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上学期二轮复习 中国现代经济史专题训练(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历史上学期二轮复习中国现代经济史专题训练(含解析)一、选择题
1.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
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
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
A.20世纪50年代初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初期
D.20世纪70年代末
2.改革开放后天津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这得
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优惠政策,1988年以后经国务院批准天津成立了()
A.沿海开放城市
B.经济技术开发区
C.经济特区
D.滨海
新区
3. 1992年初,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
其“关键”的涵义不包括
A.苏东剧变,社会主义事业遭遇重大挫折
B.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要求中国融入世界
C.非公有制经济已占主导地位
D.国内针对要不要搞市场经济争论不休
4.
①保留了传统特色②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③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④新时期工业化进程加快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2011年3月上饶市一模31题)下列是对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的分析,
A.1952年分散的私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合作社经济不是公有制的经济
C.到1956年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D.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最为彻底
6.(2011年11月金温衢六校期中24题)《中国青年报》“建国60周年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额完成;“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八五”(1991—1995):;“十一五”(xx):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八五”处的主题词应该是
A.改革开放走向兴起 B.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C.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D.指令登场市场控制
7.(2011年3月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230题)下表是1957~1962年中国粮食出口和进口情
下列关于该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1959年,中国粮食生产取得大丰收,故出口多,进口少
B.1957~1962年,中国处于经济困难时期,故粮食出口越来越少、进口越来越多
C.19 61年,中国共产党积极纠正“左”倾错误,大量进口粮食以满足国内需要
D.1962年,国民经济虽逐渐恢复发展,但形势依然严峻,故粮食出口少而进口多8.(xx年9月江西南昌一中高三月考17题)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应是()
A.一化三改B.多快好省C.综合平衡D.以粮为纲
9.(xx年广东省肇庆市高三一模)在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陈云曾发表讲话说:“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
适应和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
”与陈云的观点相适应的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行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0.对联,是一面折射生活的多棱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下列对联按反映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感谢毛主席”②“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③“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④“大锅饭年年亏款,承包后岁岁余钱”
A.③①④② B.④③①②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11.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
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12.下图反映的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哪一项措施 (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挂牌仪式
A.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B.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
C.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D.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
13.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
下列两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不同点是
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
A.保护了农民利益 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改变了经营方式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14.(xx年1月日照市期末25题)据入世谈判中国代表龙永图回忆,一般国家入世需要l~3年时间,而我们用了16年。
最初6年就在讨论一个问题:“中国到底是不是市场经济”。
当时我们反复讲,我们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相结合的。
最后人家说你不要讲了,你就回答我一个问题,你们搞不搞市场经济?当时谁敢讲这个话呀!这说明
A.中国需要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 B.西方国家借经济问题施压中国
C.世贸组织规则对中国发展不利 D.中国入世需要权利与义务统一
15.(xx年9月北京市高三起点考试11题)右边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图中所示信息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大跃进”运动导致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B.人民公社会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C.“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D.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二、非选择题
16.(2011年5月烟台市三模29题)(35分)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山东省委、省政府经过认真研究,结合中央对山东的战略定位和本省的省情、水情,出台了“一号文件”推进水利改革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设计灌溉面积迭324万亩,几乎相当于建国前夕山东全省的总灌溉面积”……1956年4月2日,打渔张灌溉工程开工,惠民、胶州、昌雄、泰安4个专区21个县的民工25万余人及省水利厅建筑安装队等专业队伍参加施工。
……灌区工程于1958年8月竣工。
