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教学反思
《山水画》教学反思(精选6篇)
《山水画》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山水画》教学反思(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山水画》教学反思1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五课《中国山水画》这一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在这堂课上我严格地遵循《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点,针对八年级学生特点,采取让学生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让学生通过欣赏来提高审美水平,提高欣赏水平。
在这堂课上,我通过提问导入新课,问学生到过的自然风光最美丽的地方在哪里,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告知老师,他们到过庐山、黄山、九寨沟、桃花潭等等自然风光旖旎的地方,从而引导学生回忆自然界美丽的山水风光,让学生产生乐于游山玩水,乐于欣赏大自然山水的愿望,从而导出新课,山水之美是我们非常喜爱并且憧憬的。
接着,我问学生们想不想把自己心目中美丽的山水自然风光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出来给爸爸妈妈欣赏,显然学生们特别渴望表现出一幅幅美丽的记忆中的风景画,然后导出山水画这一主题。
师生互动引发学生对山水画的浓厚兴趣,从而揭示课题——学画山水画。
接着我讲授了山水画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山水画是在隋朝独立成科,当时山水画的开山始祖是展子虔,学生了解了中国画之中的山水画这一领域的发展脉络,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中国的国粹——中国画有个初步的认识。
通过介绍隋朝著名山水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这一幅青绿山水画,讲解了山水画的一些表现形式,介绍了山水画之所以发达是因为它同西方的油画风景有很大区别,为此我精心绘制了一副仿清代画家王原祁的《云山图》,并用油画描绘了一幅山村风景。
通过对比这两幅画,让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以及油画风景,使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到了中国画与油画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的认识,了解中国画之中的山水画的特点,即意境高远,博大精深,注重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14山水画的意境素材积累中国画,简称“国画”。
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
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
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料和墨在帛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中国画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三个大类;有工笔、写意、等技法形式。
上课笔记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本文的写作脉络,理清文本思路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诗词和山水画作品的欣赏,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初步理解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重点:过程与方法目标;难点:情感立场与价值观方针。
讨论法、演示法、自主研究法、合作探究研究法。
相干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在阅读众多文人雅士的诗赋佳作时,不难发现写山水之情、归隐之乐的诗词数不胜数,如XXX《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XXX《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山水诗与山水画的意境。
让我们跟着XXX 一起,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XXX(1907—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XXX的弟子。
XXX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
43岁任XXX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
72岁任XXX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晚年用笔趋于老辣。
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2.生难字词(1)字音惆怅(chàng)真挚(zhì)渲染(xuàn)...胸有成竹(xiōng)朝朝暮暮(mù)浮光掠影(yǐng)...(2)词义【胸有成竹】强调画家作画前,对于所画的对象已经有了整体把握,非常熟悉。
初中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语文说课稿
初中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语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介绍山水画的历史、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欣赏山水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观念,对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欣赏和分析山水画时,可能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深入的审美体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从理论入手,深入欣赏和分析山水画,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山水画的历史、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对山水画的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画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山水画的历史、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
2.难点:欣赏和分析山水画,提高审美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分析、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山水画的意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山水画的美。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作品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展示多幅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体会山水画的意境。
3.分析:讲解山水画的历史、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山水画。
4.实践:分组进行山水画创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山水画的魅力。
5.总结: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山水画的意境历史艺术特点创作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作品欣赏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
通过对学生的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引导学生从理论入手,深入欣赏和分析山水画。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通过分析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艺术特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并培养他们对传统艺术的鉴赏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具体的画作分析,旨在让学生在感受山水画美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山水画意境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为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山水画的意境,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及其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绘画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及其艺术特点。
