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朝花夕拾》第一章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朝花夕拾》第一章读后感
朝花夕拾第一章读后感悟3500字篇一
进入初中的前两个月,我拜读了鲁迅的《朝花夕拾》这本书。
《朝花夕拾》只有十篇散文,篇幅都不大,我只用几天时间就读完了。
可是我意识到阅读名著只浏览是不行的,必须细细品味。
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我又多次阅读《朝花夕拾》。
鲁迅先生是一个爱国的人,这在《朝花夕拾》中就有很大的体现。
在《父亲的病》一文中,鲁迅的父亲得了水肿,鲁迅是一个孝子,为了治好父亲的病,他不惜花大价钱为父亲请“名医”治病。
“名医”们用一些奇怪的药引子,比如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一对,还要用“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平地木,败鼓皮丸等。
这些药引是多么的荒。
唐可笑!还有一种药丸,叫败鼓皮丸,因为水肿又叫鼓胀,就用打破的鼓皮去破水肿,也是十分荒。
唐可笑。
直到他的父亲生命垂危时,所谓的名医仍旧泰然自若的开着这样的方子,然而却没有挽回父亲的生命。
文中鲁迅先生批判了这些庸医故弄玄虚、草菅人命的恶行,也下定决心去了日本仙台学习西医。
他希望用自己高明的医术去救治那些被庸医所误的病人,由此可见鲁迅先生是很爱人民的。
《藤野先生》讲述的是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的经历,当时日本人都瞧不起中国人,认为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先生考试得了60多分,就被他们认为是作弊。
之后他和同学们去看了一部关于日俄战争的影片,讲的是日本和俄国都企图得到中国东北的大片土地从而引发了战争,而剧中的中国人不是想如何保卫自己的祖国,竟去给俄国人当间谍。
被抓后要当众枪毙时,围观的中国百姓不但没有一丝愤怒,反而拍手叫好。
屏幕之外的
同学们也都拍手叫好。
这一情景刺激了鲁迅爱国之心,使他走上了弃医从文,用文字去救治中国人沉睡的心灵的道路。
读了这些,我感觉现在我们国家虽然没有处于危难之中,但我们也要
保持一颗爱国之心,从点滴做起,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益于祖国,有益于社会的人,向鲁迅先生学习他老人家的爱国精神。
朝花夕拾第一章读后感悟600字范文篇2
晨曦刚至,植花于园。
暮色降临,拾起散落的花瓣,聆听着花语,回
忆着童年……那本书依旧静静地卧在书桌上,我已牢牢记住了那充满诗意
的书名,朝花夕拾。
著书者是鲁迅。
他一生只有一部散文集,便是《朝花夕拾》……
不知大家是否有这种感觉,一听到有人提起鲁迅,脑海中就会不自觉
地跳出一幅画面,鲁迅先生抽着烟斗,愁容满面。
是啊!他一生都在为革
命奉献心力,我也一直以为他的生活中只有愁苦。
但书中的一篇散文让我彻底改了观,让我永远记住了那个美丽的令人
神往的百草园……
从前,像鲁迅先生这样的人物,可能从小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才能
有这番救国救民的决心。
但不曾想,鲁迅先生幼时也是那么无忧无虑,自
由自在。
我能想象先生幼时也是一个调皮蛋,偶然翘课溜到百草园里,听
着油蛉低唱、蟋蟀伴奏,偶尔又按住斑蝥的后脊,捉弄它们,常常躺在软
绵绵的草地上仰望蔚蓝的天空。
初生牛犊不怕虎,即使知道会被寿镜吾老
先生发现,会被训斥,却依旧“我行我素”,把学习抛之脑后,只顾着玩,在百草园里尽情发泄童真。
开始读来我都不相信,这还是鲁迅吗?此番的天真烂漫应该出现在一
个忧国忧民的伟大人物身上吗?后来转念一想,不论如何,每个人终究有
童年,那是一个人最为欢乐自由的时光。
那时无忧无虑,懂的少,阅历也
不丰富,少年不识愁滋味,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牵挂,也不会面临什么逆境。
现如今,不知多少人在感慨时间飞逝,青春一去不复返,想再回到过去,然而世上没有时光机器。
这些回忆,我们也只能作为美梦来度过
了……
我想鲁迅先生是为了告诉我们,要珍惜童年时光,宝贵的回忆一定要
好好保存,不要失去了再去后悔。
童年对于我们而言,是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现如今,望子成龙的父母越来越多,有的孩子还没进入学校学习,他们就
为孩子排满了课程。
为了让他们不输在起跑线上,扼杀了他们真正的兴趣,这样做真的是为他们好吗?
