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高考》考点19 诗歌的形象(检测)(原卷+解析)-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19 诗歌的形象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访中洲
[宋]姚镛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一)
[唐]李商隐
秋水悠悠浸墅扉,梦中来数觉来稀。
玄蝉去尽叶黄落,一树冬青人未归。
1.(经典题,4分)第一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访者”形象?请结合全诗分析。
2.(经典题,5分)两首诗中“被访者”均未出现,但诗人都巧妙地写出了“被访者”的形象,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3题。
南歌子·新开池戏作
辛弃疾
散发披襟处,浮瓜沉李杯。
涓涓流水细侵阶。
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
画栋频摇动,红蕖尽倒开。
斗匀红粉照香腮。
有个人人,把做镜儿猜。
3.(2020云南昆明三模,6分)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本词中的词人形象有何不同?结合本词内容,试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北陂杏花①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
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成尘。
杏花
[唐]罗隐
暖气潜催次第春,
梅花已谢杏花新。
半开半落闲园里,
何异荣枯世上人。
【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两次拜相,又两次罢相,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
1.(2023改编,4分)结合前两句简析《北陂杏花》中“杏花”的形象特点。
2.(2023改编,5分)两首诗均写杏花,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3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3.(2018全国II,6分)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第1题。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①
黄庭坚
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
黄流不解涴②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初平③群羊置莫问,叔度④千顷醉即休。
谁倚柁楼吹玉笛?斗杓⑤寒挂屋山头。
【注】①此诗为元丰三年诗人离京赴太和知县任时告别友人之作。
黄十七:黄介,字几复。
②涴:污染。
③初平:皇初平,《神仙传》曾记其牧羊成仙之事。
④叔度:指东汉黄宪,其志向高洁,不应官府征辟,时人赞其气度“汪汪若千顷陂”。
⑤斗杓:指北斗星。
赠别几复
黄庭坚
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楚苹。
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①见平生。
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
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
【注】①发药:意为善言劝人以当药石。
1.(2020山东模拟,6分)《汴岸置酒赠黄十七》与《赠别几复》均运用了“月”这一意象,作者在两诗中运用该意象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2题。
早秋夜作
韦庄
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
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
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①。
不须更作悲秋赋②,王粲③辞家鬓已凋。
【注】①蟏蛸:蜘蛛的一种,脚很长,俗称“蟢子”。
②悲秋赋:语本《楚辞·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泛指抒发悲秋之情的诗文。
③王粲:“建安七子”之一,依附曹操,一生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2.(2020河南省实验模拟,6分)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题。
望月有感①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①此诗完整题目为《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1.(2023新编,5分)第三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3题。
少年游
欧阳修
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
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①上,江淹浦②畔,吟魄与离魂。
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③。
【注】①谢家池: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句。
