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真题专项解析—种间关系,从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中溯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物真题专项解析—种间关系,从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中溯源
考向一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母题来源】2022年河北卷
【母题题文】(多选)某林场对林下无植被空地进行开发,采用了“上层林木+中层藤本药材+下层草本药材+地表药用真菌”的立体复合种植模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林、藤、草和真菌等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该模式改变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渠道
C.该模式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该模式利用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答案]BCD
【试题解析】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物种多样性增加,使营养结构更加复杂,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解析]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真菌不属于生产者,A错误;B、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立体复合种植使食物链和食物网更加复杂,改变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渠道,B正确;
C、该模式增加了物种多样性,增加了消费者的生存空间,从而使食物链和食物网更加复杂,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
D、该模式利用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D正确。
故选BCD。
【命题意图】本题综合考查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判断,还考察了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
要求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会判断掩体的类型。
【命题方向】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考查的内容为:群落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演替,会结合现代的生态学一起考查。
展望2023年高考生物试题呈
现会以选择题或者填空题结合种群,与生态系统综合考查。
【得分要点】
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群落。
2.种间关系的类型: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包括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等类型。
(1)互利共生: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2)竞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如食物、空间、矿质元素等。
(3)捕食: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植食性动物以某些植物为食、肉食性动物以植食性动物或其他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现象,均属于捕食。
(4)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5)种间关系的比较
关系名称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互利共生
(1)二者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2)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
化 植物与根瘤菌;人与肠道细菌;自蚁与其消化道中的鞭毛虫
竞争
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
同物种间 竞争越激烈。
竞争的结果
常表现为相
互抑制(如图乙),有时表现
为一方占 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
至灭亡(如图甲) 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
捕食
(1)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
为食(弱肉强食)。
(2)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即
“此消彼长” 羊和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 寄生
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
有利。
如果
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
更好
蛔虫与人;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植物与菟丝子等
3.群落的空间结构
(1)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
①群落的垂直结构强调的是某一区域中某群落的空间结构。
大多数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森林植物的分层分布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垂直分布主要是受温度的制约;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水域中,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决定因素有阳光、温度、食物和水中含氧量等。
②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强度的不同、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的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4.群落中的种群各占据不同空间的意义
(1)生物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都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5.群落演替
(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群落演替。
群落发生演替的主要标志: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逐步被另一个群落替代。
