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异化思想——一种基于生命哲学视角的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异化思想——一种基于生命哲
学视角的解读
李然
【摘要】“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从哲学上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无法根除的弊病和隐患。

本文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所蕴含的异化思想进行了重新解读:首先,阐述了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4种表现形式;其次,指出了异化劳动在本
质上是与人类生命存在相背离的;最后,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以及种种异化现象对人类生命存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由此指出了当今时代研究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意义。

%Alienated labor and private property has a very important status in Marx' s work-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s of 1844, because it profoundly reveals the shortcomings of capitalist socie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The present paper explores the alienated thought in Alienated labor and private proper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ife Philosophy. Firstly, it describes the four manifesta- tions of alienated labor. Secondly, it points out that alienation
of labor, in essence, is the devia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human life. Finally,
it reveals the significant impact on human life caused by alienated labor and all kinds of alienation in capitalist society, as well a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on Marx' s theory of alienation today.
【期刊名称】《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12)004
【总页数】5页(P415-419)
【关键词】异化劳动;异化;生命哲学;生命存在
【作者】李然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1
“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从哲学上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无法根除的弊病和隐患。

在“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一节中,马克思详细分析了工人劳动异化的4种类型,
全面阐述了资本主义语境下异化概念的内涵,深刻地指出了资本主义异化现象的社会基础,即私有财产。

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虽然成为历史,但异化劳动在现代社会仍然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从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将仍然是一个常新的主题,从新的视角重新解读异化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有鉴于此,笔者选择了生命哲学这一新的视角,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进行了重新解读。

生命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德、法等国流行的一种具有非理性主
义特征的哲学思潮,它既是对西方科学主义机械论、近代理性主义形而上学的批判,又是对西方人道主义、人本主义、存在主义等反理性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生命哲学把人类生命存在的性质和意义作为全部哲学研究的起点,对人类的生命、生存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反思。

在社会日益信息化、技术化,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生命哲学的理论价值无疑是举足轻重的。

一、异化劳动的4种表现
在“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一节中,马克思详细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异化现象的4
种表现:
(1)工人与商品之间关系的异化。

工人与商品 (劳动产品)之间关系的异化是资本主
义异化现象的第一个表现。

在马克思看来,这种异化具体体现为:“工人生产的财
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

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

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1]41在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中,虽然工人起初是作为劳动的主体,在从事生产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劳动将自己的生命投入到劳动对象之中,生产出了商品;但是,商品作为劳
动的客体和劳动对象的蜕化物却反过来成为一种与工人相异,甚至对立的存在。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乃至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商品与资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压迫工人,剥夺他们的生存权利,成为工人生命存在之外的非人力量。

(2)工人与自己劳动生活之间的异化。

商品与工人关系的异化所引起的直接后果就
是工人自己的生产活动脱离了工人自己,工人与自身的生产生活变成了异化关系。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异化不仅仅表现在劳动的结果中,而且也同样体现在劳动的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的本身中。

劳动过程异化的具体表现为:
工人无法在劳动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满足自己的需要;恰恰相反,工人在劳动中完
全迷失了自己,除了饱尝深深的痛苦之外,丝毫感受不到劳动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只有在下班之后,在摆脱了劳动的重负之后,工人才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片刻自由和欢乐。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工人的劳动就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强制性的劳动。

劳动本应是人的第一需要,但异化劳动却使劳动本身成为人们厌恶的东西。

(3)人与人的类存在之间的异化。

在马克思看来:“人是类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
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当作自己的对象;而且因为人把自身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
来对待。

”[1]45在自然界,人是唯一真正有智慧的动物,人凭借自己的智慧
可以在许多不同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因此人的生命存在具有最广泛的普遍性,这就是人的共同的类特性。

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异化劳动由于使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同自己相异化,从而使人的生命活动与人的自身相异化,这就是人的类存在与人的异化。

这种异化最终使人的类生活变成了仅仅能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变成了抽象的工具,人的类存在也因此成了不自由的毫无意义的存在形式,失去了存在论意义上的终极目的性。

