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栏式教案模板村居教案(共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栏式教案模板村居教案(共5篇)
篇:村居教案
村居
教材分析: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风景诗,全诗如一幅美丽的风俗画:乡村的二月,天气暖和起来。
春光明媚,和风丽日,青草生长,鸣莺翩飞。
春风吹动下,垂柳的枝条正拂着堤岸,仿佛陶醉在融融的春光中。
白昼渐渐长了,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奔跑着放飞风筝。
诗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点,以精练的语言勾画出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乐春图”:景、人、事融为一体,充满了生活情趣,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学情分析:这是学生开学后要学习的第一篇描写春天的课文,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在上学期古诗诵读大赛中的成功,体验到品读古诗的快乐,把学生带入《村居》迷人的意境之中。
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口述、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体会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了解古诗所描绘的画面,理解诗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草青了,树绿了,花儿开了小鸟在唱着欢快的歌。
多么美好的春光啊!古人为此写下了许多精彩美妙的诗篇,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高鼎的《村居》吧! 释
题:村居的意思就是在农村居住。
了解作者,简介作者。
高鼎是我国清代咸丰年间的诗人.虽然有关他的生平及创作情况历史上记录下来的很少,但他的一组《村居》却使他名传后世.
二、初读全诗,读准读通,整体感知。
高鼎在古诗中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让我们先借助拼音把古诗读一读,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流畅。
并注意停顿,读出节奏和韵律。
完整地说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新芽,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杨柳枝条披着长长的绿,随风摆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赶忙趁着暖人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
细读全诗,逐句解读,深入感知。
1、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欣赏一下诗中美丽的画面,看一看诗中描写了哪些美丽的景色,你是通过哪句诗知道的。
(1)草长莺飞二月天草长莺飞:野草旺盛生长,黄莺自由飞翔。
二月天:就是二月份春天刚刚开始的时候。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2)拂堤杨柳醉春烟拂:飘拂、拂拭、掠过。
堤:堤岸。
醉春烟: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
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儿童散学归来早
散:多音字。
散学:放学的意思。
师:村里的孩子们多高兴啊!孩子们放学回来天色还早。
我们也高高兴兴地读读第三句。
(4)忙趁东风放纸鸢。
纸鸢:风筝小朋友们,你们会放风筝吗?你们看,图中的小朋友把风筝放得多高啊!他们是那么天真,活泼,使春天也如此生机勃勃。
四、赏读全诗,进入意境,熟读成诵。
这首诗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
的农村生活图画。
第
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拂堤杨柳醉春烟”,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
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由景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这是春的气息,这是春的脚步。
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让我们在美美的读一读。
并试着背一背这首诗。
五、作业。
请同学们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练习朗读,准备举行“春天,我爱你”古诗朗诵会。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
春景图。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
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
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
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
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
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第2篇:《村居》教案
《村居》教学的新模式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继承和发扬祖国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
但是,由于古诗含蓄、讲求意境等特点,小学生一提古诗就望而生畏,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想象古诗所特有的意境美,我们用”吟之、歌之、舞之”的方法探求古诗教学的新模式,现以《村居》为例,加以说明。
一、吟之
熟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最佳方法,当我们想起古人读书时,摇头晃脑的情景立刻浮现在我们眼前。
