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契约文书“湏”释义考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州契约文书“湏”释义考辨
作者:张静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9期
摘要:在徽州契约文书中,“湏”字频繁出现。根据契约文书内容与历史文献考释,该字与“須”用法相同。本文通过对其在契约文书中用法的考释,对该字进行了释义,也希望弥补《汉语大字典》等大型辞书收录词语的不足。
关键词:徽州;契约文书;湏
中图分类号:H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9-0121-03
徽州千年文书收录了从宋代到民国时期徽州地区的租佃文约、田土契约、合同文书、卖身契、典当文约、税契凭证、赋税票据等契约文书,是我们研究当时时代背景下徽州人民生活、交易情况的珍贵资料。近年来,不管从语言文字方面还是从社会历史方面,对徽州千年文书的研究层出不穷。在词语考释方面,本文摘取徽州文书中的“湏”字,通过古今例证考释其在契约文书中的意义。
一、徽州契约文书中的“湏”
“湏”字在徽州千年契约文书中大量出现,仅在(清—民国编)第一册中就出现了多达五十次。“湏”字集中出现在徽州税票、单据、批文、状纸、以及賣田赤契中,经常运用的格式是“湏至”、“湏票”。例如:
1.《顺治八年(1651)婺源葉金贵户跽业印票》:“婺源县为清丈事照奉部院司道府明文前事,奉此遵行督令各号公正丈量,取册申报在案,各号丈过田地山塘,合给跽业印票付业主,照證歸户供纳税糧,永为遵守,湏至业票者。”
2.《顺治八年(1651)祁门李昌义产业户执票》:“今十一都一啚九甲李昌义户户丁禎泰实承丈淂十一都六保閏字一千一百十三号,土名下坞口,计田一百九十九步二分八厘,该管公正副谅擬合出给串票,一存底,一归业主,一付册书,照数查明对同造册,毋得违错,取究湏票。”
3.《顺治十六年(1659)祁门黄昆状纸》:“万一爷臺高迁,復盗占霸祭冒行標扫,临难分辩,叩准抄招杜谋保祖生死,两戴上告等情,据此擬合抄招帖给本告收执照证,日後黄忠元等生奸谋佔,许本告执此帖文赴县陈禀以凭按律究治施行,湏至抄招者。”
4.《康熙元年(1662)祁门县津贴造册银两帖文》:“为此帖仰各里各排花户,各照户内實在丁米数目,悉照新例议帖银两,照数敷付应役之人,以便攢造黄册,里牌毋淂阻挠,花户
毋淂短情,如有顽梗抗违,不行津贴者,许现役册书指名呈县,以凭拘宪,朋役造册觧册,决不轻贷,湏至帖者。”
5.《康熙三十二年(1693)休宁汪塤禀文等三件状纸之三》:“为此叩懇憲天大父师恩赐抄案,赏印珍执,鋤强弭害,扶弱安生,迫切上呈等情,据此擬合给帖抄招,为此抄给原呈,本生收执,嗣後李浩等敢再冒僕生端,欺凌胡一等,许执此帖文前赴所在官司控告,參究施行,湏至抄招者。”
6.《康熙三十五年(1696)祁门大洪司缉拿逃僕批文》:“为此执論本禀前往浙省等处地方缉拿迯僕王黑梨,凢有関津隘口,毋淂阻挠,倘有地棍窝藏不出,譸本禀前赴所在官司倲禀添差缉拿觧赴到案,以凭究治施行本禀,亦不淂借端生事,股咎未便,湏至批者。”
7.《雍正二年(1724)休宁汪用侯賣田赤契之二》:“前幅粘给业户收执,後幅彚同季册送司查核转报,院部毋违,湏至契尾者。”
8.《乾隆十三年(1748)祁門信票》:“仰原役星即前去協同,该处郷保即将後開有多犯证逐一拘齐,定限三日赴县,以凭質訊,去役再延,定行重处不贷,火速湏票。”
9.《乾隆三十三年(1768)休寧縣信票》:“为此仰该族保,即将呉江氏所控呉柱滄等盗卖情由立即查明,催令呉柱滄等即偹當价取赎,仍将催赎缘由覄县以凭核銷,该族保毋淂袒延干咎,速速湏票。”
10.《乾隆四十年(1775年)徽州府憲牌》:“今奉前因合亟飞饬,为此仰县官吏文到,遂将此案彻底清查,细绎例意核讼具详,取具查云寿等照旧服役遵结,同案内不符契约,绘具图幅责金极承抱韯,协同前去差赍送立等核详给文赍投着臬二宪听候察核,如再玩延定,即划差不贷,火速湏票。”
