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比较 探究《月诗两首》教案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朗读两首诗歌,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反复吟咏,体会作者的不同的语言表达特色。

3.比较、探究这两首月诗与本单元其他诗文的不同表达方式和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学习古诗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难点:比较、探究其与其它诗文的不同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五篇与月亮有关的诗文,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用自己的方式去叩问月亮。在他们的笔下,月展示出不同的风采。一切景语皆情语,不同的人心目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轮明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另外两首著名的月诗,大家一起来看看,李益、王维笔下的那轮明月又是如何?

二、背景知识、作者简介。

1.李益(748—约829),字君虞,唐朝诗人。受降城,唐代在西北筑有东、西、中三受降城,此处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后锦旗乌加河北岸。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愁情的名作。诗歌笔法简洁轻灵,意韵深隽,曾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

2.王维,盛唐时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字摩诘,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受佛学影响很深的大诗人,因其诗歌中多有禅宗意象,故后人将其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并称为“诗佛”。王维的诗描写形象、气韵生动,往往在短小的诗篇中借助特殊的意象显示出浑然的意境和隽永的诗意。所以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对王维的诗艺意境做了很好的总结。

三、学生朗读两首诗,整体感知诗的内容。

1.正音:

(板书)烽降涧

2.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诗的意思。

〔学情预测〕两首绝句,内容短小,在注释的帮助下,学生基本能理解诗歌的大意。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统一指导。

3.教师明确:

《夜上受降城闻笛》:月光像霜一样洁白而寒冷,映照在回乐城东面耸立着的烽火台。沙漠像雪一样白,边塞一片荒凉景象。不知什么地方吹响了芦管的音乐,整个夜晚,所有的将士都在思念自已的故乡。

《鸟鸣涧》:人的心闲静下来才能感觉到春天桂花从枝头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皎洁的月亮从山谷中升起来惊动了山鸟,时而在山涧中发出鸣叫声。

四、细读,感受这两首诗的语言表达特色。

〔学情预测〕诗歌的语言表达特色是比较有难度的问题。虽然这两首绝句文字简洁,但要学生品味它的语言特色有一定的困难。可以引导学生从已经学过的诗文中去寻找思路,通过比较,并且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体会感受。

学生反复诵读,思考,讨论。

教师明确:

1.《夜上受降城闻笛》: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后两句则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这首诗写得有色有声有情。烽火台、沙漠、高城、月色,构成了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如泣如诉的笛声更触发起征人无限的乡思。全诗将诗情、画意和音乐美熔于一炉,构成了幽邃的艺术境界。诗歌最后摄制征人望乡的特写镜头,非常醒目地点明主旨,令人玩味不已。

2.《鸟鸣涧》:这首五言小诗主要描绘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心情。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动衬静,寓静于动。“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二句写出了一种静谧恬美的意境:寂静的山谷中,人迹罕至,只有春桂在无声地飘落;夜半更深,万籁俱寂,似空无一物。接下诗人又写出了更有诗意的一幕:“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由于山中太幽静了,因此,当一轮明月突然升起,皎洁银辉洒向这夜幕笼罩的空谷时,竟然惊动了山中的鸟儿,于是在幽谷溪边鸣叫起来。这叫声似乎一时打破了山中的宁静,但它又让人感到空旷的山中更加幽静沉寂。这首诗写得形象逼真,生动自然,情趣无限。诗中虽然写的花落、月出、鸟鸣,但是这些动的景物,既让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

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与自然和谐共存,早已成为人们孜孜以求的至高理念。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正贴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他的诗可粗读,可细品。粗读,有抑扬顿挫的韵律之美;细品,则被那美仑美奂所陶醉。喜欢大自然就读王维的诗吧。

第二课时

一、探究《夜上受降城闻笛》,与《月夜》相比较。

1.同样是月夜思念远方的亲人,《夜上受降城闻笛》与《月夜》中的对月的描写有何不同特点?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学情预测〕以“月”这个意象为切入点,学生比较容易把握,也较容易深入理解不同的作者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师明确:

《夜上受降城闻笛》诗中对月的描写十分精彩: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虽与“庭下如积水空明”都写月光之明亮,但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孤独的芦笛声起,唤起了戍边将士心中激荡的思乡之情。

《月夜》中没有实写月亮,而是通过闺中爱妻夜晚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写出了月圆人不圆,思念之情刻骨铭心。“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是整首诗中意境最优美,辞采最清丽的抒情句子。鬟湿而臂寒,状看月之久与怀人之痴。月色愈好而痛苦愈增,夜深天寒都浑然不觉。这位闺中娘子是如此多情而执着,难道还不值得我们的诗人深切思念吗?

2.品味两首诗的语言,想像,用自己的方式为大家勾勒出两幅望月怀人的图景。

学生细心揣摩,大胆想像,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这两首诗的理解。

〔学情预测〕设计这个问题,就是为了让学生开拓思路,用自己的心去体会文学作品,不给学生更多的限制,但不能让学生天马行空,应要求他们能符合诗歌原本要表达的意思和其创设的意境。

教师引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