学习固然重要,但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回忆是更加重要的。
童年一生
只有一次,应该好好度过。
试想,在现在这个和平年代,劳碌大半生,可
以在晚年时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也是人生一大趣事啊。
朝花夕拾第一章读后感悟600字范文篇3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自己父亲的死是最伤心的,也曾说过在他的老师里,藤野先生是最关心他的,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就跟他教过那超凡
脱俗的名字一样。
每个人的童年有快乐,有悲伤。
如果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我就会向
天空长吼。
《朝花夕拾》就如同天边那晚霞,诉说鲁迅先生童年的苦涩。
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与国民党反动派奋战多年,在童年时期,在五昌会
那天,在孩子们欢笑的日子,被父亲抓来背乏味的《鉴略》,虽然很遗憾,但是我时时刻刻都记父亲对我的教导。
在父亲重病那天,我的心被箭刺穿了,鲁迅先生无法相信眼前的一切,这位向导竟因为该死的陈莲河先生死亡,封建迷信弥漫了当时的所有人。
衍太太也是受害者之一,父亲的死是鲁迅先生的错?是被大家抬举的陈莲
河先生的错?不,并不是,而是当时被封建迷信感的人的错。
鲁迅先生的启蒙老师,藤野先生对他的关心,跨越了国家,当鲁迅先
生告别日本,他的脸上顿时露出了惋惜之情。
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因为鲁迅先生的故事便很多的人明白了道理,_曾说过:“鲁迅先生
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
”
现在的我们是快乐的,不用因为父亲的病所担心。
不过你可曾知道,
鲁迅先生的童年很快乐,但却和枯燥,不像我们有手机电视。
童年离我们渐行渐远,回忆那些小事,还不如像鲁迅先生那样用笔写
下来,让我们记忆的童年,和鲁迅先生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第一章读后感悟600字范文篇4
“朝花夕拾”顾名思义,就是在夕阳将尽时去捡拾早上开的花。
《朝
花夕拾》这本书写的就是鲁迅在晚年时回忆儿时的美好生活。
鲁迅用淳朴的文笔,挥洒笔墨,以《朝花夕拾》来宣示自己的情感。
在“爱”与“死”的反顾里,既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显示了鲁迅内
心最为柔和的一面,又内蕴着深沉而深刻的悲怆。
就这样,两者互为表里,构成了《朝花夕拾》的特殊韵味。
《范爱农》让我记忆颇为深刻。
它通过范爱农的遭遇,揭露了辛亥革
命的不彻底性。
范爱农之死,便是对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所作的形象的评判。
那时正是革命期间,无数的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一腔豪情只为祖国。
他们前赴后继,终于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帝王封建社会。
但是中国依旧落后,“七七事变”后,日本竟一直打到南京,占领了大半个华夏。
就连这
小小的“弹丸之地”的人民,都敢欺侮到我们国家的头上,这是什么意思?证明我们还不够强大!辛亥革命进行的不够彻底!
虽然经过了八年的抗战斗争中国胜利了,日本以战败告终。
但是在不
到二十年中,日本飞速发展,成为亚洲第一强国!中国呢?虽然新中国成
立已经六十多年了,却只是发展中国家,还没有赶上日本,这不得不让我
进行深刻的反思。
想让中国富强起来,只有一个条件,就是教育!教育好我们这一代学生,让我们筹备更多的知识,为明天的中国努力。
奋斗吧!为了中国,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让我们尽情的学习、拼搏吧!
