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完全解读(全国甲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高考真题完全解读 全国甲卷乙卷
适用省份
贵州 广西 四川 西藏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命题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融入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引导青 年学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试题依据课程标准,着意关联教材,深 化基础考查,创新试题形式。试题设计保持稳中有进,稳中求变。依托中国高考 评价体系,立足学科特征,强化素养导向,深化基础性,聚焦关键能力,助力基 础教育提质增效。
试题特点
三、考查科学思维,激发探究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的重要性。2023年5月29日在主持中 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 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科学不只是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的集 合,也表现为一种认识和思考世界的正确的思维方式。语文中包含科学的要素, 试题也多有体现。如通过文质兼美的科普文章激发考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想象力 和探究欲,在思辨性文章阅读中考查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在科学类论文、 论著阅读中考查梳理探究、归纳概括、假设验证等思维方法,培养求真求实的态 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 久的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立的精神支撑。试题充分发挥 学科的人文优势,选材注重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髓,试题设问既引导学生在深刻理 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借鉴古人智慧、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文化信心,又引导学生立足当下现实、融通古 今资源、面向未来创新。
试题特点
五、试题的设置注重对思辨能力的考查: 写作时,首先,考生可以从材料中提炼出“技术发展在人与时间的关系中所起 的作用”这样一个论述主题,并围绕这个论题,结合个人体验情境,或社会生活 情境,或学科认知情境,观察、梳理相应的现象,通过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认 识与观点;其次,考生还可以围绕“技术、时间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思 考技术给掌控时间带来的便利与遗憾,还可以就人在时间流逝过程中的主动与被 动,以及人掌控时间的方式方法等等进行阐释论证。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大画卷已经徐徐铺开,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 千钧再扬帆。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党育人,为国选才,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夯实知识基础, 提高能力素养,鼓励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 之才!
试题特点
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和比较阅读的能力。
古诗文默写
俗语选择题 补写句子 修改病句 评价成语
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理解能力。
根据语境补写俗语,本题考查学生在语境中补写语句的能力 理解评价成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内涵的能力 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22 60 引语式作文
“技术,时间 ,人”
写作能力
考点统计
考点考查来自百度文库容
1、现代文阅读:主要是考查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能力。 2、古诗文阅读:对文言文断句、选文理解、翻译的考查,以及古代诗歌的阅读能力 的考查;填写名句。 3、语言文字运用:关于俗语的填写、病句的修改、评价成语等题型,注重对语言的 简明准确等方面能力的考查 4、考查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以“技术,时间,人”为主题。
备考指津
教师的角度:
1.注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凸显“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素养,今后教学中将全面依据和渗透核 心价值,更凸显语文性,而不仅仅是纯粹的考点教授。因此,学科核心素养将起到连接核心价值、 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的作用,而高考命题也要体现兼顾学科核心素养的特点,将语文人文主题 和知识能力相融合,既注重语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又强化人文性与价值引领,做到了思想性和 专业性的统一。
试题特点
二、试题立足于民族自信心,厚植于家国情怀。 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徐良高的《以考古学构建 中国上古史》,论证中国考古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 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文章展现了中国上古史构建的广 阔学术前景。文中列举的诸多考古发现,有助于考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认识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 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 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试题特点
七.试题设置简约化,在试题设置上有变化: 文本设置上,2022年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用的都是双文本,
这次这两个文体用的都是单文本,2022年文学类文本考查的是小说和论说文, 2023年考查的是散文,且是名家巴金的作品。语言实际运用题2022年设置的是两 个语段5道题,今年是一个语段600多字解决5道小题。
试题特点
全国甲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分别摘编自德国科普作家彼得•渥雷本《树的 秘密生命》旨在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生动形象地介绍植物之间如何使 用特定的“语言”沟通,带领考生深入森林、了解植物的秘密生命和树木的感知 能力。第6题要求学生回答,人工栽培的植物要经常喷洒农药带给人们什么思考, 引导学生在充分掌握和理解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对从材料引申出来的问题作深入 思考。试题设问既注重营造热爱科学的氛围,激发青年学子的求知欲,也引导他 们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观念。
试题特点
