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_届全国大学生联赛女篮四强队伍衔接段进攻特点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届全国大学生联赛女篮四强队伍
衔接段进攻特点研究
秦超1宋陆陆1*赵振宇1王庆2赵琨云1王佳宁1马媛3
(1.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100875;2.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珠海校区) 广东珠海519080;3.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北京100024)
摘要: 该文以第24届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四强队伍衔接段进攻特点为例,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衔接段进攻战术的发动方式、发动时间、参与人数、运用配合方式、得分方式等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女篮四强队伍衔接段进攻基础配合发动方式以抢获篮板为主;衔接段进攻基础战术配合参与人数均等的情况最多;衔接段进攻基础战术配合完成时间主要集中在5~9 s;衔接段进攻基础战术配合方式以传切配合进攻的次数最多;衔接段进攻基础战术配合的得分方式以篮下投篮为主。
总结衔接段进攻基本特点和情况,旨在提高大学生女篮队伍在衔接段进攻的效率,为运动员、教练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联赛 女篮 四强队伍 衔接段进攻.
中图分类号:G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23)35-0173-05
2022年10月,女篮世界杯,中国女篮夺得亚军,追平了中国女篮在世界杯上的最好成绩,中国女篮的拼搏精神也让全国人民为之动容,这让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女子篮球运动。
CUBAL联赛为WCBA联赛输送了许多优秀人才,CUBAL联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是中国女篮后备的储备摇篮,女子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向于高速度、强对抗、男子化的特点,在这种趋势的引领下,快攻战术是各个大学生篮球队训练的重点。
衔接段进攻是介于快攻之后和阵地进攻之间,是在对方防守阵型未落稳的时候快速形成进攻,在5~8 s 内形成进攻配合,这一进攻成功率很高,极具威胁的进攻体系能够让球队在进攻中占据优势。
本研究对第24届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女篮四强队伍衔接段进攻中的发动方式、进攻人数、进攻时间、进攻配合及得分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四强队伍对衔接段进攻的运用情况,以期提高大学生女篮在衔接段进攻的效率,为教练员制订训练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第24届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女篮四强队伍(清华大学女篮、北京师范大学女篮、华中科技大学女篮、北京大学女篮)的衔接段进攻战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依据本研究目的和内容,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以“衔接段进攻”为关键词搜索相关的学术论文以及期刊,对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1.2.2 录像观察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获取北京大学女篮、清华大学女篮、北京师大女篮、华中科技大学女篮四强队伍的8场比赛信息(1/4决赛、半决赛、总决赛),观看衔接段进攻的录像,记录相关数据资料,为后续的研究打下
基础。
DOI: 10.16655/ki.2095-2813.2023.35.044
