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论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论述
1.试述二战后至70年代中期贸易自由化的表现及主要特点。
答:贸易自由化的表现 1)大幅度削减关税 2)降低或撤销非关税壁垒。
贸易自由化的主要特点
1)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行者;
2)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战后贸易自由化建立了物质基础;
3)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带有浓重的政府干预色彩;
4)各种区域贸易集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都是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
5)战后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
2.试述二战后发展中国家贸易保护的政策特点和理论依据。
答; 二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发达国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的地位,为改变此种局面,一些发展中国家放弃了自由贸易原则实施贸易保护政策。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可分为进口替代政策和出口导向政策两类。
前者指为保证替代进口的实现,达到保护扶持和促进本国工业发展的目标而采取的贸易政策;后者通过鼓励出口来推动本国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是中心外围论和贸易条件恶化论。
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论将世界分为由发达国家构成的中心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外围国家。
外围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经济结构单一,在技术进步利益分配中处在被动地位;贸易条件恶化论是中心外围的延伸。
普雷维什认为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具有长期恶化的趋势,外围国家以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处在不利地位。
外围国家必须通过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独立自主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工业化来摆脱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3.根据国际贸易
实践,论述订立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品质条款应注意的事项。
答:订立品质条款应贯彻我国对外贸易方针政策,防止损害我国利益的条款或只对单方面有利的条款,体现平等互利原则和便于切实履行合同。
同时,还应注意:
1)应根据不同的商品特点,正确使用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
凡是能够用一种方法表示品质的,一般不要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来表示;同时要防止把品质指标订得过于繁琐。
2)要从国内的生产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规定适当的品质指标,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
3)品质条件应明确、具体。
不宜采用“大约”“左右”等笼统含糊字眼,也不宜把品质条款订得过死,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4.结合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分析实现经济一体化的条件。
答: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认为在成本递减的情况下,如果两国都能生产某两种产品,则双方应分别将自己在生产上处于劣势的产品的国内市场提供给对方,亦即实现协议性国际分工。
达成协议国际分工的条件是:
1)必须是两个国家的资本劳动禀赋比例差异不大,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大致相等,协议性分工的对象商品在哪个国家都能生产。
2)作为协议分工的对象商品,必须是能获得规模经济的商品。
3)不论哪个国家,生产X商品或是生产Y商品的利益都应该没有很大差别,即自己实行专业化的产业和让给对方的产业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否则就不容易达成协议。
由此可知,协议性国际分工是同一范畴商品内更细的分工。
经济一体化必须在同等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建立,而不能在工业国与初级产品国之间建立。
只有经济条件、生活水平和文化等互相接近的地区,才能保证相互需求的均等增长。
5.论述综合发展战略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加以评价。
答:1)综合发展战略理论的原则:
①经济一体化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发展战略,它不限制市场的统一,也不必在一切情况下,都追求尽可能高级的其他一体化;
②两极分化是伴随关一体化特征,只能通过强有力的共同机构和政治意志制定系统的政策来规避它;
③有效的政府干预对于经济一体化成功至关重要;
④发展中国家的一体化是集合自力更生的手段和按照秩序逐渐变革世界经济的要素。
2)发展中国家地区一体化的主要因素:①经济因素②政治和机构因素
3)综合发展战略理论评价:
①它突破了以往的经济一体理论的研究方法;
②把一体化看作是自力更生的手段和按照新秩序逐渐变革世界经济的要素
③制定经济一体化政策时,一方面要考虑经济因素,另一方面要考虑政治和机构因素,同时要结合本国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6.论述普惠制的主要原则以及在现实在的执行情况。
答:普惠制的三大基本原则:普遍性、非歧视性、非互惠性
所谓普遍性,是指发达国家应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优惠待遇。
所谓非歧视性,是指即使所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都不受歧视,并能享受着普惠制待遇。
所谓非互惠性,是指发达国家应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关税优惠,而不要求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提供反向优惠。
但在现实中,这三大原则并未完全得到有效实施,一些发达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以其其他发展中国家采取例外措施,使他们享受不到普惠制待遇。
具体表现在:1)把某些发展中国家排除在受惠国之外。
如:美国规定以下国家不得享受普惠制待遇:一是社会主义国家,二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国;三是与美国在政治上有冲突和对立的国家。
