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旅夜书怀》古诗词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赏析
后四句书“怀”:“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 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 愤慨。说“官应老病休”, 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 人没有直接说出。说“应”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情。面 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 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以沙鸥自况,乃自伤飘 泊之意。
诗词赏析
大历三年(768年),迟暮之年的诗人终于乘舟出了三峡,来到湖北荆 门,心境不免孤寂。 此诗开头四句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 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 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 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岸上星垂,舟 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 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
相关故事
忍饥挨饿
杜甫生逢乱世,一辈子还真没少挨过饿。 当初,自诩“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他,到长安后不久,就因父亲的 去世,失去了经济来源。为了糊口,他曾采过草药、领过救济粮,还出现过 十来天没米下锅的情形。有时,为了蹭顿饭,便不得不“朝叩富儿门,暮随 肥马尘”,乃至于“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直到十年以后,他才得到 了一个小官,可等他到任后,又回乡探亲时,竟发现自己的小儿子已经被饿 死了。 后来,“安史之乱”就暴发了,诗人在那些颠沛流离的岁月里,又是没少挨 饿。为此,他拾过橡栗、挖过野芋。
第二部分
诗词内容
诗词内容
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词内容
注释
岸:指江岸边。 危樯(qiáng):高竖的桅杆。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名: 名声。 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 鸥以写人的飘泊。
诗词赏析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 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 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 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 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 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作者生平
客死舟中
大历四年(769)正月,杜甫离开岳州,沿湘江南下投靠亲友,临行前,再登 岳阳楼,写了一首《陪裴使君登岳阳楼》。三月,到达潭州,又至衡州。第 二年春,仍泊舟潭州,遇到李龟年,作《江南逢李龟年》。四月避臧玠乱, 往衡州。又想去郴州投靠舅舅崔玮。因遇到发大水,船只无法前进,一家人 在船上饿了五天五夜。幸亏耒阳聂县令送来白酒牛肉。后返回潭州。一路上 看到各种凄惨景象,写下了《湘夫人祠》《过洞庭》等诗。770 年冬,杜甫 自潭州赴岳州,作绝笔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死 于舟中,终年59岁。
完结
感谢聆听
相关故事
年少轻狂
杜甫年轻时,曾给唐玄宗上过一个《进雕赋表》中,他在其中曾毫不含糊地 称自己的才华,当不在汉代的文学大家杨雄、枚皋之下,原文是这样的: “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 而杨雄、枚皋之徒,庶可企及也。”当时,就有人劝他不要这样写,因为这 样写就显得太不谦虚了。没想到杜甫却说:“余已谦之者再三矣!” 虽然在今天看来,杨雄、枚皋在文学上的成就,都远不及杜甫,但杜甫在说 这种话时,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者。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者称自己的作品绝不弱于某大家,其实我能接受,但 我想大部分人可能不能接受。
诗词内容
翻译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月亮倒映在江面上,随波涌动。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诗词内容
创作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 (公元765年)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 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重庆忠县)。此 诗约为途中所作。
作者生平
战乱流离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杜甫去奉先看他的妻子 ,刚进家门就听到哭 声——他的小儿子饿死了。杜甫回忆这十年长安的生活和沿途所见所闻,写 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也是在这个时期,安史之乱爆发,十二月, 洛阳失陷;次年六月,潼关失守;长安攻破;玄宗仓皇逃往成都,太子李亨 在灵武即位(肃宗)。已搬家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的杜甫听到肃 宗即位的消息,北上投奔肃宗,不幸被叛军所俘,押送到长安。陷居于长安 的杜甫把自己的感伤和担忧融到自己的诗歌中,写《春望》《哀江头》等。
旅夜书怀
唐代·杜甫
一 作者生平

二 诗词内容

三 诗词赏析
四 相关典故
第一部分
作者生平
作者生平
出身世家
唐玄宗先天元年(712)正月初一,杜甫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 瑶湾村。远祖杜预是西晋名将、学者,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的著名 诗人,官至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唐玄 宗开元三年(715)杜甫四岁,寄养在洛阳姑母家。他自小体弱多病。 六岁,寄居在河南郾城,得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七岁学作诗, 九岁能书大字。有“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 一囊”(《壮游》)一诗自证。
作者生平
漂泊生活
乾元二年(759),杜甫弃官携家眷前往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 写下《秦州杂诗》《梦李白》等诗。十月,前往同谷,沿途作纪行诗 一组。至同谷后作《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十二月前往成都, 途中又作纪行诗一组。终于在岁末到达成都。乾元三年(760)春, 四十九岁的杜甫在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了一座 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叫“浣花草堂”,“杜草堂”的称谓由 此而来。
第四部分
相关故事
相关故事
愤斥皇亲
唐玄宗当政时期的唐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个大国。但就在这表 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大国里,因上下其手等诸多原因,业已孳生着 崩溃的征兆。终于唐王朝迅速走向倾覆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 发生。杜甫获悉这种情况后,觉得当权者不顾民生只顾自己享乐的做 法,定然会导致国家的败亡;于是他便大为愤慨地挥笔写下后来被选 进著名选本《唐诗三百首》的诗作,亦即题为《丽人行》的七言长篇 古诗。该诗由于把杨家那炙手可热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胆的讽刺和深刻 的揭露,成为一首名副其实的“史诗”;而人们还从中概括出一个成 语“炙手可热”,用来表明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的那一号货色。
相关故事
为房绾喊冤
安史之乱爆发后,宰相房绾率兵与叛军作战失利,刚登基不久的唐肃 宗震怒,罢了他的官。尽管很多人都觉得房绾这官丢得有点冤,但碍 于唐肃宗是个脾气很大的人,都不敢替房绾说情,偏刚当上左拾遗的 杜甫敢说。杜甫马上就给唐肃宗上了一道奏章,说胜败乃是敌家常识, 房绾并无大错,不应被免职。一开始,唐肃宗没有理他这个小小的左 拾遗,可他却还来了劲儿了,又在上朝时,狂为房绾喊冤。 结果,终于把唐肃宗给惹火了,唐肃宗本已下了要将杜甫关进大牢, 严加审讯的旨。还好有几个御史为他求情,说他作为言官,也算尽责, 只是说话没有分寸罢了。这才使他免遭了刑罚。
第三部分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 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 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 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 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 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 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 所称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