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2年《政府工
作报告》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政府
•【公布日期】2022.03.23
•【字号】沿府发〔2022〕2号
•【施行日期】2022.03.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县城新区管委会,县政府各工作部门: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自治县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2年3月23日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2月14日在自治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代忠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沿河极为特殊、极其艰难、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历经大考验、蓄势大发展、赶超大跨越的五年。

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及县人大、县
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八届自治县人民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从贵州“边沿”变为融入成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前沿”,励精图治、务实拼搏,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完成了自治县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这五年,我们在攻克贫困堡垒中迎难而上,披荆斩棘,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落实市委“76554”工作法,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努力克服疫情、灾情影响,先后选派5151名干部脱产驻村帮扶,109家县直单位定点帮扶429个村(社区),投入各级各类扶贫资金160多亿元,实施“五个一批”,打好“四场硬仗”,建成1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完成搬迁群众10857户51089人,实现了交通建设“组组通”、安全饮水“户户有”、电力通讯“家家畅”、人居环境“寨寨靓”,全县4.1万户17.6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按时高质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这五年,我们在统揽经济发展中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2021年底,预计地方生产总值147.66亿元,年均增长8.5%;财政总收入
9.08亿元,年均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亿元,年均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4亿元,年均增长8.9%;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到167.76亿元、176.28亿元,年均增长5.6%、21.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4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35元,年均增长8.4%、9.8%。

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实施“双千工程”,改造项目32个、引进优强企业52家;新增茶园面积
0.58万亩,生态畜牧286.2万头(只),生态果蔬33.41万亩,生态中药材5.69万亩,农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实施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实现旅游总收入63.22亿元,年均增长5.5%。

成功申报乌江黎芝峡和沙子南庄4A级景区、中界狮子山3A级景区,提升了“画廊乌江·山歌沿河”美誉度。

——这五年,我们在推进城乡融合中苦干实干,全域统筹,基础设施明显改
善。

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6.47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达17.1万人,思州新区、黄金山片区等开发建设和旧城改造有序推进;建成滨江天宸、滨江御景、思州温泉城等一批地标性建筑;新建了乌江湿地公园二期、渔港码头、民族体育场、体育馆、地下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

实施“六网会战”,建成乌江三桥、沙坨大桥,沿印松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全县新增通车里程3158公里。

建成甘溪水库、当坝水库、邓家溪水库。

扩建了板场、泉坝、新景变电工程,110千伏鱼溪输变电工程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全面升级;实现所有建制村光纤宽带、4G网络、广电网络全覆盖。

——这五年,我们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守正创新,系统破题,发展活力更加强劲。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政务服务、农村产权等改革多点突破。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数增加1414家,增加率73%。

完成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10.4万户。

完成438个涉农行政村(社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赋码颁证。

深化“三变”示范创建,全县“三变”试点村达250个,实现全县乡镇(街道)改革试点全覆盖。

对接引进西南水泥厂、五矿集团、浙茶集团等22家央企、农业龙头企业、民营500强企业来沿投资兴业,招商引资项目226个,投资总额225.97亿元,到位资金217.92亿元,投产项目208个,在建项目18个。

——这五年,我们在践行生态文明中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深入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森林覆盖率达63.25%。

狠抓中央、省、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等问题整改,实施“双十工程”,乌江、洪渡河等流域治理积极推进,率先全流域取缔网箱养殖,完成全县重点水域退捕禁捕,地表水水质总体优良。

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5%以上,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率大幅提高。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造农村卫生厕所3.64万户(个),改建农村公共厕所381座。

河长制、林长制全面推行,扎实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
境整治,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建成县城区污水处理二期运维中心、洪渡镇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焚烧厂;完成了19个乡镇(街道)永久性垃圾中转站建设,全县23个乡镇(街道)生活垃圾收运实现全覆盖;医疗废物实现100%集中无害化处置。

2020年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和“全省文明城市”称号。

——这五年,我们在增进民生福祉中坚守初心,以人为本,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持续办好民生实事,财政民生投入202.25亿元。

