 的式子表示)
(3)试探究:当m 的值改变时,点B 关于点O 的对称点D 是否可能落在(2)中的抛物线上?若能,求出此时m 的值.
【答案】解:(1)∵四边形ABCD 是矩形,点B 的坐标为(m ,1)(m >0),∴A(m ,0),C (0,1)。

∵矩形OA′B′C′由矩形OABC 旋转90°而成,∴A′(0,m ),C′(-1,0)。

(2)设过点A 、A′、C′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ax 2
+bx +c ,
∵A(m,0),A′(0,m),C′(-1,0),

2
a m bm c0
c m
a b c0
⎧++=

=

⎪-+=

,解得
a 1
b m 1
c m
=-


=-

⎪=
⎩。

∴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m-1)x+m。

(3)∵点B与点D关于原点对称,B(m,1),
∴点D的坐标为:(-m,-1),
假设点D(-m,-1)在(2)中的抛物线上,
∴0=-(-m)2+(m-1)×(-m)+m=1,即2m2-2m+1=0,
∵△=(-2)2-4×2×2=-4<0,∴此方程无解。

∴点D不在(2)中的抛物线上。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矩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解方程组,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分析】(1)先根据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B的坐标为(m,1)(m>0),求出点A、C的坐标,再根据图形旋转的性质求出A′、C′的坐标即可。

(2)设过点A、A′、C′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bx+c,把A、A′、C′三点的坐标代入即可得出abc的值,进而得出其抛物线的解析式。

(3)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用m表示出D点坐标,把D点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看是否符合即可。

6. (2012福建南平14分)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连接AD、DE,且∠1=∠B=∠C.(1)由题设条件,请写出三个正确结论:(要求不再添加其他字母和辅助线,找结论过程中添加的字母和辅助线不能出现在结论中,不必证明)
答:结论一:;结论二:;结论三:.
(2)若∠B=45°,BC=2,当点D在BC上运动时(点D不与B、C重合),
①求CE的最大值;
②若△ADE是等腰三角形,求此时BD的长.
(注意:在第(2)的求解过程中,若有运用(1)中得出的结论,须加以证明)
【答案】解:(1)AB=AC ;∠AED=∠ADC;△ADE∽△ACD。

(2)①∵∠B=∠C,∠B=45°,∴△AC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C 2=。

∵∠1=∠C,∠DAE=∠CAD,∴△ADE∽△ACD。

∴AD:AC=AE :AD ,∴22AD AE
AC ==2= 。

当AD 最小时,AE 最小,此时AD⊥BC,AD=
12BC=1。

∴AE 的最小值为21=。

∴CE 的最大值=。

②当AD=AE 时,∴∠1=∠AED=45°,∴∠DAE=90°。

∴点D 与B 重合,不合题意舍去。

当EA=ED 时,如图1,∴∠EAD=∠1=45°。

∴AD 平分∠BAC,∴AD 垂直平分BC 。

∴BD=1。

当DA=DE 时,如图2,
∵△ADE∽△ACD,∴DA:AC=DE :DC 。

∴BD=BC-DC=2。

综上所述,当△ADE 是等腰三角形时,BD 的长的长为1或
2。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由∠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AC ;由∠1=∠C,∠AED=∠EDC+∠C 得到∠AED=∠ADC;又由∠DAE=∠CA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可得到△ADE∽△ACD。

(2)①由∠B=∠C,∠B=45°可得△AC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AC BC 222
===,由∠1=∠C ,∠DAE=∠CAD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可得△ADE∽△ACD ,则有AD :AC=AE :AD ,即
22
AD AE
AC =22=,当AD⊥BC,AD 最小,此时AE 最小,从而由CE=AC -AE 得到CE 的最大值。

②分当AD=AE ,,EA=ED ,DA=DE 三种情况讨论即可。

7. (2012福建宁德10分)如图,AB 是⊙O 的直径,过⊙O 上的点C 作它的切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D ,∠D =30º.
(1)求∠A 的度数;
(2)过点C 作CF⊥AB 于点E ,交⊙O 于点F ,CF =43,求弧BC 的长度(结果保留π).
【答案】解:(1)连接OC ,
∵CD 切⊙O 于点C ,∴∠OCD=90°。