2.难点:分析山水画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画作图片等,直观展示山水画的特点和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幅中国山水画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及其艺术特点。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山水画的意境。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讲解,深入剖析山水画的意境美。
5.实践环节: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幅山水画,体会山水画的意境。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山水画的意境美及其价值。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4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第14课,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山水画的意境以及如何欣赏山水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基本概念、艺术特点和欣赏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对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欣赏山水画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的美感,对山水画的意境和内涵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去欣赏和理解山水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山水画的基本概念、艺术特点和欣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山水画的基本概念、艺术特点和欣赏方法。
2.原因:学生在欣赏山水画时,往往只关注表面的美感,对山水画的意境和内涵理解不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分析、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山水画作品、相关资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基本概念:介绍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如山、水、人物、景色等。
3.艺术特点:分析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4.欣赏方法:教授欣赏山水画的方法,如何看、如何品、如何悟。
5.实例分析:欣赏、分析经典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山水画的意境。
6.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山水画的欣赏心得和感悟。
7.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山水画的意境和欣赏方法。
8.课堂练习:学生动手绘制一幅山水画,加深对山水画的理解和感悟。
9.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1.板书内容:山水画的基本概念、艺术特点、欣赏方法等。
2.设计原则: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的一篇文章,作者从画理画法的角度,论述了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和意境的创造。
本文语言优美,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让学生感受到山水画的美丽和魅力。
同时,本文还引导学生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是,对于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和意境的创造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知识,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山水画的美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和意境的创造,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山水画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和意境的创造。
2.教学难点:理解并欣赏山水画的美丽,体会作者对山水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山水画的美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课之初,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山水画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画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可以简要介绍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为学生学习本文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教师给出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山水画的特点和意境的创造。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课下注释,查阅相关资料,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3.合作探讨教师学生进行合作探讨,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自主学习中的收获,互相解答疑难问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山水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024版部编九下语文教案14课《山水画的意境》
《山水画的意境》文章内容概述
01
阐述山水画的意境概念和内涵
文章首先解释了什么是山水画的意境,强调了意境在山水画中的重要地
位,是画家通过笔墨、构图等手段所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境界。
02 03
分析山水画意境的创造方法
接着,文章详细分析了山水画家是如何通过观察自然、感悟生活、运用 笔墨技巧等方法来创造意境的,包括了对景写生、意象造型、笔墨语言 等方面的探讨。
山水画创作基本步骤演示
01
02
03
04
观察与构思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山水,了解 山水的形态、色彩和光影变化,
构思画面的主题和意境。
构图与布局
指导学生运用散点透视、高远 法等构图方法,合理安排画面
的远近、高低、虚实关系。
勾勒与皴擦
示范山石的勾勒和皴擦技法, 让学生了解不同笔法和墨色的
表现效果。
点染与设色
这句话说明了山水画家在创造意境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模仿自然,而是要运用艺术手段 对自然进行加工和提炼,创造出具有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笔墨是中国画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通过点、线、面的…
这句话阐述了笔墨在山水画意境创造中的重要作用,说明了画家是如何运用笔墨技巧来 表现自然景物和创造艺术形象的。
03 山水画技法与意 境表现
举例说明山水画意境的多样性
文章通过举例不同山水画家的作品,展示了山水画意境的多样性,说明 了不同画家在意境创造上的差异和个性。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总分总结构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先总述山水画的意境概念和内涵,
然后分别阐述意境的创造方法和 多样性,最后再总结全文。
逻辑严密
文章在阐述山水画意境的过程中, 逻辑严密,层层深入,从概念到方 法再到实例,使读者能够逐步深入 地理解山水画的意境。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教师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教师版一. 教材分析《山水画的意境》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第14课,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吴冠中先生所写。
