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高中诗词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春①

苏轼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②,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③。

【注】①题目为编者所加,原诗仅有诗前小序。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诗人被贬黄州期间。②酽,yàn,(汁液)浓;味厚。③招魂,即《楚辞·招魂》。传说宋玉因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怀王,希望他能悔悟,及时召回屈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设想“东风”为春之信使,城居的诗人没有感觉到春意,渴望春意的诗人于是主动出郊寻春、旧地重游。

B. 颔联宕开一笔,不写寻春所获,而作起议论来,表达感慨,诗意警策。可结合作者同时期写的《前赤壁赋》来理解。

C. “江城”诗中指黄州。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既表明这次春游的欢聚畅饮,也表现了苏轼在黄州的生活状况。

D. 最后两句是告慰故人,诗人表明自己在黄州过得很好,并邀请京城的朋友到此相聚,让友人不必为自己返京之事多操心。

(2)颈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答案】(1)D

(2)表现了诗人虽身处逆境,却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江城欢聚之乐、人情朴野之纯,都可以让人抛却烦恼的往事。虽遭贬谪,诗人却欢聚此间,乐在此间,不以为意。

【解析】【分析】(1)D项,“邀请京城的朋友”错误,“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意思是“我们已经约定了,每年春季的时候都要出东门踏青,所以,我的老朋友们啊,你们就不必因为此事担心挂念了”,后一句中的“故人”是指老朋友,而前一句中的“约定”的不是京城老朋友,结合颈联“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可知,这里是与“野老”相约。故选D。

(2)“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意思是“让我们去江城边上的酒馆,喝上三杯酒家自酿的好酒吧。这里的民风淳朴,乡间的老人会用饱经沧桑的脸孔上温暖的笑容来欢迎你的”,而从注释“诗人被贬黄州期间”可知,诗人此时是被贬之人,而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苍颜,展示了诗人此次春游的欢聚畅饮,诗人以此为乐,甚至要以此为归宿了,这表现出诗人的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

故答案为:⑴D;

⑵表现了诗人虽身处逆境,却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江城欢聚之乐、人情朴野之纯,都可

以让人抛却烦恼的往事。虽遭贬谪,诗人却欢聚此间,乐在此间,不以为意。

【点评】⑴此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理解、诗歌主旨、诗歌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要读懂诗意,注意情感、形象、技巧等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⑵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联系诗人境遇、所用典故、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进行综合解读。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秋斋独坐寄乐天兼呈吴方之大夫

刘禹锡

空斋寂寂不生尘,药物方书绕病身。

纤草数茎胜静地,幽禽忽至似佳宾。

世间忧喜虽无定,释氏销磨尽有因。

同向洛阳闲度日,莫教风景属他人。

(1)简要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

(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1)以动衬静,以忽至的幽禽反衬出环境的静谧;作者以静谧的环境烘托出内心的宁静以及孤独;并照应开头的“空斋寂寂”。

(2)劝勉、宽慰友人莫负风景;作者身处困境的豁达乐观;也暗含远离政治中心,只能消磨时光的一丝无奈。

【解析】【分析】(1)这两句明显写景,可以从描写手法(动静的角度)、结构(照应上文)来分析。前句“纤草数茎胜静地”写出了环境的幽静,后句“幽禽忽至”,突然飞来几只幽禽,以鸟的飞来衬托幽静的环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所有的景都与情相关,这里的环境的幽静与题目的“独坐”联系起来,以静谧的环境烘托出内心的宁静以及孤独。在结构上此句的“静”与上文“空斋寂寂”形成照应。

(2)尾联“同向洛阳闲度日,莫教风景属他人”中“莫教风景属他人”,劝勉、宽慰友人莫负风景;“同向洛阳闲度日”中“闲度日”说明作者没有得到重用,身处困境,但他依然劝诫朋友“莫教风景属他人”,这里其实也是自我劝慰,体现了他的豁达乐观;“闲度日”,每天只能无所事事,聊以度日,也暗含远离政治中心,只能消磨时光的一丝无奈。

故答案为:⑴以动衬静,以忽至的幽禽反衬出环境的静谧;作者以静谧的环境烘托出内心的宁静以及孤独;并照应开头的“空斋寂寂”。

⑵劝勉、宽慰友人莫负风景;作者身处困境的豁达乐观;也暗含远离政治中心,只能消磨时光的一丝无奈。

【点评】⑴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⑵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

说的要“知人论世”。

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再示儿①

袁枚

山上栽花水养鱼,卅年沈约赋郊居②。

书经动笔裁提要,诗怕随人拾唾余③。

三代文章无考据,一家人事有乘除④。

阿通词曲阿迟画,都替而翁补阙如。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81岁时。②沈约:南朝文学家,曾作《郊居赋》。诗人三十多岁时购置随园,开始了郊外生活。③唾余:唾液之余,喻人的只言片语。④乘除:人或事物的消长盛衰变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首联中,诗人以沈约自比,概述了自己曾经经历的闲适的郊居生活。

B. 诗歌第六句中,诗人语重心长地教导儿子们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人事变化。

C. 尾联中,诗人赞扬了儿子们在词曲、绘画方面的长处,并为此感到高兴。

D. 诗歌首尾联均以叙述为主,诗中虽使用了典故,但整体诗意仍较为浅显。

(2)在学习与诗文创作方面,诗人除了建议儿子们不要从事考据之学外,还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分析。

【答案】(1)B

(2)①读书学习要学会做笔记。读书时,诗人希望儿子们养成用笔勾画、提炼要点的习惯。②创作诗文要有创新意识。作诗文时,诗人希望儿子们不要总是模仿他人,要有自己的创见与新意。

【解析】【分析】(1)B项,“诗歌第六句中,诗人语重心长地教导儿子们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人事变化”曲解文意,“三代文章无考据,一家人事有乘除”,让他们要记住,写诗不能捡别人的陈词滥调,也不要去从事考据之学,因为这些都会埋没掉自己,而没有了“自我”也便淹没了性情。第六句中,袁枚在强调诗里要有自我,正是因为都是自己的东西,而每个人的性情是不同的,因而所创的作品才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也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书经动笔裁提要,诗怕随人拾唾余。”让他们要记住,读书时,诗人希望儿子们养成用笔勾画、提炼要点的习惯,写诗不能捡别人的陈词滥调。“三代文章无考据,一家人事有乘除”,也不要去从事考据之学,因为这些都会埋没掉自己,而没有了“自我”也便淹没了性情。袁枚强调的诗的“新”也就是强调诗里要有自我,写出自己真性情的诗便是新诗。这一切都在表明袁枚鼓励人们从传统精神的桎梏里解放出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个体价值,去努力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生活。

故答案为:⑴B;

⑵①读书学习要学会做笔记。读书时,诗人希望儿子们养成用笔勾画、提炼要点的习惯。②创作诗文要有创新意识。作诗文时,诗人希望儿子们不要总是模仿他人,要有自己的创见与新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