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能经济
殡葬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选择
潘玲玲 杜海玲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摘要:随着国家的实力日渐的发展,给各大行业带来危机与机会。
在这新时期,殡葬事业发展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我国
殡葬事业现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提出对殡葬事业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殡葬事业;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4-000375-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殡葬事业也不甘落后,传统的殡葬业也在不断的迎来了各方面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上祭祀网站以及宠物殡葬行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大众面前亮相,但无论殡葬形式如何改变,殡葬事业仍是让各方人士头疼的一大难关。
其中高昂的墓地费就让百姓悲叹“死不起”,缺少法治的殡葬制度让政府“挠破头”以及垄断性的殡葬事业的暴利驱使下将这“浑水”搅得更加“混沌”等问题一直都是社会领域关注的点。
同时,据相关研究报告,中国老龄化问题严重,老年人人口已突破2亿大关。
2010年时,中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19亿,这一数字到2050年将翻一番。
随着中国人口持续老龄化导致每年死亡人数不断增长,每年有约930万人死亡,火化人数稳定上升。
这成为中国殡葬服务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死亡人数,因而拥有最大的死亡服务潜在消费群。
到2017年,中国殡葬服务业市场的规模将达165亿美元。
同时宠物殡葬行业的兴起,不由得让大众担忧自己百年后还将与宠物“争夺”墓地。
据统计,至少有20%的宠物主人有宠物殡葬及祭祀的需求。
目前,我国宠物经济的市场潜力至少能达到150亿元。
然而,如何解决当前社会关注的殡葬陋习,如何健康、和谐的发展殡葬事业,如何改革殡葬事业等无不是现如今以及未来殡葬事业发展的关键。
应引起社会大众以及相关部门的相关重视。
一、殡葬行业乱象主要表现
(一)殡葬行业不透明,暴利不断,重压百姓
殡葬市场属于特殊的消费品市场,既包括物质生活消费,又包括精神生活消费。
除了一般消费品市场的特征外,其还有几个独有的特征。
它的第一个独有的特征是殡葬市场是完全竞争与区域垄断并存,其中殡葬用品,如棺材、骨灰盒、寿衣、随葬品等,在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
而遗体接运、遗体火化等依附于殡葬设施的殡葬服务则处于区域垄断的状态,这些服务的提供者属于垄断竞争。
其次,商品的价格一般取决于其价值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但大部分的殡葬商品的价格远高于价值,并且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不大。
最后,社会消费总量大,但个体消费量小且重复购买率低。
这说明殡葬市场涵盖整个社会,涉及每个家庭,总数量极大,而对具体家庭来说,其购买是“偶然”的,不需要大量购买或储备。
结合这些特征,用一句话来说,对于具体家庭而言,当其家庭成员不幸离世,这一突发情况,迫使他们进入了这陌生的殡葬市场,加上人们之前对其的避讳以及面对亲人的逝去悲痛的心理让他们只能任由殡葬商们“狮子大开口”,“人为刀俎,我未鱼肉”。
这都是由于在殡葬市场特征的影响下,导致行业信息的不对称,百姓无法了解这一行,只能听之任之;再加上大众对其市场关注度不高,导致出了事就不知该如何是好,只能找各种中介,以此导致各资金链的不透明,让人不得而知其中到底有多少“猫腻”。
(二)殡葬法治滞后,政府无法充分发挥监管作用
我国殡葬法治建设滞后,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现代殡葬事业的健康发展。
由于未将法律位阶的《殡葬法》纳入法律程序,使殡葬执法无法可依。
同时现行的《条例》内容比较简单、抽象、过于原则和与法律相比的局限性,缺少了对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参与殡葬活动是吧权利义务规定,也缺少了法定是殡葬义务人的规定,缺少殡葬服务机构的权利义务规定,也缺少政府相关部门职责规定。
以致殡葬行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出现不少的鱼目混珠的现象。
使得殡葬市场似一滩浑水,让政府相关部门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怎么管,如何管,管什么,凭什么管。
使得殡葬设备和殡葬用品市场处于垄断或无序竞争状态,价格高,侵害了公众利益。
