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启下的魏晋南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顾恺之简介
顾恺之(约345-406)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曾为醒温及 殷仲堪参军,义熙(105-418)初任通直散骑常侍。刘裕北伐南燕,恺之为作《祭牙(旗)文》。 多才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尝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 禽兽、山水等。画人注重点睛,自云传神写照,正在阿堵(即这个,指眼珠)中。尝为裴楷画像, 颊上添三毛,而益觉有神。在建康瓦棺寺绘《维摩诘像》壁画,光彩耀目,轰动一时。后人论述 他作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把他和师法他的地朝宋际探微 并称顾陆,号为密体,以区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唐吴道子的疏体。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 赞》、《画云台山记》,其中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存世 的《<女史?>图》传是早期的摹本,内容绘写西晋张华所撰约束宫廷嫔妃的教诫。 1900年八国 联军侵入北京,被英军从清宫劫去,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所传顾的另一作品《<洛神赋 >图》,乃宋人所作。 他曾被当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 顾恺之的绘画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谢安曾 惊叹他的艺术是“苍生以来未之有也!”他封了一橱自己的作品存在桓玄处,竟被桓玄从橱后全 部窃去,以致引起他的惊喜:“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他曾为南京瓦棺寺绘壁 画募得巨款的故事,可见他的绘画之吸引力,修建瓦棺寺时他认捐了百万钱,就在庙里用一个月 的时间闭户画了一幅维摩诘,画完之后,要点眸子,乃提出要求:第一天来看的人要施舍十万, 第二天来看的人施舍五万,第三天的随意。据说开门的一刻,那维摩诘像竟“光照一寺”,施者 填咽,俄而得百万钱。 顾恺之的作品,据唐宋人的记载,除了一些政治上的名人肖像以外,也 画有一些佛教的图像,这是当时流行的一部分题材。另外还有飞禽走兽,这种题材和汉代的绘画 有联系。他也画了一些神仙的图像,因为那也是当时流行的信仰。而最值得注意的是他画了不少 名士们的肖像。这就改变了汉代以宣扬礼教为主的风气,而反映了观察人物的新的方法和艺术表 现的新的目的,即:离开礼教和政治而重视人物的言论丰采和才华。这表示绘画艺术视野的扩大; 从而为人物画提出了新的要求——表现人的性格和精神特点。 在顾恺之的著作言论中,我们见 到他反复强调描写人的神情和精神状态。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 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 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 书也逐渐流行。东晋的王羲之, 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 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 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 序》,有‘‘天下第一行书’’ 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技术有较 大的发展,著名画家很多,以东 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他的绘画 题材非常广泛,佛教故事,历史 故事,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无所 不画。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 活泼传神,富有个性。他一生创 造的画很多,代表作有<女史箴图》 和《洛神赋图》。
代表: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 门石窟, 特色: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 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
本节课到此结束
同学们再见﹗ 制作人:第十一学习小组
课堂小结(1)
东汉末年, 书法成为艺 术 代表人物: 王羲之 尊称:“书 圣” 代表作品: 《兰亭序》 特点:“飘 若浮云,矫 若惊龙”
魏晋南北朝,绘画 有较大发展 代表人物:顾恺之 题材:佛教故事、 历史故事、人物山 水、飞禽走兽 代表作品:《女史 箴图》《洛神赋图》
课堂小结(2)
两大石窟分别是什么?在什么地点? 答:分别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 阳的龙门石窟。
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 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 佛像。无数优秀工匠的创作,留下了 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 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 著名的两大石窟。石窟里雕刻着数量 惊人的大小佛像,周围石壁上满刻着 浮雕。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 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 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
神灭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佛教盛行,没有解脱人民的灾难, 反而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因此,不断 有人出来反对佛教。
神灭论
《神灭论》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则,系统地阐述了无神 论的思想,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体)是互相结合 的统一体:“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 神灭。”他把人的形体与精神的关系,用刀口同锋利的关 系作了极为形象的比喻:“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刀,形之于用,犹刀之于利”, “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范缜的《神灭论》 一发表,朝野为之哗然、震惊,惊人。 范缜撰写的《神灭论》,在我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 时代的意义。他严厉驳斥“神不灭”的谬说,不仅从理论 上揭穿了神学的谎言,而且也谴责了当时封建帝王和世家 大族佞佛所造成的社会危机,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他那 坚持唯物主义的无神论思想和为捍卫真理勇于战斗的革命 精神,千百年来始终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成为我国人民宝 贵的精神财富。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主要内容
CONTE NTS
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01
பைடு நூலகம்
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
02
辉煌的石窟艺术
03
1.王羲之的书法特点是什么? 答: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2.顾恺之的画特点是什么? 答: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
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公元303-361年,一作321-379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 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12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 论,少时师从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 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 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的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 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 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 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 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 现书法美。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 圣”美誉。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 “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 的题材。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王羲之没有原迹存世, 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 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 《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以及唐僧怀仁 集书《圣教序》等。其中《兰亭序》被誉之为“天下第一行书”,唐 太宗李世民视《兰亭序》为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