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晚期阴道菌群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妊娠晚期阴道菌群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作者:刘俊芳李从霞
来源:《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5期
刘俊芳李从霞
1.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北武安 056300;
2.河北省武安市妇幼保健院,河北武安056300
[摘要] 目的通过对研究比较妊娠晚期孕妇阴道菌群的分布情况,分析妊娠晚期阴道菌群
与妊娠结果的关系,总结合理有效的检查与治疗方法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5月在我院生产的其中137例妊娠30~35周阴道菌群失调的孕妇作为治疗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93例病原体阴性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2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经过对标本的化验分析显示,阴道菌群异常中以假丝酵母菌(41.61%)和衣原体(27.73%)为主,通过对临床资料的比较发现,治疗组产褥感染率、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率显著高于对
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剖宫产率与胎膜窘迫、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阴道菌群失调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孕妇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的机率明显增加。医护人员
必须加强对孕妇阴道症状的检查,进行针对性治疗以有效减少不良妊娠的发生。
[关键词] 妊娠晚期;阴道菌群;妊娠结局;微生态
[中图分类号] R816.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c)-0134-02
阴道是一个微生态系统,存在着各种不同种类微生物,正常的阴道微环境是以乳杆菌为主导,不同的菌群相互制约与作用的结果。妊娠期时由于特殊的激素变化及孕妇机体免疫力下降,阴道微生态平衡易被打破,导致菌群失调进而引发下生殖道感染[1],比如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等,进而导致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等不
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因此笔者通过对137例妊娠晚期阴道菌群失调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查,与93
例无症状孕妇进行对照,通过采集标本进行细菌调查检验,分析妊娠晚期孕妇阴道菌群的分布
情况,探讨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取得了良好的进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5月在我院生产的孕妇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对妊
娠晚期孕妇进行滴虫、阴道假丝酵母菌、细菌性阴道病(BV)、衣原体、淋菌等检查,排除近
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妊娠期内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阴道局部用药等孕妇,收集年龄在20~39
岁之间的妊娠30~35周的阴道菌群失调的孕妇137例,设为观察组。其主要症状是白带增多、
色黄、有异味、外阴瘙痒等。另外设置正常对照组,对象为93例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妊娠
30~35周孕妇白带需氧菌培养阴性者。两组孕妇孕产次均为孕1产0,孕周都在30~35周之间,因此两组在年龄、孕周、孕产次、主要症状等资料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标本采集
首先清洗孕妇外阴,在阴道以及宫颈使用一次性无菌窥阴器,观察并且记录阴道分泌物的
性状,用无菌拭子取宫颈口分泌物检查衣原体、淋菌、支原体,再取阴道后穹隆分泌物,用唾
液酸酶法检查BV,再用盐水玻片法检查滴虫、假丝酵母菌。
1.3检查方法
诊断标准[2]:如若在镜下发现滴虫则可以诊断为滴虫性阴道炎;如若在镜下发现假丝酵母菌菌丝及芽孢则可诊断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根据PCR结果诊断生殖道衣原体感染以及淋病;在使用唾液酶酸法检查时,如果检测试剂与阴道分泌物混合后呈蓝色则为阳性,如果颜色
未改变则为阴性。
1.4 统计学方法
将文中所得数据用SPSS 15.0统计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孕妇妊娠晚期阴道菌群检查分布情况
在137例妊娠晚期阴道菌群失调产妇中,检查发现假丝酵母菌57例(41.61%),衣原体
38例(27.73%),细菌性阴道炎(BV)18例(13.14%),滴虫7例(5.11%),淋菌2例
(1.46%),细菌培养阳性15例(10.95%)。可见,在阴道感染中,假丝酵母菌、衣原体感染
比例最高。具体见表1。
2.2妊娠晚期阴道菌群异常与妊娠结果的关系
治疗组产褥感染率、胎膜早破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剖宫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同时,治疗组新生
儿感染率明显高出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胎膜窘迫、新生儿黄疸、新生儿体重过低的例数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2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比较[n(%)]
3 讨论
3.1妊娠晚期阴道菌群微生态变化特征分析
正常健康女性阴道内的菌群大致分为三大类:常驻菌、偶见菌和过路菌[3],菌群的分布及构成在妊娠等过程当中不断的产生着变化。一般常驻菌有假丝酵母菌、乳酸杆菌、支原体、表
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常见过路菌有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丙酸杆菌等;肺炎克雷
伯杆菌、淋球菌、变形杆菌等则属于偶见菌。正常情况下,阴道内微生态环境以乳酸杆菌为主导,菌群、人体、微生态环境三者之间是相互制约、协调动态平衡的关系。由于在妊娠过程中,特别是妊娠晚期,孕妇体内雌性激素水平比正常状态下高,阴道内糖原增加,其他菌类在有利
的环境下迅速的滋生与繁殖,从而引发阴道菌群的紊乱,造成微生态平衡失调。微生态失调是
在指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正常微生物群之间以及正常微生物群与人体之间的微生态平衡由生
理性组合转变成为病理性组合[4]。由于妊娠期间出现阴道水肿、黏膜充血和细胞通透性增加的情况,阴道黏膜屏障功能大幅度降低,细菌大量滋生与繁殖从而造成阴道菌群紊乱,是妇女出
现妊娠不良、妊娠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在本次观察中可以看出,在阴道菌群感染中,以假丝酵
母菌居多,达到41.61%,其次为衣原体感染,占27.73%,说明妊娠晚期阴道菌群的变化中以假丝酵母菌感染最为常见,与赵艳丽[5]等人的研究结果大体相同。
3.2妊娠晚期阴道菌群分布特征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分析
阴道内正常寄生有假丝酵母菌的妇女占10%~20%,孕妇的比例则有所升高,白色假丝酵母
菌为条件致病菌,正常情况处于酵母相,并不会引起临床症状和不良结局。适宜假丝酵母菌生
长的pH值为5.5,阴道内以乳酸杆菌为主的弱酸环境能够保持阴道的自洁功能,部分妊娠期妇
女由于细胞免疫能力降低等原因,阴道内弱酸性改变后,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并且转化为菌丝相,引发外阴瘙痒、白带增多、异味、色黄等临床症状,提高了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6]。大量报道证明,假丝酵母菌宫内感染能够引发早产、产褥感染、绒毛膜羊膜炎等,妊娠期滴虫阴道
炎[7]会加剧胎膜早破、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由于宫颈及阴道穹窿部微生物能够产生蛋白水解酶,水解宫颈附近胎膜的细胞外物质,降低组织的张力、减少胶原纤维、降低胎膜的韧性,收缩子宫致宫腔压强增强,故而易发生胎膜早破。随着胎膜破裂时间的延长,宫颈、阴道
的微生物可感染导致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的机率也随之增加。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治疗组孕妇胎膜早破发生率、产褥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新生儿的感染率比之对照组有大幅度的升高(P<0.05)。可见妊娠晚期阴道菌群失调会加剧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风险,研究表明了妊娠晚期阴道菌群失调会明显增加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新生儿
感染的发生机率。但是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早产、剖宫产率与胎膜窘迫、新生儿体重过低、新生
儿黄疸的发生率上相比差异甚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能说明妊娠晚期阴道菌群的异常与之有直接关系,可能是由于此次研究样本过少的原因所致。
3.3妊娠晚期阴道菌群异常的检查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