∵∠D=30°,∴∠COD=60°。

∵OA=OC。

∴∠A=∠ACO=30°。

(2)∵CF⊥直径AB ,CF=43, ∴CE=23。

∴在Rt△OCE
中,CE OC sin COD =∠。

∴弧BC 的长度为6044=1803
ππ⋅⋅。

【考点】切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关系,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弧长的计算。

【分析】(1)连接OC ,则△OCD 是直角三角形,可求出∠COD 的度数;由于∠A 与∠COD 是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求得∠A 的度数。

(2)解Rt△OCE 求出即可求出弧BC 的长度。

8. (2012福建宁德13分)如图,矩形OBCD 的边OD 、OB 分别在x 轴正半轴和y 轴负半轴上,且OD =10,OB =8.将矩形的边B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使点C 恰好与x 轴上的点A 重合.
(1)直接写出点A 、B 的坐标:A( , )、B( , );
(2)若抛物线y =- 1 3
x 2+bx +c 经过点A 、B ,则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3)若点M 是直线AB 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作MN⊥x 轴于点N .问是否存在点M ,使△AMN 与△ACD 相似?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当 7 2
≤x≤7,在抛物线上存在点P ,使△ABP 的面积最大,求△ABP 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解:(1)(6,0),(0,-8)。

(2)2110y x +
x 833
--=。

(3)存在。

设M 2110m m +m 833⎛⎫-- ⎪⎝⎭
,, 则N (m ,0)MN=2110m +m 833
--,NA=6-m 。

又DA=4,CD=8,
①若点M 在点N 上方,MN NA CD DA
=,则△AMN∽△ACD。

∴2110m +m 86m 3384
---=,即2m 16m+60=0-,解得m=6或m=10。

与点M 是直线AB 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不符。

∴此时不存在点M ,使△AMN 与△ACD 相似。

②若点M 在点N 下方,MN NA CD DA
=,则△AMN∽△ACD。

∴2110m m+86m 3384
--=,即2m 4m 12=0--,解得m=-2或m=6。

与点M 是直线AB 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不符。

∴此时不存在点M ,使△AMN 与△ACD 相似。

③若点M 在点N 上方,MN NA DA CD
=,则△AMN∽△ACD。

∴2110m +m 86m 3348
---=,即22m 23m+66=0-,方程无解。

∴此时不存在点M ,使△AMN 与△ACD 相似。

④若点M 在点N 下方,MN NA DA CD
=,则△AMN∽△ACD。

∴2110m m+86m 3348--=,即22m 17m+30=0-,解得m=52
或m=6。

当m=
52
时符合条件。

∴此时存在点M (52,74
-),使△AMN 与△ACD 相似。

综上所述,存在点M (52,74
-),使△AMN 与△ACD 相似。

(4)设P (p ,2110p +p 833
--), 在2110y x +x 833
--=中,令y=0,得x=4或x=6。

∴ 7 2≤x≤7分为 7 2≤x<4,4≤x<6和6≤x≤7三个区间讨论: ①如图,当 7 2
≤x<4时,过点P 作PH⊥x 轴于点H 则OH=p ,HA=6-p ,PH=21
10p p+833
-。

∴ABP OAB APH OBPH S S S S ∆∆∆=--梯形
()()222211*********p p+8+8p 6p p p+82233233p +6p=p 3+9
⎛⎫⎛⎫=⋅⋅-⋅-⋅-⋅-⋅- ⎪ ⎪⎝⎭⎝⎭
=--- ∴当 7 2
≤x<4时,ABP S ∆随p 的增加而减小。

