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祖《游恒山日记》原文、注释及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宏祖《游恒山日记》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游恒山日记》
明·徐宏祖
十一日风翳净尽,澄碧如洗。
策杖登岳,面东而上,土冈浅阜,无攀跻②劳。
一里转北,山皆煤炭,不深凿即可得。
又一里,则土石皆赤。
有虬松离立道旁③,亭曰望仙。
又三里,则崖石渐起,松影筛阴,是名虎风口。
于是石路萦回④,始循崖乘峭而上。
三里,有杰坊⑤曰“朔方第一山”,内则官廨(⑥)厨井俱备。
坊右东向拾级⑦上,崖半为寝宫,宫北为飞石窟,再上则北岳殿也。
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插天,庑门⑧上下,穹碑⑨森立。
从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曰会仙台。
台中像群仙,环列无隙。
余时欲跻危崖、登绝顶。
还过岳殿东,望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千尺,为登顶间道,遂解衣攀蹑而登。
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而满山短树蒙密,槎枒⑩枯竹。
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11)不能出。
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
时日色澄丽,俯瞰山北,崩崖乱坠,杂树密翳(12)。
是山土山无树,石山则有。
北向俱石,故树皆在北。
浑源(13)州城一方,即在山麓。
北瞰隔山一重,苍茫无际,南惟龙泉(14),西惟五台(15),青青与此作伍。
近则龙山西亘,支峰东连,若比肩连袂下扼沙漠者。
既而下西峰,寻前入峡危崖,俯瞰茫茫,不敢下。
忽而回首东顾,有一人飘摇于上,因复上其处问之,指东南松柏间,望而趋,乃上时寝宫后危崖顶。
未几,果得径。
南经松柏林,先从顶上望松柏葱青,如蒜叶草茎,至此则合抱参天(16),虎风口之松柏,不啻(17) 百倍之也。
从崖隙直下,恰在寝宫之右,即飞石窟也。
【注释】
①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徐宏祖(1586年—1641年),明代散文家、地理学家。
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人,曾遍游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的游记。
在这篇游记中,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热情,生动地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丽特色。
恒山,五岳中的北岳,在今山西、河北两省之间。
②〔攀跻(jī)〕抓着东西登高。
③〔虬(qiú)松离立道旁〕虬,古代传说中的有角的小龙。
虬松,形容松树长势像虬。
离立道旁,在道边上朝外(像要离去似的)耸立着。
④〔萦(yíng)回〕盘旋往复。
⑤〔杰坊〕高大的牌坊。
杰,高大。
⑥〔官廨(xiè)〕古代指称官吏办事的地方。
⑦〔拾级〕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连步往上登。
⑧〔庑(wǔ)门〕正房对面和两侧的房子的门。
⑨〔穹(qióng)碑〕高大的石碑。
穹,高起成拱形的样子。
⑩〔槎枒(cháyá)〕错杂不齐的样子。
(11)〔汩汩(gǔgǔ)〕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
(12)〔翳(yì)〕遮蔽。
(13)〔浑源〕今山西浑源。
(14)〔龙泉〕今山西隰(xí)县一带地区。
(15)〔五台〕五台山。
在今山西五台东北隅。
我国佛教名山之一。
(16)〔参天〕形容高入天空的样子。
(17)〔不啻(chì)〕不止,不仅。
啻,但,只,仅。
【译文】
十一日风完全停止了,淡淡的云没有了踪影,天空一片碧蓝,像冲洗过一般。
我拄着手杖登上山岭,朝着东方往上去,一片丘陵地带,没有攀登的劳苦。
走过一里路朝北转,山中都是煤,不用深挖就可以得到。
又走了一里路,那儿的土和石头都是红色的。
有一种像龙的形状的松树立在道旁,沿着山路朝外长着。
有一个亭子,名叫望仙亭。
又走了三里路,耸立的山石逐渐多了,松树树影成阴,这里叫虎风口。
从这儿开始,石头铺成的路盘旋往复,我开始沿着石崖往高处走,走到三里远处,立着一个高大的牌坊,上面写着“朔方第一
山”,进了牌坊,官衙、厨房、水井齐备。
牌坊东边,沿着一级级石头台阶上去,半山腰有寝宫,宫的北面是飞石窟,再往上就是北岳殿了。
上面顶着绝壁,下面俯瞰官衙,大殿下面长长的石头台阶像插入天际一般,宫门前后,高大的拱状石碑庄严地耸立着。
从大殿右面往上去,有一个石洞名叫会仙台。
台里边有很多神像成环状排列着。
我这时想要攀登悬崖,登上最高峰。
再往回走,经过北岳殿的东面,见两个山崖中断的地方,中间垂下杂乱的草丛有上千尺长,这就是登上顶峰的小道,我就脱了外衣手抓脚登地往上爬。
走了二里路,沿着悬崖往上,抬头眺望高高的崖顶,还好像在半天上。
遍山的小树丛十分茂密,干枯的竹子参差不齐,只能够钩人衣裳扎人领子,要想拉它踏它马上就会断。
我使的劲儿虽然很大,可好像掉在大浪里面,随波逐流出不来,我鼓足勇气继续往上爬,过了很长时间,才走完了这个草木丛生的地带,攀登到顶峰。
这时太阳光明亮绚丽,我俯视山的北面,突出的山崖就像正往下崩溃一样,各种树木一层层地挡住了阳光。
这里的山,凡是土山不长树木,石头山倒有树木。
北面都是石头山,所以树木全在北面。
浑源城所在的地方,就在山脚下。
朝北往下看,隔着一重山,苍苍茫茫一望无际,南面就是龙泉,西面就是五台,郁郁苍苍地和它们连成一片。
近处龙山向西蔓延,它的支峰与东面相连,就好像肩并肩手拉手往下挡住了沙漠的样子。
这以后,我从西峰下来,寻找原来进山的那处高崖,俯视下边茫茫一片,不敢从这里下去。
忽然回头向东看,有一个人像在山上飘荡,就回到那里去询问他,他指给我东南方的松柏间一条道,我看准了那个地方赶紧跑过去,敢情是上来时候那座寝宫后面的山顶。
过不了多久,果然找到了下山的小路。
往南经过松柏树林,原来从山顶上看见松柏树郁郁葱葱,就像蒜叶草棍一般大小,来到这里一看,有两人合抱那么粗,高入云霄,比起虎风口的松柏,不知要强多少倍了。
从山崖的缝隙处一直走下来,刚好是寝宫的右面,就是飞石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