可以说,人与类本质的异化是最深刻的异化现象,因为它剥夺了人类生命存在的价值属性,抽离了精神与思想的自由本性,将人彻底变成了荒谬的存在物。

(4)人与人之间的异化。

从阐述人与人的类存在之间的异化劳动出发,马克思最终
提出了第4种异化: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

本来,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
人的存在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性存在,人必须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才能表现自己的存在,才能使自己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因此,人对自身的任何关系都只有通过人对他人的关系才能得到实现和表现。

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本质上并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纯粹是一种社会角色与另一种社会角色之间关系,是两种互相对立的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种由异化劳动引起的最直接的异化关系。

工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了资本家,资本家通过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将自己的存在建立在工人生命存在的基础之上,由此成为“寄生”阶级。

自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崛起以来,工人与资本家这种社会角色关系实际上代替了奴隶社会奴隶主与奴隶、封建社会封建主与农民的旧式寄生关系,成为继续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新型的基本异化关系。

资本家与工人的异化关系通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使人类社会成为具有资本经济特征的经济社会形态。

二、异化劳动与人类生命存在的背离
与传统的哲学流派不同,生命哲学关注的是人的生命存在,关注的是人的生命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从理论发展的脉络来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
方生命哲学主要是沿着两条思路进行的:一条是具有生物学倾向的科学哲学路径,
另一条则是具有历史—文化倾向的路径。

前者的主要代表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
后者的主要代表是德国哲学家狄尔泰。

笔者将从这两个方面来重新解读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1)生物学倾向路径。

在具有生物学倾向的生命哲学家们看来,自然科学尤其是生
物化学领域单纯地从力学角度来解释生命现象,把整个有机自然界的发展看作是量的渐进的机械论是片面的,它不能准确地概括包括人类生命现象的一切生命存在形式。

对生命现象的研究和解释应该以运动变化的和整体联系的观点来加以解释。

生物学哲学家克拉格斯认为,无意识的原始生命力是人类生命存在发展的原动力。

然而,随着人类心灵和精神等更高生命形式的发展,人类的原始意识与自我意识分离了,这一方面意味着人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又意味着人类越来越远离具有创造
力的原始生命力,意味着某种倒退。

柏格森是法国生命哲学的集大成者,他主张生命“创造进化论”,即生命冲动无时无刻不在创造自身和创造新的东西,它本身处在不断的进化中,这种进化不是同质向异质的过渡或单纯同质的相加,而是纯粹的质的创造进程,是不断的质的飞跃[2]129-139。

(2)历史—文化倾向路径。

在具有历史—文化倾向的生命哲学家看来,所谓的生命,大体是指人的生活经验或体验。

生命不是作为一种外在的给予的对象,而是人的存在的直接和内在的呈现过程,是反思的主体——人的内在体验和领悟到的存在形式。

德国哲学家狄尔泰用生命这一概念,泛指人类个体和集体生活的整个范围,它不仅包含而且主要是指作为人的精神活动的内在特性的那些心理活动,即人的非理性的和本能的活动。

狄尔泰在具体解释生命概念的含义时,特别强调其时间性和历史性。

生命是以人类的永恒的历史为背景的,其实它也是历史的生命、社会的生命。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就是他对自己的活动、对人与世界的关系、对与他人的关系的体验的集合体。

对于所有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来说,无数个人的生命体验和存在
交织在一起,凝聚成了生命巨流。

生命就是在他们中间实现为社会的、历史的实在[2]126。

从生命哲学的角度讲,异化劳动无疑是对人类生命存在本质的背离。

相应于异化劳动的4种表现形式,异化劳动对人类生命存在的本质的背离也表现为4个方面:
第一,人与商品的异化使人的肉体沦为冰冷商品的附属物和纯粹的工具,资本与商品的产生过程成为对人的肉体的摧残过程。

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原本是人类劳动产品的商品成为人的对立物。

一方面,在某种意义上,商品通过资本的运动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资本一样成了一种有生命的存在物,成为能够主宰人的异化物;另一方面,商品统治的同时就意味着人的臣服。

在这种情况下,人的肉体在生产过程中逐渐成为商品和资本的附属物和纯粹的工具,因而大大贬值。

这就是在资本主义早期,资本家把工人视为没有实际价值的可以任意驱使的商品的社会根源。

既然商品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成为人的主宰,那么商品的生产过程自然就成为对工人的奴役过程、成为对工人肉体无情的摧残过程。