②江淹浦:南朝梁文学家江淹《别赋》中有“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句。
③王孙:西汉淮南小山《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
2.(2023新编,5分)本词借咏春草而赋别,抒写离别相思之情。
请分析“草”这一意象的运用之妙。
3.(2023新编,6分)本词“那堪疏雨滴黄昏”与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都写了“黄昏”“细雨”,二者有何异同?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4题。
六月三日夜闻蝉①
白居易
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②。
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
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
【注】①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当时作者在苏州,因病休假。
②东京:指东都洛阳。
4.(2020吉林六校联考,6分)诗中前后两次写到蝉声,作用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第5题。
纪村事
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①归。
【注】①饷田:到田间送饭。
5.(2020天津,2分)“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
相见欢①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
朱敦儒仓促南逃金陵。
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
6.(2023改编,3分)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化用了李煜名篇《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B.“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选取夕阳、大地、大江等雄壮意象,描绘了江河黄昏之景,赞颂了江山的壮美,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C.“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中“簪缨”一词本指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像词人一样的世家贵族。
D.“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中的“倩”字与辛弃疾“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中的“倩”字意思相同,都指请某人做某事。
7.(2023新编,6分)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请结合词句,分析“物”“我”之间的关系。
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韩幹牧马图(节选)
苏轼
众工舐笔和朱铅,先生曹霸弟子韩。
厩马多肉尻脽圆,肉中画骨夸尤难。
金羁玉勒绣罗鞍,鞭箠刻烙伤天全,不如此图近自然。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
杜甫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幹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幹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8.以下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诗首句“舐笔”写画工惨淡经营的情态;“先生曹霸”写韩幹的师承,写出韩幹系出名门。
B.苏诗第五句,描写画中之马华美照人的配饰;接着,以“自然”赞美了韩幹笔下马的形象。
C.“玉花”,玄宗所乘马名,诗中指画中之马。
“庭前”指庭阶上真马,“屹”表现二者的神貌。
D.玄宗看到画十分满意,故“含笑赐金”;掌管马匹的官员的反应,侧面表现了曹画的神韵。
9.两首诗都写到了曹霸、韩幹,在处理上有什么不同?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雁两首(其一)
杜甫
万里衡阳雁①,今年又北归。
双双瞻②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元浪语③,愁寂故山薇④。
【注】①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
②瞻:往上看,往前看。
③浪语:妄说,乱说。
④故山:比喻家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用“万里”和“衡阳雁”写向南漂泊路途之远,为大雁的北归作了铺垫。
B.第五、六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动静结合地表现出大雁北归途中急切的心情。
C.诗人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里没有什么妄说乱言,字里行间都是自己的一片衷情。
D.最后一句诗人将自己的万种愁绪遥寄于想象中故乡的山薇,这是作者的虚笔。
2.全诗塑遣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对雨【注】
杜甫
莽莽天涯雨,江边独立时。
不愁巴道路,恐湿汉旌旗。
雪岭防秋急,绳桥战胜迟。
西戎甥舅礼,未敢背恩私。