通过以上的十例,我们可以看出“湏”字一般不单独使用,而由它构成的“湏至”、“湏票”二词在契约文书中出现的频率很大,且它们一般出现在官府的下行公文中,包括印票、执票、信票、批文、憲牌以及卖田赤契等。除此之外,“湏票”一词还经常与“火速”“速速”等表示命令的词语搭配使用。
二、“湏”的考释
在上述诸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湏”字多出现在文书的末尾,那么究竟其是什么意思呢?笔者在查阅各类工具书时,发现绝大部分工具书都未曾收录该字,例如《汉语大词典》、《中华大字典》、《新华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该字仅在《康熙字典》与《汉语大字典》中有所收录。
《康熙字典》释为:“《説文》:古文沬字。註詳五畫。又《集韻》虎猥切。音賄。與潣同。水貌。”
《汉语大字典》有两个意义,分别是:“①huì《集韻》呼内切,去隊曉。微部。同‘沬’。洗脸。《说文·水部》:‘沬,洒面也。湏,古文沬从頁’。②mǐn《集韻》虎猥切,上賄曉。同‘潣’。水流貌。《集韻·贿韻》:‘潣,水儿,或从頁。’”
从以上讲解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康熙字典》与《汉语大字典》中对“湏”字有所解释,但如果把这两种解释带入到契约文书中则意义不通,显然其在契约文书中应该另有它意,那么究竟“湏”应怎样解释呢?在此,笔者猜测契约文书中的“湏”字与“須”义同。关于该猜测,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考释。
(一)“湏至”、“湏票”与“須至”、“須票”
首先,刚刚我们已经提到“湏”在文书中的常用格式为“湏至”、“湏票”,这也就是说,如果“湏”与“須”义同,那么“須”也可以使用这两种格式,恰好,在契约文书中也有“須至”的用法,例如在《康熙五十九年至雍正三年(1720—1725)祁門鄭、倪二姓互控狀纸之一六》中有这样一段:“据此随经责令拘犯押轝无如倪有寿等抗不到案,致难举结拟合具文详恳。宪台勅赐严批抑或亲提法究,为此县司令偹前由另具书册,申乞照详施行,須至曲者。”虽然该用法在契约文书中只有一例,但我们仍然可以知道“湏”与“須”二字在一定意义上是相通的。
除此之外,我们在其他文献中也可以经常看到“須至”、“須票”的用例,例如:
11.《梼杌闲评》24回:“如有司容隐故纵,查出,定行参处,地保拿究,决不轻贷。有人出首者,该有司赏银三十两。須至告示者。”
12.《三宝太监西洋记》50回:“为此钦差我等统兵前来,安抚夷荒,探问玉玺消息等。因奉此牌,仰各国国王及诸将领,如遇宝船到日,许从实呈揭玉玺有无,此外别无事,不许恃顽争斗,敢有故违,一体征剿不贷。須至牌者。”
13.《隋唐演义》25回:“迟延生事。所至津关,不得阻挡,須至批者。”
14.《歧路灯》46回:“为此票仰去役,即唤谭绍闻并家人王中,保人白兴吾,当堂质讯。勿得需索,违误干咎。火速。須票。”
15.《海公大红袍传》34回:“为此票差本役,速即册去,按址协同地保,立即锁拿刘东雄带赴本县,以凭严究拟处,去役毋得故纵干咎。速速須票。”
16.《牡丹亭》49出:“下面说小的了:‘扶同歇宿,罪连主家。为此须至关防者。右示通知。建炎三十二年五月日示。’你看后面安抚司杜大花押。上面盖着一颗‘钦差安抚淮扬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安抚司使之印’。”
从以上六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不仅在文献中有“須至”、“須票”两种用法,而且其所处的语境与“湏至”、“湏票”极为相似,比如“湏至业票者”、“湏至抄招者”、“湏至批者”、“湏至契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