基金项目: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项目名称:基于慕课视角下高校篮球战术教学创新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2-06-34)。
作者简介:秦超(2000—),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
马媛(1987—),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
通信作者:宋陆陆(1987—),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球类教学与训练、青少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E-mail: *******************。
1.2.3 数理统计法
对24届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女篮四强队伍衔接段进攻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通过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归纳总结出衔接段进攻的发动方式、进攻人数、进攻时间、进攻配合及得分方式等数据。
1.2.4 归纳总结法
将统计的数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24届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女篮四强队伍衔接段进攻的运用情况。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安亦贲[1]在《2020—2021赛季广东东莞大益队季后赛衔接段进攻战术特征分析》一文中指出:“衔接段进攻发动方式为防守篮板球,衔接段进攻战术多以掩护配合和突分配合发起,利用快速推进以及落位球员的跟进发起进攻战术。
”
黄伟杰[2]在《世界篮球强队衔接段进攻战术运用研究》一文中指出:“世界篮球强队衔接段进攻战术发动方式成功率最高是抢断发动方式,结束阶段常用的进攻手段是传导球和掩护配合,投篮方式以远距离的投篮为主。
”
李祖保[3]在《第40届欧洲杯男篮四强队伍衔接段进攻战术运用研究》一文中指出:“在比赛中衔接段进攻场均进攻次数与场均得分,都多于快攻场均次数与场均得分,衔接段进攻在进攻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
熊涛[4]在《美国NCAA2021—2022赛季男篮衔接段进攻战术运用特征研究》一文中指出:“各队衔接段进攻战术的推进方式主要为运球推进,长传推进次数最少,但是得分率最高,各队衔接段进攻战术配合的结束方式多以三分投篮、篮下投篮、突破上篮为主,两分中距离投篮次数很少。
”
刘彧含等人[5]在《中国女篮三种进攻阶段成功率对比赛胜负影响的研究》一文中指出:“中国女篮衔接段进攻活球状态下成功率低于世界各国女篮5%,衔接段进攻死球状态下成功率高于世界各国女篮2%,快攻成功率对比赛胜负影响较大。
”
李子薇[6]在《东京奥运会美国男篮夺冠进攻战术分析》一文中指出:“美国男篮的快攻发起相比其他球队来说更加主动,后场篮板在美国队发动快攻战术时起重要作用,快攻主要方式是运球快速推进,通过快速运球将球队整体阵形推进至对方半场内。
郭向[7]在《2019年男篮世界杯中国队与前四强球队衔接段进攻对比分析》一文中指出:“中国队的抢断球快攻多依赖运球推进,快攻形式主要集中在抢断球快攻和篮板球快攻,多在人数占有优势的情况下发起攻击,中国队和前四强球队在衔接段进攻的结束方式上都以上篮和三分远投为主。
”
李帅[8]在《篮球全场快速反击结合半场阵地进攻战术训练与应用》一文中指出:“一切进攻都应该在8 s 内完成,其次就是要求队员掩护的质量,再次就是要提高传球质量。
衔接阶段进攻时无论人数是否占优,若有机会即可发起进攻,中锋跟进在高位与持球队员做掩护配合,或接球做策应配合。
”
Cárdenas等人[9]在Motor characteristics of fast break in high level basketball一文中指出:“快攻被认为是防守和进攻阶段之间的过渡,采取最快速度在数量、位置或战术上超越对手,获胜队伍的快攻次数高于失利队伍的快攻次数。
”
Refoyo等人[10]在The secondary Fastbreak of North Carolina一文中指出:“当快攻没有形成得分的机会时,会立即转入衔接段进攻,这是以快节奏高效率的方法去形成一次新的进攻。