文章从山水画的历史入手,分析了山水画的意境创造,以及如何欣赏山水画。
教材选择了这篇文章,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山水画的历史和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和审美基础,对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山水画的历史和发展,以及意境的创造和欣赏,可能还有一定的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历史,理解意境的创造,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山水画的历史,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创造,学会欣赏山水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山水画的历史,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创造,学会欣赏山水画。
2.教学难点:意境的创造和欣赏,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欣赏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画作等教学辅助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掌握意境创造的原理。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画作,分析意境的创造和欣赏。
4.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
5.提问法: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6.实践环节: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山水画,或者欣赏一幅山水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山水画的历史发展2.意境的创造原理3.欣赏山水画的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四课《山水画的意境》教学反思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四课《山水画的意境》教学反思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山水画的意境》这一课程有所思考和总结。
本文旨在反思自己在这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总结一些教学的经验和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教授这一内容。
一、教学反思在教学这一课程中,我发现自己存在以下问题:1.知识点讲解不够生动在阐述山水画意境时,过于依靠书本的内容进行讲解。
因而,学生一定程度上会感到闷,难以理解其中的含义和内容。
因此,我认为在讲解内容时需要增加一些生动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2.课前准备不充分我的教学方式很少考虑到那些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一问题影响到了我在教学中的表现。
下课后,我发现学生之间存在许多理解错误。
这是我对于这门课程的准备不充分而导致的问题。
3.教学流程不够清晰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不够注重讲解的清晰度。
这使得学生难以记住所学到的知识点。
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必须注重流程的清晰性以及对于知识点的深入讲解。
二、教学方法为了改善上述问题, 我需要将以下教学方法融入到自己的课程中。
1.创造生动的场景在教学中,通过模拟山水画可以创造生动的情境,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课程。
这将使学生对于所学到的知识更感兴趣,并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预习为了更好地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我需要做足预备功课,预防可能出现的错误。
这将使得我对于这门课程的掌握有所提升,同时也将使我更有信心地面对学生。
3.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应该更加注重知识点的含义以及其表达方式,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讨论当中,以更加地贴近学生和促进学习效果。
同时,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注重知识点的层次性,并且在术语方面力求准确。
这将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有更加积极的作用。
三、教学经验上述的教学方法是我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了以下几点:1.积极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回应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诉求和反馈,以了解学生是否正在理解知识点。
结合这些回应,我可以更好地进行指导和调整,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内容。
初中美术山水画教学反思范文(2篇)
初中美术山水画教学反思范文我从备课开始就觉得:小学阶段到初一,我们就接触过国画。
从一般技法表现讲,难以体现中国画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瑰宝之精髓。
诗、书、画溶为一体,这才是中国画的真谛。
是“国粹”“国学”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外国人叹为观止的,因此我认为学生到初二,理应对我们祖国的伟大传统文化艺术有所领略。
故我在这节课中多加了些课时,力求使学生了解“诗情画意”,并初步运用所掌握的绘画语言来依诗作《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这一课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文化艺术之精粹──“诗情画意”。
围绕着“诗情画意”就必须从诗与画两方面去带领(引导)学生领略先人的丹青、墨宝,玩味着古曲、寻觅着佳句;追寻着古人“渐入佳境”的“意思”,探究着今日的“诗情画意”。
这样“全方位的”品味与摹学,才能体味“江南才子”成就“诗情画意”的畅快之情。
追求意境表现的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
山水画的雄浑厚重,小桥流水的清秀恬淡,山间云雾缭绕,小路蜿蜒曲折,楼台耸立,船帆点点...让我们对画家对故土的对大自然的眷恋,和痴情,带给我们充满情趣,有独特意境美的享受。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的追求。
本课要讲清楚各个时代的画家及作品的名称、观念和形态的共同点和差异是什么?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同时初步了解诗、画相互转换的过程与典型例示。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表述水平有所加强,也会对作品产生自己的见解,如何吸引学生到这个境界中来,在本课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中西方绘画的对比、对国画大师们作品的欣赏,展开积极的讨论,并对学生讲解有关本课的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实施过程中,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拓展思维,倡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时,我在课件中插入几首古曲,帮助学生理解画面意境。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通过节奏、旋律、音色完美的组合,能够感染欣赏者。
总之,我认为要想让学生能真正“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师就必须“全方位”设计教案:即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8课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4.情感与审美表达:引导学生通过山水画创作,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观点,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特点:包括构图、笔墨、设色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并掌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构图、笔墨和意境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构图技巧和笔墨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中国山水画意境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山水画创作实践。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意境。