——袁长极《建国后山东水利的恢复与发展》
材料二王玉柱在阐述“大跃进”时期山东水利建设的不足时说:“50年代建成的大批水库和引黄涵闸,虽然具备了灌溉增产,还需要大量的排灌渠系配套和完善管理。
否则,只能大水漫灌。
在易涝易碱的黄泛平原,大水漫灌不仅不能增产,还造成了大面积土地盐碱化并加重洪涝灾害。
已经建成的大批水库,没有灌溉工程配套,同样不能增产……”50年代“有了水就有粮”的愿望是积极的,但以愿望代替计划作为指导生产的依据,就必然出现偏差,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重大损失。
——王瑞芳《“大跃进”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得失问题研究评述》
(1)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上个世纪50年代在山东实施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这类大型水利工程的背景。
依据材料一,分析上个世纪50年代的打渔张灌溉工程的特点及其竣工的意义。
(7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个世纪50年代掀起的水利建设高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启示。
(4分)
17.(2011年4月琼海市模拟27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
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3分)
(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1分)结果如何?(2分)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
(4分)
中国现代经济史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本题为典型的材料情景题,题干中的关键词“上边政策已经放宽”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政策的变化。
2.B
解析:了解天津的地方发展史:1984年,天津被列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1991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天津港保税区。
3.C
解析:直到现在,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也没有占主导地位。
4.C 5.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及其相关内容。
A项,可以从个体经济71.8%的数据可以看出是正确的;C项中,1956年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分别占比32.2%和53.49%可以看出C项的提法是正确的。
D项中,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占比是0可以得出D项的结论是正确的。
合作社经济应该是公有制的经济,所以B项的提法是错误的,故选B。
6.C 7.A
解析:B项“1957~1962年,中国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与史实相符合,“故粮食出口越来越少、进口越来越多”与图表反映相符合,排除B。
C项“1961年,中国共产党积极纠正左倾错误”与史实相符合,“大量进口粮食以满足国内需要”与图表反映相符合, 排除C。
同理,排除D。
而A项中的“1959年,中国粮食生产取得大丰收”与史实:1959-1961年我国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不符,故选择A。
8.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即可。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使得国民经济各部门比重严重失调,1960年冬开始实行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其中重点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9.A
解析:1959年到1961年,我国连续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大量农田受害。
农业的减产、农村的“共产风“等天灾人祸加在一起严重地影响了粮食的供应。
与此同时,工业企业管理,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也急剧下降。
再加上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使我国重大的设计项目和科学研究项目被迫中途停顿。
1961年1月,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内容。
10.C
解析:①中有“翻身”,应该是指新中国的建立;②出自毛泽东1963年1月9日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突出斗争和动荡;③中有“食堂、公社”,应该是十年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5年);④中有“承包”,应该是改革开放时期,所以其顺序是:①③②④。
11.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解题,生产资料增长210%,消费资料生产增长
83%,生产资料增速高于消费资料增速,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加大,改变了建国初期,重工业发展缓慢的形势,工业结构得到改善。
12.D
解析: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图示正反映了这一内容。
13.D
解析: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属于1953-1956年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措施,属于变革土地所有制,由农民的私有变为土地公有制;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对经营方式的变革,坚持土地公有制为其前提。
14.A 15.A
二、非选择题
16.(1)背景:长期战乱导致旧中国时期山东水利建设进展缓慢,不能满足当时农业发展的需要。
(2分)
答到当时的水利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要即可得2分。
特点:工程宏伟、涉及区域广、参与人员多。
(3分)
这三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意义:对于山东防洪抗旱具有重大意义。
(2分,或答可以有效缓解山东农业发展中水资源缺乏的问题,亦能有效减轻水旱灾害对老百姓的危害。
其他言之有理的说法酌情赋分) 围绕防洪抗旱的功效去回答即可得2分。
(2)问题:缺乏科学的总体规划,以至于水利设施的功效大打折扣。
(2分,言之有理即可)
答到缺乏科学规划这…关键信息即可得2分。
启示:水利建设要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统筹安排。
(2分,言之有理即可) 答到尊重科学、统筹安排之类的关键信息或其他言之有理的认识即可得2分。
17.(1)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共3分)
(2)开展“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
(1分)
结果: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浪费了人力和资源,导致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分)
(3)异军的作用:外资工业的兴起解决了中国工业的资金短缺和技术薄弱问题;(1分)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
(1分)
(4)中国工业化进程:①“一五计划”的实施和完成,为工业化的实现奠定了初步基础;
②“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工业化进程,使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拉大;
③改革开放的进行,使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
④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又开始走上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4分)32864 8060 聠* V30547 7753 睓37776 9390 鎐 N721171 52B3 劳
nu#36798 8FBE 达。