2)对“敏感性”的工业产品是不给予普惠制待遇。
3)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使发展中国家不能充分全面地享受普惠制待遇。
7.试述普雷维什的贸易保护论。
答:普雷维什的贸易保护论有两个理论依据:
1)中心-外围论。
发达国家构成中心体系,发展中国家构成外围体系,它们处于不平等地位。
2)贸易条件恶化论。
发展中国家出口初级产品,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具有长期恶化的趋势。
42.试述在贸易条约与协定中,国民待遇条款的适用范围。
2017 答;一、国民待遇是指一国给予其它缔约方的公民、船舶、企业的权利与优惠,不应低于本国公民、船舶、企业享有的权利和优惠。
这里仅指公民、船舶、企业在民、商事方面的待遇,并不包括政治权利。
二、国民待遇条款一般适用于外国公民的私人经济权利、缔约方国内捐税、铁路运输、船舶在港口的待遇、亲和力强的服务、外国的商标注册、版权及发明专利权的保护等。
三、同时国民待遇条款只在一定范围内适用,并没有将本国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包括在内。
例如,本国公司享有的沿海航行权、领海捕鱼权、购买土地权等,通常都不包括在国民待遇范围之内。
四、对于国民待遇条款的理解要注意:首先,国民待遇条款只适用于已经进入市场的产品、服务和知识产权,因此,尽管一国对其本国生产的产品、服务并不征收关税,但对即将进入国境的产品征收关税并不违反国民待遇。
其次,国民待遇强调的是给予外国公民和待遇标准不得低于给予国内公民和企业的待遇,但并不禁止给予国外的公民和企业一些更优惠的待遇。
最后,国民待遇适用于每一种产品,不得以某种产品获得了其它方面更优惠的待遇为理由而对该产品实行歧视。
8.试述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答:1)提高专业化分工程度,强化竞争,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关税同盟成立后,商品实现自由流动,由此可以提高成员的专业化工程度,并且通过刺激竞争,消除垄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高成员的经济福利。
2)实现规模经济。
关税同盟成立后,成员市场成为一体,市场范围扩大使企业可以获取专业化与规模经济效应。
3)刺激投资与技术创新。
关税同盟成立后,市场竞争更激烈,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企业
增加投资,推出新产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4)提高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程度,合理配置区内生产要素。
关税同盟成立后,市场趋于统一,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促进要素的合理配置。
9.试论要素禀赋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古典的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不同。
答:1)要素禀赋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要素禀赋说是指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用不同国家生产诸要素的丰缺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一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
有三个结论:第一,每个区域或国家应该生产和输出丰裕要素密集商品,输入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第二,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第三,商品贸易趋向于消除工资等生产要素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广义的要素禀赋说还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斯托尔帕-萨缔尔逊定理、雷布纬斯基定理。
2)古典学派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所决定的,而以俄林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运用在互相依赖的生产的多种生产要素的理论代替了古典学派的单一生产要素的理论。
古典学派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是各个国家在生产各种商品时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且各国劳动生产率都是固定不变的。
俄林却在他的要素禀赋中,假定各个国家在生产商品时所使用的生产技术是一样的,即生产函数相同,因而排除了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是把各国间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以及在生产各种商品时利用各种生产要素的强度的差异作为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基础。
所以,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比起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在分析各国参与分工与贸易的原因方面考虑得更加全面,分析更加深入。
10.试述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1)在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过程中,首先提出自由贸易观点的的18世纪下半期的法国重农学派,认为农业才是一国财富的基础,交换本身不产生财富;国家应放弃对经济的干预,反对贸易保护、支持自由贸易。
2)亚当·斯密,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础是各国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中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那么该国就具有在该种产品生产上的绝对优势,相反,则为绝对劣势。
斯密认为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处理绝对劣势的产品。
3)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只要各国之间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就会使不同国家在不同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4)要素禀赋论用不同国家生产诸要素的丰缺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原因。
5)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结论包括:
·自由贸易可以形成相互有利的国际分工;
·自由贸易可以扩大国民的真实收入;
·自由贸易可以阻断垄断、加强竞争,
·自由贸易可以提高利润,促进资本积累。
11.试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贸易政策非关税措施呈现出的新的发展趋势。