”
Williams[11]在The secondary Fast-break of North Carolina一文中指出:“塞尔维亚男子球队对于衔接段进攻的重视程度已经大于快攻,在一次进攻反击中没有机会后会立刻转到衔接段进攻,让对手来不及喘息。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衔接段进攻概念界定
衔接段进攻是一种介于快攻和阵地战之间,一种抢时间和追击对手的进攻战术。
它的核心是,尽管在人数或位置上没有获得优势,但可以在对手立足未稳、退防不及时的情况下进行攻击,一般发生在快攻受阻碍后5~8 s内,要求战术简单、实用、迅速,多运用两到三人之间简单的配合。
它是快攻的延续,同时可以增强进攻威力,使进攻更加灵活和机动,并以更加多样化的方式得分。
3.2 衔接段进攻的发动方式
衔接段进攻的发动方式是从拿到球权那一刻开始的,衔接段进攻和快攻密不可分,衔接段进攻的发动和快攻的发动都是从取得球权开始计时,获取方式可以通过后场篮板、抢发端线球、抢断以及封盖开始。
从表1数据统计结果来看,抢获后场篮板是发动衔接段进攻最为频繁的方式,这与球队积极拼抢篮板、力争追求速度不可分割。
从四支球队衔接段进攻发动方式的数据来看,北京师范大学女篮由抢断发起衔接段进攻的次数是最高的,成功率为44%,说明北京师范大学女篮在防守上给对手的压迫较强,容易造成对方进攻失误,从而抢断发起衔接段进攻;清华大学女篮由抢发端线球发起衔接段进攻的次数最高,成功率为50%,说明清华女篮重视在进攻时的速度,在对手进球
后立即抢发端线球,追身快打,不给对手调整的机会;华中科技大学女篮由抢获后场篮板球发动衔接段进攻次数最高,成功率为64%,说明华中科技大学女篮重视对防守篮板的保护,她们的中锋和大前锋对篮板球的争抢意识非常强烈,而且他们攻守转换速度快,抢到后场篮板球的第一时间快速推进追球速度,一旦受阻也不会即刻进行阵地进攻,而是运用衔接段进攻的基础战术配合,积极主动采取快速进攻。
3.3 衔接段进攻的参与人数
观看第24届全国大学生联赛女篮四强的比赛录像,发现四强队伍在衔接段进攻的参与人数打法有三种,一是少打多;二是多打少;三是人数均等。
从表2的数据结果统计中观察到,四强队伍在衔接段进攻中,人数均等情况所占比例最高。
高水平球队在防守方面对快攻反击有针对性策略,退防速度快,不会轻易形成人数上的劣势。
清华大学女篮和北京大学女篮在衔接段进攻参与人数中,少打多的局势比其他队伍多,这两支球队在反击中会抓住防守出现的漏洞,尽管在人数不占优的情况下,也会选择果断完成一次进攻。
华中科技大学女篮在衔接段进攻参与人数中,多打少的局势所占比例比其他队伍高,他们整体反击速度快,且每次反击会保证有2~3人参与衔接段进攻,所以容易出现以多打少的局势。
北京师范大学女篮在衔接段进攻参与人数中,均等次数明显最高,通过观察录像发现,北京师范大学在衔接段进攻时前锋会立刻从两侧沿边路快下,中锋会及时跟进并立刻执行2~3人之间有目的的基础战术配合。
3.4 衔接段进攻的时间
将女篮四强队伍在第24届CUBAL衔接段进攻所需时间进行统计,如表3所示,9 s内完成衔接段进攻的次数最高,有34次;10 s内完成衔接段进攻的次数最低,只有10次;华中科技大学女篮在6 s内完成衔接段进攻次数最高,清华大学女篮和北京大学女篮分别在
8 s和9 s内衔接段进攻次数最高;北京师范大学女篮在
9 s内衔接段进攻次数最高。
这表明四强队伍的特点不同,打法不同,所以衔接段进攻采用的时间也有所不同,受自身条件影响,女篮在衔接段进攻的用时耗费时间会比男篮要长。
华中科技大学女篮整体队伍守转攻速度快,在衔接段进攻中,多数运用的进攻基础战术配合打法简单,所用时间也就稍少;清华大学女篮有内线身高优势,在衔接段进攻时内线会快速跟进接球完成进攻,所用时间多集中在6~9 s之间;北京大学女篮在衔接段进攻完成时间多集中在7~9 s之间;北京师范大学女篮运用衔接段进攻数量较少,多数衔接段进攻运用时间多在9~10 s之间,所运用时间较长,这是因为她们的中锋极具身高优势,所以常落到阵地进攻进行特定的战术配合;华中科技大学女篮与清华大学女篮在衔接段进攻完成时间上无明显差异,两队整体速度快,运用时间短。
3.5 衔接段进攻的配合
进攻战术基础配合是在篮球比赛中,队员两三人之间有目的、有组织、协调行动的简单攻守配合的方法,它包括掩护、策应、突分和传切基础配合。
表4衔接段进攻基础战术配合包括掩护、策应、突分、传切四种方式。
华中科技大学女篮衔接段进攻次数最多,同时运用传切配合的次数也最高,共19次,占
表1 女子四强队伍衔接段进攻发动方式
队伍
北京师范大学
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北京大学
