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和概括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
1. 周长的概念
2. 封闭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3. 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测量和计算周长的方法。

难点:周长概念的建立,测量和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直尺、圆规、绳子、图形模型(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操场跑道、花坛等,引导学生观
察这些图形的边线,从而引出周长的概念。

2. 探究新知
(1)让学生观察各种图形,如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2)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形都是由边线组成的,而这些边线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3)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用绳子测量图形的周长,来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3. 实践应用
(1)让学生分组合作,测量教室里的各种图形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发现测量周长的方法,如用直尺、圆规等工具。

(3)让学生尝试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如长方形、正方形等。

六、板书设计
1. 周长的概念
2. 周长的测量方法
3. 周长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
1. 让学生测量家里的各种图形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尝试计算更复杂图形的周长,如梯形、圆形等。

八、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周长的概念、测量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1.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边线,从而引出周长的概念。

2.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用绳子测量图形的周长,来加深对周
长概念的理解。

3. 引导学生发现测量周长的方法,如用直尺、圆规等工具。

4. 让学生尝试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如长方形、正方形等。

本节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使学生在掌握周长知识的同时,提高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周长概念的建立与周长测量方法的实践应用
补充和说明:
一、周长概念的建立
1. 引入周长概念时,应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操场的跑道、花坛
的边线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周长的存在。

这些实例可以帮助学生将
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生活场景联系起来,增强他们对周长概念的
理解和记忆。

2. 在探究周长概念时,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图
形特征,如“这个圆形的边线是弯弯的,摸起来是光滑的”或“这个
正方形的边线一样长,有四条”。

这样的描述有助于学生从直观感受
上升到对周长概念的理性认识。

3. 教师应通过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抽象出周长的定义。

例如,可以指着黑板上画的圆形,问学生:“这个圆形的边线是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圆的边线。

”教师接着问:“那这个边线的长度
叫什么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圆的周长。

”通过这样的问答,教
师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周长的概念。

二、周长测量方法的实践应用
1. 在学生理解了周长概念后,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测
量不同图形的周长。

例如,可以让学生用绳子围住一个圆形,然后量
出绳子的长度,这就是圆的周长。

这样的操作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
解周长的测量方法。

2. 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操作的准确性。

例如,测
量圆形周长时,绳子要紧贴圆的边线,不能有松弛;测量长方形周长时,要量出长和宽的准确长度,然后相加。

这些细节的注意可以培养
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测量方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一些测
量技巧。

例如,对于规则图形,可以直接用直尺量出边长,然后相加;对于不规则图形,可以用绳子围住,然后量出绳子的长度。

这些技巧
的发现可以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

4. 在实践应用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分组合作,相互交流测量心得。

例如,可以让一组学生测量教室里的桌子周长,另一组学生测量
窗户周长,然后两组学生分享测量过程和结果。

这样的合作交流可以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周长概念的巩固与深化
1. 在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了不同图形的周长后,教师应引导学
生进行观察和比较,找出不同图形周长的特点。

例如,让学生比较相
同长度的绳子围成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学生会发现正方形的周
长更短。

这样的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2.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周长与图形尺寸的关系。

例如,提问:“如果长方形的长增加,它的周长会发生什么变
化?”学生可能会回答:“周长会增加。

”这样的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变式题目,让学生计算不同形状但周长相等或相近的图形的周长。

例如,给出两个长方形,一个长10厘米、宽5厘米,另一个长8厘米、宽7厘米,让学生计算它们的周长。

这样的练习可以巩固学生对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

四、测量方法的多样化与灵活应用
1.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索更多的测量方法。

例如,除了用绳子测量,还可以用直尺和圆规来测量。

对于圆形,可以用圆规测量直径或半径,然后通过公式计算周长。

2.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来解决。

例如,让学生测量学校花坛的周长,学生可以选择用绳子直接围量,也可以选择用步测的方法(每步的长度已知)来估算周长。

这样的问题解决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实践应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尝试测量一些不规则的图形,如树叶的边缘或地图上的海岸线。

这样的测量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周长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
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观察、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对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学生的回答和操作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对于学生的正确理解和操作,教师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学生的错误理解和操作,教师应给予指导和纠正。

3. 在课后,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和测验来进一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业和测验的设计应注重考察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和测量方法的运用,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