4.进行山水画创作实践,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表现自己的意境。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美术鉴赏能力: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名作,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对中国山水画艺术特点的理解;
2.艺术创新能力:在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勇于创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山水画创作;
-构图:如“三远法”(平远、高远、深远)的运用;
-笔墨:运用不同的笔触、墨色表现山石的质感;
-设色:了解山水画的色彩运用规律,如“浅绛山水”、“青绿山水”等。
(2)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通过名作分析,使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画面布局、景物描绘和色彩运用来表达情感;
-画面布局:如“留白”技巧的运用,使画面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中国山水画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构图、笔墨等基本技法掌握得还不错,但在意境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画作中。
山水画的意境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品诗论艺——品诗:2、深入探究:怎样品味山水画的意境。
①、你能找出文中引用诗词的段落,并说说作者怎样论述自己的审美观点么?先来看老师示范:第七自然段,作者首先通过第一句,“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的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承接上段“意境依赖于思想”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的观点,接着,以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为例,通过诗词所展示出的雄伟、恢弘、极寒、广阔的意境,阐明了只有站得更高,才能充分体现“诗人的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有力证明了本段的论点。
下面,你也来试着分析你找到的段落吧。
(出示第3、4自然段中引用论证的分析。
)②、文章除了引用古诗词来阐明意境对山水画的重要性,更是引用了俗语、成语和具体的事例来阐明观点。
聪明的你,能说出作者举这些例子,分别想要论证什么观点么?(出示分析。
)品诗论艺——说文:3、“山水画只要有意境就是好作品”这个观点正确么?读一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你的看法吧。
品诗论艺——品鉴:4、赏析名画鉴赏视频唐代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总结:经典传世的山水作品,它们定是熔铸了作者的理想和感情,意境深远,且经过画者千锤百炼、苦心求索,经营炉火纯青的意匠,才能最终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共鸣和无尽的想象。
品味山水画,就是……品山水画的雄浑厚重,品小桥流水的清秀恬淡,品山间云雾缭绕,小路蜿蜒曲折,楼台耸立,船帆点点,虚实相生,浓淡相间……同时,品画家对大好山河的眷恋和痴情,以及带给我们精神的空灵和丰富想象的美的享受。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的追求。
可是,如果绘画只有意境缺乏意匠,则会……出示学生绘画作品。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鉴赏名作:现在,让我们一同欣赏李可染的《漓江胜境图》,用上课文里的观点(直接引用或者间接引用都可),结合助读资料,为这幅经典的山水画写一段50字左右的赏析。
《山水画的意境》第二课时说课稿
《山水画的意境》
第二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山水画的意境》,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
本文不仅告诉我们,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而且还告诉我们获得山水画的意境的一些方法。
整篇文章语言说服力强、富有情趣,读后让人难忘。
二、说学生:
我们的学生聪明、独立、有个性,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渴望得到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所以,老师在讲述这一课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采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新学习方式参与课堂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接受教育。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有感情的、熟练的朗读课文;
技能目标:能准确的理解本文的主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反思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反思《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学反思我从备课开始就觉得:小学阶段到初一,我们就接触过国画。
从一般技法表现讲,难以体现中国画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瑰宝之精髓。
诗、书、画、印溶为一体,这才是中国画的真谛。
是国粹、国学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外国人叹为观止的,因此我认为学生到初二,理应对我们祖国的伟大传统文化艺术有所领略。
故我在这节课中多加了些课时,力求使学生了解“诗情画意”,并初步运用所掌握的绘画语言来依诗作《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这一课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文化艺术之精粹──“诗情画意”。
围绕着“诗情画意”就必须从诗与画两方面去带领(引导)学生领略先人的丹青、墨宝,玩味着古曲、寻觅着佳句;追寻着古人渐入佳境的意思,探究着今日的诗情画意。
这样全方位的品味与摹学,才能体味作者成就诗情画意的畅快之情。
追求意境表现的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
山水画的雄浑厚重,小桥流水的清秀恬淡,山间云雾缭绕,小路蜿蜒曲折,楼台耸立,船帆点点,让我们对山峦溪流,对故土,对大自然的眷恋,和痴情,带给我们充满情趣,有独特意境美的享受。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的追求。
本课要讲清楚各个时代的画家及作品的名称、观念和形态的共同点和差异是什么?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同时初步了解诗、画相互转换的过程与典型例示。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表述水平有所加强,也会对作品产生自己的见解,如何吸引学生到这个境界中来,在本课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中西方绘画的对比、对国画大师们作品的欣赏,展开积极的讨论,并让学生自创诗词来描述心中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实施过程中,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拓展思维,倡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我认为要想让学生能真正“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师就必须“全方位”设计教学,即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学反思刘宝珠。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反思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反思
中卫市第二中学张妍
这篇文章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议论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按照教材所要求的教学重点来讲授。