∴当x= 7 2时,ABP S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354。

②如图,当4≤x<6时,过点P 作PH⊥BC 于点H ,过点A
作AG⊥BC 于点G 。

则BH= p ,HG=6-p ,PH=221
10110p +p 8+8=p +p 3333
---, ∴ABP BPH ABG PHGA S S +S S ∆∆∆=-梯形
()()2222111011101p +p p+p +p+86p 682332332p +6p=p 3+9
⎛⎫⎛⎫=⋅-⋅⋅-⋅--⋅⋅ ⎪ ⎪⎝⎭⎝⎭=---
∴当4≤x<6时,ABP S ∆随p 的增加而减小。

∴当x=4时,ABP S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8。

③如图,当6≤x≤7时,过点P 作PH⊥x 轴于点H 。

则OH=p ,HA= p -6,PH=21
10p p+833
-。

∴ABP OAB APH OBPH S S S S ∆∆∆=--梯形
()()222
2111011110p p+8+8p 68p 6p p+82332233p 6p=p 39
⎛⎫⎛⎫=⋅-⋅-⋅⋅-⋅-⋅- ⎪ ⎪⎝⎭⎝⎭=---
∴当6≤x≤7时,ABP S ∆随p 的增加而增加。

∴当x=7时,ABP S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7。

综上所述,当x= 7 2时,ABP S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354。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矩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勾股定理, 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二次函数的性质。

【分析】(1)由OD =10,OB =8,矩形的边B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使点C 恰好与x 轴上的点A 重合,可得OA 2=AB 2-OB 2=102-82=36,∴OA=6。

∴A(6,0),B (0,-8)。

(2)∵抛物线y =- 1 3x 2+bx +c 经过点A 、B , ∴12+6b+c=0c=8-⎧⎨-⎩,解得10b=3c=8
⎧⎪⎨⎪-⎩。

∴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是2110y x +
x 833--=。

(3)分①若点M 在点N 上方,MN NA CD DA =,②若点M 在点N 下方,MN NA CD DA
=,③若点M 在点N 上方,MN NA DA CD =,④若点M 在点N 下方,MN NA DA CD
=四种情况讨论即可。

(4)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分 7 2
≤x<4,4≤x <6和6≤x≤7三个区间分别求出最大值,比较即可。

9. (2012福建龙岩13分)矩形ABCD中,AD=5,AB=3,将矩形ABCD沿某直线折叠,使点A的对
应点A′落在线段BC上,再打开得到折痕EF.
(1)当A′与B重合时(如图1),EF= ;当折痕EF过点D时(如图2),求线段EF的长;
(2)观察图3和图4,设BA′=x,①当x的取值范围是时,四边形AEA′F是菱形;②在①的
条件下,利用图4证明四边形AEA′F是菱形.
【答案】解:(1)5。

由折叠(轴对称)性质知A′D=AD=5,∠A=∠EA′D=900。

在Rt△A′DC中,DC=AB=2,∴ A C4
'=。

∴A′B=BC-A′C=5-4=1。

∵∠EA′B+∠BEA′=∠EA′B+∠FA′C=900,∴∠BEA′=∠FA′C。

又∵∠B=∠C=900,∴Rt△EBA′∽Rt△A′CF。

∴A E A B
A F FC
''
=
'
,即
A E1
53
'
=

5
A E
3 '=。

在Rt△A′EF中,EF==。

(2)①3x5
≤≤。

②证明:由折叠(轴对称)性质知∠AEF=∠FEA′,AE=A′E,AF=A′F。

又∵AD∥BC,∴∠AFE=∠FEA′ 。

∴∠AEF=∠AFE 。

∴AE=AF。

∴AE=A′E=AF=A′F。

∴四边形AEA′F是菱形。

【考点】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

【分析】(1)根据折叠和矩形的性质,当A′与B重合时(如图1),EF= AD=5。

根据折叠和矩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求出A′B、A′F和FC的长,由Rt△EBA′∽Rt△A′CF
求得5A E 3
'=,在Rt△A′EF 中,由勾股定理求得EF 的长。

