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课件)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风水声如钟。认为山下缝隙洞穴“与风水相吞吐”发出敲钟的声音。北魏郦道元
与北宋苏东坡持此说。
②石声如钟。由于此山是石灰岩质,内有石钟乳、石柱、石笋等,用槌敲打,也会
发出声音。唐代李渤持此说。
③山形如钟。《石钟山志》记载:“上钟崖与下钟崖,其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深
不可穷,形如覆钟。”清代俞樾持此说。
内心惊恐) ⑥罅(裂缝)
第3段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
) 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
) 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
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
)
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答案①殆(大概) ②终(终究) ③所以(……的原因)
铿( kēnɡ)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提出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两种说法,以及对这两种说法的怀 疑。
赏析选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第一段的项是(c ) A.提出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两种说法,以及对这两种说法的怀 疑. B.“人常疑之”,表示公众(其中包括李渤)的一般的看法 ,怀疑的程度一般。 作者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 C.“余尤疑之”,直白地表示自己的观点,怀疑为了表现自 己知识渊博,言语之间生动地的程度加深。直接驳斥李渤“ 扣石”科学依据。 d.正因为两疑,作者要正确的解释石钟山的得名,就必须亲 历其境,实地考察,自然引出下文。
) 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
) 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
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
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
) 心动(
) 欲还,而大声发于水
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朗读全文,复习重点词 第2段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 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 一二扣之,硿( kōng)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 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 鹘( qī hú),闻人声亦惊起,磔磔( zhé)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 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 ɡuàn)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噌吰( cēnɡ hóng)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 穴罅( xià),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 hán dàn)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 与风水相吞吐,有窾( kuǎn)坎镗( tānɡ)鞳( tà)之声,与向之噌吰 者相应,如乐( yuè)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 zhì)之乎?噌吰者 ,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
阅读资料,了解课文 4、文学常识。(1)元丰:宋神宗的年号。宋神宗赵顼(1048——1085),宋英宗 长子,北宋第六位皇帝。1067年,赵顼即帝位,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遂命王安 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赵 顼在位18年,庙号神宗,谥号“英文烈武圣孝皇帝”。
2、写作背景。
阅读资料,了解课文
wk.baidu.com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六月,苏 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今属河南 )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的长子苏迈到 饶州德兴县(今属江西)任县尉,途经 湖口县,游览了石钟山,进行实地考 察,为辨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写了 这篇文章。
3、题解。
阅读资料,了解课文
(1)石钟山地点
归去来兮辞
【导入】
山会发出声音,也许很多同学不信。但 是,在我国确实有这么一座山,能发出 声音。它就是石钟山,被称为中国千古 奇音第一山,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景 观。今天我们来读一读苏轼的《石钟山 记》,了解一下为什么山会发出声音。
阅读资料,了解课文
1、作家作品。
苏轼 ,北宋文学家。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竹,论画主张“神似”。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诗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 之茫然。
(2)六月丁丑:农历六月初九。丁丑:是使用干支记录日序的方法。干支是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它与干 支纪年法一样,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 十天为一周期,循环记录。 (3)《水经》:中国古代一部记述了137条全国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的书,记载相 当简略,缺乏系统性,后来被郦道元改编为《水经注》。
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第3段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 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 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 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 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解释加点词,口头翻译全文
翻译全文
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日,我从齐安乘船出发到临汝去,(我的)大儿子苏迈将要去
就任饶州府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县,因而能够看一看人们所说的(名叫 )石钟的山。
寺院里的和尚叫一个小孩拿着斧头,在杂乱的石头中间选择其中一两处敲击它, 发出硿硿的声音,我仍旧笑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我)独自和苏迈 乘着小船,划到陡峭的山崖下面。巨大的石头在旁边耸立着,高达千尺,好像凶猛的 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想要向人猛扑过来(似)的;而山上栖息的老鹰,听到 人的声音也受惊飞起来,喋喋地在高空中鸣叫;还有像老人在山谷中边咳边笑(似的 )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鸟。我正心惊害怕想要回去(的时候),却(听到)巨大的 声音从水面上传来,声音洪亮像(击)钟(敲)鼓一样连续不断。船夫非常害怕。( 我)慢慢地观察它,原来山下面都是石洞和裂缝,不知道它们有多深,细小的波浪涌 进洞穴和裂缝,波浪激荡便产生这种声音。小船绕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一 块大石头挡在水流的中心,(上面大约)能坐一百来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 窿,把风浪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的噌吰声音相互应和,好 像音乐演奏一样。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记得这些(典故)吗?”那噌吰的 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声音,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时的人( 称这座山为石钟山)没有欺骗我啊!”
