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7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模板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模板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政治教学计划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1一、国体1.国家(含义;属性)(1)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
(或者说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属性:具有主权属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
其中,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国体(1)含义: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具体地说,就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一个阶级手中;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2)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3)判断标志: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这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3.民主(1)含义及其阶级性: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统治阶级内部),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国体(“在一定阶级范围”,即统治阶级内部)和政体(“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统一。
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抽象的、完全的民主和全民的民主是不存在的。
(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另一方面,民主和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国家职能:(1)含义: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所负的职责和功能。
它反映了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任务。
(2)分类:对内职能(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对外职能(保卫职能和交往职能)(3)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5、我国的国体:(1)名称及含义: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和学案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和学案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和学案是学生在高三阶段进行全面复习的重要学习资料。
本文将提供一份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和学案的模板,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整理和复习政治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一、教案概述本教案适用于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梳理高中政治所学知识,深入理解政治学科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本教案将按照政治学科的四个模块进行组织,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部分。
每个模块将按照知识点、例题解析、练习题等环节进行设计。
二、关键词分析在经济部分,关键词包括市场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政与税收、货币与银行、宏观调控等。
这些关键词代表了经济模块的核心概念,学生需要全面掌握。
在政治部分,关键词包括国家性质、公民权利与义务、政府职能与责任、民主制度等。
这些关键词是政治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并能够运用。
在文化部分,关键词包括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多样性与传播、文化与社会等。
这些关键词体现了文化模块的主要内容,学生需要掌握相关概念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
在哲学部分,关键词包括唯物论、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等。
这些关键词代表了哲学模块的核心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并能够运用。
三、课程设计在经济部分,我们将按照知识点进行讲解,包括市场机制的运行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财政与税收的关系、货币与银行的作用等。
在例题解析环节,我们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运用。
在练习题环节,我们将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在政治部分,我们将从公民权利与义务、国家性质、政府职能与责任等方面进行讲解。
通过分析典型例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政治知识点。
在练习题环节,我们将注重题目与实际政治问题的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文化部分,我们将从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多样性与传播等方面进行课程设计。
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学计划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学计划•相关推荐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学计划(通用9篇)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翻开新的一页,该写为自己下阶段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教学计划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教学计划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和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关注高考,明确高考目标及要求,从整体上系统复习高中的政治所学内容,结合当前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学习和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复习模式。
二、工作重点:1、认真研究20xx年新高考省份文综政治考试大纲、近三年高考试卷、新课程标准,把握高考知识考查范围、高考能力要求、总结高考特点、预测高考动态。
2、做好第一轮高考复习工作,力争考点知识的详细讲解与能力的训练(尤其是主干知识)、知识网络的构建一轮到位。
挖掘考点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进行知识的延伸与迁移,关注它们与现实生活、时政热点的联系。
并辅助以一定数量的习题训练,力争每节课有练习,目标生的练习每两天详细批阅一次,以达到激活考点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课堂上精讲,留有时间让学生参与思考,做题训练。
3、在一轮复习备考过程中,关注政治学科高考应该具备的十项能力逐一对照与落实到位。
三、学情分析班上共36位学生,男生偏少,个别突出生不多。
学习成绩比较好的有孙洪洋,马强,母圣东,黄重。
,孙洪洋是班上高考上线的重点目标生。
但班上成绩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后面有一大部分同学基础比较差,所以班上的学习氛围不是很浓。
四、复习目的与要求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使自己牢固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各项基本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
在复习的过程中,要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狠抓基础第一轮复习要解决的是学生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的量和初步运用教材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从近几年文综政治试题的发展趋向来看,高考考查的重点仍然是基础知识,尤其是主干知识,许多试题甚至原封不动地出自教材。
2013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1课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D.从职能看,具有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解析 A 项表述错误,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 展的产物;B 项表述错误,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 象征,但不是财富的唯一象征;D 项表述错误,从职能上 看,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故选 C。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4. 区分货币的职能 职能 本 尺度 价值 能 手段 的媒介 贮藏 其 手段 贮藏财富 清偿或支付债 务、赋税、利 息、工资等 作用
新余四中2013届高考政治 第一轮总复习《经济生活》
第一课
特点 观念上的 货币 货币 现实的足 值的货币 实实在在 的货币 黄金 或白银
关键词语 “标价”、“价格” “购买”、“买卖”、 “现场交易” “保存”、 “退出流通领域” “赊销赊购”、“还债”、 “地租”、“利息”、“税 款”、“工资” “购买外国货”、 “国际收支”
栏 目 开 关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新余四中2013届高考政治 第一轮总复习《经济生活》
第一课
①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 价值 大小的职能。 ②要求:只需要 观念 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 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 媒介 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②要求:必须用现实 的货币。 ③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 ×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 。 (3)货币的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 世界货币。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该公司 提供的服务是商品,不属于公共物品,故 A 表述错误;公 司是以营利为经营目的的, 该公司通过对计算机个人用户免 费提供服务占领了市场, 可以通过对企业用户的获利来弥补 损失,故 B 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2013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7课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链接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第七课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高频考点一 核心突破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具体形式 类别 按劳分配 对应形式 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 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我国的分配制度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按个体劳动者 个体劳动者其劳动成果扣除成 劳动成果分配 本和税款后的收入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第七课
