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测试2000-2021,变化趋势说明了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SA测试2000-2021,变化趋势说明了什么?
PISA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
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本文从评价21世纪能力、元认知测评、情境设计、能力分类等几个维度详细阐述了PISA测评所着重要考察的学生能力,能给我们带来很大启示。
今天主要讲一讲PISA与21世纪能力评价的关系,然后针对其中的元认知测评、情境设计、能力分类等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讲。
体现21世纪的能力要求
从2000年至今PISA测评已经到了第8轮,每轮都有阅读、数学和科学三个领域,但其主要的测试领域是轮换的,从阅读到数学到科学。
除了这个主要的测试领域外,PISA对于突破传统的认知能力越来越关注。
2003年,PISA增加了问题解决测评,当时仅限于纸笔测试。
2009年开始引入数字化测试,在部分国家增加了一个数字阅读的选项;为了了解计算机的相关问题,又增加了ICT,就是信息通讯技术熟悉度的背景问卷调查。
2015年,PISA中的问题解决又深化为协作问题解决,主要来测评合作能力。
学生掌握一部分信息,机器模拟人物掌握另一部分信息,或者它可以控制另外一些条件,只有通过沟通、共同合作,才能完成解决问题的任务,同时也有财经素养和ICT问卷的选项。
2018年,PISA增加了全球胜任力的问卷调查及认知测试,其中包括幸福感问卷。
2021年,PISA增加了创造性思维的评价。
从PISA的整个发展趋势来看,有三个特点:
1.关注的问题突破了传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等认知能力的范畴,重视创新思维、问题解决、合作能力、信息素养、财经素养的测评。
2.开始关注到重要的非认知能力,例如说全球胜任力、幸福感,
这些都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测评。
3.在测试的方式上,从2015年开始,全部采用计算机化的测评,没有纸笔测试了。
从对照表可看出,21世纪技能合作组织关注的很多内容,在PISA 测评里面也有体现。
从这样的变化过程中,可以看到PISA更多体现21世纪能力,有很多国际组织关注。
各国所关注的21世纪能力通常有三个特点:跨领域、多维度、高层次。
所以我自己界定了21世纪能力,是指将知识和技能迁移或应用到新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以及有效参与社会的能力。
这里面包括了情境的适应,也包括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还包括了一些参与社会的态度,社会责任感等非认知能力。
如何测评元认知?
21世纪能力是高层次的,也就是常常说的高阶思维。
什么叫做高阶思维?比较多的研究者会提到布鲁姆的创造、评价、分析、运用、理解、记忆的高阶思维。
马扎诺提出了自我系统、元认知系统、认知系统、知识系统,从这个系统来看,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主要涉及到教育和认知,很少涉及元认知。
但从马扎诺的四大系统来如何看待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说面对一个新任务,首先由自我系统来决定是否要做这个任务,由元认知系统提出相关的目标和策略,接着由认知系统处理相关的信息,这三个系统的运作都要借助已有存储的知识系统。
决定要做了以后,就要启动元认知系统,元认知系统决定如何做,我要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分步骤达到这个目标,我采用什么方法和策略达到这个目标,最后评价这个目标有没有实现。
教学首先看大的目标是什么,把这个目标分解成一系列的过程,然后研究要达成目标的策略,最后是我如何搜集证据来证明我达到了
这个目标,其实这就是元认知。
例如,PISA在2000年把阅读素养作为主要框架领域,它的框架里面提到了阅读的参与和元认知,它对阅读素养有很重要的作用,到了2009年的阅读框架里面,更加突出了阅读的参与和元认知,不仅因为它对阅读素养有影响而显得重要,而是它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评价内容,因此在PISA2009的学生问卷中调查了学生的元认知策略。
PISA2009框架的第二个重大修改涉及纳入数字文本,是第一个测评数字阅读能力的大规模国际研究。
2018年,PISA将阅读过程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叫做文本处理过程,包括如何查找信息、理解文本、评价反思;另外一个是任务管理的过程,现在越来越注重关注多任务的阅读和管理,要看多个文本后才可以得出分析和判断。
多个文本同时处理或任务目标需要多个步骤,就要涉及到一个任务管理,通过计算机的测评可以搜集学生在后台处理多个文本或多个步骤的一些过程性信息,例如,你是仔细读了题目以后,仔细想了以后再去做的?还是拿上来就做的?