【注】此诗作于广德元年(763年)秋,时杜甫将从梓州前往阆州。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漫天大雨,又写诗人江边独立,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颔联中的“巴”,是地区名,指的是四川东部、重庆一带。
C.颈联的“防秋”,指西北游牧部落常趁秋高马肥时南侵,需加强警卫。
D.尾联是说吐蕃一定会念及甥舅之礼,不会背叛大唐的恩情。
4.分析概括诗歌所表现的诗人形象。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送湖南部曲①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②。
愧我明珠成薏苡③,负君赤手缚於菟④。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①部曲:部属,部下。
②急急符:紧急命令。
③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苡,有人告发他私藏一车珍珠。
后世用“薏苡明珠”指被人诬蔑,蒙受冤屈。
④於菟:老虎的别称。
楚人“谓虎於菟”。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第一句中的“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部属的勇猛形象。
B.三、四句暗示自己遭谗言而去职,有负部属战功,点明“负君”而愧之因。
C.五、六句夸赞部属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量惊人。
D.作者借写为部属送行,表现了关爱部属的可贵精神,又饱含对现实的感慨。
6.本诗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体现了辛弃疾“怨而不怒,乐观昂扬”精神品质,请分别加以赏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赠李白①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②愧葛洪③。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注】①天宝四载(745年),李白被唐玄宗逐出宫廷后的第二年,与杜甫同游齐赵。
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今山东兖州)相别,杜甫写了这首赠诗。
②丹砂,即朱砂。
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
李白好神仙之学,曾入道炼丹。
③葛洪,东晋著名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
7.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用借代手法,以随风飘荡的蓬草,来表现李杜二人相偕漫游、无所归宿的处境。
B.“愧”字照应了“未就”,说李白愧对葛洪,暗示了李白在炼丹学道方面的失败。
C.“葛洪”的典故表面是规劝李白潜心炼丹求仙,实则暗示李白不要为现实处境伤感。
D.此诗简洁凝炼,遗貌取神,饱含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赞赏和惋惜等复杂情感。
8.这首诗中塑造的李白形象与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的自我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两诗作简要分析。
考点19 诗歌的形象(解析)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访中洲
[宋]姚镛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一)
[唐]李商隐
秋水悠悠浸墅扉,梦中来数觉来稀。
玄蝉去尽叶黄落,一树冬青人未归。
1.(经典题,4分)第一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访者”形象?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第一首诗塑造了一位不拘小节、格调高雅、充满闲情逸趣的清逸之士。
(1分)他访友不择晴日,而是踏雨而来,可见他不拘小节;(1分)来访是为了和好友探讨“奇字”,这不是什么经世致用之务,可见他充满闲情逸趣;(1分)还没来得及与好友交流,他就先走向水边看那雨中茫茫白云,可见他的清逸情怀。
(1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题目要求分析概括“访者”的形象,解题时,要结合诗句的内容,从诗句对“访者”的描写中总结归纳其形象特点。
诗的第一句“踏雨来敲竹下门”,说的是“访者”探访好友的时间。
他不择晴日,而是踏雨而来,可见其不拘一格的率性和高雅的格调。
“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说出了探访本是为了和好友探讨“奇字”,“论奇字”已算“无事忙”,非经世致用之务而完全出于志趣,但“访者”还没来得及交流就先走向水边去看那雨中茫茫白云,可见其个性的清逸自由。
2.(经典题,5分)两首诗中“被访者”均未出现,但诗人都巧妙地写出了“被访者”的形象,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
答案:两诗均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展现“被访者”的形象。
(1分)姚诗前两句及最后一句描绘出“被访者”居住的环境——门前有修竹,傍水而居,荷香四溢,展现出“被访者”居住的地方环境清幽、远离尘嚣,同时用“竹”“荷”“白云”这些意象隐喻“被访者”,侧面烘托出“被访者”高洁、清逸的形象。
(1分)后两句写“访者”“论奇字”“看白云”,间接表现出与其志趣相投的“被访者”的清逸高雅。