解析
李某作为国有企业工程师,其工资、奖金属于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按劳分配收入,共 44 000 元;个人专利转让属于按生 产要素分配中的技术要素分配,房租属于按生产要素 分配中的土地要素分配,共 11 000 元;妻子作为个体 老板, 其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D 项正确。 故
答案 D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第七课
命题点2 训练2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
(2009· 宁夏文综)某科技企业除对科技人员支付工 ( )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资外,还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励方式,调动科技人 员积极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这说明 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技成果的使用价值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②分配关系
③科技人员的脑力
④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第七课
解析
按生产要素分配能拉开收入差距,①错误;以
科技成果入股,则该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其科技成 果创造的价值,④错误。除工资外,“采取科技成果 入股方式”,是对分配关系的调整,由此“调动科技 人员的积极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正说明这种调 整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也说明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 创造了更大价值,②③当选。
201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11
【课标考纲解读】【高考复习策略】该讲主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是什么”是指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为什么”是指为什么要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怎么做”主要强调如何参与经济全球化,教材主要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发展战略进行了表述。
主要立足国内外两个市场,阐明了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措施。
所以复习中必须把握对外开放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对外开放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系。
立足教材结构,必须明确对外开放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对外开放与企业生产的关系,对外开放与财政、税收等宏观政策的关系。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本课时的主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是核心。
所以复习中我们必须把握以下时事热点:①结合频发的贸易摩擦,总结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措施。
②立足企业“走出去”的案例,认识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具体要求。
③结合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认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
④结合我国出口、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协调,认识对外开放对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意义。
⑤结合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为我国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出建议。
【主干知识梳理】一、经济全球化两极分化经济安全【易错提醒】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是一把“双_ ___________原则。
(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健全,推动了开放性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
宽领域多层次多边谈判非歧视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3.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1)战略:要把“________”和“________”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2013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第17课
考点突破·深度剖频考点一 核心突破 1.执政地位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领导核心。 (2)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党的性质和 宗旨决定的。只有坚持中国共产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 结,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 素,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执政地位、执政方式和执政理念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第十七课
2. 执政方式 (1)科学执政: 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 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 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 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 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 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3.优越性
第十七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适合我国国 情,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它有利于发展 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 ; 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 经济和文化 ; 它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统一 大业。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命题点 1 训练 1 党的性质和执政理念
第十七课
(2011· 天津文综)砥砺九十载,幸福亿万人。2011 年
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 90 周年。回望这波澜壮阔的 90 年,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艰苦奋斗、开拓创 新,不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而且使中国人民“富起 来”、 “强起来”,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奇迹。 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C.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D.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 )
2013届高考政治必修第一轮轮复习教案20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1.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新中国成立以后,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①平等、团结、互助、②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民族平等。
各民族虽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但绝无③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④依法平等地享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⑤义务。
民族团结。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⑥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⑦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
这是由⑧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3.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⑨政治基础。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⑩前提条件。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11物质保证。
◆ 温馨提示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1.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12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13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14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15自治机关,它包括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3)自治权的地位和内容:○16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
◆ 温馨提示一方面,要坚持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局部利益,要服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另一方面,国家要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保证民族自治权的实施。
2013版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3.7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必修4)