元认知能力的两种测试方法
方法一,问卷调查:
如何样评价学生是否知道哪些方法对阅读成功很重要,其中有一个策略是理解和记住信息的策略,测试就给学生一个问题。
学生打完分以后,就把学生的评价和阅读专家的评价去比较,如果一致性高,则说明这个学生掌握策略程度比较好。
理解和记住信息的策略
你如何评价下列策略的有用性?
1.我将注意力集中在文章中容易理解的部分
2.我快速地把文章读两遍
3.读完文章后,我与别人讨论文章的内容
4.我划出文章的重要部分
5.我用自己的话总结文章
6.我大声地把文章朗读给另一个人听
方法二,后台数据分析:
例如,有数字阅读的选项,通过学生在计算机上点击的链接可以看到,学生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他点过哪一些链接。
下面这张表就是学生点过的链接数量。
可以看到,上海与新加坡学生都排在上半部分,说明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点了很多的链接。
新加坡学生点击的链接质量最高,全部集中在他要解决的目标上,而上海学生则再点击时可能都忘记了最后要解决什么问题,在过程当中不会检查是否导向目标,这就是为什么纸笔测试成绩远远高于新加坡,但是数字化阅读成绩显著的低于新加坡。
情境是知识迁移能力测评的关键
不能说21世纪能力只关注创造性思维、合作能力等,其实,阅读数学和科学也是最基础的能力。
所以,PISA在阅读、数学、科学测评当中,也采用了问题解决的方式来考察在新情境当中的应用。
这是日本借鉴了PISA测评重新设计了他们的评价,数学A卷考知识,B卷靠应用。
A卷中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的正确率达到了96%,但是B卷同样用这样一个概念来比较两个公园面积的大小,正确率只有18%。
在现实情境中的应用涉及到了转化,如果考试只把算式列好给他,或者把最重要的信息挑好给他,没有干扰信息,学生做起来很容易。
但是如果现在有很多干扰信息,你要找出哪一个是所需要的,就增加了难度。
艾瑞克想自己组装滑板。
要是在这个店里自己组装滑板,最高价和最低价是多少呢?从全球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可能只能答对其中的一个。
但如果只列算式给学生,这其实就是一个加法,那么正确率可以达到95%。
PISA关注对问题解决过程中不同能力
以数学问题为例,如果给你的是一个现实背景的问题,然后要把现实问题变成一个数学问题,例如说你要知道,这个是可以列一个方程的,你把这个方程列出来,把现实问题抽象出一个数学模型后再去解决,这就变成解决数学问题了。
得到结果后,还要解释这个结果在现实当中的意义,是否切实可行?整个过程,PISA测评把它分为三个能力,数学的表述、数学的应用、数学的阐释。
以经常会看到的数学试卷为例,一般根据题型来分为填空题,选择题,文字题,计算题,应用题等。
教师讲解时,一种是根据题型,分析每一个大块的得分率是多少,看学生哪个环节比较薄弱,另一种是一题一题讲下来。
但如果教师真正要解决学生的问题,就必须对每一个小题,去做这个题目评价了什么能力的细致分析。
例如,有些小学数学试卷80%以上的题目评价的都是计算能力,所以如果不用能力的框架对它分析,测评的内容很可能会有所偏颇。
如何对能力做分析,可用题目分析特征的方法分析题目是考哪一种能力,写出每一个题目的主要解题步骤,看看这里面最难的是哪一个步骤,要求最高的能力就是这一道题目测评的主要能力,命题指向要清楚,一道题评价一个能力。
此外,还要分析情境,这就涉及到学生是否会在新的情境当中迁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