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与教育教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师与教育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09T08:27:55.658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5月第9期作者:舒博
[导读] 中小学教育教学是新课改背景基础教育事业中的重点工作内容,只有不断创新教育和教学管理的形式和内容,才能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模式。
舒博
黑龙江省鸡西市和平小学
摘要
中小学教育教学是新课改背景基础教育事业中的重点工作内容,只有不断创新教育和教学管理的形式和内容,才能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模式。
教育相关部门、学校和教师可通过分层分类精准施培、创设成果展示与推广平台、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提供资源支持与专业指导和坚持自我反思与学习等措施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提炼能力。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有效策略
教育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原因在于教师通过教育研究不仅能缩小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还能加深教师对教育实践的理解,使教师能更好地把握课程与教学的真正内涵。
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主要包括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成果提炼能力等。
但从已有研究来看,教师因个人理论素养不足,学术表达能力不够,不重视教育教学成果提炼的意义与价值等,导致教师的成果提炼能力弱,而教育教学成果是教师将实践行动或经验进行提炼而形成具有一般性、概括性,能够进行验证、交流与推广的学术表达,它能为他人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法对四川天府新区教师教育教学论文撰写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为区域、学校科学规划与实施教师培训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特定内涵
研究并不神秘。
“教师即研究者”理论的早期倡导者布克汉姆(Buckingham)曾有这样的论述“教育研究不应该是专业人员专有的领域实际上,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方式。
”既然是“方式”,自然人人可以采用。
中小学教师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而且应该将实践、反思、学习、研究融为一体,成为研究型教师。
研究并非高不可攀,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问题就会有研究;研究并非专家学者的专利,人人都会遇到问题,一遇到问题就可做研究。
所以,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天天可以是研究时,处处可以是研究所,人人可以是研究者。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相对专家学者的教育科研而言,具有特定内涵。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侧重对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索,其目的不是创建教育理论,而是侧重于寻求解决教育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方法、措施、途径,从而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侧重于“探求”,主要采取实践总结、实验比较、教育反思、数据分析、专项调研等行动研究方式,在实践中提升,在经验中提炼;着眼于效果,即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师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因此,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的研究意识,充分利用置身教育实践现场的优势,立足于教育教学一线,积极开展“从实际出发、与实践结合、从微观入手、为成长服务”的校本研究活动,将课题做在校园里,将论文写在课堂上,努力成为富于情怀、勤于学习、长于实践、崇尚学术的研究型教师。
二、对策与建议
(一)教研机构要了解教师的现状与需求,分层分类精准施培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是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获得持续有效的专业发展的内在诉求,也是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力量。
而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有针对性、个性化、持续性的职后培训。
2020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等文件,为分科、分类、分层精准施培提供了参考与依据。
因此,区县教研机构应以此为重要参考,根据区域内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现状和需求,科学系统地设计和实施培训课程,如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出发,为新手、骨干和名优教师设计不同内容的培训课程;基于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提升的内在规律,设置基础性课程。
发展性课程和创新性课程,为不同需求与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教师提供自主选择课程的空间。
(二)教育主管部门应创设成果展示与推广平台,提升教师的成果提炼意识
教师的成果提炼能力与教师的成果提炼意识紧密相关。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是促进教师行为转化的内在动力。
教师只有认识到成果提炼的意义与价值,才能在日常学习与培训中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成果提炼能力与学术表达能力,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为教师创设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展示、推广的平台与机会,提高教师和学校的成果提炼意识,如组织区域性的成果展示活动,遴选一批成熟、实用性强、具有推广价值的成果在区域内推广,资助优秀研究成果出版习,或举办周期性的优秀论文评比活动等。
(三)学校应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良好的校本科研文化
学校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还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场域。
2019年10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这是新时代以研兴校,以研兴教的现实要求。
有研究者指出学习共同体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
因此,构建围绕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素养的学习共同体,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形成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深度交流碰撞,产生新的理念、想法和思考。
最重要的是,教师之间志趣相投、情感真挚,这将成为教育教学研究创新的重要支持。
通过此不仅能形成良好的校本合作文化与科研文化,还能促进学校形成良性循环的教育教学研究生态。
(四)校长应提供资源支持与专业指导,给予教师全面充足的保障
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地学习和成长,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需要外部支持,相反校长为教师提供的资源支持与专业指导能更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性和参与度。
文献资料不仅是教师撰写论文的重要素材,也是教师获取前沿信息,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
因此,校长应为教师提供多样充足的文献资源,如购买专业数据库,购买书籍,订阅专业报刊等,保证教师在论文撰写中能获取充足的参考资料。
此外,校长应及时为教师提供所需的专业指导,具体可从两方面努力;一是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专家讲座或送教师外出参与研修学习等;二是根据教师在论文撰写中的实际困难与需
求,科学设计培训主题、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为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提供精准的专业支持。
参考文献:
[1]李爱霞.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成果提炼探析[J].教育科学论坛,2019(31):30-32. [2]康婷.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的思考和探索[J].消费导刊,2020(3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