2013版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3.7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必修4)【高考新动向】【考纲全景透析】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_________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1)含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_____________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表现: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的_______________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___________。
(3)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______为转移。
(2)表现:①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类活动无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3)方法论要求: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反对诡辩论。
②可以根据事物_______的联系,改变事物的_______,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1)表现: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来源:学.科.网Z.X.X.K](2)方法论要求:①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__________________为转移。
②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_____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_____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1)世界观原理:①相互区别:第一,性质不同。
整体是事物的______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______和发展的__________,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第二,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______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7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③要求:坚持开放发展,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 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 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共享发展 ①解决问题: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②重要性: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享发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③要求: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 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 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变式1 热播电视连续剧《一个都不能少》以西部地区脱贫攻坚实践为
素材,从一名贫困村党支部书记的视角切入,展现了在脱贫攻坚奔小康
的道路上,西部农村面貌和农民精神风貌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刻反映了
新时代脱贫攻坚第一线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和典型经验。我国实行精准扶
贫是基于
①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太阳能等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地区,能源需求主要集中在东中部)。特高
压技术作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领先世界的技术,解决了电力远距离、
大容量、低损耗运输的世界难题。截至2020年底,我国成功投运30个特高压工
程,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1.4亿千瓦。特高压技术的应用能够
①节约电力运输成本,提高清洁电力的劳动生产率
考向探究 强化关键能力
考向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典例1 (2019·江苏高考)为加强癌症、罕见病等重大疾病防治,进一步减轻
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2018年我国将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目录,
2019年又对21个罕见病药品给予增值税优惠,同时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
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材料表明
201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8
【课标考纲解读】【高考复习策略】该讲凸显了一对关系、两个方面、三项作用和四种行为。
一对关系就是财政和税收的关系,明确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两个方面是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
三项作用即财政的三项作用。
四种行为是指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
主要强调收入与分配,财政属于国家参与分配的重要形式,所以立足社会公平的维护,必须把握财政、税收在维护社会公平中的作用。
立足整个教材,我们必须围绕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认识财政、税收与生产的关系,财政、税收与消费的关系,财政、税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该讲的主线是财政作用的发挥,所以复习中我们必须把握以下时事热点:①结合“两会”财政收支计划,分析财政的具体作用。
②结合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与居民收入增长幅度,认识国富与民富的关系。
③结合个人所得税和其他税收政策的调整,认识税收的作用。
④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特别是促进经济发展与关注民生方面,认识财政、税收在经济平稳运行与关注民生、实现社会公平中的作用。
该讲考查的热点话题是国家利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及利用财政和税收等手段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
2013年高考复习过程中要多关注我国的财政、税收政策的调整与变化及与此有关的时政热点和社会热点。
【主干知识梳理】一、国家财政1.财政(1)含义:国家的______________就是财政,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2)实现形式:财政主要是通过国家________的形式实现的。
(3)本质:一种收入分配关系。
2.财政的作用(1)国家财政是促进____________、改善____________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财政具有促进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财政加强对能源、交通运输、邮电电信、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行业的投资,加大对“三农”的投资,对行政管理与国防的投资,对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支出,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政治一轮复习教案
政治一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政治一轮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原则。
2. 加深学生对政治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3. 提高学生的政治学科知识运用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政治学科的主要理论和原则。
3. 政治学科的相关案例和实践应用。
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定义(预计时间:20分钟)1. 通过讨论和问答的形式,回顾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引导学生思考政治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步:复习政治学科的主要理论和原则(预计时间:30分钟)1. 分组讨论,复习政治学科的主要理论和原则,例如社会契约论、民主原则等。
2. 学生展示各自小组的复习成果,进行互动交流和讨论。
第三步:分析政治学科的相关案例和实践应用(预计时间:40分钟)1. 提供一些政治案例或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2. 引导学生运用政治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分析案例或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或观点。
第四步:总结和评价(预计时间:10分钟)1. 学生进行个人总结,回顾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教师进行课程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政治学科。
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1.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案例分析材料等。
2. 评估方法:课堂讨论、小组展示、个人总结等。
教学延伸活动:1. 鼓励学生参与政治学科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政府机构、参与模拟选举等。
2. 提供政治学科的相关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013届高考政治必修第一轮轮复习教案17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1.政府依法行政(1)含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权,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这就是①依法行政。
(2)意义: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②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③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④民主法制建设。
(3)措施:加强⑤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⑥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深化⑦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 温馨提示依法行政的本质是行政为民。
在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赋予了政府各项权力。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从根本上讲,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政府的决策是否科学,关系着⑧国计民生。
