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溶解》-2024鲜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糖等晶体物质易溶于水, 形成透明溶液。
面粉、淀粉等粉末物质在水 中会形成浑浊液,不是真溶 解。
油脂类物质不溶于水,但可 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温 度、压力等条件有关。
2024/3/28
16
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物质溶解时,通常会 伴随能量变化,表现 为吸热或放热现象。
而氢氧化钠溶解于水 时放出热量,使溶液 温度升高。
05
标签和笔
水
04
2024/3/28
12
实验步骤详解
1. 实验前的准备
将实验器材摆放整齐,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清楚 地看到实验过程。给每个杯子贴上标签,注明
要溶解的物质名称。
01
a. 食盐的溶解
在标有“食盐”的杯子中加入适量食 盐,然后加入水,用搅拌棒搅拌,观
察食盐在水中的变化。
03
c. 沙子的溶解
在标有“沙子”的杯子中加入适量沙子,然 后加入水,用搅拌棒搅拌,观察沙子在水中
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024/3/28
22
06
课程总结与延伸
2024/3/28
23
关键知识点回顾
溶解的定义
物质在水中或其他溶剂 中均匀分散,形成透明 溶液的过程。
溶解的条件
溶质、溶剂、温度等条 件对溶解的影响。
溶解现象的观察
观察物质在溶解过程中 的颜色、状态、温度等 变化。
溶解的应用
了解溶解在日常生活和 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 洗涤、制药、冶金等。
03
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科学 探究活动。
5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安排
本节课主要包括导入、实验、讨论和总结四个环节。首先通过导入环节引出溶解的 主题,然后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溶解现象,接着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后进行总结和 延伸。
时间安排
本节课时长为30分钟,其中导入环节5分钟,实验环节10分钟,讨论环节10分钟, 总结环节5分钟。
注意事项
在使用溶解性物品时,需要注意控制用量和浓度,避免浪费和污染环境。同时, 也要注意安全使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024/3/28
10
03
实验操作与观察
2024/3/28
11
实验器材准备
透明玻璃杯或塑料杯
01
搅拌棒(可用塑料或木质)
02
食盐、糖、沙子等可溶解和不可溶解物 质
03
06
实验记录表
2024/3/28
24
学生在家实验建议
实验一
观察食盐、糖、小苏打等物质在 水中的溶解现象,记录不同物质 溶解的速度和溶液的颜色、状态
等变化。
2024/3/28
实验二
探究温度对溶解的影响,分别在不 同温度的水中溶解相同质量的食盐, 观察溶解速度和溶液的变化。
实验三
了解不同溶剂对物质溶解的影响, 如在油、酒精等溶剂中溶解色素或 油脂等物质,观察溶解现象。
13
实验现象观察与记录
1. 食盐的溶解现象
食盐在水中逐渐消失,水变咸,最终 形成透明、均匀的溶液。
3. 沙子的溶解现象
沙子在水中不消失,水变浑浊,沙子 沉到杯底。
2. 糖的溶解现象
糖在水中逐渐消失,水变甜,最终形 成透明、均匀的溶液。
2024/3/28
14
04
溶解知识拓展
2024/3/28
15
不同物质溶解特性比较
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能够了解溶 解的基本概念和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 思考和实验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 趣和好奇心。
2024/3/28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2024/3/28
01
知识目标
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和现象,知道一些常见物质的溶解特 性。
02
能力目标
能够观察和描述溶解现象,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2024/3/28
6
02
溶解现象及原理
2024/3/28
7
溶解定义及过程
2024/3/28
溶解定义
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在 溶剂中分散成分子或离子状态的过 程。
溶解过程
溶解过程包括溶质在溶剂中的扩散、 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 相互作用以及溶质在溶剂中的分散。
8
溶解度与影响因素
2024/3/28
2024/3/28
如硝酸铵溶解于水时 吸收热量,使溶液温 度降低。
17
溶解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01
溶解现象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02
03
例如,通过溶解作用可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净化水质。
另外,土壤中的养分通过溶解于水被植物吸 收,实现了养分的循环利用。
04
同时,大气中的有害物质通过雨水溶解后降 落地面,减少了空气污染。
2024/3/28
18
05
学生互动环节
2024/3/28
19
学生实验操作指导
01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如烧杯、搅拌棒、滴管等。
02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并记录观察结 果。
2024/3/28
03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等。
20
学生提问与答疑
鼓励学生提出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 题或疑惑。
溶解度定义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影响因素
溶解度受温度、压力、溶质和溶剂性质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 说,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压力增大,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 度增大。
9
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的应用
溶解现象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如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洗衣粉在洗衣过程中的溶 解、药品在人体内的溶解吸收等。
2024/3/28
26
2024/3/28
谢谢聆听
27
25
下节课程预告及准备
•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有趣的溶解现象,通过实验了解不同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溶解特性,同时还将学习如何利用溶 解的原理进行分离和提纯物质。为了更好地进行下节课的学 习,请同学们提前准备好以下实验材料:食盐、糖、小苏打、 食用油、酒精、色素等。同时,也请同学们提前预习下节课 的相关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有趣的溶解》
2024/3/28
1
目录
2024/3/28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溶解现象及原理 • 实验操作与观察 • 溶解知识拓展 • 学生互动环节 • 课程总结与延伸
2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2024/3/28
3
教案背景及目的
背景
针对小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 探究欲望,设计一节以“溶解”为主 题的科学公开课,通过直观的实验操 作和观察,帮助幼儿理解溶解现象。
通过问题解答,帮助学生加深对溶解 现象的理解。
2024/3/28
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和 指导。
21
学生成果展示与评价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 如溶解后的溶液、观察记录等。
对学生的实验成果进行客观的评 价,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果。
针对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
的变化。
2024/3/28
05
02
2. 引入概念
向幼儿们解释“溶解”的概念,即一种物质 在另一种物质中消失,形成均匀、稳定的混 合物。
04
b. 糖的溶解
在标有“糖”的杯子中加入适量糖, 然后加入水,用搅拌棒搅拌,观察糖 在水中的变化。
06
4. 实验对比
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引导幼儿观 察并思考为什么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 些物质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