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知识点
一、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概括主要内容:一件事人+事+结果
多件事填空
二、记叙的顺序 12345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
好处是使文章条理清晰。
(2)倒叙:多在开头;设置悬念、引起兴趣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插入必要的情节或事件;
作用:①补充必要的背景和故事情节②为下文做铺垫对比③使情节曲折,富于变化④丰富…的人物形象⑤突出…的主题
三、记叙的线索——标题
1、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纲。
2、线索的形式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物②人③事④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⑤时⑥地点
3、有的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如《爸爸的花落了》
四、记叙的结构
1、开头的通常作用
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②引起下文③开门见山④渲染气氛,奠定文章基调
2、结尾的通常作用
①总结全文②篇末点……题或者深化主题③首尾呼应,使文章完整严谨
④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3、标题的作用
(1)概括文章内容(《春》、《皇帝的新装》)
(2)作为文章的线索(《风筝》)
(3)揭示文章主题
(4)具有象征意义\一语双关(《在山的那边》)
(5)吸引读者兴趣
4、过渡:连接文章的两部分,承上启下的作用
5、照应:文题照应(爸爸的花落了)、前后照应、首尾照应
铺垫(插叙、环境——林教头)伏笔
五、表达方式
1、表达方式共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表达方式
2、中考重点:描写
(1)人物描写:外貌、行为、语言、神态、心理(抓住关键特征、凸显人物性格和形象、多种方法相结合)
(2)环境描写
1.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2.渲染了……的气氛
3.交待时间、地点、奠定感情基调——文章开头
4.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5.塑造人物、突出主题
(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六、抓住记叙文的中心
1、注意关键位置(标题、首尾)
2、注意记叙文中的议论或抒情性语言
七、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给人亲切感,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八、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 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九、写作手法及作用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明线暗线等。
常用具体如下:
(1)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详略得当:由主题决定,突出主题
(8)白描:白描源于我国古代的中国画手法。
它的特点是纯用墨线勾勒描写而不加色彩渲染。
简练、质朴、传神是其主要特征。
白描一般不使用修辞手法,它的终极目标是“以形传神”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举例指出手法+作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