在教学《村居》一课时,老师先把学生带入一个青草萋萋、百花盛开,花香四溢的教学情景中,在这美丽的春天里,老师采用了各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比赛读等),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诗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配上哑语吟诵古诗,在肢体语言的帮助下,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在自己的头脑
中能模模糊糊地创造出古诗所特有的意境。
二、歌之
艺术之间总有相通之处,天然地形成一种特有的默契。
音乐以它特有的节奏美、音律美、流畅美,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引人穿越时空,构建新形象。
在古诗教学中,把古诗配上音乐,在音乐的优美旋律中,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编织美丽的故事。
在执教《村居》一课时,老师配上了优美的民族音乐,学生边唱,边打手语。
学生神情专注,完全投入到音乐与古诗结合创造的美丽形象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音乐与古诗的理解,再创古诗新意境。
虽然学生地这份创造无法外显,但是他们的思维的空间拓宽了,情感的倾注更真实,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的古诗艺术形象更具体了。
三、舞之
小学生的善于模仿、善于想象,又爱唱爱跳。
他们善于永各种感官来表达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喜欢通过”编演“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天赋。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吟之、歌之以后,已经基本创建了一个美丽的艺术形象,老师就鼓励学生道:“小朋友,你们能不能把自己头脑中创造的这幅美丽的画表演出来,让大家分享?”小朋友们立刻自由组合,拿着道具开始编排他们的舞蹈,在美妙的音乐声,有学生拿起柳枝当柳树,有的戴上头饰演黄牛,调皮的牧童吹着笛子,坐在”牛背“上。
一会工夫,学生们就创造了几个《村居》的美丽意境。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没有让学生说说古诗的意思,没有一句一句地讲解古诗文,而是在让学生在吟诵中去感悟语言,在歌声中去想象意境,在舞蹈中去创造图画。
学生们学习兴趣盎然,课结束了,但是韵味永存。
第3篇:村居教案
课题:村居课型:新授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村、居、烟、童、散、忙七个生字,
2、会写“忙”字,
3、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村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村、居、烟、童、散、忙七个生字,会写“忙”字,
难点: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村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一只蝴蝶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霄,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顺着腰。
谜底是?点名猜。
2,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猜出来了,答案就是风筝(出示风筝)。
但是风筝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纸鸢”(领读纸鸢,齐声读)。
是啊,在风景如画的春天,和小伙伴们一起去乡村放风筝,该是件多么惬意的事啊,在一百多年前的清代,有位诗人叫高鼎,他就住在乡村,有一天,他出来散步,看到春天里几个可爱的儿童在这如画的风景里放风筝。
高鼎被这么美的画面吸引住了,忍不住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村居”。
请大家伸出手来和我一起书写课题,村居是平舌音,大家可一定要读准确哦,(点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古诗,纠错,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拂堤,散学、趁),
3、师范读,领读。
4、点名朗读,齐读。
三,结合画面,朗读感悟
1、同学们每首古诗都有他的节奏感和音律美,如果大家能读出韵来,就更美了,下面老师,画出了节奏,同学们试着自己读一读吧。
2、老师配乐朗读。
3、齐读。
4、指名读。
5、大家读的太棒了,下面请同学们闭眼听我读,感受一下这首诗的意境和画面,生自由表达内心的感受。
6、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观察本课的画面,都看到了什么?
7、师读古诗,生指画面。
8、鼓励背诵。
四、拓展延伸
出示咏柳,欣赏,品读。
五、回归生字,识字写字:
1、同学们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了这首诗,下面就让我们认识一下里面的生字,
2、出示生字,生自由读,老师教读,指名读,齐读。
3、给生字找小伙伴。
4、指导书写忙字
5、生描红,书空。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趁着周末的时间,和家人一起去公园里,去田野上放放风筝吧,体会一下放风筝的乐趣,谈一谈放风筝的过程。
板书设计:村居
草莺杨柳春烟景美忙
儿童纸鸢人乐
第4篇:《清平乐村居》教案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
26、清平乐村居
运河街道办事处顺河小学孙忠国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并且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词,背诵古词。
2、通过反复吟诵古词,读懂古词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词描写的景色,感受古词中描绘的田园生活以及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古词上阕从景到人的描写顺序,下阕从远及近的表达顺序的写法。
4、在诵读中,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诗词的情感,感受中国经典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吟诵古词,读懂词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词描写的内容。
教学难点:
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评价设计
1.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看预习单、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移情体验、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词句,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读懂词的意思和意境;借助词中的诗眼和关键词体会作者的情感。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评价。
通过反复吟诵古词,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经典诗词的情感,感受中国经典文化的魅力。
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准备:
1、查找描写辛弃疾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资料及关于辛弃疾的小故事,制作课件。
2.搜集有关词的资料及课文插图
学生准备:按照预习单的要求预习,并且完成预习单。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古词,感知秋色
(一)初读古词,感知词意
大家都预习了《清平乐·村居》,一定被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深深陶醉,让我们记住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
你们一定想了解这位了不起的词人,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隧道,回到宋朝去看看词人波澜壮阔的一生。
(出示课本图片),老师引入课题:
1、简要介绍辛弃疾: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
“清平乐”是词牌,规定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村居”是题目概括了词的有关内容。
(学生回忆我们还学过哪些古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清平乐六盘山》学生说出词牌和题目)。
辛弃疾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
作者一生始终关心恢复大业。
他向往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这更加激发了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
因此他创作了《清平乐村居》。
2、板书:《清平乐村居》
3、自由读诗,做到读正确。
4、检查能否读得正确流利。
重点指导:A、“清平乐”中乐读“yue”不读”le”“ 卧剥”的“剥”读“bao”不读“bo”。
“锄”是翘舌音。
B、纠正“翁媪”的读音。
5、逐句默读古词,思考古词大意:每句词描写了什么景物,整首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不理解的词句用问号标出。
6、小组合作学习。
每首诗由一位同学说说每词的大意,描写了哪些景物,对于疑难的地方全组同学交流。
不能解决的疑难由小组长记录下来。
7、指导提示学生读好每句词的节奏,师范读并出示课件。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8、小组汇报交流不理解的生词,教师相机指导出示:茅檐:茅屋。
醉里:酒后微醉。
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写这首词时在江西上饶,春秋时代属于吴国。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
翁媪:老年夫妻。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顽皮。
9、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整体感知词意。
教师小结,成新课堂上部分题目,当堂达标。
第二课时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古词,品味意境
师讲故事导入:低矮的茅屋前面,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边长着郁郁青青的小草。
不知谁家一对老人正在用好听的吴地方的方言在亲密的交谈。
大儿子在小溪东面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最可爱的是顽皮的小儿子,正趴在溪头剥着莲蓬吃呢。
(二)诵读《清平乐村居》
1、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问:(1)你感受到了什么?
(2)这句应该如何来读?
这句写出了简朴的乡间生活,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引导学生读出这种感受来。
3、师:请大家轻声朗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思考: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仅仅是酒让这老两口醉了吗?这句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学生朗读,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正确诵读这一句。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读后交流,在图中,我们看到两位老人在聊天,那他们会聊些什么呢,展开想象,然后小组讨论一下。
4、学生交流了老两口聊天的内容,
学生汇报:a、老伴啊,今年我们的收成看样子是不错了,等到秋后,给大儿子把婚事办了吧,也了了我们的一翻心事。
b、小儿子不能老在家里玩,等过几天把他送学堂里读书吧。
C、老伴啊,你现在做的菜越来越好吃了。
不知不觉我酒就喝多了。
…… ……。
5、师小结:大家讨论的很好,想象的也挺棒。
这户人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是“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也过的和和睦睦,让人羡慕:翁媪之间是“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这对白发夫妻简直陶醉了。
作者辛弃疾在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却一生始终关心恢复大业。