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我国政府正在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设,以提高⑩决策水平。
二、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依据。
我国是○11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12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只有加强监督,才能防止权力的滥用,保证人民利益的实现和维护。
(2)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措施和途径。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13制约和监督机制。
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目前,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14行政监督体系。
2013届高考政治必修第一轮轮复习教案22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一、感受文化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①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②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③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④思维方式。
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⑤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⑥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1)具有⑦潜移默化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⑧有形的、强制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
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⑨文化活动。
(2)具有⑩深远持久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11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
○12世界观、○13人生观、○14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 温馨提示文化对人的深远持久的影响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随着人们的文化素养的逐步提高,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得到改造。
二、文化塑造人生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15精神世界。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16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17精神力量。
优秀○18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19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20思想道德素质、○21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22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高考政治 必修4 一轮复习 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3.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国家作为整体在矛盾统一体 中处于主导地位,国家强大了,牧区和台湾将获得更 快发展;牧区和台湾发展了,国家整体将更加强大。
1.6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 的若干意见。这对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全面实现小 康社会目标,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民 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
(3)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甚至在一 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 用。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搞好局部,做好每一个环 节的工作。
(4)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 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 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要素则是组成系统的素材或基本 单位。如何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第一,要着眼于事物 的整体性;第二,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第三,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向。
(3)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甚至在一 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 用。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搞好局部,做好每一个环 节的工作。
(4)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 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 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要素则是组成系统的素材或基本 单位。如何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第一,要着眼于事物 的整体性;第二,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第三,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向。
(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 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 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否定事 物联系的客观性,就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联系是客 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 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否认了人的 主观能动作用,就会陷入机械论。
hqy2013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一第7课)2012.11.2
2013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学案湘机中学高三政治备课组3.7 个人收入的分配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知识梳理】考点一、分配制度1.生产决定分配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①前提:_______________;②物质基础:_________________;③直接原因: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3)作用:①有利于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__________,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__________的发展。
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①含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扣除____________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②适用范围:个体经济。
(2)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原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②意义:有利于让一切劳动、_____、_____、管理和_____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考点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1)社会公平的表现:①_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②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__________,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______________。
(2)公平的收入分配的意义: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__________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①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_______________的分配制度。
②重要举措:保证__________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③另一重要举措:________更加注重公平。
2.提高效率、促进公平(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二者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考纲解读】【高考复习策略】该讲主要阐述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我们可以从“分什么”、“谁来分”、“怎么分”三个角度来复习。
“分什么”强调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谁来分”主要涉及国家、企业和个人;“怎么分”主要强调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分配过程中强调“把蛋糕做大”和“把蛋糕分好”两个方面,即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主要强调了社会再生产中的分配环节,复习本单元必须把握一个重点,认识两个领域,明确三项保障。
一个重点就是社会公平的维护。
两个领域就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如何维护和实现公平。
三项保障就是健全制度保障、财政保障和税收保障、分配政策保障。
立足整个教材必须立足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处理好分配与生产、分配与消费的关系。
该讲的主线是个人收入的分配,所以复习中我们必须把握以下时事热点:①结合不同所有制经济中的收入所得,区分各种不同的分配方式。
②结合“国强民富”发展规划,认识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
③结合社会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及调节收入差距的具体措施,分析社会公平维护的具体策略。
④分析财政和税收在维护社会公平中的作用。
⑤缩小收入差距与社会公平、社会和谐的关系是热门话题。
2013年备考要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分析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性和措施。