(三)殡葬陋习,阻碍殡葬事业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民间的习俗林林总总、丰富多彩。
在千百年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我国丧葬习俗讲究“入土为安”“留有全尸”.在这一大传统伦理的影响下,使大众坚持传统土葬,不太愿意去接受其他的安葬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殡葬事业改革的难度。
同时土葬筑坟头占用土地,而且土葬的仪式繁琐,迷信色彩浓厚。
如选阴宅、看风水、摔漏盆、披麻戴孝、磕头作揖、烧纸念经,扎花圈、扎纸人,等等,程序繁琐,极易助长“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社会风气以及“隆重厚葬”“依恋祖坟”等陈规陋习,这些都与社会文明建设有悖。
(四)新兴殡葬行业,几家欢喜几家忧
我国殡葬改革,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已走过60多个春秋,相信火葬这一次对大家来说已经不算很陌生,实行火葬在我国可以说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火葬对于传统殡葬也可以算是一种新型的行业,但其也有很大的弊端。
首先火葬场永久占地,据《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4)》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共殡仪馆1784个,民政管理公墓1506个,火化炉5743;其次,火葬场地投资建设成本高、费用大;一般的火化炉价格在20万~50万之间;同时,火葬污染环境并且消耗能源,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平均火化率49.5%,如果按照人口的千分之六的死亡率计算,我国每年需要焚烧尸体大约500万具。
每年所消耗掉的柴油大约7500万,电能大约12500万度;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骨灰钻石这一新型的殡葬方式出现在大众的面前,骨灰钻石就是利用科技将人的骨灰打磨成钻石,这种方式可以在极大程度解决目前墓地资源的不足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摒除殡葬方面的陋习。
但其最大的问题是该项目对科学的技术要求十分高,我国至今还未完全掌握这一技术,以及其制造成本费用不低,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担。
据说把骨灰制成1克拉的钻石价值可达22000美元;其次,在这互联网风生水起的时
现代经济信息
代,殡葬事业也将手伸向互联网。
一批批的网上祭祀平台如“雨后春笋”涌入市场,这本是好事,说明人的观念在改变,也能利用互联网的特性打造一个健康环保便利的平台。
可惜,由于市场的监管不当以及其本身的缺乏运营经验,导致有一大部分的网上祭祀平台出现恶搞现象,造成一系列的不良结果。
使利用互联网结合殡葬行业的想法受到一定的信任危机,同时也搅乱了市场。
最后,这些新兴的殡葬行业除去其本身的优缺点外,其市场的监管也成了各方头疼的源头,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以及监督。
任其自由发展,这将是悬在改革殡葬事业头上的一把双刃剑。
二、缓解殡葬行业乱象的途径选择
(一)全方面的科学落实殡葬立法内容,加强执法力度
古人有云“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也就只有规矩立起来了,事情就变的明朗起来了。
殡葬事业也是如此。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之所以无法发挥监督作用,有很大的原因来自于此,只有法律完善了,才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因此,首先我国应该充实有关尸体方面的基本内容,包括从立法的角度明确解决“尸体”的概念与范围、尸体检验制度、尸体殡葬许可制度等殡葬活动的前提性、根本性问题;紧接着,完善有关殡葬事物监管主体的法律规定,其主要是明确有关行业协会在行业监管方面的法律地位和权力义务;再增加关于对殡葬从业人员的法律规定以及完善殡葬服务经营主体的法律规定,将“殡葬设施”和“殡葬服务”两概念科学区分,借鉴国外经验,实现“殡葬设施提供”与“殡葬服务提供”的“分业经营”,以便斩断殡葬行业的“一条龙”服务,使信息透明。
最后,也可以借鉴执业资格制度和经营许可制度的规定,完善我国殡葬行业的行政许可制度,提高殡葬服务行业的专业水平。
以达到泾渭分明的效果。
(二)殡葬改革与社会建设相配套
首先,殡葬改革关系千家万户,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党风政风民风,国家推动的殡葬改革的政策措施务必须落到实处。
而加强社会建设,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因此,殡葬改革应与社会建设相配套,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将“死有所葬”和“善后保险”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殡葬保障制度,为人生画上圆满的句号。