原因是在初三语文的中考试卷中,议论文的阅读是考查的重点,主要考查的议论文论点(分论点)、论证方法、论证过程、论证语言等,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上,我按照中考议论文的考点来设计问题,主要是让学生能通过文本的阅读掌握议论文答题的思路及技巧,特别是用一些规范的语言来回答问题。
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答案,力求回答语言的规范,这一点我达到了,如在回答文章的论证过程中,学生从全文着手,用“首先……,其次……,最后……”等一些规范的词语将文章的论证过程回答得有条不紊。
为了检测这一课的效果,我最后把2018年宁夏中考语文议论文的考题让学生进行了练习,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不足之处是老师在引导学生上还是有点着急,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问题的机会,最后的练习也是匆匆收尾,学生的知识巩固还没有加强。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教学反思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教学反思一.交流导入1.请大家静下心来听我们教室中回响的音乐,边听音乐边来看几张风景图片。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漓江,世外桃源的泸沟湖,美丽神秘的九寨沟)2.中国的自然山水十分美好,大河山川这些都我国山水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
(看中国山水画——古代和当代)提问:你了解中国山水画吗?对山水画有什么感受?中国的山水画不仅描绘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画家个人的情感和理想。
同时也表达了画家的主观感受。
大家坐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教室里,一定觉得中国山水画离我们好遥远,但现在我们就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和我们的传统艺术作一次亲密接触。
3.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描写山川的美好诗句,请小组汇报你们搜集的有关诗句。
二.欣赏感受4.提问:这是谁的作品?采用的是什么构图形式?著名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画的《万山红遍》画面采用直构图,以体现山的宏伟气势、山树森茂、重重叠叠,几道瀑布飞泻而下,打破了画面的沉静;那道道弯弯的泉水,不仅穿透画面的直构图,使画面生动多姿,更使人如临一个理想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王国。
5.提问:画面画的是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一首诗吗?作者展现了怎样的意境?(傅抱石轶事:傅抱石作画爱饮酒。
他常常一手执笔,一手执壶,不时仰头饮上几口,烧起一腔豪情,于是肆意挥洒勾勒,如有神助。
1958至1959年间,傅抱石与著名画家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绘制毛泽东诗意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
傅抱石在作画时买不到酒喝,口内苦淡,灵感枯竭,画兴索然。
周总理知情后,立即派人送去好酒。
于是他激情勃发,灵感顿生。
《江山如此多娇》这幅大气磅礴的巨作,深受中外贵宾的好评,毛主席也表示赞许,认为较好地体现了诗句的意境。
6. 中国山水画的风格和技法7.设问:指出下列山水画属于哪种艺术风格?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
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反思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反思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反思
临城中学王早安
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增加文化内涵。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这种学习观念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活动。
思效:教师作出的合理评价获得了学生的信赖,更加促进了以后美术课的学习,了解了一些只能过过山水画的基本绘画技法,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思得: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国粹的了解和认识。
思失:没有加强学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只是没有做太多延展,只是在自己的美术领域
里传输知识,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识。
思改:在上课时注重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范画,甚至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注重角色互换,拉进师生距离,不让学生产生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课《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与教后记
教学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课(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优秀教学设计与教后记教材分析
1、(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这节课主要涉及山水画中意境的营造,以及画家是怎样表现意境的。
2、学习本课后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山水画讲究什么。
学情分析
1、八年级学生有很好的理解能力这为学习这课奠定了很好的根底。
2、结合学生各自的学习特点,进行深浅不同的的指点。
3、最主要的障碍特点就是在学习本课时怎样来表现山水画的意境。
教学目标
让学生生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山水画的灵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山水画的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是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
难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学生课前打算很充分。
2、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3、课堂气氛较好。
4、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作业。
5、学生认识到了本课的国画意境怎样表达。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通过观赏一些画家的代表作品,认识到国画中的已经使画面中的灵魂,追求已经是中国山水画重要的独特的艺术传统之一。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教学反思一.交流导入
1.请大家静下心来听我们教室中回响的音乐,边听音乐边来看几张风景图片。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漓江,世外桃源的泸沟湖,美丽神秘的九寨沟)
2.中国的自然山水十分美好,大河山川这些都我国山水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
(看中国山水画——古代和当代)
提问:你了解中国山水画吗?对山水画有什么感受?
中国的山水画不仅描绘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画家个人的情感和理想。
同时也表达了画家的主观感受。
大家坐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教室里,一定觉得中国山水画离我们好遥远,但现在我们就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和我们的传统艺术作一次亲密接触。
3.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描写山川的美好诗句,请小组汇报你们搜集的有关诗句。
二.欣赏感受
4.提问:这是谁的作品?采用的是什么构图形式?
著名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画的《万山红遍》画面采用直构图,以体现山的宏伟气势、山树森茂、重重叠叠,几道瀑布飞泻而下,打破了画面的沉静;那道道弯弯的泉水,不仅穿透画面的直构图,使画面生动多姿,更使人如临一个理想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王国。
5.提问:画面画的是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一首诗吗?作者展现了怎样的意境?