(1分)李诗首句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被访者”生活的环境——秋水漫长悠远,似要浸湿“被访者”住处,表现出“被访者”居住环境之清幽、偏远,侧面烘托出“被访者”的超尘脱俗。
(1分)后两句用“玄蝉”“叶黄
落”“冬青”描绘出一幅清冷的深秋景象,而此时“人未归”,侧面表现出“被访者”远离尘嚣、超然物外。
(1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
题干说“两首诗中‘被访者’均未出现,但诗人都巧妙地写出了‘被访者’的形象”,可见两首诗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被访者”的形象。
然后结合诗句分析。
姚诗,前两句和最后一句都写出了“被访者”居住环境的特点。
“踏雨来敲竹下门”,说明“被访者”门前有修竹;“荷香清透紫绡裙”,说明“被访者”临水而居,有荷塘,荷塘里还有荷花;“先向水边看白云”进一步说明“被访者”临水而居。
同时,诗人选用的意象“竹”“荷”“白云”都是高洁的象征。
由此可见,诗人用“被访者”居住环境的清幽绝尘侧面烘托出“被访者”清逸高洁的形象,用“竹”“荷”“白云”等意象暗喻“被访者”的品质高洁。
第三、四句写“访者”的行为,“论奇字”“看白云”表现出“访者”的闲情逸趣,从而折射出“被访者”生活之闲适。
再看李诗,首句点出诗人拜访的时节是秋季,“秋水悠悠浸墅扉”显示出“被访者”居处环境之清幽、人迹之罕至,也侧面反映出“被访者”的超尘脱俗。
三、四两句着重描写“被访者”居处的院内之景,“玄蝉去尽叶黄落,一树冬青人未归”。
玄蝉,黑色的知了,指秋蝉、寒蝉。
这两句描写也极富韵味。
“玄蝉去尽叶黄落”照应首句“秋水”,进一步渲染出“被访者”居处的幽僻冷寂、远离尘俗。
最后一句,在“玄蝉去尽叶黄落”的反衬下,突出了冬青为主人苦苦守候的状态;“人未归”与“不遇”相呼应,表现出“被访者”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3题。
南歌子·新开池戏作
辛弃疾
散发披襟处,浮瓜沉李杯。
涓涓流水细侵阶。
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
画栋频摇动,红蕖尽倒开。
斗匀红粉照香腮。
有个人人,把做镜儿猜。
3.(2020云南昆明三模,6分)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本词中的词人形象有何不同?结合本词内容,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南歌子·新开池戏作》描写了词人在新开池边浮瓜沉李、凿池唤月等生活情景,塑造了词人率真浪漫、随性自然、襟怀洒脱的闲居者形象。
(3分)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等典故塑造出一个胸怀壮志、心忧天下却又屡遭排挤的爱国志士形象。
(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解答此类题目,需分别把握两首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再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形象的异同。
《南歌子·新开池戏作》中的词人是一个闲居者的形象,通过写新开小池周围的美景,描写日常生活,展现对生活的热爱,流露出一种闲适洒脱之情。
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词人是一个心怀抗金壮志但不受重用的爱国志士形象,词人以廉颇自比,抒发的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之情。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北陂杏花①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
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成尘。
杏花
[唐]罗隐
暖气潜催次第春,
梅花已谢杏花新。
半开半落闲园里,
何异荣枯世上人。
【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两次拜相,又两次罢相,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
1.(2023改编,4分)结合前两句简析《北陂杏花》中“杏花”的形象特点。
答案:《北陂杏花》的首句交代了杏花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一池碧绿的春水环绕着杏树。
“绕”字既写出陂水曲折蜿蜒之势,又写出水、花之相依相亲,突出了杏花清婉、柔媚的特点。
(2分)次句从花与影两个方面写杏花的绰约风姿。
满树繁花竞相开放,满池花影摇曳迷离。
“妖娆”二字本用于写人,这里用于写杏花,展现出杏花争奇斗艳的照人光彩。
(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中的事物形象。
根据题干要求,要结合《北陂杏花》的前两句来分析。
《北陂杏花》的一、二句写景状物,描绘的是杏花临水照影之娇媚。
首句点明杏花所处的地理位置。
“陂”,此处指池塘。
一池碧绿的春水环绕着杏树,预示着勃发的生机。
“绕”字用得精巧,既写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势,又写水、花之相依相亲,突出了杏花傍水而生、占尽春风、清婉而柔媚的特点。
次句从花与影两个方面写杏花的绰约风姿。
满树繁花竞相开放,满池花影摇曳迷离。
“妖娆”二字本用于写人,这里移用于杏花,展现了杏花的照人光彩。
一个“各”字,表明在诗人眼中,花与影一样美艳、多情,一样令人流连忘返、沉迷自失。
2.(2023改编,5分)两首诗均写杏花,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不相同。
(1分)王诗写杏花“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赞赏杏花不愿沉沦的品格,寄寓诗人甘愿为理想献身,始终不渝的节操,充满了悲壮。