朝花夕拾第一章读后感悟600字范文篇5
我喜欢在有空时回忆往事,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在迷人和晕眩之中,我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一件件永难忘
怀的事情,一张张亲切、熟悉的面孔,这一切构成了我整个童年时代的回忆。
使我整个放松了下来,将此刻的一切烦恼抛之脑后,沉浸与其中。
小时侯,我会在课堂上因为教师的一个小错误而举手指出,否则决不
罢休;如今,即使,教师一连几个错别字或小毛病,我除了查字典,翻资
料外,就不会有其他动作。
小时候,我会因为捡到一枚硬币而欣喜若狂,并得到父母、教师的表扬;而如今的我,看到地上有一枚硬币,看一眼就过去,对它置之不理。
小时侯,我会因为晚上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感到恐惧所以大吵大闹,此刻,晚上独自一人躺在床上,在一片漆黑中,没有恐惧,只是想一些琐事。
在这漫长的个年头中,许多记忆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悄然无声地逝去,唯有那记录着你的所得所失的足迹永远会驻留在记忆中,让人难以忘怀。
我真期望不要失去童年的那种欢乐,天真┏??畈?无忧无虑……
童年就像一杯浓郁可口的咖啡,品味时很甜美,但甜美中带有一点苦涩;而成长则像一杯芳香四溢的茶,入口也许很苦,那是因为你失去了童稚,失去了那份坚持的勇气,失去了一份心灵依慰,但随后你就能品出这
茶的醇美、香甜,让人回味无穷,你在成长道路中学到、懂得了许多。
童年的回忆就像一本令人难忘的日记,不经意一翻会让你感到流连忘返,哭笑不得,但更多的还是欢愉与喜悦。
当我们有空时,不妨品品成长
这杯茶,翻翻这本“日记”你会发现:自我得到了许多。
《朝花夕拾》读后感篇二
《朝花夕拾》读后感范文(精选12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1
初读《朝花夕拾》不感觉这像一本名著,反而感觉像是一个伴侣在与
你闲谈家常,本来这才是这本书的独特的地方。
我正在读“无常”这一篇这时候,也正好是全书的一半,这“无常”
与之前“五猖会”上的塘报、高照、高跷、抬阁、马头等,一定是鲁迅爱
看的,不然怎样会写得这样细呢!从此看来鲁迅小时一定也很贪玩,不过这里主要还是反应了鲁迅思想中恋乡的一面。
再往前看《二十四孝图》还真让人摸不着脑筋,只是感觉这篇文章一定还有深层含义,看来我还得渐渐的渗入一下,才能得出结论。
说起《狗、猫、鼠》和《阿长与〈山海经〉》可是我在这半本书最感兴趣的文章了。
一开始,看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就像是在听故事一样。
文中的鲁迅可是把他仇猫的启事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说实在的我也挺讨厌猫的,也是因为它吃了不弄吃的东西;我最爱的红烧鱼。
不过,若是那时的我把这件事记录了下来的话,就可以和鲁迅师长教师媲美一下了,题目就叫做《我·猫·老鼠》。
固然我日常平凡不太喜欢老鼠,但看了这篇文章,突然感觉其实有只“隐鼠”也不错啊!可当我看到阿长踩死“隐鼠”的那一段时,感受真有点愤恚,同时也为鲁迅落空“隐鼠”而感到可惜。
更感受阿长真坏,不但踩死了可爱的“隐鼠”,还把罪祸强加在了猫的身上,使鲁迅错怪了猫。
从看了《阿长与山海经》开始,现在我已不记恨她了。
在《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她,固然多嘴,礼节多,可是她爽快、浑厚、又能帮鲁迅买《山海经》,人品也是不错的。
《朝花夕拾》的内容简短但不贫乏经典,看来我想读透这前半本书,还得好好体味、体味!
《朝花夕拾》读后感2
深深的草丛里蛰伏的蟋蟀,黑乎乎的小手中攥着的覆盆子,白茫茫的
雪地上简陋的捕鸟筛子。
坐在三味书屋里的他,跟着先生一起摇头晃脑,
心绪却早已飞到了儿时玩耍的小园子里了。
那充满诗情画意的小园子,便是百草园了。
而他,就是家喻户晓的鲁迅。
这篇我最喜欢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收录于鲁迅的文集《朝花
夕拾》。
鲁迅先生将《朝花夕拾》当作一把锋利的剑,奋力地划向了腐朽
的旧社会,表达了他对旧社会,旧中国的批判与不满。
相比之下,我们不需要被那框框条条的规矩限制着,而是拥有更为广
泛和自由并更优越的学习条件。
但毕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并
不是说完全摒弃规规矩矩的教育思想,我们也要有基本的学习规范,也要
学习基本的经典文化。
在今天,现代的教育丰富多彩,既有书本上丰富多
彩的知识,又有生活中精彩纷呈的实践:有悦耳动听的音乐,有妙趣横生
的科学,变幻莫测的数学,还有耐人寻味的历史……如此美好的学习时光,我们岂能不好好珍惜?
所以,作为21世纪的少年,我们不能只“读万卷书”,更要“行万
里路”。
不仅要进行知识的获取,更要有各种能力的培养。
自从高考的,
考试不再是语数英的天下,更是各种兴趣能力的培养。
“文理不分家”的
改动更是突出了对各种科目共同进步的关注,强调了广泛阅读的重要性。
鲁迅先生的梦想,在今天基本上是得以实现了。
所以我们要和三味书屋与
百草园相结合,快乐的学习,广泛的学习,做一个符合国家现代发展,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少年!