(傅抱石轶事:傅抱石作画爱饮酒。
他常常一手执笔,一手执壶,不时仰头饮上几口,烧起一腔豪情,于是肆意挥洒勾勒,如有神助。
1958至1959年间,傅抱石与著名画家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绘制毛泽东诗意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
傅抱石在作画时买不到酒喝,口内苦淡,灵感枯竭,画兴索然。
周总理知情后,立即派人送去好酒。
于是他激情勃发,灵感顿生。
《江山如此多娇》这幅大气磅礴的巨作,深受中外贵宾的好评,毛主席也表示赞许,认为较好地体现了诗句的意境。
6. 中国山水画的风格和技法
7.设问:指出下列山水画属于哪种艺术风格?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
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
如《千里江山图》
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
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8. 其次,中国山水画在空间的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与国外作品比较)
就是把山水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就象人观盆景状。
这样,千里江山也可尽收眼底,或用长卷的形式表现,或以中国画特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画十分繁复的山岭,中国
山水画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国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
9.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表现各种山石的皴法,如披麻皴、雨点皴、荷叶皴等。
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上,也更为丰富多变,如笔法中包含上述的山石的多种皴法和点苔法等;墨法中湿者为“染”,干者为“擦”,还有“破墨”、“积墨”等等。
可见,中国古代山水画也同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和体系。
10.观看一段农夫山泉的山水广告片,小组讨论片子展现了怎样的意境?中国的自然山水十分美好,与中国的山水画有什么关系?你觉得山水画把自然山水的美表现出来了吗?在画中,除了自然的景色还有其它的内涵吗?
11.意境的含义:是通过对有形的景物描绘,创造出一种可给人以联想和思索的空间,这个空间包含画家丰富的思想情感,这种空间是虚幻的,是大于画面真实的景物的一种想象的心理空间,让观赏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三.实践体验
12.作业要求:选几句你喜欢的诗句,用你学过的笔墨技法,画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
13.例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品描绘了一叶孤舟漂泊在无垠的水际,只有一位老者,身穿蓑衣,头戴斗笠,在独自垂钓。
大面积的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像水天相连、像茫茫白雪、像雾气迷茫,充分表现了寒冷的感觉。
体会意境之美,中国山水画的情与景交融。
四.学生山水作品欣赏
14.学生作品欣赏
15.课堂小结:这些都是先人给我们遗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起码要学会欣赏它们。
今天用一堂课的时间学习了一些山水画的基础知识,但大家发现只是看了一小部分,剩下的大家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继续深入学习。
多文学校王怀心
我从备课开始就觉得:小学阶段到初一,我们就接触过国画。
从一般技法表现讲,难以体现中国画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瑰宝之精髓。
诗、书、画、印溶为一体,这才是中国画的真谛。
是国粹、国学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外国人叹为观止的,因此我认为学生到初二,理应对我们祖国的伟大传统文化艺术有所领略。
故我在这节课中多加了些课时,力求使学生了解“诗情画意”,并初步运用所掌握的绘画语言来依诗作《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这一课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文化艺术之精粹──“诗情画意”。
围绕着“诗情画意”就必须从诗与画两方面去带领(引导)学生领略先人的丹青、墨宝,玩味着古曲、寻觅着佳句;追寻着古人渐入佳境的意思,探究着今日的诗情画意。
这样全方位的品味与摹学,才能体味作者成就诗情画意的畅快之情。
追求意境表现的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
山水画的雄浑厚重,小桥流水的清秀恬淡,山间云雾缭绕,小路蜿蜒曲折,楼台耸立,船帆点点,让我们对山峦溪流,对故土,对大自然的眷恋,和痴情,带给我们充满情趣,有独特意境美的享受。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的追求。
本课要讲清楚各个时代的画家及作品的名称、观念和形态的共同点和差异是什么?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
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同时初步了解诗、画相互转换的过程与典型例示。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表述水平有所加强,也会对作品产生自己的见解,如何吸引学生到这个境界中来,在本课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中西方绘画的对比、对国画大师们作品的欣赏,展开积极的讨论,并让学生自创诗词来描述心中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实施过程中,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拓展思维,倡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我认为要想让学生能真正“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师就必须“全方位”设计教学,即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