关于这一方面的案例在19世纪的欧洲几乎比比皆是。

马克思说:“火柴制造业是从1833年发明用木梗涂磷的办法之后出现的。

自1845年起,它在英国迅速地发展起来……它同时也使牙关锁闭症蔓延到各地。

维也纳的一位医生早在1845年就发现这种病是火柴工人的职业病。

工人中有一半是13岁以下的儿童和不满18岁的少年……工作日从12到14或15小时不等,此外还有夜间劳动,吃饭没有固定时间,而且多半是在充满磷毒的工作室里吃饭。

如果但丁还在,他一定会发现,他所想象的最残酷的地狱也赶不上这种制造业中的情景。

”[3]275
第二,人与自身生产、生活之间的异化使人原本丰富的生活沦为简单枯燥的机械运动,阻碍了人类原始生命意识的发展,扼杀了人类原始生命冲动的巨大活力和创造力。

异化劳动使工人的自我意识与自身的劳动产品、与自己的劳动,甚至是生产、生活本身相对立,极大地损伤了工人从事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并使工人对生活也失
去了兴趣。

劳动本身应该是人类用以满足自身需求,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工具,然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单调、枯燥的工作程序根本无法使工人产生舒适感、满足感和成就感,相反却使工人自身的生活本身沦为机械生产运动的一部分。

因此,工人根本无法在工作中自觉地总结经验,提升技术,创造新的价值。

没有了兴趣就没有了创造动力,没有了源自生命存在深处的无穷力量的支撑,人的一切劳动就成了无源之水,人的生命存在因为无法创造和超越而终将走向枯竭。

第三,人与类本质之间的异化割裂了人类的社会意识,使人类完整的社会生命存在支离破碎,最终由于无法获得充沛、丰富的生命体验而沦为荒谬的存在物。

异化劳动加剧了工人与劳动产品、与生产生活的对立,由此也就加剧了人与自身类本质的对立。

人由一种自由的、有目的的存在物变成了被束缚的、迷失了自我的存在物。

异化劳动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一方面使工人阶级失去了主体性意识,无法自由全面地发展,彻底沦为劳动奴隶。

另一方面也使资本家丧失了人性,蜕变成压迫工人、追求剩余价值的工具。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是具有多层次需求、追求丰富体验的人类生命存在几乎完全蜕变成了由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决定的机械的、角色化的存在,人由于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自己的命运,无法实现自己自由的、主动的类本质而最终沦为没有存在价值的荒谬的存在物。

与此同时,异化劳动改变了人类生命存在形式,创造出了另一种与人类生命存在相抗衡的社会存在。

在马克思看来,这种存在的典型代表就是资本的存在。

而资本的存在是一种社会性存在,原本是没有生命的存在的。

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与商品却仿佛具有了自己的生命。

资本的存在扭曲了人性,加深了人类的“商品拜物教情结”,使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成为资本家生命存在的唯一目的。

于是,在不断繁殖自身的同时,资本还吸收了工人凝聚在抽象劳动中的生命力以及资本家的社会生命力,成为一种强大的与人类对立的社会力量。

第四,人与他人的异化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类和平共处、互助友爱的传统道德意
识,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激化了社会矛盾,增加了社会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最终使整个社会沦为一种与人类生命存在对立的异化物。

在历史上,资产阶级曾因推翻腐朽没落的封建贵族阶级而深得人心。

几百年来,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始终都是资产阶级极力宣扬的座右铭。

然而,在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主导了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之后,自由、民主的美好理想却在人们心中大打折扣。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人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所谓的自由、民主也不过是一定范围内的自由、民主,并不具有真正的普适性。

在资本主义社会,压迫依然存在,剥削仍在继续。

劳动的异化一方面日益削弱了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却造就了史无前例的富裕阶级。

在这样一个更加不公平的社会中,对于处在社会底层的大多数人来说,自由和民主都不过是幻想。

由此可见,资本主义虽然在生产领域解放了被封建主义束缚的个人,却又在生活领域创造了为自己所约束的阶级。

人们刚刚挣脱绳索,却又掉入了牢笼。

在历史发展的前沿,资本主义社会与封建社会一样,最终沦为与人类生命存在相对立的异化物。

三、资本主义异化现象对人类生命存在的影响
异化劳动与人类的生命存在是完全背离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异化劳动逐渐占据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领域之后,又衍生出一系列社会异化现象。