(2)群落演替的特点: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它往往是连续变化的过程,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演替使群落的总能量增加,有机物总量增加;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顶极群落是演替达到的最终稳定状态顶极群落并不是绝对稳定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相对稳定状态。
(3)群落演替的原因: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移或迁徙;群落内部由于生物的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的改变;生物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因此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因素。
注意说明:
①在群落寅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
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②群落的寅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
③演替的最高阶段受无机环境的限制。
恶劣约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不一定能达到最高的森林阶段。
6.群落演替的类型:依据群落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的不同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
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起点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
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原
生裸地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
次生裸地
基本环境条件无有机质和生命胚胎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胎
过程裸岩上发生的演替:裸岩阶段→地衣
阶段→苔鲜阶段→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丛→乔木林
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缓慢较快
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裸岩、沙丘和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弃耕农田、过量砍伐的森林和火灾后的草原
上发生的演替
(1)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影响着群落的演替。
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
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全可以建立人工群落。
(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外来物种的引入:人类活动会有意或无意地将一些新物种引人到某一群落之中。
在
适宜的条件下,新物种会迅速成为优势种,破坏原有群落的稳定。
(4)此外,垦殖荒原、围湖造田、砍伐森林、过度放牧等都会介入群落演替的过程
(5)为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政府明确
提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其实质是为了减少人类活动的影响,使群落按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进行。
8.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调查方法: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土壤动物。
用采集罐、吸虫器等取样,调查样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甲图:诱虫器,诱虫器
中的电灯是主要装置,诱虫
器利用土壤动物具有趋暗、
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使土
壤动物远离光源、热源。
乙图:吸虫器,吸虫器
中纱布的作用是防止将土壤
小动物吸走。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①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
此方法适用于个体体型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②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3)探究步骤:准备→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①准备:a.制作取样器;b.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
②取样:去表层落叶→手按罐入土→花铲取罐→塑料袋保存。
③采集小动物:a.常规方法是用诱虫器取虫:b.简易方法是用镊子或吸虫器取虫。
④观察和分类:a.设计表格便于记录;b.借助动物图鉴查清小动物名称;c.使用放大镜或实体镜观察。
⑤统计和分析:a.统计丰富度;b.完成研究报告
(4)注意说明
①由于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②随着季节的变化,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会不同。
这是因为动物的分布受温度、湿度等条件的影响。
高考真题汇总及解析
1.(2022·福建漳州·一模)二十世纪,澳洲野兔的急剧繁殖严重影响了本地物种的生存。
为了控制野兔的数量,引入了能特异性引起野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
此后6年间调查发现,野兔
对病毒的抗性逐代增强,病毒毒性逐代减弱。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
..的是() A.野兔的抗黏液瘤病毒变异发生在引入该病毒之前
B.病毒毒性逐代减弱,不利于维持病毒与野兔的寄生关系
C.野兔和黏液瘤病毒通过寄生关系实现了二者的协同进化
D.通过引入黏液瘤病毒来控制野兔的数量属于生物防治
[答案]B.[解析]A、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野兔的抗黏液瘤病毒变异具有普遍性,与引入黏液瘤病毒没有必然关系,A正确;BC、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面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的结果。
病毒毒性逐代减弱,是协同进化的结果,不影响维持病毒与野兔的寄生关系,B错误,C正确;D、作为宿主的野兔被黏液瘤病毒寄生会引起传染病,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野兔的种群数量会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这运用种群间捕食或寄生关系,引入天敌生物的防止方法是生物防治,D正确。