(2)①由图3和图4可得,当3x 5≤≤时,四边形AEA′F 是菱形。

②由折叠和矩形的性质,可得AE=A′E,AF=A′F。

由平行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AF 。

从而AE=A′E=AF=A′F。

根据菱形的判定得四边形AEA′F 是菱形。

10. (2012福建龙岩14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 一块含60°角的三角板作如图摆放,斜边 AB 在 x 轴上,直角顶点C 在y 轴正半轴上,已知点A (-1,0).
(1)请直接写出点B 、C 的坐标:B ( , )、C ( , );并求经过A 、B 、C 三点的抛物 线解析式;
(2)现有与上述三角板完全一样的三角板DEF (其中∠EDF=90°,∠DEF=60°),把顶点E 放在线段 AB 上(点E 是不与A 、B 两点重合的动点),并使ED 所在直线经过点C . 此时,EF 所在直线与(1) 中的抛物线交于第一象限的点M .
①设AE=x ,当x 为何值时,△OCE∽△OBC;
②在①的条件下探究: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EM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 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B (3,0),C (0。

∵A(—1,0)B (3,0)
∴可设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为()()()y=a x+1x 3a 0-≠ 。

又∵C(0()()0+103-,解得a=。

∴经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 )()y=x+1x 33--即2y=x +33
- (2)①当△OCE∽△OBC 时,则OC OE OB OC
=。

OE=AE—AO=x-1, OB=3
,∴
3
=。

∴x=2。

∴当x=2时,△OCE∽△OBC。

②存在点P。

由①可知x=2,∴OE=1。

∴E(1,0)。

此时,△CAE为等边三角形。

∴∠AEC=∠A=60°。

又∵∠CEM=60°,∴∠MEB=60°。

∴点C与点M
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
b
x==
2a
-
⎝⎭
对称。

∵C(0
,∴M(2。

过M作MN⊥x轴于点N(2,0),
∴ EN=1。


EM2 ==。

若△PEM为等腰三角形,则:
ⅰ)当EP=EM时, ∵EM=2,且点P在直线x=1上,∴P(1,2)或P(1,-2)。

ⅱ)当EM=PM时,点M在
EP的垂直平分线上,∴P(1,) 。

ⅲ)当PE=PM时,点P是线段EM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
x=1
∴综上所述,存在P点坐标为(1,2)或(1,—2)或(1,1
△EPM为等腰三角形。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
定。

【分析】(1)由已知,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可求出OC和AB的长,从而求得点B、C的坐标。

设定交点式,用待定系数法,求得抛物线解析式。

(2)①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解。

②求得EM的长,分EP=EM, EM=PM和PE=PM三种情况求解即可。

11. (2012福建漳州12分)已知抛物线y=4
1x 2 + 1(如图所示). (1)填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______,______),对称轴是_____;
(2)已知y 轴上一点A(0,2),点P 在抛物线上,过点P 作PB⊥x 轴,垂足为B .若△PAB 是等边三角 形,求点P 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点M 在直线..AP 上.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N ,使四边形OAMN 为菱形?若存在, 直接写出所有..
满足条件的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顶点坐标是(0,1),对称轴是y 轴(或x=0)。

(2)∵△PAB 是等边三角形,
∴∠ABO=90°-60°=30°。

∴AB=2OA=4。

∴PB=4。

把y=4代入y=14
x 2+1,得 x=±
∴点P 的坐标为(,4)或(-,4)。

(3)存在。

所有..
满足条件的点N 的坐标为
1),-1),1),,-1)。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二次函数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

【分析】(1)根据函数的解析式直接写出其顶点坐标和对称轴即可。

(2)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得PB=4,将PB=4代入函数的解析式后求得x 的值即可作为P 点 的横坐标,代入解析式即可求得P 点的纵坐标。

(3)首先求得直线AP 的解析式,然后设出点M 的坐标,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有关AP 的长即
可得到有关M 点的横坐标的方程,求得M 的横坐标后即可求得其纵坐标:
设存在点M 使得OAMN 是菱形,
∵∠OAP>900,∴OA 不可能为菱形的对角线,只能为菱形的边。

若点P 的坐标为(4),∵点A 的坐标为(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