六、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更加灵活。 ,但是也不超出高考范围,语言文字运用就包括词语、成语、俗语、熟语等。 18小题“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 改”,没有直接指出是“修改病句”这一考点。在2022年全国甲卷18小题是这样 设置的——“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 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直接提到了是针对病句的考查。 2023年全国甲卷语言实际运用题更加侧重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只设置一道选 择题。
试题特点
五、试题的设置注重对思辨能力的考查: 全国甲卷写作试题“人·技术·时间”,材料的思辨性特征明显。 在三个概念中,“人”处于核心地位,是最大的变量。无论是对技术的使用, 还是对时间的掌控,都需要“人”来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论是“掌控时间”还是 “成了时间的仆人”,都需要人做出选择。怎样通过技术更好地掌控时间?利用 像编写计划单、任务书、行程表等一些技术,我们得以更好地规划日程、安排学 习;利用工业革命诞生的一些技术,如机器生产、交通工具,我们得以扩大交往 范围,拓宽时空界限;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物 流等,我们得以让经历的时间变得更有质量。但是如果不能控制自己,在时间面 前没有了自我,丧失掉自己的主体地位,就会因为依赖技术,使生活失去生机、 活力,变得机械、刻板等。
试题特点
四、平稳布局、开拓新局,在考教衔接中以考促教 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试题语料摘编自张志公的《说工具》一文,通过介绍三 位教师对成语“破釜沉舟”的不同教学方法,引入对语言作为思维和交流工具的 思考。第20题要求学生任选三位教师中的两位,对他们的讲解分别作出评论。第 21题要求从“卧薪尝胆、庖丁解牛、一鼓作气”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借鉴材料 中第三位教师的讲解方法,拟出讲解要点。试题浓缩了阅读表达、探究梳理等典 型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考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作 答的过程中要考虑语言交际的有效性和对知识的活学活用。
语言文字运用
关于俗语的填写、病句的修改、补全句子 等题型,注重对语言的简明准确等方面能 力的考查
现代文 阅读
古诗文 阅读
语言文字 运用
写作
古诗文阅读
对文言文断句、翻译、词意的考查,以及 古代诗歌的阅读能力的考查;填写名句。
写作能力
引语式作文,以“技术、时间、人 ”为主题。
考点统计
题号 分 值
题型
1-3 9 选择题
一、试题将传统文化作为试题选题的基础,为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奠基。 2023年全国甲卷特别注重对学生精神世界的考查,试题中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守正而不 守旧,尊古而不复古,是一种精神财富,可以从新时代中国故事“主讲人”的角色出发,探讨如何向 世界展示真实、立体、生动的中国形象。 全国甲卷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文中周尧卿是一位出色的学者,事母至孝、 周济亲为官爱民。而且得到当代大文豪范仲淹的举荐,欧阳修还为他撰写墓志铭,可见,他在当时的 影响之大,这样优秀的人物是考生理解和效仿的,这样的素材作为高考试题,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尊 重和传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是不可小觑的内涵。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首先要审 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 与文本进行比较。 做这种题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 归文本去筛选和比对。
文言文 诗歌鉴赏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语段综合训练;翻译;断句;概括分析; 筛选信息
4-6 12 选择2道,
简答1道
7-9 15 选择1道,
简答2道
10-13 19 选择3道,
翻译2句
14-15 9 选择1道,
简答1道
16 6 填空题
17-- 20 选择题1道
21
简答题4道
考查内容
考查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
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提炼,论证分析,论证方法
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 科普文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文本组合)
试题特点
六、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更加灵活。 语言实际运用这个考项,重视俗语、成语、病句、等基础试题的考查,语言文 字应用中对成语的考查,由2022年高考直接填写答案的填空题变成讲解成语,20 小题要求考生“任选二人,分别作出评论,每条评论不超过25个字,句子简洁流 畅”,21小题也是针对三位教师不同讲解,要求考生“阐释准确,语言流畅,不 超过60个字”。试题答案并不唯一,学生作答只要符合上下文语境即可得分。语 言实际运用题在17小题加入对“俗语”的考查,这是高考甲卷未曾有过的,但是 也不超出高考范围,语言文字运用就包括词语、成语、俗语、熟语等。
试题特点
四、平稳布局、开拓新局,在考教衔接中以考促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各项改革 进入关键期,2023年的高考语文试题积极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的新理念,主动呼应国家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新增内容,增 强试题的创新性和开放性,引导一线教学扭转功利化倾向,在提高课堂质量、夯 实知识基础、培养能力素养上下功夫。 依据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实践性课程,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 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品质。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从阅 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方面,考查考生语言积累、梳理与迁移运 用能力。
备考指津
学生的角度:
1、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扩大试题的开放性与灵活度,进一步降低死记硬 背和“机械刷题”的得分收益。 2、学生应认识到低效的学习方式只会带来无效的压力和负担,讲究备考复习时效性,不断 巩固阶段性复习成果。 3、重视现代文各种文体阅读的复习,夯实各种文体的特点,文言文阅读试题材料,不再限 于史传文和纪事本末体,知识点注重课内迁移,试题设问更加开放。 4、语言文字运用中对成语的考查形式灵活多样,注重辨析和实际积累与应用能力。 5、加强写作训练,在思辨表达中践行和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核心素养,发展和提升思 维品质,这也是语文学科教学的要义,加强积累,勤学苦练。
整个试卷在字数上也较2022年少,连作文试题的设置也就主要的一句话“人 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一共102字, 包括标点符号。2022年作文题接近400字。诗歌阅读题原题也由2022年两首诗的 对比阅读变成单纯赏析语句的“炼句”试题。
试卷结构
现代文本阅读
主要是考查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 文本的阅读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