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劳劳亭》原文译文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诗词《劳劳亭》原文译文赏析《劳劳亭》
唐代: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译文】
天下最伤心的地方,就是这送别的劳劳亭。

春风也会意离别的痛苦,不催这柳条儿发青。

【注释】
劳劳亭:在今南京市西南,古新亭南,为古时送别之所。

《景定建康志》:劳劳亭,在城南十五里,古送别之所。

吴置亭在劳劳山上,今顾家寨大路东即其所。

《江南通志》:劳劳亭,在江宁府
治西南。

知:理解。

遣:让。

【赏析】
此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诗人以极其洗练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

单就句意而言,这两句就是屈原《楚辞·九歌·少司命》所说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和江淹《别赋》所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但诗人既以亭为题,就超越一步、透过一层,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

这样直中见曲,越过了离别之事来写离别之地,越过了送别之人来写送别之亭,立言就更高妙,运思就更超脱。

而读者自会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不过,这首诗的得力之处却非上面这两句,而是它的后两句。

在上两句诗里,诗人为了有力地展示主题、极言离别之苦,指出天下伤心之地是离亭,也就是说天下伤心之事莫过于离别,已经把诗意推到了高峰,似乎再没有什么话好说,没有进一步盘旋的余地了。

如果后两句只就上两句平铺直叙地加以引伸,全诗将纤弱无力,索然寡味。

而诗人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条未青之景,陡然转过笔锋,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两句,别翻新
意,另辟诗境。

这一出人意表的神来之笔,出自诗人的丰富联想。

《文心雕龙·物色篇》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诗思往往是与联想俱来的。

诗人在构思时,要善于由甲及乙,由乙及丙。

联类越广,转折和层次越多,诗篇就越有深度,也越耐人寻味。

王之涣的《送别》诗“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也是从杨柳生意,构思也很深曲;但就诗人的联想而言,只不过因古时有杨柳送别习俗,就把送别与杨柳这两件本来有联系的事物联系在了一起,而诗中虽然说到杨柳是“东风树”,却没有把送别一事与东风相联。

李白的这两句诗却不仅因送别想到折柳,更因杨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风吹拂,从而把离别与春风这两件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在了一起。

如果说王诗的联想还是直接的,那么李诗的联想则是间接的,其联想之翼就飞得更远了。

应当说,在古代诗歌中,从送别写到折柳,在从折柳写到春风的诗,并非。

杨巨源的《折杨柳》诗“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写得也具见巧思,但与李白这两句相比,就显得巧而不奇。

李白的这两句诗是把联想和奇想结合为一的。

诗人因送别时柳条未青、无枝可折而生奇想,想到这是春风故意不吹到柳条,故意不让它发青,而春风之所以不让柳条发青,是因为深知离别之苦,不忍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场面。

从诗人的构思说,这是联想兼奇想;而如果从艺术手法来说,这是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
写得有知有情,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它成了诗人的感情化身。

与李白的这首诗异曲同工、相映成趣的有李商隐的《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之一:
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似惜长条。

对照之下,两诗都以离亭为题,都是从离别想到杨柳,从杨柳想到春风,也都把春风写得深知离别之苦,对人间的离别满怀同情。

但两诗的出发点相同,而结论却完全相反:李白设想春风因不愿见到折柳送别的场面而不让柳条发青;李商隐却先说送别之人不忍折损杨柳的枝叶,再设想春风为了让人们在临别之时从折柳相赠中表达一片情意,得到一点慰藉,而不惜柳条被人攀折。

这说明,同一题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写法。

诗人的想象是可以自由飞翔的,而想象的天地又是无限广阔的。

扩展阅读:李白的故事
有一年,冬天刚到,寒气袭人。

住在采石矶的李白,常到街头的一家酒店里买酒喝。

这店是一个姓鲁的财主家开的,人们都叫他鲁老板。

别看这鲁老板表面对人和颜悦色,骨子里才狠哩!
他家用的几个酒保(酒店中的伙计)个个累得弯腰驼背,到头来,都被他踢出门外。

这天,李白又走进酒店。

躺在椅子上的鲁老板捻着胡子,眯着眼,笑呵呵地打量着李白,心想,这个穷写诗的离开京都几年了,带来的钱兴许花得差不多了。

记得,李白头次进店,他笑脸相迎,以后常来常往,他估计也榨不出多少油水,脸色就一次比一次难看。

他暗示小酒保别理李白,可酒保偏偏热情为李白斟酒:临走,还把上等美酒给李白灌上一大壶。

这回,说什么也不能便宜李白了!他站起身,踱到李白身边,弦外有音地说:“小店屋檐太低,酒池太浅,经不住翰林(唐初设翰林院,聚集一些文学上有才能的人,为朝廷服务。

)这样的大酒壶呵!”
李白明知上回给的钱还够买几次酒,现在看鲁老板这副模样,不愿同他争辩,就从怀里取出最后一锭银子往柜台上一扔,“啪”!震得鲁老板两眼发花,满面乌云立时消散,浮出一片笑容:“有眼不识江底浅,没想到李翰林还有这么多酒钱。

”他转身吩咐酒保:“快,找大人钱!”
李白一挥袖子:“算了,别找了,下次再来!”鲁老板两眼眯成一道缝,一个劲地连说:“是,是!”
第二天黄昏,李白又来了,酒保又为他满满灌上一壶酒。

第三天,第四天,李白每天一趟,鲁老板很不耐烦,他算算李白丢
下的银子,再有个把月也差不多了,就用花言巧语支开酒保,偷偷地往李白酒壶里兑水。

李白喝了几口,觉得味道不浓,也没说什么。

以后每次来,鲁老板总装得特别热情,亲自为李白灌酒,暗地里却把水多加一倍。

一天又一天,李白若无其事。

后来鲁老板干脆给李白灌上满满一壶凉水。

李白还以为是酒,高高兴兴地回到船上,拎起酒壶往杯子里倒,一闻,味道不对;喝一口,“呸”地吐了出来!一看,才知是又浊又浑的江水。

他气坏了,想找店主论理去。

又一想,和这种人没讲头!可是采石矶一带就这一家酒店。

求他施舍,更不行!就是在皇帝老爷面前,李白也不愿低三下四,更何况对这样一个前(钱)心贴后心的小人呢!
更深夜静,他翻来覆去地睡不稳;想写点诗,写不出。

多年了,酒,和他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壶下肚,他便暂时忘记愁苦;把雾漒鳚鞯氖澜纾?看个清清楚楚。

可是如今,在这满目凄凉的采石矶头,连能使他解闷的酒都没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