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污水排放现状及治理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污水排放现状及治理对策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体现在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上。
而目前因农村污水排放引发的环境问题不容乐观,若不及时处理,势必造成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基层反映应加强对农村污水排放的治理。
一、农村水污染来源与排放现状
一是农村生活污水。
随着新农村城镇化的建设与规划,人口趋于集中居住,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很高且相对集中,但其处理比例却依然很低。
在新农村人口集中的乡镇,也没有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基本呈粗放型排放,往往随着雨水的冲刷,就近排入河流、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这给农村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生活污水水质较差,有机物含量高,污水浓度低,变化大,含一定量的氮和磷,水质波动大,通常有较多的洗涤剂以及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可生化性强。
生活污水排放量高,处理率低。
二是农村畜牧养殖业污水。
农村畜牧养殖业污水,以畜禽粪便、养殖废水、病死物尸体、医疗废弃物、冲洗水等为主,废水量大,问题严峻。
随着国家新农村建设方案的落实,农村畜牧养殖规模持续增长,并且向集约化养殖方向发展,农村出现了个企或政企共建养殖基地,畜牧养殖污水量大大
增加,排放量相当巨大。
这类污水水质极差,悬浮物多、色度深,含有大量细菌,大量氮和磷等富营养化物质。
很多养殖户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对养殖场的大量粪污冲洗水就近排放入水体,给农村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是农村工业污水。
农村工业污水的特征是水质变化大。
随着交通日益便利和政府招商引资等惠民经济政策的刺激,越来越多的工厂和企业搬至农村,农村企业数量连年增加,呈现数量大、规模小、分布散的特征。
农村工业经济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的同时,对当地环境和居民人身健康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农村水环境的影响亟需重视。
很多农村工业废水擅自排放,造成大面积的面源污染,情况严重,对农村耕种、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造成危害。
二、对策建议
一是增强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农村污水治理意识。
政府及环保相关部门应加强环保宣传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奖惩制度,鼓励村民投入到环保事业中去,还可建立监督机制以监督和规范农村污水的排放,建立奖励机制,奖励模范,奖励典型,奖励不合格污染排放举报的现象。
同时,政府应重视农村污水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和对策,上行下效,将污水治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二是加大农村污水处理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是农村污水处理的有效保障,政府应担当投资主体,设立农村污水处理
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并安排资金支持农村畜牧养殖场污水综合利用、中小企业的污水处理站建设等工作。
当地政府可多方筹措,鼓励当地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以捐款或技术赞助等方式积极参与到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的建设中来。
三是完善农村污水治理体系。
针对农村污水的粗放型排放特征,应效仿城市污水排放模式,在农村设立专门的污水排放管道,鼓励农村居民将污水集中排放入内,统一处理。
环保部门可充分结合当地农村污水排放特征做好污水集中收集系统的统筹建设工作,因地制宜,选择最佳的污水收集处理模式。
四是完善农村污水监督体系。
坚持“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基本原则,实行可举报可投诉,实时监控的思路,保障农村污水按标准排放。
政府监管方面,对农村工厂、企业实行污水排放检查,对污水处理厂要求安装在线监测设施;对农村畜牧养殖场等生态敏感区实行污水检测,对出水量大的污水排放口安装在线监测。
社会监督方面,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建立群众参与监督机制,主动接受公众和媒体的监督,并设立群众举报平台和举报电话。
五是采用合理的污水处理技术。
农村污水的处理技术样式繁多,工艺成熟,但只有因地制宜的污水处理技术方可达到污水治理的目的。
目前己有的广泛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先进技术包括净化沼气池处理技术、土地渗滤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技术和生物滤池技术等,它们各自存在优缺点。
在技术的选择方面,采用专业的技术人员综合评价当地的污水特征、及后期运行和维护可能出现的困难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