他向往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此情此景不由的让这位一辈子征战沙场的词人一改激情豪放的创作风格,创作出了这首田园风格的词《清平乐村居》。
6、创设情境,感情诵读。
从这首词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农家生活的向往,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让我们一起满含激情的来读一读这首词。
(播放古筝音乐,教师范读后)学生朗读,能背诵的同学试着背诵。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交流,你还知道辛弃疾的其他诗词吗?教师出示:
《破阵子》,序: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让我们把两首词放在一起读一读。
同样是辛弃疾所作,在风格上是迥乎不同。
2、请再读这两首诗,体会两大诗人的不同心境。
(对比朗读,感受诗人不同的心情带来的不同感受。
)
3、拓展感悟:辛弃疾一生征战沙场,可惜抱负无法实现,在退隐上饶以后,看到了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以及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轻松和谐的画面。
不由的写出了这首词,抒发了他对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向往。
(四)练习设计
1、背诵古词。
2、继续搜集阅读辛弃疾的词,想一想他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五)板书设计
26 清平乐村居
上阕环境
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下阕叙事
附预习单:
26、《清平乐村居》预习单
班级: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
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读写生字词练习。
书写生字词语(用习字册),并把写错的字纠正过来,然后读正确。
二、读书练习。
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三、思考
1、一边读词一边思考:这首词那些景色?想一想,在书上画一画。
2、请你也来搜集辛弃疾的词,写下来,读一读。
3、收集有关辛弃疾在什么情况下写得这首词,并读一读。
4、记下你的收获。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词”是五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的独特的文学形式。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词人、主题探索、融情诵读、激情延伸、对比诵读来完成教学。
本课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文本的学习基础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很好的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课堂中将《清平乐村居》的学习置于文化的大的背景下,重在熏陶引领——引入文化因素,给学生以传统文化的熏陶;重在渗透文学教育,给学
生打开一扇窗户,一扇浏览文学宝库的窗户,
让他们进入一个富有魅力的语文学习的世界。
文学作品是有情感的,是有温度的,应设身处地的站在词人的角度,体味词人酸甜苦辣的生活,更好、更准地把握诗词韵感。
不足之处:对词人的情感理解上,不够到位,由于学生对辛弃疾的创作的背景了解的不深入,对词的情感感悟上还需加强。
使用建议: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迁移旧的知识来学习这种新见文体,是摆在课前的值得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
想了好久,决定发挥教材优势,迁移原来学习古诗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5篇:教案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
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对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初步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词的意境,初步体会词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朗读,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田园生活的纯朴和情趣。
难点:体会词的意境。
教法与学法教法:读议法学法:自悟法与探究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文字、音乐)
学生准备:了解辛弃疾的有关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课件播放音乐《清平乐村居》导入。
师:听了这首优美的歌,同学们有什么感受?这与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有关,读课题。
二、新授内容
1、齐读题目。
我听着有人读yue有人读le你认为读什么?
2、讲词牌,中间停顿一下读,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句子字数不一样,分上片和下片。
3、齐读词。
(1)校正“翁媪”的读音,
意思:就是我们指的老爷爷,奶奶就是“媪”。
再读这个词,带在句子里再读。
(2)校正“相媚好”、“莲蓬”的读音。
师:正常中读第二个读轻声,但是在古诗中为了押韵,第二个还是读第二声。
(3)出示剥,讨论应该读哪个音?
师:老师分析、教读两遍,放到句子里读。
再指名读一遍。
师:注意这次又没有什么读的不正确的地方,还要注意停顿生再读一遍,放慢速度。
(4)注意无赖一词,老师教读两遍。
自由读,齐读。
4、理解词意思。
(1)读这首词,看看你能想象出什么画面?生:我的脑中浮现出了两个老人在茅房底下聊天……
生:我看到了有一所小小的茅草房,这个茅草房紧靠着小溪,溪边长满了青草。
师: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村居图。
(2)第一段,茅檐低小,……这段小茅草屋在长满青草的溪边,非常优美。
生读。
(3)第二段,醉里吴音相媚好……这句话中,感受他们非常幸福,天下非常太平。
解释吴音
师:相媚好是什么意思?
吴音相媚好,就是用方言亲热地交流
师:他们究竟在亲热地交流什么呢,会怎样取笑对方呢?老头子……老婆子……啊的读出这句话齐读
师:再想一想,他们还会想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