【主干知识梳理】一、分配制度1.生产决定分配【易错提醒】在社会再生产中,生产是处于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1)按劳分配的含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力发展水平【易错提醒】生产决定分配,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决定了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2)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原因:是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②类型: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
【易错提醒】劳动收入不能等同于按劳分配,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三种形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效率与公平1.社会公平(1)社会公平的体现:合理的________________。
(2)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____________,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2.社会公平的维护(1)坚持和完善____________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收入分配制度相对平等按劳分配(2)保证____________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____________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____________,调节过高收入,取缔____________。
强化____________,整顿分配秩序,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居民收入劳动报酬合法收入非法收入税收调节【易错提醒】初次分配是指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内部的分配,本着谁参与生产,谁分配的原则,初次分配形成三部分收入,即个人、国家和企业。
再分配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支出的形式实现,主要平衡收入分配差距,向非物质生产部门支出,如国家机关人员的工资等。
3.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二者具有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____________,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________。
(2)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______________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既要反对____________,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____________;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物质前提保证效率与公平平均主义奉献精神【高考真题剖析】(2012全国新课标卷)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2009年达到40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736元。
材料一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8、图9所示(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14分)【答案】问题:与世界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
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对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公平。
【解析】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描述和阐释”的时候,既要和世界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又要把居民收入和政府及企业的所得进行对比;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论证和探究”的时候,既要针对一个个问题有具体的举措,又要在整个问题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机制【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以我国的居民收入与政府和企业的收入对比和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对比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收入分配与公平的相关理论对我国目前的个人收入分配问题先进行“描述和阐释”,再进行“论证和探究”。
(2012天津卷)5.图2是我国对农村人口的扶贫标准以及对应的扶贫对象数量的柱形图。
对该图的正确解读是A. 扶贫对象数量的多少,标志着治理贫困成效的大小B.扶贫对象数量的增加,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C.扶贫标准的提高,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D.扶贫标准的提高,促成了合理有序分配格局的形成【答案】 C此国家可以逐年提高扶贫标准,帮助更多的人摆脱贫困。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问题。
(2012广东卷)26.对图6解析正确的是A.该省财政收入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而增长的B.该省地区生产总值应与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同步增长C.该省财政收入的比重过大不利于个人购买力的增加D.该省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基础【答案】D【解析】本题以某省若干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图表为背景,考查经济生活中有关财政收入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A项错误,尽管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2009-2010年度财政收入与居民收入都在增长,但不能以此得出财政收入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而增长的,因为二者都属于对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B项表述错误,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居民收入也应该相应增长,使居民共享发展成果;C项错误,从图中不能判断出财政收入的比重过大,只能看出增长速度较快,故排除;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因此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是建立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基础上的。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收入与居民收入的关系等。
【核心考点探究】考点一分配制度比较各种分配方式1.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①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②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按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管理等要素分配。
2.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并非都是按劳分配【例1】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
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44000元26000元B.36000元19000元C.49000元21000元D.44000元11000元【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对分配方式的区分。
形式判定收入分配方式。
排除两种特别,就是排除公有制经济中的平均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两种特殊形式。
【变式精练】③正确。
【探究】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目的在于调动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会导致谁占有的生产要素多,谁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收入,从而一定程度上拉开收入差距,甚至导致分配不公平。
2.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
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44000元26000元 B.36000元19000元C.49000元21000元 D.44000元11000元【答案】D【解析】试题取材考生家庭生活实际,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分配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去年李某的家庭收入构成中,李某作为国企员工,其工资和奖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其专利转让收入则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其妻开的杂货店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其房屋出租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考点二效率与公平1.认识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收入差距的表现国家宏观政策(1)效率与公平关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2)分配与消费: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有利于引导生产,扩大内需。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4)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公平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要求。
(5)经济发展方式: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投资、出口与消费协调拉动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典题探究】【例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图注:在发达国家,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大概是65%~70%。
材料二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在‘十二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
提高扶贫标准,减少贫困人口。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
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提高并稳定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