故选B。
2.(2022·广东深圳·一模)为进一步加强海洋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今年5月1日12时起,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北纬12度以北的南海海域全面进入海洋伏季休渔期。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B.休渔期间,相关海域中群落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C.休渔措施有利于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设立休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答案]A.[解析]A、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A错误;B、休渔期间,由于其中的生物没有被彻底清除,因此,相关海域中群落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正确;C、休渔措施有利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趋向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利于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D、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实施休渔期,属于就地保护措施之一,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D正确。
故选A。
3.(2022·全国·模拟预测)绿水青山有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
稻屯洼湿地改造项目是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重点项目之一,当地对稻屯洼国家湿地公园进行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退耕还湿,改善水质,根据地形地貌,分段规划,建成经济林带、观赏林带、芦竹带、荷花带等湿地长廊。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地实行的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作,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B.适当引入本地植物可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人类对受到严重破坏而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时,主要利用的是群落演替理论D.分段建成经济林带、观赏林带、芦竹带、荷花带,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D.[解析]A、该地实行的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作,可以改善生物的生存坏境,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A正确;B、适当引入本地植物可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正确;C、人类对受到严重破坏而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时,使该地发生次生演替,增加物种数目,主要利用的是群落演替理论,C正确;D、分段建成经济林带、观赏林带、芦竹带、荷花带,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 错误。
故选D。
4.(2022·广东·华南师大附中模拟预测)科研人员根据线虫的生活习性和取食特点,将梨园土壤线虫划分为4个营养类群,再根据调查得到的线虫种类,计算得到各营养类群的相对丰度如下表。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土层分布0~20 cm 20~40 cm
相对丰度
常规区实验1区实验2区常规区实验1区实验2区
营养类群
食细菌线虫79.92 80.05 79.71 77.45 60.94 66.39
食真菌线虫6.54 6.33 7.45 2.69 2.56 2.59
杂食捕食线虫5.77 5.68 5.52 4.45 4.42 4.20
植物寄生线虫7.77 7.94 7.32 15.41 32.08 26.82 注:常规区(频繁化学防治)、实验1区(农药减施防治)、实验2区(以植物源农药为主的农药减施防治)
A.梨园中的细菌、真菌、线虫和植物等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B.线虫的各种营养类群在不同土层中相对丰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在0~20 cm土层,不同防治方法对各营养类群线虫相对丰度影响的差异不明显D.在20~40 cm土层,以植物源农药为主的农药减施防治线虫的效果最佳
[答案]D.[解析]A、梨园中的细菌、真菌、线虫和植物等各种生物,包含了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因此可构成生物群落,A正确;B、线虫的各种营养类群在不同土层中相对丰度不同,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垂直结构能使土壤中的生物充分利用空间资源,B正确;
C、在0~20 cm土层,各个区域中同种类线虫的丰度差距并不明显,据此可说明不同防治方法对各营养类群线虫相对丰度影响的差异不明显,C正确;
D、在20~40 cm土层,比较食细菌线虫和食真菌线虫在实验1区和2区的相对丰度,说明以植物源农药为主的农药减施防治线虫的效果不是最佳,D错误。
故选D。
5.(2022·广东·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模拟预测)同域共存是指不同种生物生存在同一区域,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
下列现象不能用同域共存解释的是() A.淡水养殖业中鲢鱼主要吃浮游生物,青鱼喜食底部的螺蛳
B.一块农田里,碟类和蜂类在白天活动,螟蛾在夜间取而代之
C.质数蝉的幼虫在土中刺吸植物根部汁液,成虫吸食树干中的汁液
D.不同温度喜好的两种蜥蜴,选择不同阳光照射度的灌木栖息
[答案]C.[解析]A、淡水养殖业中鲢鱼主要吃浮游生物,青鱼喜食底部的螺蛳,属于竞争关系,捕食的物种不同,属于同域共存,A符合题意;B、碟类和蜂类在白天活动,螟蛾在夜间取而代之,活动的时间不同,属于同域共存,B符合题意;C、质数蝉的幼虫在土中刺吸植物根部汁液,成虫吸食树干中的汁液,同一物种,不属于竞争关系,C不符合题意;
D、不同温度喜好的两种蜥蜴,选择不同阳光照射度的灌木栖息,属于竞争关系,光照射度喜好不同,属于同域共存,D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2·湖北·恩施市第一中学模拟预测)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有38%的水鸟种群数量在下降,而亚洲水鸟种群数量下降超过50%。
开展水鸟现存栖息地保护和恢复已经成为维护区域和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点研究领域。