其次,应将殡葬公关服务设施设备投资乃如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人民提供优质殡葬公关服务场所。
将殡葬基本公共服务机构均等化所需经费纳入国家各级财政预算,确保惠民殡葬政策的实施。
最后,应加大政府购买殡葬公共服务力度,促进殡葬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
在一定的程度是打破了该行业的暴利以及垄断的现象。
为人民争取相应的利益。
(三)破殡葬之陋习,树文明殡葬之风
要想破除殡葬的陋习,就要先从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下手。
而我们不能采取强制的手段,应让百姓们看到文明殡葬的好处,同时将其好处与百姓的切身利益相联系。
第一,应该完善推行殡葬改革的各项设施,使殡葬改革进入常态化。
为此就要有施行各项措施作为保障。
其中公益性公墓的构建、网络公墓的出现都成了推动殡葬改革的有效措施之一。
2010年,武汉市出台《武汉市殡葬管理方法》明确提出“限制经营性公墓的建设,鼓励和推行公益性公墓建设”。
“如果说从土葬到火葬,是殡葬形式的第一次重大进步,那么从保存骨灰到不存骨灰,是有一次的巨大飞跃”,那么网上公墓的出现更是我国墓葬形式的又一次质的飞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公墓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这在很大程度解决了墓地的紧张,缓解祭祀上烧钱焚纸所带来的污染、以及便利人们扫墓,开创了一个便利健康环保的殡葬形式。
因此,国家应支持网上公墓的构建同时加大对其的监管力度。
第二,大力宣传工作,使新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此,除了利用实物海报以及横幅的张贴外,应利用互联网的传播能力,通过微信、QQ、微博、网络等平台宣传殡葬改革。
更甚至,可以设计一些公益性的网上公墓的平台,使大众明白其优势以及便利。
最后,应该刚柔并济,以教育为主、强制为辅。
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殡葬改革事业从政府与民众这两方面入手,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的推行文明、绿色的殡葬事业。
(四)改变传统殡葬观点,构建现代生态殡葬事业
时代在改变,若想快速的发展就要将一些陈旧无用的传统观念给以摈弃,以可持续的环保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只有引进一些先进的观念,才有利于殡葬事业的发展。
所以,首先,改变民众的观念是一关键,应在民众中树立与时俱进、移风易俗、节约资源。
生态环保、法治国家等健康积极的思想。
让民众能接受殡葬事业的改革与创新。
其次,做好殡葬事业改革的各方面建设,构建一个完善的现代生态殡葬行业。
包括祭祀形式的改革,葬法葬式的改善等。
祭祀方面的改革,可从社会公祭、集体祭祀、网络祭祀等现代追思形式方式,以健康文明的主调大力推动网上祭祀;探索以先进文化为引导的殡葬;宣扬文明祭奠,低碳祭扫。
而葬法葬式方面的改革,引入生态葬的形式,避免坟头占地的现象,探究业内普遍存在的以树葬、花葬、草葬等葬法以及海葬等生态节地葬式界定是否科学;研究节地生态安葬的综合评价是否标准。
最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综合的研究新型的殡葬行业是否符合社会的发展,是否能缓解殡葬乱象的问题,是否能满足民众的生理需求以及心理需求。
同时应尽早出台相应的有关新型殡葬行业的法律规则,规范其市场,对其予以一定程度的监管。
调动社会全员、政府等各方面的关注,积极的共同构建现代生态殡葬事业。
参考文献:
[1]朱勇.中国殡葬事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63.
[2]李伯森.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2015:47.
[3]葛铁强,连峰.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探究——兼论城市经营性公墓和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的二元体制.《清明论坛优秀论文集》(下).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342.
[4]冯仿娅
.祭祀新形式——数字化祭奠.探求,2015,5.
作者简介:潘玲玲(1993-),女,汉族,浙江温州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工商管理系,学士。
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杜海玲(1976-),女,汉族,山西大同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创业训练项目立项课题:《大连吾念有限责任公司——电子墓场》,课题批准号:2015XJDCB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