新建及改建各类学校61所,完成了沿河民族中学整体搬迁,新建了沿河第二中学、沿河第三中学、县实验中学、黄土中学;扩建洪渡完全中学,完成县中等职业学校综合实训楼建设,县第四中学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86%,基础教育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验收,累计招聘教师1815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职教育协调发展。

完成21个乡镇(街道)卫生院标准化项目、22个乡镇(街道)中医馆、411个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县人民医院荣获“全国县级综合医院中医药示范单位”;成功创建二级妇幼保健院;完成秋冬季疫情防控“九大能力”建设项目,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社会救助水平大幅提升,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特困供养标准逐年提高。

实现城镇就业人数、转移农村劳动力逐年增加。

社会治理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丰硕;“七五”普法全面完成;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不断深化,成功创建“国家级信访三无县”;建立乡村应急管理体系,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能力大幅提升。

——这五年,我们在坚持政治引领中忠诚担当,勤勉作为,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狠抓省、市巡视巡察、审计监督等发现问题整改,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健全完善政府议事决策规则,坚持重大事项向县委报告,向人大报告和政协
通报制度,办理人大代表议案522件,政协提案605件。

多渠道、多举措化解债务,防范风险,守住了“不爆雷”底线。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此外,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获国家级表彰,县财政局荣获“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国防动员、人民武装、双拥优抚、退役军人事务、新闻广电、供销、公积金管理、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档案方志、水文气象、人防、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红十字、残联等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梦想成就未来,耕耘孕育收获!五年来,我们初心如磐、自加压力,成功承办了铜仁市第六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成功举办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第八届乌江山峡百里画廊文化旅游节,成功兑现了建设“小康沿河”“实力沿河”“魅力沿河”“生态沿河”“幸福沿河”的承诺。

五年中,让我们倍感振奋的是,尽锐出战、攻坚拔寨,打赢了脱贫攻坚收官战,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历史标签!让我们深受感动的是,闻令而动、众志成城,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成功阻断了百年不遇的新冠袭击!让我们难以忘记的是,迅速反应、群策群力,打赢了抗洪抗震遭遇战,最大限度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让我们倍受鼓舞的是,多措并举、多点发力,打赢了风险防范攻坚战,全力保证了经济社会发展平稳运行!让我们倍感欣慰的是,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打赢了环境提升突击战,更加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各位代表,发展争在朝夕,落实贵在方寸。

五年来,我们既经历了风雨,也见证了彩虹,更收获了希望。

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坚持党的正确指引,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才能推动各级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只有坚持人民至上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才能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只有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才能有效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只有坚持系统思维观念,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才能在时代变革中应对各种严峻挑
战;只有坚持团结务实苦干,在担当作为中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才能不断开创沿河发展新未来。

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发展,努力在奋进新征程中实现新跨越!
各位代表,五年的发展,凝聚了各位代表和委员的智慧与力量,饱含了全县干部群众的心血与汗水。

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得益于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历届县委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江苏张家港市、东莞长安组团、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省能源局、中国五矿集团、贵州乌江水电公司、市内兄弟区县等单位和部门的倾情帮扶。

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沿部队官兵和省市驻沿单位,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沿河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和进步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不高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

二是经济结构差、发展质量不优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

三是主导产业散、发展后劲不足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

四是市场主体弱、发展支撑不力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

五是要素保障缺、发展活力不强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

另外,部分干部落实执行软、担当作为不够的现象仍然存在。

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和挑战,勇于担当,恪尽职守,竭尽全力做好工作,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待。

二、未来五年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是沿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

中央加快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部署,我们将迎来战略机遇叠加期;沿河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我们将面临政策红利释放期;面对经济转型阵痛,各
种利益主体和利益领域风险加剧,我们将进入矛盾交织凸显期。

必须牢牢抓住有利条件,直面应对各类挑战,全力破解各种难题,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沿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按照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定位,未来五年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省委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总体要求和市委实施“五大工程”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着力抓好基础设施提升、民生保障提质、生态文明提效、精神文化提振、社会治理提标五大突破行动,推动沿河从贵州“边沿”变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前沿”,努力建设乌江流域最美江城和贵州内陆沿江开放桥头堡,全面开启沿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根据这一思路,政府工作将重点突出“一大提速、两大提升、三大提质”奋斗目标:
——经济发展实现大提速。