翻译全文
《水经》上记载:“鄱阳湖的出口处有座石钟山。”郦道元认为(
这座山)的下面紧挨着深水潭,微风鼓动波浪,使水和石头互相撞击, 发出的声音像大钟一样。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现在把钟和磬放 在水里,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朝 李渤才开始寻访它的旧址,在水潭边上找到两块山石,敲击石头仔细听 它们的声音,南边的那块山石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的那块山石声音清 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继续)传播,余音慢慢地 消失。李渤自认为找到了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了。但是(对)这个说法, 我更加怀疑它。能敲打发出铿锵声音的石头,到处都是。可是惟独这座 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概括大意
第2段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 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 kōng) 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 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 qī hú),闻人声亦惊起,磔磔( zhé) 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 ɡuàn)鹤也。余方心动欲还, 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 cēnɡ hóng)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 皆石穴罅( xià),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 hán dàn)澎湃而为此也。舟 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 有窾( kuǎn)坎镗( tānɡ)鞳( tà)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 yuè)作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 zhì)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 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解释加点词,口头翻译全文
第3段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
)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
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
孤舟。既窈窕(
)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答案 ①亲戚(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等) ②情话(知心话) ③及(到) ④畴(田地) ⑤窈窕(幽深的样子)
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答案①虽(即使) ②访(寻求,探寻) ③函胡(同“含糊”,指声音重 浊模糊) ④清越(清脆悠扬) ⑤桴(鼓槌) ⑥腾(传播) ⑦余韵(余 音) ⑧徐歇(慢慢消失)
第2段
解释加点词,口头翻译全文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
) 饶之
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
第1段
概括大意
《水经》云:“彭蠡( lǐ)之口有石钟山焉。”郦( lì)元以为
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
以钟磬( qìnɡ)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
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
fú)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
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第1段 《水经》云:“彭蠡( lǐ)之口有石钟山焉。”郦 ( lì)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 qìnɡ)置水中,虽大风浪不 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 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 fú)止响腾,余韵徐 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 kēnɡ) 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朗读全文,复习重点词
第1段 《水经》云:“彭蠡( lǐ)之口有石钟山焉。”郦( lì)元以为 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 以钟磬( qìnɡ)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 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 fú)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 铿( kēnɡ)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第1段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
中,虽(
) 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
) 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
) ,北音
清越(
) ,桴(
) 止响腾(
) ,余韵(
)
徐歇(
) 。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
)
,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
,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
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
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答案 ①赴(赴任,就职) ②因(于是) ③固(本来) ④方(正) ⑤心动(
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第2段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 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 二扣之,硿( kōng)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 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 ( qī hú),闻人声亦惊起,磔磔( zhé)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 山谷中者,或曰此鹳( ɡuàn)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 吰( cēnɡ hóng)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 xià),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 hán dàn)澎湃而为此也。舟 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 相吞吐,有窾( kuǎn)坎镗( tānɡ)鞳( tà)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 如乐( yuè)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 zhì)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 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在今江西湖口鄱阳湖东岸。石钟山海拔61.8米,相对高度40米左右,面积
0.2平方千米。石钟山,实际上不是一座山,而是两座山,都由石灰岩构成,下部均
有洞穴,形如覆钟,面临深潭。两山分据南北,相隔不到1 000米。南面一座濒临鄱
阳湖,称上钟山;北面一座濒临长江,称下钟山,两山合称“双钟山”。
(2)关于它命名的由来历来有三种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