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基础课件项目十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计算方法是,选择一组相对固定的商品和 劳务,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与其权数的乘 积求出的和,除以该组商品和劳务按基期价 格计算的价值与其权数的乘积求出和,两数 相除的商再乘以100,即为价格指数。商品 和劳务的价格常常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得到, 而权数为该商品和劳务在消费支出中所占比 重。
②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ore CPI)。
第一,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第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或称价格型通 货膨胀。指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厂商为了 增加利润而提高产品价格所引起的通货膨胀。
(三)供求混合推动型通货膨胀
有些西方经济学家反对把通货膨胀的原因区别为需求拉动或成 本推动,而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两种原因 交织在一起,“拉中有推,推中有拉”,共同作用引起的。他 们把这种通货膨胀称为供求联合推动型通货膨胀。他们认为, 一方面,通货膨胀可能是从一般的过度需求开始的,过度需求 的出现,会使物价提高,而物价提高又会转而使工资提高,工 资的提高就会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物价更大提高,形成通货 膨胀;另一方面,通货膨胀也可能是从成本提高开始的,即成 本增加引起物价上升,这时如果没有总需求的相应增加,工资 的上升最终会减少生产,增加失业,政府为了恢复就业水平和 产量水平,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求扩张,此 时,成本推动型演化为供求混合型。
这种通货膨胀是指即使整个经济中的总需求 和总供给处于平衡状态,但由于经济结构方 面的因素变动,而引起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 通货膨胀。
1.需求移动型通货膨胀
需求移动型通货膨胀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明 斯于1959年分别提出。该理论认为即使在总需求 供给平衡的情况下,只要需求在部门之间转移,而 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却不能及时转移,需求增加 的部门的工资和产品价格上涨,而需求减少的部门 的产品价格由于攀比而趋于上涨,从而引起一般物 价水平的上涨。这一理论为研究通货膨胀提供了一 个崭新的视角,经济结构的失衡对通货膨胀形成方 面确实有重要的作用。这一理论更具现实意义。
国内生产总值折减指数涵盖了GDP的所有组成部分, 如投资、消费、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项目所涉及到的最 终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既包括生产资料又包括消费资料, 可以反映政府和企业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因此,能全面 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综合趋势,被认为最适合测定通货 膨胀的指标。只是该指标所需资料的收集有难度,一般 一年公布一次,因而不能及时反映物价的变动趋势。
1.“螺旋式”混合型通货膨胀
“螺旋式”混合型通货膨胀有这样几个特点: 最初起因来源于成本因素,是从生产领域开 始的;随后总需求扩张支持;价格水平表现 为“螺旋式”上升;实际产量不会下降。
“螺旋式”混合型通货膨胀,价格涨势逐步 加强,除了涉及经济总量问题外,还涉及到 经济的组织结构和机制配套问题,很难调节。
2.“直线式”混合型通货膨胀
“直线式”混合型通货膨胀有这样几个特点: 起因于需求的过度扩张,开始于流通领域; 价格上升引起成本上升;价格呈现直线上升 态势;实际产量不会下降。
“直线式”混合型通货膨胀,价格上涨幅度 较大,属于经济总量问题,易于调节。
(四)结构型通货膨胀(Structural Infaltion)
古老的物价指数,始于1890年,由美国劳工部最早发 布。它是根据企业所购买商品的价格变化编制的,反映 了包括原材料、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在内的各种商品的 批发价格的变动指数,可以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 段的价格变动情形。在计算时,首先以问卷的方式向各 大生产厂商收集商品的报价,然后再根据每种商品的净 销售额加权得到。
3.瓶颈制约型通货膨胀
由于个别关键性商品的供求比例失调而引起 的通货膨胀,是指在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并 没有变化的条件下,经济中发生了个别关键 性商品(如石油、粮食、金属材料等)供不应 求、价格上涨的情况,从而增加了产品成本, 由于成本推动,带动了其他商品价格上涨, 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2)非预期通货膨胀(Unanticipated Inflation)。是指没有被经济主体预见的, 在不知不觉中出现的物价上升。
4.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 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型通 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13.2通货膨胀的成因与类型
(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emandpull Infaltion)
本章主要内容
13.1通货膨胀的内在含义与测度标准 13.2通货膨胀的成因与类型 13.3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13.4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13.5通货紧缩
【导入案例】
德国:经典的通货膨胀
1923年间德国的经济状况——恶性通货膨胀,迄今为止只有 1946年的匈牙利和1949年的中国出其右。如果1922年1月的物 价指数为1,那么1923年11月的物价指数则为100亿。如果一个 人在1922年初持有3亿马克债券,两年后,这些债券的票面价值 早就买不到一片口香糖了。沃伦教授和皮尔逊教授曾将德国的通 货膨胀数字绘成书本大小的直观柱状图,可是限于纸张大小,未 能给出1923年的数据柱,结果不得不在脚注中加以说明:如果将 该年度的数据画出,其长度将达到200万英里。
(4)超速或恶性的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此类型通货膨胀的年通货膨胀 率一般超过50%。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非 常高且失控。发生这种通货膨胀时,价格持
续猛涨,人们尽快地使货币脱手,从而大大
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其结果,货币完全失去
信任,货币购买力猛降,各种正常的经济联
系遭到破坏,以致使货币体系和价格体系最
(三)通货膨胀的分类
1.根据通货胀率的大小,将通货膨胀分为以下几种 类型:
(1)爬行的通货膨胀(Dreeping Inflation)。又 称温和的通货膨胀。此类型的通货膨胀率一般维持 在2%~3%之间(一年内),其特点是通货膨胀率 低且稳定,但持续时间较长,短期内不易察觉。
目前,许多国家都存在着这种温和类型的通货膨胀。 一些经济学家并不十分害怕温和的通货膨胀,甚至 有些人还认为这种缓慢而逐步上升的价格对经济和 收入的增长有积极的刺激作用。
CPIt CPIt1 100 %
CPI t 1
2.价格指数
上述通货膨胀率所涉及到的一般价格水平, 是衡量货币购买力或者货币所能购买的产品 和劳务数量的指标。实践中,常用价格指数 加以表示,主要的价格指数如下。