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着力建设乌江生态经济融合区。

——产业支撑实现大提升。

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和第三产业发展,三次产业占比优化到24.1:22.6:53.3,着力建设新能源整县推进示范县、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县、生态农业发展示范县。

——城乡建设实现大提升。

坚持规划引领、突出特色、统筹布局、完善功能,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城镇化率提高到50%,着力建设乌江流域最美江城。

——生态文明实现大提质。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森林覆盖率达到67%以上,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6%以上,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80%以上,持续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人民生活实现大提质。

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兜住底线,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9%以上,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着力争创“国家文明城市”。

——社会治理实现大提质。

坚持底线思维、依法治理,全力以赴防风险、抓安全、保稳定、促和谐,着力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围绕上述总体目标,我们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认真落实“四个不摘”政策,深入实施“四化发展”战略,全面夯实“四大优先”工程,全力推进“四项提升”计划,精心培育“四大动能”引擎,加快走出符合沿河实际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迈出沿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实步伐。

(一)认真落实“四个不摘”政策,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坚持力度不减压实责任,持续推动落地落实。

继续实行“县负总责,乡村主体,部门联动”和“领导联系乡镇、部门指导帮村、干部包村驻村、结对帮扶到户”的责任机制,做到指挥体系不变、工作队伍不散;全力支持选派驻村第一书记,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培养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队”,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有效落实。

坚持标准不降落实政策,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按照“五年过渡期”要求,严格“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认真落实产业、就业、教育、健康、兜底等扶持政策,全面提高住房、教育、医疗、饮水保障质量;持续巩固“五个体系”建设,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建立健全“3+1”动态管理和防贫预警监测帮扶机
制,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

坚持靶心不移强化帮扶,持续建设美丽乡村。

优化完善帮扶机制,切实增强帮扶针对性;强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社会帮扶,推动更多资源集聚乡村;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升级乡村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物流、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积极引导开展“五清两改一绿化”行动,着力实现“三无两规一清爽”目标。

坚持频道不换加强监管,持续开展乡村治理。

坚持完善督导检查、资金监管和监测预警“三位一体”监管体系,严格资金管理,发挥资产作用,提高监督管理实效;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强化村规民约监督约束,引导弘扬健康向上的家风家训,推动基层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革新;加强乡村法治建设,积极构建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为主体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引导群众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深入实施“四化同步”战略,加快构建经济发展新体系。

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奋力推动工业大突破、城镇大提升、农业大发展、旅游大增效。

主攻“工业大突破”,推动产业转型转向。

坚持立足资源禀赋,着力构建
“1+2+N”工业产业体系,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突出主导产业转型。

抢抓国家能源战略调整机遇,稳定发展水电,整县推进风电、光电开发,积极推动抽水蓄能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全力争取内陆核电项目,实现新型能源产值25亿元以上;立足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水泥、矿产、石材等为重点的新型建材集群产业,实现新型建材产值20亿元以上;依托农业产业基础,大力发展以粮油、畜牧、茶叶、果蔬等为重点的农特产品深加工,实现特色加工业产值15亿元以上;同步发展大健康医药、旅游工艺品等特色产业,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

突出园区优化提升。

调整优化经济开发区“一区六园”总体布局,更加完善园区道路、电力、通讯、供
排水、供气、物流仓储等配套设施,着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强规划管理服务,实施“筑巢引凤”“回巢养凤”等工程,推动园区企业转型升级,力争引进企业50家以上,实现园区产值100亿元以上,经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40%以上,亩均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万元。

突出企业主体培育。

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实施工业经济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做精做专、低效企业提质增效,支持产业链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转化一批科研成果,实现上市企业1家,规模企业总数70家。