在现代社会中,异化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异化与经济社会的物化对人类生命存在的影响尤为突出。

(1)科学技术的异化。

科学技术的异化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首先,科学技术的异化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对科学技术的盲目信奉和人类开发自然资源步伐的加快,原本是孕育、培养人类的自然界现在已经开始以无声的方式对抗人类世界的无知扩张。

全球气候变暖,区域性的地震、海啸、干旱、水患等灾难,无时无刻不在向人们传达着来自大自然的警告。

其次,科学技术的异化造就了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

飞速进步的科学技术给人类社
会发展带来的巨大效益,使人们开始崇拜它的工具价值。

可是,人们忽视了技术理性作为价值的负荷者所应当具有的价值属性,这导致了其价值属性的失落和人文主义精神的失落。

再次,科学技术的异化造就了人的自我异化。

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高质量的物质生活条件,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即带来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和解放。

相反,在现代科学技术世界中,人由于受制于自己的创造物,丧失了超越的维度而在某种意义上陷入深刻的异化之中,致使人类自由丧失、精神空虚、本能受到压抑,造成人的自我异化。

(2)经济社会的物化。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是生产力迅猛发展,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的社会形态。

当今世界高度信息化、产业化的趋势又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力量的增强。

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将现代社会称为经济社会。

在这个经济社会中,物化现象普遍存在。

物化这一概念与异化概念可谓异曲同工,十分相似。

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认为:“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劳动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这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

”[4]147从卢卡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物化现象本质上就是异化,但它与一般意义上的异化现象又有所不同,因为它突出强调了现代社会关系中存在的一种普遍对立,即人与物的对立。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归根结底就是蒙上了物化面纱的人类社会。

在经济社会中,“商品拜物教”的盛行将人类的生命存在局限在对对象的崇拜与追求之中。

于是,人性迷失在无限的对象化之中,丧失了真正的自我。

四、研究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意义
如果说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是马克思用以研究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事实的一对经济学范畴,是解读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钥匙,那么从生命哲学的视角来看,在
现代社会,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十分发达的今天,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对人类原始生命意识和创造力的扼杀,对人类完整、丰满的生命体验的解构,以及对人类生命存在和生活方式的消极影响都没有消失。

恰恰相反,在一定程度上,人类社会的异化趋势正在不断加深。

虽然在现代社会,人们几乎看不到工人们像过去那样在残酷的生产环境中痛苦呻吟、忍受折磨的现象了,工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也已大大改善了;生产过程的高度机械化,也大大减轻了工人的体力劳动;工人以及其他
阶层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但这些都不过是表面现象。

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却在无形中大大压缩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为了生存,许多人的日常生活内容几乎都被繁忙的工作所占据。

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人们几乎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反思自己的存在、体验自己的生活,紧张、焦虑、压抑、精神空虚几乎成了现代人的通病。

在现代社会,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又在更大的程度上刺激了资本家对资本的占有欲,加剧了垄断和社会的两极分化。

在物欲的驱使下,在生存压力的逼迫下,现代人的生命存在越来越远离自然的、本真的存在状态。

由此可见,产生于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异化现象在现代并没有消失,异化劳动及其衍生出来的种种异化现象在现代社会实际上是大大拓展了,并渗入到了现代人的生活之中。

如果将早期异化劳动带给工人的生命体验比作剧痛的话,那么现代异化现象带给现代人的生命体验则更像是一种广泛的、悄无声息的、深入骨髓的隐痛。

劳动的异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异化已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无形中遮蔽了人类生命的本真存在。

追求生命的丰满,向往生活的幸福,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理想和信念。

虽然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史,虽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曾经将人类社会带向了辉煌和希望,然而资本主义制度对人类生命存在的背离是无法消除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很难真正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和整个人类的解放。

由此可见,马克思“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异化思想在今天仍具有宝贵的价值,研究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今
天仍然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 (上)[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