后场篮板球
总
次数
8
27
28
24
成功
次数
4
10
15
11
成功
率/%
50
37
64
45
抢发端线球
总
次数
2
10
8
3
成功
次数
1
5
3
1
成功
率/%
50
50
37
33
抢断
总
次数
9
5
7
7
成功
次数
4
2
4
3
成功
率/%
44
40
57
42
封盖
总
次数
3
1
2
成功
次数
1
1
成功
率/%
33
50
表2 女子四强队伍衔接段进攻参与人数分析
队伍
北京师范大学
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北京大学少打多
/次
3
8
2
7
多打少
/次
4
11
19
7
人数均等
/次
16
23
23
23
成功率/%
43
30
50
40
表3 女子四强队伍完成衔接段进攻的时间与完成进攻次数
完成进攻
时间
5 s
6 s
7 s
8 s
9 s
10 s
北京
大学/次
8
3
7
7
9
2
华中科技
大学/次
4
14
4
9
12
1
清华
大学/次
6
7
9
12
6
2
北京师范
大学/次
3
4
1
3
7
5
华中科技大学女篮衔接段进攻总次数的43%,策应配合共12次,占总次数的27%,突分配合与个人强攻运用次数相同,均为6次。
通过观看录像发现,华中科技大学女篮在进行衔接段进攻基础战术配合时,有目的地进行传切配合,也符合华中科技大学女篮整体灵活的特点。
北京师范大学女篮运用掩护配合次数最高,共8次,因为北京师范大学女篮后卫个人技术娴熟,中锋也具有身高优势,因此利用掩护配合后更容易造成对方防守的漏洞。
清华大学女篮运用突分配合次数最高,清华大学女篮外线突破速度快,且有较高的外围命中率,所以利用突分配合能体现队伍优势,再加上后卫身体素质和弹跳能力强,个人强攻的次数也最高。
北京大学女篮衔接段进攻基础战术配合运用比较平均,传切配合运用12次,突分配合运用10次,个人强攻、策应配合、掩护配合依次分别是7次、6次、3次。
3.6 衔接段进攻的得分方式
衔接段进攻基础战术配合的得分方式分别有篮下投篮、中投和三分。
从表5来看,衔接段进攻篮下投篮次数最多,三分球的出手次数最少,女篮四强球队终结的主要方式为篮下投篮,且篮下的命中率最高。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第24届全国大学生联赛女篮四强队伍比赛中,衔接段进攻基础战术配合的发动方式以抢获篮板球为主,发起衔接段进攻成功率为46%,抢发端线发起衔接段进攻成功率为43%,封盖发起衔接段进攻次数最少,成功率为33%。
第24届全国大学生联赛女篮四强队伍比赛中,衔接段进攻基础战术配合参与的人数以人数均等情况为最多,利用位置上的优势来进攻,在衔接段进攻人数多打少时,阅读防守能力差,失误较多。
在衔接段进攻人数少打多时不果断,常错失进攻时机,转为阵地进攻。
第24届全国大学生联赛女篮四强队伍比赛中,衔接段进攻基础战术配合完成时间主要集中在5~9 s,其余时间完成衔接段进攻较少,其中在9 s内完成衔接段进攻次数最高,7 s内完成衔接段进攻次数最少。
第24届全国大学生联赛女篮四强队伍比赛中,衔接段进攻基础战术配合依次是传切配合、突分配合、策应配合、掩护配合。
北京师范大学女篮在衔接段进攻基础战术配合中利用掩护配合次数最高;清华大学女篮在衔接段进攻基础战术配合中运用突分配合的次数最高;华中科技大学女篮在衔接段进攻基础战术配合中利用传切配合次数最高;北京大学女篮在衔接段进攻基础战术配合中的运用较为平均。
第24届全国大学生联赛女篮四强队伍比赛中,衔接段进攻基础战术配合的得分方式以篮下投篮为主,且成功率最高,其次是中投,三分出手得分方式次数最少,且命中率低、不稳定。
4.2 建议
在日常训练及教学比赛中,加强对篮板球的拼抢,在对方进球后快速抢发端线球,养成抢发球意识,另外加强抢断球意识,判断时机,提高衔接段进攻概率。
在日常训练及教学比赛中,尽可能创造人数及位置上的优势,中锋快速跟进参与进攻,加强多打少的训练,培养队员阅读防守的能力,也要加强少打多的训练,提升人数不占优势情况下队员勇猛果敢的进攻能力。
(下转第181页)
表4 女子四强队伍衔接段进攻基础战术配合运用情况
队伍
北京师范大学女篮清华大学女篮华中科技大学女篮北京大学女篮
掩护配合
次数
8
2
1
3
占比/%
34
4
2
7
策应配合
次数
5
7
12
6
占比/%
21
16
27
15
突分配合
次数
5
14
6
10
占比/%
21
33
13
26
传切配合
次数
1
5
19
12
占比/%
4
11
43
31
个人强攻
次数
4
14
6
7
占比/%
17
33
13
18
总次数
23
42
44
38表5 女子四强队伍衔接段进攻基础战术配合得分方式
队伍
北京师范大学女篮
清华大学女篮华中科技大学女篮