主攻“城镇大提升”,推动环境提品提质。

按照“县城带动、城乡互动”思路,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乌江流域最美江城。

始终坚持规划引领。

围绕“一主一副、双城联动”发展空间,加强县城区和官舟副中心建设,推进谯家、洪渡南北两极次中心建设,推动沙子、中界、淇滩同城化、一体化发展,同步推进其他集镇特色发展。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严守“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红线,充分发挥城规委作用,加强审查把关,严格规划执行,促进整体协调统一,提高城镇建设的内涵和品位。

实施城镇更新行动。

加快思州新区、黄金山片区、联桥片区建设,规划建设红军渡大桥、崔家村至联桥城市大道;稳步推进枕头堡、门诊、瓦窑坨、联桥、崔家村等片区棚户区改造;深入实施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有序推进新老城区供水、雨污、电力、供气、“五线”等管网线网改造,加快完善城乡停车场、公厕、公园、广场等配套设施,着力打造功能配套、宜居宜业的城镇环境。

加强城镇服务管理。

坚持“经营城镇”理念,全面开展“智慧城镇”“智慧社区”建设,持续加强社区管理,着力打造“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精细化”社区升级版;建立城镇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强化群众集聚区域常态化管理,推动打造“山地特色公园城市”;着力加强“两违”管控;加大城镇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加强文明卫生宣传教育,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完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有效防控城市风险。

主攻“农业大发展”,推动农民增产增收。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以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坚守粮食生产安全底线,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5万亩以上,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8万吨以上。

持续壮大特色产业。

坚持集约化、绿色化、规模化发展,突出发展四大主导产业,建成投产茶园18万亩,生态果蔬49万亩,特色林业50万亩,生态畜牧80万头(只),生态家禽350万羽,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

培育发展新型主体。

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三类经营主体,积极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以上,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0家以上,新组建社会化服务组织100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500家。

推动农业接二连三。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追溯平台,加强沙子空心李、沿河白山羊、沿河古茶树等地理标志产品和地方优势品牌保护,着力培育“生态、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建立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推进农产品线上线下互动销售,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主攻“旅游大增效”,推动三产融汇融合。

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兴文”理念,大力实施“旅游+”战略,着力唱响“画廊乌江·山歌沿河”品牌。

推动文化业态深度融合。

深入挖掘土家文化、乌江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精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传承,着力构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体系;加快推进土家山歌、摆手舞、傩戏、花灯、打溜子等业态提质升级,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演艺节目和体验活动,推动传统技艺、表演艺术等非遗项目走进景区景点,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紧密融合;实施“旅游+产业”行动,以李花节、丰收节、美食节等活动为载体,开发一批观光、运动、度假等康养旅游产业,形成休闲、健康、怡养等为主体的康养旅游产业链。

推动旅游资源深度融合。

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充分利用乌江山峡、麻阳河、森林公园、革命根据地等现有资源,重点完善旅游基础
设施,推动更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业,创建以土家文化、农耕文化、温泉康养等为主的文旅康养融合区,力争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2个。

推动服务消费深度融合。

鼓励文化机构和旅游企业对接合作,做好“文旅+城镇”“文旅+农业”“文旅+乡村”等文章,推动形成一批骨干企业,培育旅游商品体验店、特色文化旅游街区、旅行社等新兴旅游市场主体5家以上;依托各类节会活动,打造一批非遗研学、观光体验等精品线路和特色产品;培育引进有实力、带动性强的旅游龙头企业和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步行街经济”“周末经济”,实现文旅消费倍增;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和“回头率”。

(三)全面夯实“四大优先”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夯实“生态优先”工程。

坚决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部署,以优化生态格局、修复生态功能、推进污染防治、实现生态价值为主线,争创“两山论”实践创新基地。

筑牢乌江绿色生态屏障。

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强化麻阳河自然保护区、乌江湿地公园等重点生态区保护,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项目;持续强化“林长制”,加快实施国家储备林、植被恢复、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继续推进“河长制”和“十年禁渔”行动,保护好乌江母亲河。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战役。

深入推进“双十工程”,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固废治理、乡村环境治理“五场战役”,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管,全面落实排污许可制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着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积极推行低碳发展方式。

大力倡导绿色生活,加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快节能型机关、节约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积极推进节能降耗。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生态日”系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