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与运动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惯性课件新版教科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题秘方:试题属于验证性实验题, 可利用所学规律 及实验现象直接解答。
感悟新知
解析:(1)实验时要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 知1-练 同的速度,需要将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2)水平面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若水平面 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将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3)若实验中小车仅在木板表面上滑行时滑出了右端, 说明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最远,不需要重做本 实验。(4)在本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反映的是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情况。
感悟新知
知2-讲
(2)不要误认为惯性的大小与速度有关。假如认为物体的速 度越大惯性越大,速度越小惯性越小,那么当物体的速 度为零时,物体就不具有惯性,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由此可见,惯性大小与速度有关的观点是错误的。
(3)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它不是力。惯性是每个物 体都具有的,不需要两个物体的相互作用。惯性只有大 小,没有方向,惯性大小无具体数值,无单位。
知1-讲
感悟新知
知1-讲
③撤去纸板,在水平面上铺上玻璃板,让小车从斜面上相 同位置自由滑下,观察小车的运动距离并记录。
接触面 毛巾表面 纸板表面 玻璃板表面
小车受到的阻力 较大 较小 最小
小车的运动距离 较近 较远 最远
感悟新知
(5)交流论证:
知1-讲
①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②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知2-练
感悟新知
A. 锤头由静止变为运动,木柄由于惯性仍要继 续向下运动
B. 锤头由运动变为静止,木柄由于惯性仍要保 持静止状态
C. 木柄由静止变为运动,锤头由于惯性仍要保 持静止状态
D. 木柄由运动变为静止,锤头由于惯性仍要继 续向下运动
知2-练
感悟新知
知2-练
解题秘方:在分析解释惯性现象时,首先要确定研 究对象,再将研究对象一分为二,分成两部分,最 后做出判断:“受力”部分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不受力”部分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第八章 力与运动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学习目标
1 课时讲解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百度文库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牛顿第一定律
知1-讲
1. 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
(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
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
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5. 惯性的利用与防止 (1)利用:利用惯性可以带来很多方便,如体育运动中的跳
远、射击、球类比赛等都利用了惯性。 (2)防止:惯性有时会给人们带来危害,如车辆急拐弯时容
易翻车,车速太快、车距太近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等。
感悟新知
例 3 [中考·无锡] 如图5 所示,当铁 锤的锤头松动时,握住铁锤的 木柄迅速向下撞击坚硬的地面, 锤头会紧紧地套在木柄上。这 是因为木柄撞击地面时( )
③如果水平面足够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以恒
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6)实验结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做匀速直线
运动。
感悟新知
实验技巧:
知1-讲
1.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要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
响,就要控制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
相同(方法就是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
度自由滑下),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让小车在粗糙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题秘方: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取决于它原
来的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不受外力时将一直静止,
原来运动的不受外力时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大小和方
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方法技巧:
判断物体不受外力时运动状态的方法:先判断物体原
来所处的运动状态,再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判断。示例如下:
原来静止
将保持静止。原来运动
上,通过比较小车的运动
距离来判断阻力对运动的
影响,如图1 所示。
感悟新知
不能用手推小车,而应该将其
(4)进行实验: 置于某一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 ①在水平面上铺上毛巾,让小车从斜面上适当位
置自由滑下,观察小车的运动距离并记录。 ②撤去毛巾,在水平面上铺上纸板,让小车从斜
面上相同位置自由滑下,观察小车的运动距离 并记录。
感悟新知
知2-讲
4. 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惯性
惯性是指物体保持自身原有的静止状态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是一切物体固 有的属性,惯性的大小与物体是否受外力、
处于何种状态等无关
惯性 定律
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物体在不 受外力作用时,由于具有惯性而表现出来的
一种运动规律
感悟新知
知2-讲
(2)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
维持,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感悟新知
2. 实验探究 推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 (1)提出问题:阻力对物体的运动有何影响?