(2分)罗诗由“梅
花已谢杏花新”而生发出深沉的人生思考——人事代谢如同杏花荣枯,充满着无奈。
(2分)解析:本题考查把握事物形象的特点及寓意。
解题时要注意题干有两问。
首先回答情感是否相同,此题因两首诗主旨不同,故不能回答“相同”,答案唯一。
接着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两首诗的形象有何不同,所蕴含的情感又有何不同。
王诗的一、二句通过环境描写和拟人的修辞,突出了杏花清婉柔媚、风姿绰约的特点。
三、四句则重在褒扬北陂杏花品性之美。
“春风吹作雪”,这一笔淋漓尽致地描绘出风吹杏树,落英缤纷,似漫天飞雪的凄美景象,比喻生动。
春风吹拂,娇媚的花儿不堪承受,它凋谢了,零落了,这本是让人黯然神伤的。
但诗人却偏说它胜过南陌杏花,矜持与自足之意溢于言表。
这一对比启人深思:“南陌”在此诗中与“北陂”相对立,这两个背景意象包含着空间的隐喻。
若说清幽静谧的“北陂”是远离浮世喧嚣的隐逸之所,“南陌”则正是熙来攘往、物欲横陈的名利场。
“南陌”繁华,“北陂”僻静;“南陌”热闹,“北陂”空寂。
北陂杏花即使零落了,尚可在一泓清波中保持素洁;而南陌的杏花要么历尽亵玩、任人攀折,要么凋零路面、任人践踏,碾成尘土,满身污秽。
结合诗歌背景可推知,南陌杏花是对邀功请赏、党同伐异的得势权臣的影射,北陂杏花则是诗人刚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的象征。
一“纵”一“绝”,呼应紧密,激浊扬清,掷地有声地表明了诗人的政治立场与人生操守。
罗诗说的是在春风潜入人间,梅花凋谢后杏花绽放娇妍的新貌。
但即便是新开的杏花,也抵不过自然的规律,抵不过自己的命运,陆陆续续开放的杏花终会陆陆续续地凋零枯萎。
诗人由杏花的枯荣联想到世间人事的兴衰,不由得感慨万千,抒发了对人事代谢的忧思与无奈。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3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3.(2018全国II,6分)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w积蓄气势的作用;(3分)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3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物象在诗歌中的作用一般有: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表情达意,寄托情感;具有象征意义,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多在咏物诗中);作为线索,串联全诗等。
“酒”是本诗中出现了两次的物象。
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找到“酒”出现在哪里。
第一个“酒”出现在创作书法之前,“酒为旗鼓笔刀槊”,诗人把酒比喻
成战场上的旗鼓,把笔比作冲锋杀敌的刀槊,这样,一幅大战在即的紧张肃穆的画面便宛在眼前了。
诗人渲染的这种大战在即的气氛,实际上是为书法创作酝酿情绪、积蓄气势。
第二个“酒”出现在“须臾收卷复把酒”一句中。
显然,书成以后,诗人想到的是,赶紧拿起酒纵饮一壶,而在酒酣中,诗人却“如见万里烟尘清”。
由此可知,“大战”已经以胜利告终,一位胜利者的形象跃然纸上。
他的磊落豪气,他的踌躇满志,他的欣然自足,可见可感。
五、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第1题。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①
黄庭坚
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
黄流不解涴②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初平③群羊置莫问,叔度④千顷醉即休。
谁倚柁楼吹玉笛?斗杓⑤寒挂屋山头。
【注】①此诗为元丰三年诗人离京赴太和知县任时告别友人之作。
黄十七:黄介,字几复。
②涴:污染。
③初平:皇初平,《神仙传》曾记其牧羊成仙之事。
④叔度:指东汉黄宪,其志向高洁,不应官府征辟,时人赞其气度“汪汪若千顷陂”。
⑤斗杓:指北斗星。
赠别几复
黄庭坚
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楚苹。
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①见平生。
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
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
【注】①发药:意为善言劝人以当药石。
1.(2020山东模拟,6分)《汴岸置酒赠黄十七》与《赠别几复》均运用了“月”这一意象,作者在两诗中运用该意象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汴岸置酒赠黄十七》一诗中的“月”是实写的明月,与“黄流”意象合用,意指澄明的秋月倒映在汴河中,河水一片浑黄,而明月依然澄明。
作者在邀请朋友出游以消其忧的情境下写不被混浊的汴河水污染的明月,是在含蓄劝勉友人要保持明月般澄明高洁的情怀。
(3分)《赠别几复》一诗中的“月”,是虚写之明月(是作者想象中的明月),作者想象别后,明月空照今天与友人邂逅倾谈之地,而相遇倾谈已成往事,心生对友人的不舍与离别愁情。
(3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意象,是诗歌当中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景象,它是作者抒怀的一种凭借。
在古典诗歌创作中,作者习惯于将内心情感融入意象之中而不直接表白,这就产生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作答时,需要仔细体味意象在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