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作者:郑文轩,杨瑛,孟婷婷,吕津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47期
郑文轩1,2,杨瑛1,孟婷婷2,吕津2
(1.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2.塔里木大学研究生处,新疆阿拉尔843300)
摘要: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是高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
本文根据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主要分析加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结合目前实践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产学研培养机制,建立校企合作双赢模式,建立多维度的“双导师制”遴选、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导师的培训力度,提升其指导能力的初步构想,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提供可行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176-02
基金项目:2014年塔里木大学高教课题项目:我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探索(TDGJ132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新疆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模式研究(XJGRI(WT)2014001)
作者简介:郑文轩(1980-),男,硕士,副教授,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杨瑛(1979-),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应用物理学和研究生教育管理。
一、引言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不断丰富和优化研究生教育的结构和类型,自2009年起,教育部增加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规模,下发《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
文件精神要求不断创新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注重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1]。
随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的快速扩大,特别是要实现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给高校现有的导师队伍带来巨大的挑战。
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发现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的研究生实践基地是有效培养研究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载体,联合基地的建设效果也将是决定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之一。
二、加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一)是国家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和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复合应用
型专门人才。
因此,如何培养符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人才是全
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关键。
教育部针对该类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明确要求其须到实践部
门至少工作6个月,这是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环节的刚性要求[1]。
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高校要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调动合作单位的积极性,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
培养实践基地,切实做好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
(二)深化推进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需要
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
意见》文件要求,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出要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模式[2]。
针对需求,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各层次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加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引导和联系在区域中具有代表性的行业
或企业全方位地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建立学校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化导师团队和研究生实
践能力提升的联合培养实践基地。
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是高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层次复合
应用型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
学校采用“双导师”培养模式,聘任实践基地的高水平专家作为
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
“双导师”培养模式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和合作需求,共同设
计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实践环节的时间安排和任务要求、研究生的课题选题和毕业目标要
求等,使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设计更加符合培养目标要求,更加接“地气”[3]。
(二)有利于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
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数量的急剧增加,高校现有的教学科研资源和师资力量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
践能力培养要求来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高校应更加积极主动地与区域内有代表性的企
事业单位合作,理顺合作机制,积极调动实践基地在研究生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建设更多高水
平的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有效推动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大力促进人才
培养与科技、生产相结合,促进产学研合作。
(三)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匹配度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主体是应届本科毕业生,这类研究生基本上没有工作经历,普遍缺乏社会经验。
他们进入实践基地后,不仅能学习和积累到实践经验,也会获得接触
社会的宝贵机会,从而端正求职心态,不断调整职业规划。
设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是该
类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的产物,通过合作可以加强高企双方更深
入地了解,让高校可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和市场导向,不断调整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为社会培
养更符合需求的人才,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基地建设明显滞后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扩展
近年来,针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高校逐渐意识到实践基地
建设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性,需要加强对实践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校内实习基地、
综合模拟实验室、实训基地、案例分析室等,在校外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各种层次的研究生
创新实践基地。
但从实践基地运行过程和效果来看,许多实践基地并没有健全的运行合作机制,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实践基地建设滞后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需求[4]。
(二)校企合作“双导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对高校实践基地和师资力量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
范教导的责任。
近年来,随着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的急剧扩增,导致师生结构比例
严重失调,导师数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不能满足指导培养任务,出现一位导师指导10余位甚至数十位研究生的现象,严重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对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很
多高校直接由指导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工作导师担任,但这些导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历和指导能
力无法满足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要求,而针对该类研究生培养的具有实践教
育经验的行业企业导师队伍尚未形成。
五、对策及建议
(一)构建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达成校企合作双赢
企业和高校能否进行实际有效合作的前提条件是双方形成合作共赢。
高校要不断推进研究
生培养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借助企业实践平台,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优势,推动校企
协同创新。
校企要加强科研项目的合作,围绕企业和产业需求设立科研攻关项目,以校企科技
合作项目为纽带把校内外导师紧密联系起来,使校内外导师能更好地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给予更加精心的指导,让他们深度参与合作科技项目,努力为企业、产业解决更多的技术难题。
高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加大开放式办学力度,注重吸纳企事业单位对高层次应
用型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
(二)加强“双导师”队伍的建设力度
通过校企联合建设研究生实践基地工作,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导师遴选条件,加大在合作企
业遴选具备指导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专家担任导师。
在遴选条件上,引入多维度选聘机制,注
重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能力,提升其、职业素养。
例如,校内导师遴选与考核,不仅要考核其学术水平和指导能力,同时也应考核其对行业发展的了解
程度等。
对校外导师,应着重考察其培养研究生的专业技能、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从业资格,而
不应过多地关注其学历和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等。
高校应不断创新“双导师”硕士专业学位研
究生的培养模式,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和考核机制,调动校外导师参与高校研究生培养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
(三)整合资源,明确职责,使实践基地的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高校应结合国家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发展战略,制定长远、科学的实践教
学基地建设与发展规划,以互利共赢为宗旨,把提高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
作为核心,使高校和企事业单位依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推动产学研结合。
建立健全管理机
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将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纳入学校与企业的日常运行和管理体系中,实现
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高校和企业联合建立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可以共享社会资源,是推动产学研密切结合、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5]。
为了使实践基地建设得更好,并实现其功能,高校和企业应相互协调、互相配合,完善运作模式和管理体系,建立专门的导师队伍,从而真正提高
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和更好的高层次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研[2009]1号.2009-3-19.
[2]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Z].教研[2013]1号.教研[2013]1号.2013-3-29.
[3]李献斌,刘晓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2,(5)22-25.
[4]刘明杰,宋英兰.提高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质量的途径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8)86-88.
[5]马凤才,郭永霞.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功能及其实现[J].高等理科教育,2014,(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