北京大学女篮
篮下投篮
投篮
次数
14
20
27
17
命中
次数
7
5
18
9
命中
率/%
50
25
66
52
中投
投篮
次数
4
6
11
9
命中
次数
1
2
4
4
命中
率/%
25
33
36
44
三分
投篮
次数
5
16
8
11
命中
次数
2
6
2
命中
率/%
4
37
18
总投篮
次数
23
42
44
37
[4]隋雨青.健身健美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弹性及主观幸
福感影响研究[D].天津:天津体育学院,2023.
[5]陈曦,杜雷,张良祥,等.健身健美运动对大学生心理
健康的影响研究[J].运动精品,2023,42(3):75-77. [6]李志龙,单示标,解萧,等.高、低运动量HIIT对青年
肥胖女性减肥效果的对比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3,22(5):40-46.
[7]秦利君.体育专业院校体育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研究:以江苏省运动与健康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2,21(9):40-45.
(上接第176页)
在日常训练及教学比赛中,提高进攻的整体速度,培养在衔接段进攻时快速处理球的能力,适应现代篮球运动高强度、快节奏的比赛强度。
在日常训练及教学比赛中,针对衔接段进攻基础配合,设置情景化衔接段进攻练习,再结合实战,相互磨合,培养默契,同时提高队员个人强攻能力,训练时加强身体素质练习以及一对一单打能力,在比赛中遇到衔接段进攻机会果断进攻,不惧对抗。
在日常训练及教学比赛中,加强跑动投篮,尤其是外围投射能力,并且有敢于出手的自信。
衔接段进攻在比赛中有重要作用,对比赛的胜负起到关键影响,希望大学生女篮队伍能对其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安亦贲.2020—2021赛季广东东莞大益队季后赛衔接
段进攻战术特征分析[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22.
[2]黄伟杰.世界篮球强队衔接段进攻战术运用研究
[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8.
[3]李祖保.第40届欧洲杯男篮四强队伍衔接段进攻战
术运用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8.[4]熊涛.美国NCAA2021—2022赛季男篮衔接段进攻
战术运用特征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23. [5]刘彧含,曹平.中国女篮三种进攻阶段成功率对比赛
胜负影响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22(9):124-129.
[6]李子薇.东京奥运会美国男篮夺冠进攻战术分[J].文
体用品与科技,2023(2):103-105.
[7]郭向.2019年男篮世界杯中国队与前四强球队衔接
段进攻对比分析[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21. [8]李帅.篮球全场快速反击结合半场阵地进攻战术训
练与应用[J].长治学院学报,2023,40(2):79-84.
[9]CÁRDENAS D, ORTEGA E, LLORCA J. Motor
characteristics of fast break in high level basketball[J].
Kinesiology, 2015, 47(2): 208-214.
[10]REFOYO I, ROMARÍS I, SAMPEDRO J. Analysis of
men's and women's basketball fast-breaks[J]. Revista de Psicología del deporte, 2009, 18(3): 439-444. [11]WILLIAMS R.The secondary Fast-break of North
Carolina[N].Assist Magazine(2009).[2023-10-31].
International Basketball Federation (FIBA)-FIBA.
basketb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