(1)消费者物价指数与核心消费者物价指 数。主要包括:
①消费者物价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是 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 项目价格变动的趋势和程度指标。该指数可 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 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用支出的影响程 度。
后完全崩溃,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社
2.根据经济运行机制,将通货膨胀分为公开的通货 膨胀和隐蔽的通货膨胀
(1)公开的通货膨胀(Open Inflation)或称为 显性的通货膨胀(Evident Inflation)。主要指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价格可以随供求自由涨落,通 货膨胀可以通过物价灵敏的反映出来。
(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ost-push Infaltion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 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 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该 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通货膨胀的根源不在于 总需求的过度,而在于劳动力等要素的供给 方面变动导致的成本上升,从而由成本推动 物价上涨。
(二)通货膨胀的度量 1.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是度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被定义 为,一般价格水平在单位时间的变动率。通货膨 胀率的计算公式是:
Pt Pt1 100 %
Pt 1
π是通货膨胀率,Pt、Pt-1分别代表t期和t-1期的 物价水平。
现实中,如果物价水平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代表, 则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为:
13.1通货膨胀的含义和测度标准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度量与分类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 目前当代西方经济学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并没有完全一致的看
法,但较为流行的观点是将通货膨胀定义为:一般价格总水平 的持续的和显著的上涨。这一定义强调的是: (1)“价格总水平”,说明通货膨胀所关注的是普遍的物价水平 波动,而不仅仅是地区性的或者某类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波动; (2)“持续的和显著的上涨”,不是偶然的价格波动,而是持续 上涨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应当是明显的; (3)“一般价格”,主要是把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作为考察对 象,目的在于区别“资产价格”。
(2)中度的通货膨胀(Moderate Inflation)。 是指物价上涨幅度在一位数以内(年通胀率约为 5%-10%),但已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物价变化 可以明显察觉到。
(3)加速或奔腾的通货膨胀(Galloping Inflation)。此类型的通货膨胀率一般超过两位数 (年通胀率约为10%-50%)。其特点是通货膨胀 率较高且不断加剧。这时,货币流通速度提高和货 币购买力下降,均具有较快的速度。
2.部门差异型通货膨胀
由于经济部门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通货膨胀,是指整个 国民经济中的各部门可以分为两大类:扩张中的部门、 停滞的或衰退的部门。前一类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的 较快,后一类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停滞甚至下降。而各部 门工人要求“公平性原则”,即要求在工资报酬方面一 视同仁。当前一类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工人的 货币工资率也相应上升。这时,后一类部门的工人,不 管本部门是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是否盈利,也要求提 高工资,否则以罢工相威胁。为了避免因罢工造成更大 的损失,后一类部门的企业在劳动生产率没有相应提高 的情况下,也不得不提高工人工资。这样会使整个社会 的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而引起通货膨胀。
德国在一战败北之后,丧失了1/7的领土和1/10的人口,各种商 行及工业产品均减少,同时按1921年金马克赔偿1320亿赔款。 在操作中,德国不得不靠发行纸币来度过难关,结果是陷入灾难 的深渊。当时政府以极低的利率向工商业者贷款,同时投放巨额 纸币,它们又很快贬值,从而债务人得以有廉价的马克偿还贷款。 “新富”们在通货膨胀中发了大财,“旧富”们面临崩溃。各个 经济部门和各个家庭生活在此不公平中受到致命打击。
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度增 长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的和显著的 上涨。根本原因在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形 成膨胀性缺口,引起物价上涨。由于总需求 表现为货币数量,因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又被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求太少的商品”。
1.凯恩斯学派的需求拉上论
2.货币学派的需求拉上论
3.导致需求上升的具体因素:消费倾向的加 强;私人部门的自发性投资的增加;货币当 局为追求特定目的采取放松银根的政策;财 政当局持续性地实施赤字财政政策;劳务和 商品净出口增加,导致贸易顺差;外资流入 导致资本项目顺差;等等。
(2)隐蔽的通货膨胀(Hiden Inflation)。表现为 货币工资水平没有下降,物价总水平也未提高,但 居民消费水平却不同程度的下降。
3.根据人们的预期,将通货膨胀分为预期通 货膨胀与非预期通货膨胀
(1)预期通货膨胀(Anticipated Inflation)。是指通货膨胀过程被经济主体 预期到了,以及由于这种预期而采取各种补 偿性行动引发的物价上升运动。
以生产者物价指数度量通货膨胀,其优点是能够灵敏的 反应企业生产成本的变化,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消 费者物价指数的变动趋势,缺点是没有包括劳务价格在 内。
3)国内生产总值折减指数(Deflator)。有时又称为 GDP折算指数、GDP平减指数,是指名义GDP与实际 GDP的比率,即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数值与其按基 期固定价格计算的价格剔除之后的居民消费物价 指数。
核心CPI能否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至 今仍然存在很大争论。目前,我国对核心 CPI尚未明确界定,但这一概念已经被使用。
(2)生产者物价指数。 生产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简称PPI)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