《朝花夕拾》读后感3
初读《朝花夕拾》不觉得像一本名著,反而觉的像是一个朋友在与你
闲聊家常,原来这才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
我正在读“无常”这一篇章是,也正好是全书的一半,“无常”与之
前“五猖会”上的堂报,高照,高跷,抬阁,马头,等,一定是鲁迅爱看的,不然怎么会写的如此详细呢!从此看来鲁迅小时候一定也是很贪玩的,不过这里主要还是反映了鲁迅思想中恋乡的一面。
再往前看《二十四孝图》还真让人摸不着头脑,只是觉的这篇文章一
定还有深层的含义,看来我还得慢慢的渗透一下,才能得出结论说起《狗·猫·鼠》与《阿长和〈山海经〉》可是我在这书中最感兴
趣了的,一开始,看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像是在听故事一样。
文中的鲁迅
可是把他仇猫的原因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说实在的,我也挺讨厌猫,也
是因为它吃了我的最爱,红烧鱼。
不过,如果当时的我把这件事纪录下来
的话,就能与鲁迅先生媲美一下了,题目就叫做《我·猫·老鼠》虽然我
平时不喜欢老鼠,但看了这篇文章,突然觉的其实那只老鼠也不错啊!可
当我看到阿长踩死隐鼠时,感觉有点气愤同时也为鲁迅失去隐鼠也感到惋惜。
更感觉阿长真坏,不仅踩死了可爱的隐鼠,还把罪名强加在了猫身上!使鲁迅错怪了猫!
从看了阿长与《山海经》开始,如今我不记恨她了。
阿张虽然多嘴,
礼节多,但是她爽直,淳朴,又能帮鲁迅买《山海经》,人品也是不错的。
《朝花夕拾》的内容简短却不缺乏经典,看来想读透这本书,还是得
好好体会!
《朝花夕拾》读后感4
课本里经常出现鲁迅先生的文章,它们都出自《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所以这个寒假我读了这本书。
《朝花夕拾》中,给我影响很深的是《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
阿长是鲁迅家给他请的保姆,这个乡下人的要求很多,生活很不检点:总
之在私底下对别人指指点点;给鲁迅讲长毛的故事来吓唬他;还害死了鲁
迅的隐鼠;睡觉摆人字形,差不多要要霸占整张床铺……但就是这样的阿
长却给鲁迅买了他最想要的《山海经》,满足了他的愿望。
一个孩子因为一本书就满足了,他的这份童心与天真在现在可能很少
见了。
现在的孩子们不知什么时候变得很成熟,成人的世界吞噬了他们。
父母的职位,家庭的富裕程度成了他们炫耀的资本。
看到别人有好东西而
自己没有,就会向父母伸手要,好与别人攀比。
每周的零花钱一个比一个多,花起钱来绝不迟疑……这些孩子们却没有想过父母赚钱是多么的不容易,每周的零花钱是父母在岗位上辛苦工作的来的。
我们要做的是关心父母,而不是向他们索要东西。
当我们换位思考时,会发现自己做了多么不
该做的事啊。
所以我们还是保留一份童真,不与别人攀比,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我
们童年的回忆将会是美好快乐的。
《朝花夕拾》读后感5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
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
长大了,年老了,回味起童年的点
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
清晨,绽放
的花朵在朝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娇嫩,到了夕阳西下再将它摘去,虽没有
了清晨的那份娇嫩,却又因夕阳的映衬而平添了一缕风韵,令人浮想联翩。
鲁迅虽是一位作家,却又是一个乡下人,乡下人却又能像城里的`孩
子一样读书。
这样便使他既没有乡下人的粗狂,又多了一份知书达理;既
没有城里人的娇气,又多了一份大度气派。
他怀念儿时的童趣,怀念与小
虫子为伍的欢乐。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的童年仿佛
是在一首大自然的圆舞曲中度过的。
趁大人们不注意,偷偷溜进书屋后的
园子里野玩,却又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给召了回来,到书屋后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的评伦也就是枯燥无味吧。
只有当先生读书入神
的时候可以画画儿,渐渐的,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了;书没有
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
读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小时候有些竟与我相似,使心
中产生共鸣,也许这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魔力吧!