科研人员将不同水鸟类群对各生境类型的利用率(单位:%)统计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水鸟种群自然生境人工生境
光滩
自然
河流
坑塘
水面
芦苇
沼泽
碱蓬
沼泽
米草
沼泽
林地
养殖
塘
农田沟渠
围垦
未用
地
鸻
鹬
类
38.12 3.75 6.93 12.37 1.08 0.44 0 27.69 0 1.15 8.47
雁
鸭
类
3.98 3.74 5.84 30.29 7.21 1.78 0 2.20 26.07 4.67 14.22
鹭
类
3.14 6.05 4.33 27.18 3.41 2.52 4.39 37.64 0.49 2.74 8.11 A.对比鸻鹬类对不同生境的利用率可知,人类活动很可能会干扰鸻鹬类的分布
B.三类水鸟的分布特征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雁鸭类对农田利用率高是因为此处天敌较少,系统稳定性高
D.鹭类在养殖塘和芦苇沼泽分布较多,是因为输入系统的能量多
[答案]A.[解析]A、对比表格中鸻鹬类对不同生境的利用率可以看出,鸻鹬类对自然生境的利用率为62.69%,对人工生境的利用率为37.31%,故人类活动很可能会干扰鸻鹬类的分布,A正确;B、三类水鸟的分布特征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C、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弱,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单一,所以自我调节能力弱,农田的系统稳定性较弱,C错误;D、三类水鸟的分布特征受到食物分布、筑巢、天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D错误。
故选A。
7.(2022·青海·海东市第一中学一模)群落是指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是按一定规律组合在一起的,并且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K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生物自身的繁殖能力
B.一片草场只有在演替为森林群落之后才具有垂直结构
C.演替的总趋势一般是物种丰富度的增大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D.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时,才会发生群落的演替
[答案]C.[解析]A、K值大小主要取决于食物多少、空间大小、有无天敌等环境条件,A错误;B、一片草场本身就具有垂直结构,B错误;C、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演替的总趋势一般是物种丰富度的增大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C正确;D、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时,才会发生群落的演替,D错误。
故选C。
8.(2022·河南·南阳中学模拟预测)下列关于生态学知识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立体农业是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B.雌雄红眼绿鹃在树林内活动的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群落次生演替的过程
D.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答案]A.[解析]A、体农业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A正确;B、雌雄红眼绿鹃属于同一物种,其在树林内活动的高度不同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C、“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C错误;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D错误。
故选A。
9.(2022·广东·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模拟预测)在生活着多种生物的一个草原中,研究人员对其中的甲、乙两种生物的食物进行了研究,下图是根据研究结果绘制的曲线,阴影部分表示两种生物取食生物种类相同的部分。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生物间的关系只有捕食
B.物种乙的取食地范围大于物种甲的
C.食物短缺时,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会变小
D.a种食物减少时,物种乙的种群数量可能基本不变
[答案]D.[解析]A、甲、乙两个物种间存在食物的争夺,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A 错误;B、由图可知,物种乙比物种甲取食的生物种类多,但并不能看出二者取食地范围的大小,B 错误;C、食物短缺时,甲、乙两物种的竞争会增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可能会变大,C 错误;D、a 种食物减少时,由于其不是物种乙的主要食物来源,物种乙的种群数量可能基本不变,D 正确。
故选D。
10.(2022·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模拟预测)将自然界中的家蝇和丽蝇培养在大的种群笼中,测试两个种群的竞争能力,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蝇培养在大种群笼中时,家蝇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B.自然环境中野生家蝇和野生丽蝇由于竞争关系的存在只有一种蝇能够存活
C.实验中丽蝇种群在数量稀少并处于灭绝边缘时逐渐获得了竞争优势
D.培养在大种群笼中时,两种蝇的种间竞争属于竞争共存现象
[答案]C.[解析]A、培养在大种群笼中的初期,家蝇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培养在大种群笼中的后期,丽蝇在竞争中处于优势,A错误;B、自然环境中,家蝇和丽蝇分布在广泛的空间中,两者都可以存活,B错误;C、第38周时,丽蝇种群数量稀少并处于灭绝边缘,后来丽蝇与家蝇进行竞争时却占有明显的优势,这表明丽蝇获得了竞争优势,C正确;D、种间竞争是不同种群之间为争夺生活空间、资源、食物等出现的竞争,培养在大种群笼中的家蝇和丽蝇最终不能共存于同一栖息地中,属于竞争排斥现象,D错误。
故选C。
11.(2022·山东·德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三模)高山树线是指天然森林分布的海拔上限,气候变暖使高山树线向更高海拔迁移。
树线之上低矮、稀疏的灌丛或草丛有利于树线上升,而较为高大、茂密的灌丛由于其较强的竞争作用抑制树线的上升。
随着海拔上升,降水减少,上升区域中的植被趋于集群分布,集群强度与树线上升速率呈显著负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变暖对不同区域内植被的生态位分布无显著影响
B.不同海拔地带的植被类型有所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树线上升速率只受外界环境因素和种间关系的影响
D.高山树线迁移的过程伴随着群落的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