答: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双边、多边努力之下,传统的、居于主导地位的非关税措施,如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的使用已大量减少,非关税领域呈现出以下新的发展趋势
1)反倾销措施不断增强。
一些国家将反倾销措施作为一种竞争手段,21世纪以来,反倾销已经成为主要的非关税壁垒措施,而中国成为主要的反倾销对象国。
2)技术性贸易壁垒迅速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允许各国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自己的技术标准。
一些发达国家的技术法规、标准和质量认证等方面的规定事实上已成为贸易壁垒。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世贸组织中一些发达国家成员运用技术壁垒的水平逐渐提高,对产品的标准规定越来越细,要求越来越多。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使用范围也从有形产品的生产环节扩展到贸易环节,涉及金融、信息等服务以及投资、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
3)绿色贸易壁垒名目繁多。
越来越多的国家以保护自然资源,环
境和人类健康的名义,制定一系列复杂苛刻的环保制度和标准,构成了贸易壁垒并且限制的内容日益广泛。
4)劳工标准的兴起。
发达国家为削弱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和原材料的成本优势,一直力图将劳工标准问题纳入多边贸易体系。
由于发展中国家劳工标准低、福利差、工作环境有待改善,发达国家强调的劳工标准将成为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国家市场的新壁垒。
12.试述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
答: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世界市场价格。
影响供求关系的主要因素包括:
1)垄断。
垄断组织为了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通过影响供应量(需求量)或者直接干预价格的做法对国际市场价格施加影响。
2)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是周期性的,一般经历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危机期间,商品供大于求,商品价格迅速下滑,利润率大幅降低;危机过后,生产逐渐上升,对各种产品的需求增加,价格又迅速上涨。
周期过程中,价格的变化幅度主要取决于产品的供需弹性。
3)市场结构。
国际市场的市场结构主要指经营某种商品的买主和卖主的数量、他们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程度以及产品的差异化程度。
4)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
支持价格、出口补贴、进出口管制、外汇政策等均会对世界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5)商品销售中的各种因素。
包括:产品品质与包装、付款条件、运输条件、销售季节、品牌、使用的货币等等。
6)自然灾害、政治动乱及投机等。
13.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双边、多边努力下,居于主导地位的非关税措施,如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的使用已大量减少,非关税领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请结合这些新趋势,谈谈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在商品出口中所面临的非关税壁垒?
答:1)非关税领域呈现出的新趋势包括
①反倾销措施不断增强②技术性贸易壁垒迅速发展③绿色贸易壁垒名目繁多④劳工标准兴起
2)中国的应对措施
①反倾销方面-尽量避免倾销受人口实;积极应诉等等;
②技术性壁垒方面-认真研究国外技术要求,提高国内技术水平等等;
③绿色贸易壁垒方面-加强国内环境保护,实施绿色生产;
④劳工标准方面-关注相关市场相关法规,规范国内劳工市场等等。
14.论述20世纪70年代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答:1)产生的背景①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世界经济进入低增长高失业率;
②其它因素:各国贸易发展不平衡;国际货币关系失衡;政治和政策因素;
2)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特点
①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②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转向非关税
③贸易保护的重心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④贸易保护日益制度化、法律化
3)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①新贸易保护主义打着公平贸易的旗号,实际其政策带有明显歧视性、排他性,它保护了国内缺乏竞争力的产业,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限制和扭曲了国际贸易的正常流向,降低了国际贸易增长速度。
②严重损害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利益
15.试述管理贸易实现的机制和途径。
答:管理贸易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属于有组织的自由贸易
管理贸易实现的机制和途径:
1)通过国际会议对贸易进行意向性的管理
2)地区贸易集团通过条约、协定和建立超国家机构对地区贸易进行管理;
3)通过多边政府协定和组织对参加方的贸易关系进行管理;
4)通过具体的商品协定和生产国组织对具体商品的产、销、价格进行管理
5)通过标准化对国际贸易行为、商品规格、质量进行管理
6)通过双边政府贸易协定或协议协调和管理双边贸易关系;
7)各国政府加强对贸易活动的宏观干预。
16.结合国际贸易实践,论述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价格条款的基本内容及规定价格条款时应注意的事项。
答:价格条款的基本内容:进出口合同中的价格条款,一般包括商品单价和总值两项基本内容。
单价通常由四部分构成:计量单位、单位价格金额、计价货币和贸易术语。
规定价格条款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①合理地确定商品单价,防止偏高或偏低
②根据船源、货源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贸易术语。
③争取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必要时可订保值条款;
④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作价办法,尽可能避免承担价格变动的风险;
⑤参照国际贸易的习惯做法,注意佣金和折扣的合理运用;
⑥单价中涉及的计量单位、计价货币、装卸地点名称等,必须书写正确、清楚,以利于合同的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