自己的童年当然没有鲁迅先生的有趣,这儿并没有百草园,更没有虫
儿的相伴。
只记得小时候最爱玩的就是橡胶泡泡。
一支小牙膏里装着橡胶,挤出一个小球儿粘在吸管上,然后鼓起腮帮子用力吹,就形成了一个个透
明的橡胶泡泡,它并不像普通泡泡那样一戳就破,反而可以放在手上玩弄。
很小的时候吹不动,就看着妈妈吹,长大了,便可以一个人趴在阳台上吹了,即使腮帮子吹得酸疼,也继续一个个吹下去。
读《朝花夕拾》,品味鲁迅童年的乐趣,不一样的童年,一样的快乐!
《朝花夕拾》读后感6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不错的,这是鲁迅先生一生的
真实写照,也是他的伟大人生追求。
他不仅是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
革命家,而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一生创作和翻译了许多作品:
如小说集《呐喊》、《彷徨》、《狂热日记》,杂文集《坟》、《华盖集》等等。
他的努力,他的坚持让他的作品在文学界中历久铭心。
记得小学时就学过关于他的故事,至今还难以忘怀:他和闰土的纯真
友谊;他忧国忧民,情之所系的精神;他热爱劳动人民,关怀进步青年的
品格。
直到今天,我正在细细品味着他的《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一片片的小散文,它的名字又叫《旧事重提》。
我在
其中知道认识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也体验到了鲁迅童年时的童真与快乐;看透了封建道德的虚伪;明白了中国当时的闭塞。
故事中的人物当然也是
形形色色。
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性格。
长妈妈虽然愚昧迷信,但也质
朴善良;藤野先生则是对待工作严谨认真、对待学生平等待人的典范;我
最讨厌的是衍太太因为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我最敬畏的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的寿镜吾,也就是鲁迅先生的私
塾老师。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二十四孝图》。
所谓《二十四孝图》其实就是
一本关于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
的孝道,使人们孝敬父母。
开篇就用强而有力的笔调和坚定地语言表明了
自己反封建的决心,之后便用看似不经意的对比,恰当的比喻和引用的故
事展示了封建社会的不顾儿童性命,一味愚孝的荒唐做法,也对此展开了
强烈的抨击。
我认为尽孝道是应该的,但是以儿童那无辜的性命来来尽孝
于老人是万万不可的。
因为孩子虽小,但是也是一条命啊!他的生命难道
就这么不值得一提,任人摆布么?!
书中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狗·猫·鼠》一文那些像
极了“猫”的“正人君子”让人了解彼此;《无常》使人明白生活中那些
虚伪的知识分子。
《朝花夕拾》读后感7
《朝花夕拾》顾名思义,是指鲁迅先生在晚年时回忆自己童年是发生
的事。
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描写无常的片段了。
这故事是鲁迅童年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见到的无常的形象,形
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富有人情味的鬼。
因看见母亲因儿子去世而哭得天昏
地暗心生怜悯之心将其“还阳半刻”却被顶头上司阎罗王重打四十大棒。
也从无常也有老婆孩子看出无常富有人情味。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弹在当时那个豺狼当道的社会,
是没有公正可言的。
所以,在舞台上那个“鬼而人,理而情”直爽公正的
无常形象颇受民众喜爱,也许是一种心灵的慰籍吧,因为公正的裁判只在
阴间。
因为恶人得不到恶报,那些打着“正义”,“公理”名号的“正人
君子”们便更加地肆无忌惮,民众们是敢怒不敢言,倘若是说了“错话”
恐怕就要身首异处了。
在鲁迅先生刻画无常形象的同时,也包含着对那些“人格”不如“鬼格”的“正人君子”们辛辣的讽刺。
在当时那个乱世,国家有难,鲁迅先
生因为体弱多病,无法冲锋陷阵,报效祖国,但这并不能阻挡他那强烈的
爱国情怀,他义愤填膺,坚强地拿起笔与敌人战斗着。
在他笔锋下的文章,仿佛倾注了万千老百姓的愤怒在对这个世界不公的控诉!祖国腐败无能,
洋人在我们的领土上趾高气昂,欺压百姓,就算撞了人也全是我们中国人
的错。
每个中国人都义愤填膺,却又不敢吭声,只能仰天长叹:“公理何在!”于是,那公正而富有人情味的无常便成了人们心灵的寄托。
“公理”几块钱一斤?在鲁迅先生那看似诙谐的话语中,字里行间却藏着一把尖锐
的匕首向敌人刺去,向那所谓的“公正”刺去。
对于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
老百姓来说,这把“匕首”却像一盏明灯,照亮心中无尽的黑暗,给他们
带来希望。
正如龚自珍的诗句所述“九州生气恃风雷”在那样一个没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