知1-讲
(2)猜想与假设:阻力是使物体运动速度减小的原因。
(3)设计实验: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处滑到
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
感悟新知
知2-练
解析:当铁锤的锤头松动时,握住铁锤的木柄迅速 向下撞击坚硬的地面,原来锤头和木柄都处于运动 状态,当木柄碰到地面后停止运动,而锤头由于惯 性会仍然保持运动状态,故此时锤头会紧紧地套在 木柄上。 答案:D
感悟新知
知2-练
误区警示: 惯性不是力: (1)一个物体具有惯性,但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2)惯性只有大小,而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和作用点。
因此,不能说“惯性力”或“受到惯性的作用”,只 能说“由于惯性”或“物体具有惯性”。
课堂小结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实验加推理 物体固有属性
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
联 系 惯性 决定因素 质量
感悟新知
警示误区:
知1-练
◆实验中,控制了三个相同:同一小车、同一斜面、同
一高度,才实现了小车滑到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同。
◆实验中,不能按照“木板表面→棉布表面→毛巾表面” 的顺序分析,因为这样只能得出“阻力越大,小车运动
的距离越小,速度减小得越快”的结论,而不能进一步
推理得出物体不受阻力时的运动情况。
感悟新知
(3)如图2,若实验中小车仅在本板 上滑行时滑出了右端,是否需 要重做本实验以获取可靠的证 据?答:__不__需__要__ (填“需要” 或“不需要”) 。
知1-练
感悟新知
知1-练
(4)在本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反映的是 ____B____。 A. 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阻力大小 B. 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情况 C. A、B 选项均正确
得出结论,这种方法称为理想实验法,又叫实验
推理法。
(2)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运用了理想实验法。
感悟新知
3. 牛顿第一定律
知1-讲
(1)内容: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在 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 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感悟新知
知2-讲
物体有惯性,惯性是属性; 大小看质量,不管动与静。
感悟新知
3. 惯性大小的决定因素 质量。 (1)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
知2-讲
深度理解: 惯性大小反映的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运动状
态越难改变,物体的惯性越大。速度较快的蜜蜂与慢慢行走的 黄牛相比,运动状态难以改变的是黄牛,惯性大的是黄牛。
感悟新知
知1-讲
深度理解: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
状态的原因。 ◆如果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则物体一定受到
了力的作用。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 1 [中考·苏州]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 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棉布、毛巾和小车。 (1)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将小车从斜面上__同__一___(填 “同一”或“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 (2)从实验现象可推理,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 小车将在水平面上__匀_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_。
(2)理解:
知1-讲
①“一切”是说定律对所有的物体都适用。
② “不受外力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包含两层
意思:
一、理想情况,即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二、物体所受到的力相互抵消。
感悟新知
知1-讲
③“总”指的是总这样,没有例外。 ④ “或”即两种状态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定律表 明,如果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 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
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 ,进行实验。
感悟新知
知1-讲
2. 实验中,斜面的倾斜程度与木板的长度要匹配, 以使小车在木板上运动距离适当。
3. 转换法的运用:通过小车运动距离的远近来判断 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感悟新知
4.理想实验法的运用:
知1-讲
(1)一些物理现象,由于受实验条件限制,无法直接
验证,需要先进行实验,再进行合理推理,才能
将做匀速
直线运动。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析:秋千荡到左边最高点的瞬间是静止的,如果 此时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 他将保持静止。
感悟新知
旧知重现: 在探究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中
(如图3 所示),也利用了理想实验法。
知1-练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惯性
1. 定义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感悟新知
旧知重现: 在探究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中
(如图3 所示),也利用了理想实验法。
知1-练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2 [中考·衡阳] 如图4 所示,小红的妈妈陪弟弟在公园 里荡秋千,假如弟弟荡到左边最高点时受到的 外力突然全部消失,他将会( D ) A. 继续向左运动 B. 从左向右运动 C. 竖直向下运动 D. 静止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